一、中国旅游排名20强收入的城市有哪些?

北京 旅游总收入 87.95亿 杭州 旅游总收入 87.65亿 广州 旅游总收入 79.96亿 上海 旅游总收入 70.41亿 济南 旅游总收入 67.47亿 苏州 旅游总收入 64.08亿 重庆 旅游总收入 61.22亿 南京 旅游总收入 56.84亿 常州 旅游总收入 54.20亿 成都 旅游总收入 53.96亿 无锡 旅游总收入 51.77亿 天津 旅游总收入 50.63亿 长沙 旅游总收入 49.73亿 深圳 旅游总收入 49.72亿 宁波 旅游总收入 42.15亿 青岛 旅游总输入 38.40亿 扬州 旅游总收入 37.83亿 绍兴 旅游总收入 35.18亿 郑州 旅游总收入 34.91亿 武汉 旅游总收入 34.56亿 晋中 旅游总收入 34.80亿 沈阳 旅游总收入 33.02亿 嘉兴 旅游总收入 32.47亿 淄博 旅游总收入 32.17亿 本溪 旅游总收入 31.00亿 潍坊 旅游总收入 29.20亿 黄山 旅游总收入 28.88亿 温州 旅游总收入 28.50亿 济宁 旅游总收入 25.90亿 西安 旅游总收入 25.71亿 太原 旅游总收入 25.35亿 大连 旅游总收入 22.54亿 枣庄 旅游总收入 19.25亿

二、制约武汉旅游业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开始于1996年的武汉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去年有了一个良好的结局:“创优”工作成功接受了国家验收。欣慰之余,细看验收考核“成绩单”,也有缺憾之处: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只得2档分;旅游创汇只得4档分———从全市各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来看,旅游业巨大的“金矿”仍有待挖掘。

全国城市旅游业排座次,武汉位置在哪里?市政协城建交通委员会将2000年的武汉、北京、上海、深圳等10个大城市做了个比较,5个方面的指标显示:武汉旅游业与其它城市还有一定差距。

  一、旅游业发展总体情况。武汉旅游年总收入在10城市中排第六。上海909亿元居首位,接着是北京、深圳、杭州。经济发展水平与武汉相近的5城市中,南京排在武汉的前面,为156亿元。

  二、旅游人数。城市旅游人数是衡量一个城市旅游业发达水平和城市整体吸引力的指标。北京2000年国内旅游人数为1.02亿人次,排第一位;接下来依次是上海、成都、杭州、深圳。武汉排第六位,1950万人次。

  三、入境旅游情况。武汉市的年入境接待人数26万人次排第九,仅高于沈阳。入境人数最多的是深圳。

  四、旅游创汇情况。武汉市2000年创汇984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了32个百分点,然而仍排名第九。不仅远远低于北京、上海、深圳等旅游大市,而且低于西安、南京、沈阳,其旅游创汇收入都在一亿美元以上。

  五、旅游管理和宣传投资。北京促销经费是一年3000多万元;上海财政每年拨款5000万元旅游专项经费,宣传费1000万元。武汉市2000年宣传经费是200万元,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差不多的沈阳、南京、成都比我们力度大。

  献良策:开“药”7味

  著名小吃、荆楚风味的餐饮逐年萎缩,享誉全国的“老万成酸梅汤”商标被浙江抢注……谈到我市旅游产品开发现状时,一些政协委员深感痛心。他们说,具有3500年历史的大武汉,丰富的旅游资源相当一部分“养在深闺人未识”,已有的景点开发利用层次又不高,缺乏富有竞争力的精品。

  为解决旅游业捧着“金饭碗”讨饭的现状,市政协委员提出7条建议:

  一、整合旅游圈层,树立大旅游观念。以市内及近郊景点为核心的都市旅游圈;以省内著名风景名胜区为核心的观光旅游圈;周边省、市景点组成的华中大旅游圈。

  二、推出武汉旅游精品。抓好长江沿岸风情旅游区、东湖自然风光旅游区、归元寺等组成的都市风情旅游区、汉口购物旅游区等4大市内核心旅游区,以及近郊黄陂木兰旅游区、武湖农业生态区等4条精品旅游线的开发完善。

  三、加快传统旅游产品的改造。规划整合黄鹤楼等武汉中心景观区、首义文化区、东湖风景区,搞好景点后续开发和规划。

委员们的一项项建设,条分缕析,见解深刻,给人启发,受到有关方面重视,必将推动我市旅游业的新一轮发展。

三、五一旅行大数据报告出炉,谁是中国城市的人气之王?

这个五一小长假可以说很多人选择了出门旅游,造成很多城市基本上都是“人从众”的现象。

订票网站也都统计出了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的订票与往年相比的差异。可以看出携程“五一”假期总订单同比增长约270%,对比2019年同期增幅也超30%。去哪儿网也表示“五一”假期机票预订较2019年增长超三成,酒店预订量较2019年增长超四成。可见今年出门旅游的人真的很多。

那么旅游的话大家都是去哪儿呢?那么我们就来看看今年十大热门旅游城市分别是哪些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西安、南京、重庆、武汉、长沙。

可以看出,我国旅游的人气之王还是我国首都北京,其他的基本就是各大省会的强省会或者网红城市了。

其中成都,很多人都应该是去看丁真的。

丁真自从大火之后为当地的旅游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推动,这大概就是网红效应吧。

所以也可以看出当初理塘选择丁真作为当地的旅游代言人是多么正确的决定,因为当今社会的发展就是需要这样创新新颖的方式,短视频的崛起也让许多地方的经济发展会随之而改变。

但是哪怕如此,排列前三名的旅游热门城市则是更加的强大,因为他们依靠自身的吸引力就能稳居前三,这是他们自身所带的魅力,是任何东西都代替不了的。

那么这个五一小长假你们有出门吗?估计还是有很多人也选择了蜗居在家,而他们的大多的应该是依靠着刷短视频和打游戏来消磨时间了吧。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句,旅游是一个体力活儿啊,不论在什么时候出门旅游都觉得十分的累。

四、湖北最好的十个市

湖北,位于我国中部天元要枢,通南达北、控东而引西,兼有长江水利之便,交通基础设施完善,为兵家必争之地;再加上江汉平原沃野千里,千湖之省物阜民丰,因此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富庶之地,因此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目前,湖北省常住人口5917万,共设有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今天我们来看看湖北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又是如何的?

一、经济实力

湖北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截止19年GDP过万亿的只有省会武汉一个城市,而3000亿至5000亿级别的城市依旧只有襄阳和宜昌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19年孝感、荆门和十堰三市成功突破2000亿大关,2000亿级别的城市因此上升到5个,进步还是不小的。而随着恩施州突破千亿关口后,湖北地级城市就彻底告别千亿以下了,目前湖北千亿级别城市共有5个,其中黄石有望在两年后进入两千亿级别中。

经济总量可以看出一个城市的整体实力,而人均GDP则是衡量城市综合实力的指标之一!湖北13地级城市按照人均GDP可以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人均GDP超10万的城市,目前只有武汉、宜昌和鄂州等3市;而人均GDP超过5万元的则有5个,它们分别是襄阳、黄石、荆门、十堰和随州。但人均GDP不到5万亿的城市仍然有4个之多,而且其中3个城市GDP超过了2000亿,它们就是孝感、荆州、黄冈和恩施州。

湖北地级城市的经济实力和长江中游城市群非常相似,虽然拥有GDP超过1.5万亿的头部城市,但是5000亿至10000亿之间的颈部城市及腰部城市一个没有,缺乏中坚力量的支撑,有点青黄不接的样子,这也是湖北与东部经济强省之间的差距所在。而2000亿级别的城市,其中荆州、黄冈、孝感人均GDP不足5万,是依靠人口基数支撑起来的。因此,湖北当务之急是尽快让武汉进入2万亿梯队,而襄阳、宜昌进入6000亿以上的颈部城市;荆州、黄冈、孝感、荆门和十堰等5市则尽快进入到3000亿以上梯队中,这样湖北才能真正进入我国经济强省之林!

二、城市和居民收入

一个城市和一个家庭其实是一样的,收入越多则城市可以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市民也会享受到更好的社会公共资源。所以这里我们就来看看湖北各市19年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即每个城市的财政收入。武汉作为全国十大城市之一,是湖北唯一财政收入超过1000亿的城市,达到1564亿,排名全国城市第十。二副襄阳和宜昌的财收分别是300亿和240亿,襄阳比宜昌多60亿,但是均人均宜昌则高于襄阳。而荆州、黄冈、孝感、荆门、、十堰和黄石等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都在110亿至140亿之间,彼此相差不大。与黄石人口相当的咸宁,财收不足百亿,明显偏低;而随州、恩施州和财收同样不高,均不足百亿。

上面是每个城市去年的可支配财力,接下来再看看居民可支配收入。湖北13市,武汉以46010万的年收入高居第一,其次襄阳、宜昌、荆门、黄石等4市居民可支配收入都在2.80万左右仅次于武汉。咸宁、随州、荆州、十堰、黄冈和恩施州等市19年居民可支配不足2.50万,处于湖北城市的下游水平,其中最低的恩施州更不足2万元,不及武汉一半,可见湖北居民收入差异巨大!

居民存款收入可以反映出一个城市人民的收入水平,同时间接反映出消费习惯及水平,对于地方金融行业发展以及企业的融资具有重要的意义!截止19年底,武汉居民存款达到8992亿,排名全省第一,是老二襄阳的3倍多;而襄阳、宜昌以及荆州居民都在2000多亿,荆州市民虽然收入不高,但是存款意愿却是非常强的;十堰也是如此,虽然居民收入不如荆门,但是居民存款远超荆门,恩施州也是如此!

三、消费能力

消费和投资是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两架马车之一,也是城市潜力的重要体现,消费能力越强,则城市的韧性和抗压能力也会更强!湖北13个城市,武汉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49亿,是第二襄阳的4倍多;襄阳、宜昌、十堰消费能力处于第二梯队,十堰虽然收入水平并不高,但是消费能力却并不差。荆州、黄冈、孝感、荆门的消费能力与它们的经济体量明显不符,消费能力偏弱;咸宁、随州和恩施州收入和消费都位于湖北城市的下游水平。

四、旅游收入

如果说工业可以强市,那旅游服务业则可以活市,能让一个城市的经济更活跃,可塑性更高!武汉19年接待游客3亿多人次,旅游综合收入高达3570亿,是湖北第一大旅游城市。宜昌19年接待游客89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85亿,是湖北第二大旅游城市;十堰和恩施州去年接待的游客人数都在7000多万,是湖北的第三大和第四大旅游城市。而襄阳、咸宁和荆州,旅游业实力排名湖北第五、第六和第七;位于大别山地区的黄冈,仅排名第八,和它的丰富的旅游资源不匹配。

五、综合实力与发展潜力

湖北13个地级以上城市,综合以上多方面因素,武汉的综合实力无疑是最高的,襄阳虽然总量超过宜昌,但是综合实力却不低宜昌,只能屈居第三;另外,荆门这个地级市虽然体量不大,但是无明显短板,各方面实力比较均衡,综合实力位于一主二副之后;恩施州、黄冈、随州和咸宁的综合实力则是全省最差的。若全国城市发展潜力,武汉、襄阳和宜昌无疑是名列前三甲;其次荆州、孝感和黄冈三市拥有着区位优越和人口优势,未来发展潜力同样不可忽视!荆门、黄石、十堰和咸宁则有望建成小而美的宜居城市。

五、武汉旅游市场客源规模

1.1 旅游市场规模内涵

所谓旅游市场,指的是旅游产品生产和交换过程中所反映的旅游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各种经济行为和关系的总和。从理论上讲,所有影响旅游发展的因素都是影响旅游市场规模的因素,这些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居民因素,主要包括居民的经济条件、闲暇时间和身体素质等。(2)交通因素,包括旅游地交通线路的便捷性及安全性、旅游地交通工具的状况以及居民个人拥有交通工具的状况。(3)旅游地接待因素,包括旅游地宾馆的档次、数量及安全性,旅游地的服务质量等。(4)居民与旅游地之间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联系的密切程度等。

衡量国内旅游市场规模的指标很多:从总体指标上讲有国内旅游总收入、国内旅游者总花费、国内旅游者总人数等;从个体指标上讲有居民的人均出游率、旅游者的人均旅游花费、居民的人均旅游花费。而衡量经济、交通条件的指标也比较多:GDP总量、居民的人均GDP、居民的人均收入、交通的通达性、各种交通方式的通车里程及各种交通网络的密度等,应根据研究的需要有所取舍。

1.2 武汉旅游市场规模概况

武汉自然生态环境良好,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旅游产品类型多样,特色突出;城市分区布局脉络清晰,为发展城市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十一五”期间,武汉市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投资总额达到725.11亿元,以武汉都市文化旅游、红色旅游、科教旅游、水体旅游、商贸旅游、工业旅游、宗教旅游和乡村休闲旅游等8个专项旅游产品开发为基础,策划实施了以武汉作为旅游集散中心地的省内旅游线路48条、市内旅游线路31条,策划产品实施项目32个,改扩建项目11个,培植具有地域特色节庆产品l3个。

1.2.1 交通条件

武汉是全国铁路主枢纽之一。至2008年,武汉市内有到红安、麻城、罗田、英山、浠水、洪湖、阳新以及大别山旅游区等地的红色旅游班线。省客集团还先后开通上海、南京、泰州、南昌、赣州、湘潭、西安等跨省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2006年夏季,新华路、傅家坡等客运站增开了前往桂林、张家界、庐山、泰山、黄山、天柱山、景德镇等地的客运班线。武汉拥有码头泊位615个,拥有各类船舶2080艘,总载客量6万客位。客运量居长江内河港口首位。武汉港开设了去重庆、九江、三峡等旅游地航线。武汉机场的航线可抵达全国56个大中城市,并开通了至香港、澳门及日本福冈、韩国清州四条国际航线。

1.2.2 旅行社

至2008年,武汉市有旅行社(旅游公司)169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6家,国内旅行社153家。国际旅行社中有8家具备出境组团条件,长江轮船海外旅游总公司居第13,省海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居第44,省中国旅行社居第71。近年来,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了持续不断的培训,使旅游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一般工作人员持证上岗率达80%以上,高级导游24人,有19人在岗,中级导游约136人。加上市内武昌旅校和长航职校等职业学校、湖北大学旅游学院以及武汉大学旅游系、华中师范大学旅游系等本科院系以及研究生专业每年可为旅游行业输送大量合格的旅游管理人才和旅游服务人员。

1.2.3 旅游接待设施

至2008年,武汉市有旅游星级饭店120家。其中五星级6家,四星级17家,三星级54家。共有客房15447间,床位28410张。并有香格里拉、假日、万豪等一批国际知名管理集团进驻武汉,结束了武汉市无顶级饭店的历史。全市现有定点涉外商店11家,定点涉外餐馆l0家。并有一批大型购物中心、专业商品批发市场、大型美食城广场、美食街及风味特色餐厅,能较好的满足中外游客的需求。尤其是旅游购物在旅游外汇收入中所占比例近几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旅游商品在品种、数量、特色等方面都有较大提高。

1.2.4 旅游经济

以2005年分析,武汉市接待海外旅游者41.23万人次,同期增长31.1%。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93.49万人次,同期增长35.6%。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35.19亿元,同期增长16.0%。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72亿美元,同期增长36.5%,国内旅游收入221.22亿元,同期增长l5.1%。从客源地域分布来看,来自港澳台、东亚的旅游者分别占40%和20%左右,二者合计接近全市海外游客总数的60%;来自西欧、东南亚、北美的旅游者总计约占全市总数的20%。武汉旅游基本形成了以省内及周边省区客源市场为主体,以华东、华南客源市场为支撑的基本格局。长江中下游沿线、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周边省区是武汉国内旅游的主要客源来源地。

2009年武汉旅游规模部分数据如表1-1。

表1-1 2009年武汉旅游业发展规模部分指标

指标 武汉

国内旅游人数(万人次) 6359.99

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万人次) 66.90

旅游总收入(亿元) 508.65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亿美元) 3.29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 486.18

年末星级以上宾馆数(个) 111

三星级及以上宾馆数(个) 83

国际、国内旅行社个数(个) 235

年末旅游景区数(个) 32

4A级及以上景区数(个) 10

参考文献:

[1] 张立生. 我国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分析与预测.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1):59-61

[3] 薛兵旺,赵永刚. 武汉旅游经济产业优势与发展对策. 企业导报,2011(7):158-159

[2] 徐梦婧. 武汉旅游业竞争力提升的现实基础与对策. 经营与管理,2008(4):79-82

[4] 虎磊. 武汉旅游竞争力的比较研究. 魅力中国,2011(11):123-124

这可是我下了好多文献给你专门写的啊!

六、中国旅游城市排行榜?

好玩的地方没有去全所以排行榜这种很难列出来。现在给你贴个2010的网上拍出来的排行榜.总之每个城市都有自己值得玩的地方啊。喜欢玩的地方每个都能上自己新的排行榜。我准备下一个进发下面的北京 哦也

2010年,上海市 旅游总收入超3400亿元,

2010年,北京市 旅游总收入2768亿元。

2010年,广州市 旅游业总收入1254.61亿元,

2010年,天津市 旅游总收入突破1200亿元。

2010年,苏州市 旅游总收入1020亿元,

2010年,杭州市 旅游总收入1025亿元,

2010年,南京市 旅游总收入951亿元,

2010年,武汉市 旅游总收入750亿元

2010年,无锡市 旅游总收入748亿

2010年,宁波市 旅游总收入650亿元

2010年,深圳市 旅游总收入628亿元

2010年,成都市 旅游总收入603亿元

2010年,大连市 旅游总收入558亿元

2010年,青岛市 旅游总收入545亿元。

2010年,沈阳市 旅游总收入528亿元

2010年,厦门市 旅游总收入383亿元

2010年,常州市 旅游总收入3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