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端午假期国内旅游收入258.2亿元,相比以往,处于什么水平?
如果我们将该项数据与2019年的旅游业收入进行对比,同时对比的是端午节期间的旅游收入,258.2亿元相当于三年以前端午节收入的86.8%。其实,部分网友还会与2021年端午节旅游收入进行对比,结果可想而知,下降幅度为10.7%。
事实上,旅游业的收入状况与多项因素有关,虽然端午节为法定节假日,但是部分城市会选择以一种更为严格的方式防控疫情传播。部分居民获得的三天小长假,时间十分有限,极有可能产生取消日程的选择。
出行人数达到了7961万人,端午节旅游总收入相对下降
或许,一部分网友只关注每个阶段的旅游业总收入,但是我们还需要参考旅游总人数。疫情未发生之前,来自世界多个国家和国内旅客数量大幅增加,从而增加了国内旅游总收入。疫情开始后,我国制定了防控疫情的方案,许多国家纷纷效仿,旅游业收入有所下降。
其实,今年的旅游出行人数并不少,反而突破了7900万大关。从出行人数来看,部分居民仍然在遵守各大城市防疫政策的前提下,安全快乐出行。我们可以再等一等,疫情结束后,出入各大城市旅游相对较为简单。到那时,我们可以欣赏北京故宫的落叶,云南昆明的鲜花,泉城济南的泉水,哈尔滨的大雪纷飞,三亚的浪漫与海滩。
总的来说,虽然今年的端午节旅游收入有所下降,但是我们更应该对中国旅游业的恢复与发展产生良好的信心。只有严格防控疫情,我们才能够确定好良好的旅游方案,既不会受疫情的影响,也会让我们体验多座城市的风景。此外,当我们不得已出差或外出时,佩戴口罩,尽量携带酒精消毒液。
二、端午假期全国发送旅客约1.24亿人次 实现国内旅游收入近300亿元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1-06-15 15:29
交通运输部消息,端午假期三天,全国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预计共发送旅客1.24亿人次,日均4123.2万人次。
公众出行以中短途 旅游 、探亲为主,全国高速公路预计总流量1万0609.65万辆,比去年同期日均增长12.22%。
此外,据文化和 旅游 部测算,这个端午节假期,全国国内 旅游 出游8913.6万人次,实现国内 旅游 收入294.3亿元。端午节假期,全国文化和 旅游 系统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未发生疫情通过文化和 旅游 系统传播事件。
三、木鸟民宿2021端午出游趋势预测:Z世代出游崛起,周边游持续增长
端午假期是2021年上半年最后一个小长假。近日,木鸟民宿发布《2021年端午出游趋势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由数据可知,6月初的平台预订量已超过去年同期,端午假期订单总量有望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 00后“Z世代”消费群体崛起,出游人数几何式增长。周边游、乡村游受到追捧。
端午期间正值夏日,用户出行选择多以海边、水边为主,希望能在清凉中畅快游玩。
木鸟民宿报告显示,在2021年端午热门 旅游 城市排行榜中, 青岛、重庆、长沙、上海、秦皇岛、成都、厦门、武汉、杭州、西安占据榜单TOP10。 不难发现大部分城市都位于海边或者长江周边,从地理位置分布来看,长江以南游玩热度持续升高。
端午假期在高考之后、大学毕业之初,用户画像涵盖从高中到高校的学生群体,00后为代表的“Z世代”毕业季出游群体占比大幅增加。
从用户年龄分析,端午假期90后依然是主力消费群体,占比达40%;“Z世代”崛起,出游人数同比增加近10倍,占比28%位列第二;80后用户群体以家庭游为主,占比22%,位列第三。
从用户出游入住时长观察,端午短期游仍占据主流。一方面与五一假期的间隔较短,一部分长途 旅游 的需求被提前疏解, 另一方面端午节3天假期时间有限,导致更多用户倾向于选择周边游。
从木鸟民宿预订报告来看, 今年端午假期用户入住天数集中在1-2天,总占比高达75%,而入住3天占比为21%,4天及以上占比仅为4%。
“年中狂欢”概念的普及,让用户“补偿性消费欲望”进一步被激发,用户入住的客单价有望超越2019年同期水平。由此可见,端午小长假虽然住宿天数减少,但用户出游住宿的精品化需求仍在增长。
端午假期出游相关咨询关键词中“毕业季”、“网红民宿”出现频率最高。这与端午节期间,毕业生群体占比增加有关, 因为该用户群体更加注重住宿的“颜价比”, 网红民宿“成图率”较高,遂成为毕业旅行住宿首选。
除此之外,“敦煌”、“故宫”、“博物馆”、“长隆欢乐世界”等文化 娱乐 类 旅游 景点周边的民宿咨询热度较高, 这说明家庭游、带娃游的用户需求依旧十分旺盛,而疫情对用户的教育,带动周边游、自驾、卫生等关键词搜索量增加。
首先,用户对于住宿的需求更加个性化与多元化;其次,房东构成愈加丰富,民宿产品迭代升级,品牌化、集群化逐步形成;最后,疫情期间消费习惯的重塑,让用户倾向选择小众化的周边游。
据木鸟民宿报告显示,2021年端午假期省内游仍为主流,占比约为65%,成为大部分出游者的首选。其次周边游占比可达21%。整体来看端午出游需求较为旺盛,但用户类型选择多侧重于周边游与省内游, 长途游的需求可能会在下半年的十一长假得以恢复。
四、三天收入近三百亿!端午国内旅游市场复苏
(王潇雨摄影)
上半年最后一个小长假结束,民众的 旅游 出行热情与行业预期一样将这个过去一年里备受打击的行业逐渐带离“低谷”,不仅仅是从旅客数量上,更是从 旅游 收入和行业结构性变化等更深层次的方面。
根据文化和 旅游 部6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综合各地文化和 旅游 部门、通讯运营商、线上旅行服务商数据,经文化和 旅游 部数据中心测算,2021年端午节假期三天(6月12-14日),全国国内 旅游 出游8913.6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94.1%,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98.7%。实现国内 旅游 收入294.3亿元,同比增长139.7%,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4.8%。
旅游 业“造血机能”恢复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随着人口流动限制逐渐放开, 旅游 出行活动从此前的大幅度缩减逐渐开始回暖,并给行业和企业带来了数轮增长高峰。但这背后一方面是行业企业在巨亏之下通过诸多大幅度让渡利润乃至“亏本赚吆喝”的方式希望重新“激活”市场;另一方面则是民众在长时间的出行限制“松绑”之后的“报复性反弹”。与疫情前相比,虽然诸多数据一片大好,但实际上给 旅游 出行相关企业真正带来的的实际利益并不多。但随着 社会 生产生活秩序逐渐常态化,从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几个公众假期才真正开始为行业和企业重新恢复“造血机能”产生作用。
从相关企业发布的数据也可以看出,在国际 旅游 尚未重启的情况下,国内 旅游 出行市场良好的恢复趋势已经开始恢复或者接近疫情前的水平。
酒店住客的消费模式也悄然在发生变化,与酒店开始“向上走”类似,中高品质民宿成为首选,旅悦集团的高端民宿在总销量占比超3成。
在线 旅游 平台的数据统计更能体现出行业整体的走势,根据同程 旅游 和同程旅行在6月14日发布的端午假期出行报告数据显示,小长假期间,同程旅行平台大交通、酒店、景点门票均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其中,大交通订单量同比去年端午假期上涨52%,酒店订单量同比上涨69%,景区门票订单同比上涨38%。
而国内最大的在线 旅游 服务商携程发布的发布《2021端午假期旅行大数据报告》(下称“报告”)中也显示,今年端午平台整体订单同比去年增幅达到83%,其中门票、租车、主题游等业务已超越2019年同期水平,同比去年分别增长87%、153%、171%。周边休闲、自驾出行、主题玩法已经愈加获得游客认可。
多元化趋势
与以往的国内游较为单调的模式相比,近年来国内 旅游 项目开始呈现多元化趋势,这实际上也是在迎合旅行者的需求变化。
携程“报告”显示,相较五一黄金周长线出行,端午小长假中,周边游成为超半数以上的游客选择。80后、90后、00后依然是 旅游 出行主力,高铁周边游成热门选择。此外,网红城市、网红酒店、网红玩法引发的打卡热,带动 旅游 体验朝着个性化、主题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按照在线 旅游 平台去哪儿网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小众旅行目的地因其“不扎堆儿”的优势成为端午假期最“潮”目的地,其平台端午与清明假期出游预定数据基本持平,但甘肃兰州、新疆伊犁、福建泉州、海南万宁和青海海西几个小众旅行目的地的预订量超2019年1倍以上。进入6月,西北地区开启一年当中最美的时节。伊犁的薰衣草就进入到最美的时候,喀纳斯的金莲花也进入盛开期,伊犁和阿勒泰端午期间去哪儿平台的预订量与2019年相比增长达到2.5倍。除了新疆,青海海西看茶卡盐湖的人增长也超过了2倍。
而随着近年来博物馆等文化类景区的文创产品日益丰富,故宫的御猫、河南省博的考古盲盒、三星堆纵目萌萌杯等“潮玩”成为吸引年轻人前去打卡的理由。去哪儿平台上,端午期间,带有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券的门票套餐最受欢迎。端午期间购买故宫文创产品的用户中,6成在平台上购买了北京出发的机票。
由于国内带薪假制度尚未普及,为数不多的公众假期就成为人们集中出游的时段,在那些有明确需求和兴趣点的旅行者之外,如何了解和决策出游目的地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部分工作此前一直是通过一些 旅游 垂直社区、消费指南类网站、APP等渠道,但随着在线 旅游 头部企业开始更加重视 旅游 出行的内容营销,这部分内容也开始呈现得更加丰富和多元化。根据携程发布的“报告”显示,端午前一个月,用户在其内容频道总浏览时长环比上月增长34.9%。端午前一周,携程浏览内容频道的用户比例环比上一周增长15.8%。
旅游 企业也开始通过更立体的营销和展示方式来向潜在客户推广诸多目的地、酒店、 旅游 线路乃至旅行方式。儿童节前夕,携程将小动物们请上直播频道,动物园专辑也成为直播间固定化栏目,每日与网友见面。不仅仅是动物园专辑,携程直播间中约70%的订单为用户浏览内容后30分钟之内下单。可见随着假日的愈加临近,寻求周边出游的人群更加活跃、精挑细选的同时也果断下单,锁定优惠。
携程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谢晓青认为,小长假消费呈现的新特点、新趋势,背后体现游客对于旅行中文化内涵、个性体验、出游品质等不断提升的需求。端午期间各地文旅活动精彩纷呈,为 旅游 市场注入了新鲜活力,年轻人逐步成为拉动假日消费的主力,也将从需求侧带动 旅游 消费新业态加速扩张。
红色 旅游 迎来高峰
文化和 旅游 部数据中心调查显示,都市休闲、乡村 旅游 、毕业旅行和亲子研学成为端午假日 旅游 市场主流。其中选择城市周边游最高,占29.1%,选择城市和郊区公园的游客合计占34.4%,88.6%的游客出行距离在300公里以内。都市休闲、亲子游乐和城郊度假是主流,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所为居民重要休闲空间,公园、主题乐园、海洋馆、水上世界等亲子活动场所客流较大。
出游动机方面,家庭休闲占35.3%,亲子研学占16.5%。随着毕业季到来,95后、00后出游占比增加,毕业旅行预订量大涨。主要客源城市 旅游 市场景气高于传统 旅游 目的地,客源城市 旅游 市场更加活跃,上海、无锡、杭州、成都、重庆等城市周边的品质酒店和度假民宿预订价格较平日上涨超过5成。
与五一假期“合家欢”出游不同,今年端午假期正逢考试季,因此家有考生的消费者和大学生群体出游减少。去哪儿数据显示,95后和00后成为端午假期的出游主力,两者占比分别达到25%和18%。
交通数据最能体现游客需求的变化。根据同程旅行发布的数据显示,端午假期其平台火车票订单量同比上涨43%,3至5小时“高铁圈”是端午假期游客的首选。同程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端午假期,中国游客出行半径明显缩短,短途、高频、深度的休闲度假和文化体验成为假期出行的新潮流。除了疫情影响之外,中国游客也更希望在小长假里就近游玩,既省去了舟车劳顿,也能得到更好的休闲放松。
随着建党100周年纪念日的临近,红色 旅游 开始迎来高峰。文旅部方面也表示,红色文化在年轻人群中的认知度和影响力快速提升,红色 旅游 人群呈现年轻化、亲子化特征。文化和 旅游 部数据中心调查显示,全网红色 旅游 景区门票销售同比增长6成。
携程方面也表示,通过其平台预订红色 旅游 产品的订单同比增长60%。其中,北京、南京、延安、嘉兴、遵义、保定、上海、淮安、韶山、安阳为最热红色 旅游 目的地TOP10,圆明园、中山陵景区、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南湖景区、狼牙山、红旗渠、宝塔山成为红色 旅游 TOP10景区。
同程旅行方面也表示,今年端午假期,红色 旅游 也成为度假市场的一抹亮色,与2020年同期相比,2021年端午假期红色 旅游 人次增长200%。
从各大旅行平台发布的消费趋势来看,深度游、精品游以及小团游越来越受欢迎,再加上 旅游 出行过程中对高端酒店、自驾以及购物等多方面需求的推升,也是 旅游 收入恢复增长的诸多关键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