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安的古代名称

西安市,古称长安、京兆、镐京、咸阳、西京,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部,紧邻中华人民共和国几何中心,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西安拥有3000余年的文明史、建城史和1077年的建都史,历史上曾有包括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共13个中原朝代在此建都,也是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

早在100万年前,蓝田古人类就在这里建造了聚落;7000年前仰韶文化时期,这里已经出现了城垣的雏形。

从西周开始,西安成为中国的都城,当时被称作“宗周”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蒿京的合称。

秦咸阳城旧址位于今西安市西北部与咸阳市东南部,秦阿房宫遗址位于今西安市西郊。汉都长安城建立在秦咸阳城遗址东南,别称“凤城”,又因城墙走向颇似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被称作“斗城”。

唐代的长安城是当时的“天下中心”,作为唐帝国的首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雄伟和最大的城市,在中国历史上盛极一时。唐长安城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奠定了今天西安市区的街道布局。

五代时,后梁改京兆府为雍州,设大安府,后唐改大安府为京兆府。宋代置陕西路,后置永兴军路。金代改永兴军路为京兆府路。

元代曾设安西府;后改为安西路、奉元路。明代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之名即由此而来。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入西安后,曾改西安为长安,建立大顺政权。

扩展资料:

西安,这座现代化的文明大都市,古称长安、镐京、西京等等,长安的广为流传归根到底可以说是大唐盛世的功劳,也正是因为盛唐时期,八方来朝,将昔日的长安城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西安在古代之所以屡次被视为都城,取决于它独特的地理方位,西安在古代地处关中(关东多指秦岭山脉以北地区),其中的战略价值显得极为重要。关中的战略价值在古代的军事价值不可同日而语。

南有秦岭山脉横亘关中;北有黄土高原作为天然屏障;东有华山、崤山之险;西有陇山之固,其实关中被黄河环绕,可谓“山河环抱”之城,这样的城市对于古代的帝王来说就是天然的帝王之所。

历史世罔更替,秦朝、汉朝、隋朝、唐朝皆是出关中而一举定天下,有了关中这种天然的屏障,图取天下仅仅只是时间的问题,这几个王朝的称帝之路大多定居关中,扩展山西,从而夺取中原腹地洛阳。

西安城的帝王共计约50多位,这里曾经有盛极一时的周王朝、隋王朝、秦王朝、汉王朝、唐王朝,然而唐王朝曾经将西安推向了历史的巅峰。

曾经的西安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但是同样也就他永久的葬送在了历史的尘埃中,朱温灭唐,整个西安城被他的一把大火华为灰烬,那个曾经西安城的盛世不在了,那座曾经辉煌屹立的大明宫也不在了,留给我们的只有几千年历史的帝王之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安

二、西安在古代有多少个称呼?

西周时期称为镐京,后来的朝代,

从西汉开始,称为长安,

唐朝的时候,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就是从长安城出发,后来返回时,

也是直接回到长安城大雁塔下,

留下了一篇著作《大唐西域记》,

再后来,就慢慢演变成了今天的名字。

三、西安古称分别叫什么

西安,古称长安、镐京。

西安是陕西省会、副省级市、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一带一路”核心区、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工业基地  。

西安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于1981年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美媒评选的世界十大古都之一 。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八水润长安。

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长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3个王朝在此建都。丰镐都城、秦阿房宫、兵马俑,汉未央宫、长乐宫,隋大兴城,唐大明宫、兴庆宫等勾勒出“长安情结” 。

扩展资料

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西周伯姬昌(周文王)在今西安城西南营建丰京,将臣民从岐山周原迁于此。

又命子姬发(周武王)在沣水东岸营建镐京。后者为政治中心,前者为宗教、文化中心,合称“宗周”,为西安建城之始。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后,以丰镐为都,为西安作为都城之始。

秦都城咸阳,阿房宫大部分面积在今西安市境内,兵马俑和秦陵在今西安市境内(位于西安市临潼区)。秦宗庙在渭河南岸,荆轲刺秦王,就发生在秦章台宫(后来的汉未央宫前殿);秦代宫殿布局还没有形成宫城、皇城和三大殿的布局。秦咸阳城地跨渭河南北。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长安(今西安城西北郊汉城)建立西汉王朝。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西安

四、西安古代叫什么名字

西安,古称长安,又称西都、西京、大兴城、京兆城、奉元城.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2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100余年之久。

在多数朝代,西安属于郡、府级建制-京兆府(郡)辖区,元代改京兆为安西路(后改奉元路),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废奉元路设西安府,西安即由而得名。

西周时定都于此,称镐京,西汉时定都于此称长安.隋朝时文帝在古西汉长安故城东南筑新城,名大兴城,在今西安城及城东、城南、城西一带,并定都于此,也就是唐朝的长安。

拓展资料:

在中国历史上,有20个政权被认为在西安建都。但是其中哪些应该称为王朝,其中哪些王朝的首都应该算是西安,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

这是人们对于什么是「王朝」、「首都」和「建都」等概念理解存在的差异,导致对有哪些王朝在某地建都产生了分歧。

目前被官方采用的说法是13个王朝。此外主要还有10朝、11朝、12朝、14朝和17朝4种数量上不同的说法;其中14朝和17朝的具体朝代又各有两种说法。

参考资料:

西安(陕西省会、十三朝古都)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