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剪头发有什么说法 正月剪头发说法有什么
1、正月是过年,很多人为了迎接新年能有个新面貌,一般腊月就已经把头发理好了。
2、这样正月剃头理发的人自然也就少了,正月里不能理头是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财源滚滚。
3、3、满族入主中原之后强迫汉人剃发,“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汉人誓死抗争死了很多人,但最后还是被迫剃头。
4、这样正月不剃头以思旧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文化心里基础。
5、由谐音讹传为死舅,为了反抗清贵族旳统治,汉人就编造出正月剃头死舅的说法,正月不剃头意味着一年没有剃头,以此来缅怀祖宗缅怀传统。
正月剃头思旧是什么意思?
是一种民间讹传习俗。
我国大多数地方都流传的“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习俗,该习俗起源于1644年清廷颁布剃发令的前后。其实,该习俗属于误传。当时不剪头意味着“思旧”,明末清初开始便流传这样的风俗。
清朝年间,政府命令所有百姓必须剃头,有一部分人怀念旧朝,就在正月里不剪发用以表示“思旧”意为思念过去的历史。但当时又不能公开与朝廷对抗,于是就衍生了“正月剪头死舅舅”的风俗,一直误传至今。
正月剪头发的讲究
到了正月,天地间的阳气逐渐上升,所有万物都开始向外散发生长,人也要顺应自然,应该早睡早起,穿宽松的衣服,把头发披散在肩上,让头发自由地生长。
不应该剪断头发,也不应该把头发扎得太紧,这样会阻塞人体的生发之气,约束了人体生机的勃发。所以正月最好的就是不要剃头理发,让头发自然生长,顺应四时是最好的。
正月里理发有什么讲究?
正月不理发只是一种新近产生的民俗观念,是一种民俗信仰。萧放在采访中说,“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说法有一定的历史渊源,也和当时的民俗有一定关系。
首先,理发这个说法在明朝之前是没有的,以前的汉族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
其次,正月里不理发也受汉族习俗的影响,汉族有“正月不动刀剪”的说法,既然不动剪刀,就不可能理发了。以前人们更注重节日仪式,会在年前进行身体斋戒,沐浴和剃发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这样一来正月里也无需理发了。
过去人们对养生也非常的重视,认为正月里还比较冷。正月里理发,对人的身体也非常不好,把头发理了,头就会冷,人体的经脉大多和头相通,头被冻着了,很容易生病。
理发的源来:
我国很久以前是没有“理发”一词的,认为“头发”受之于父母,不能随便剃除。故当时男女都留长发,只是盘发的方式不同。理发的工匠称为理发师,古时候称作待诏、镊工,俗呼为理发匠、剃头匠等。古时的理发就是沐发与梳栉。男女梳栉,都得用梳子和篦子。
满清入关以前,汉族男女挽发为髻到了成年,要行加冠与及笄之礼,要束发;对罪犯施髡刑,还有仅去须鬓的刑罚,这都需要专门的“栉工”。由于各朝代对头发的清洁卫生处理方法不同,所以有不同的称呼,明代叫“篦头”,清代叫“剃头”,还有叫“剪头”、“推头”等。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理发
正月里理发有什么讲究
我国大多数地方都流传着"正月不理发"的习俗,理由很简单,"正月理发死舅舅"。头发和娘舅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恐怕了解的人不多。
话得从清军入关时说起,大清皇帝为了"削平四周,留守中原"的治国主张,决定推行一种奇怪的发式:将头发从前部到脑顶剃去,再将四周的发际全部剃光,只留下中间集中的一块和一个长长的大辫子。为了一统江山,尤其是统治思想,这种发型要在汉人间大肆推行。推行的媒介便是剃头匠,清政府把全国的剃头匠召集起来,每人发给一个挂有圣旨的"吊投旗杆"。随后,这些剃头匠便走街串巷,恩威并施地把人们的头发一一拿下。
经历了无数次朝代更迭的汉人对于谁当皇上这样的事情并没有表现得太过强烈,倒是这场头发的变革着实惹恼了其中一部分人。当时的清王朝打出的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种强硬的做法出人意外地遭到了历来柔弱的江南民众的反对:江南士子认为剃头是对他们人格的莫大侮辱,因此群起反抗,指望通过群众的力量让满人有所收敛。然而,顺治皇帝随便找了点茬儿,一声令下,接连出现了"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等悲剧,汉人头上的标志连同热血乘鹤西去。
1644年至1650年(顺治元年~顺治七年)间,意大利人卫匡国写下了著名的《鞑靼战纪》。其中记录了中国南方军民为保卫头发而战的情况:士兵和老百姓都拿起了武器,为保卫他们的头发拼死斗争,比为皇帝和国家战斗得更英勇,不但把鞑靼人赶出了他们的城市,还把他们打到钱塘江,赶过了江,杀死了很多鞑靼人。实际上,如果他们追赶过去,也许会收复省城和其他城镇,但他们没有继续发展胜利,只满足于保住了自己的头发。
意大利人不懂得我们的国情,他看到的只是局部的一场小小的胜利,他不晓得,天下已经是清人的天下。"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鞑靼人"动真格的了。在大清国的高压下,一些文人士大夫不再高喊"头可断发不可剃",而是以"正月不剃头"来表达对明王朝的思念,实为"思旧",为了掩人耳目,讹传为"死舅舅"。
正月里不能理发,正月剪头发有什么说法
按古代的说法,从初一开始的整个正月,人是不能剪头发的,只有过了农历二月二日,也就是“龙抬头”这天后,才能去修剪头发。
不剪头的含义是“思旧”,这是从明末清初开始流传的风俗。当时,清朝命令所有国民必须剪发,有人为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发以表示“思旧”。但又不能公开与清朝政府对抗,于是就更改了说法,一直流传到至今,所以人们一直认为,正月里不准剃头。
虽说有的年俗现在已经没有严格遵循了,但是这些年俗能够代代流传,其中满满的都是人们对新年的祈愿,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即使这些年俗在不断简化,但也会保留最核心的部分,毕竟这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正月能理发吗 正月剪头发有什么讲究吗
可以的。有讲究的。
我国很多地方都认为正月剪头不吉利,究其原因,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正月理发死舅舅”,但这其实是个“误解”,没有科学依据。据考证,1644年清军入关,强行要求汉民剃发留辫,于是汉民们就用“正月里不剃头”来表达对前朝的思念和对清朝暴政的反抗,并将这个行动定名为“思旧”。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口耳相传,以讹传讹,“思旧”的谐音附会成了“死舅”,遂有了流传至今的民俗忌讳。
正月为一年之始,有如一日之晨。正月一个月不剃头,以缅怀传统。乡老将“剃发令”的时间记错了,不是顺治四年正月,是顺治二年六月。那时候摄政王多尔衮就下令在北京的前门、地安门、东西四牌楼等主要的路口设立席棚,免费给来往的行人剃头。
汉族男儿自古就蓄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妄动。剃头简直就是剔命。“去发”的髡刑不在五刑之内,但也是一种刑罚。三国曹操割发代首就是明证。此习自隋、唐以后已废止:未成丁的孩童,头发覆颈披肩;成年后,总发为髻。那时候,清朝为了统一全国的服饰,强迫汉人学满人的样子,剃头留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