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城的介绍资料500字说明文 长城的介绍资料作文

1、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万里长城”吧,它可是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如果不知道,就让我来为大家介绍“方里长城”吧!

2、长城位于中国北部,它主要分布在15个省区市,总长为一万两千多华里。其中河北省境内长度2000多千米,陕西省内长度1838千米。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建筑,它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军事防御工程。

3、长城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它就像—条蜿蜒盘旋的长龙。大家看,长城不单单是城墙构造成的,它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4、城墙的平均高度为7。8米,有些地段高达14米,凡是山岗陡峭的地方构筑的比较低,平坦的地方构筑的比较高。墙身是防御敌人的主要部分,所以总厚度比较宽。

5、长城也有许多传说∶相传当时秦始皇修建长城,范喜良与孟姜女刚新婚三天,新部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范喜良就因劳累而死,尸骨就被埋在长城下了。孟姜女历尽艰辛万苦,终于来到了长城,才得知丈夫死去的消息,哭了整整三天三夜,长城崩塌了,丈夫的尸骨露了出来,孟姜女在绝望中投海了。

6、据说在秦始皇修建长城前,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建过长城呢。长城可是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意志和力量!接下来你们可以游览这美丽雄伟的长城了。希望在游览的途中,不要乱扔垃圾,不要乱刻字,谢谢大家的配合!

二、长城的资料简介

长城是中华民族攀登的缩影,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万里长城是世界建筑奇迹之一。下面我们来看看长城的资料简介,欢迎阅读借鉴。

长城(The Great Wall)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因长度逾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1/20,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以后历代君王大都加固增修。长城东起辽宁丹东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10个省区市。长城的总长度为8851.8千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9.6千米,壕堑和天然形成长度为2592.2千米。

长城的地形

“因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在秦始皇的时候已经把它肯定下来,司马迁把它写入《史记》之中。以后每一个朝代修筑长城都是按照这一原则进行的。凡是修筑关城隘口都是非曲直选择在两山峡谷之间,或是河流转折之处,或是平川往来必经之地,这样既能够控制险要,又可节约人力和材料,以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修筑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选择在“四顾要之处”。至于修筑城墙,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居庸关、八达岭的长城都是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有的地段从城墙外侧看去非常险峻,内侧则甚是平缓,收“易守难攻”之效。在辽宁境内,明代辽东镇的长城有一种叫山险墙、劈山墙的,就是利用悬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为长城了。还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绝壁、江河湖泊作为天然屏障,真可以说是巧夺天工。长城,作为一项伟大的工程,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遗产。

2001年06月25日,长城作为春秋至明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各朝的贡献

明朝在“外边”长城之外,还修筑了“内边”长城和“内三关”长城。“内关”长城以北齐所筑为基础,起自内蒙古与山西交界处的偏关以西,东行经雁门关、平型诸关入河北,然后折向东北,经来源、房山、昌平诸县,直达居庸关,然后又由北向东,至怀柔的四海关、与“外边”长城相接,以紫荆关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内三关”长城在许多地方和“内边”长城并行,有些地方两城相隔仅数十里。除此以外,还修筑了大量的“重城”。雁门关一带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

长城位于中国的北部,它东起辽宁虎山,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 、甘肃9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8851.8公里,约17703.6里,在世上有“万里长城”之誉。它东西南北交错,绵延起伏于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它好像一条巨龙,翻越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跨过浩瀚的沙漠,奔向苍茫的大海。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大约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3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现在我国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区都有古长城、烽火台的遗迹。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的长城就达3万多里。

长城的起止点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长城超过5000公里的有三个朝代:一是秦始皇时修筑的西起临洮,东止辽东的万里长城;二是汉朝修筑的西起今新疆,东止辽东的内外长城和烽燧亭障,全长1万多公里;三是明朝修筑的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畔的长城,全长8851.8公里(2009年修订)。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总计起来,在5万公里以上。这些长城的遗址分布在我国今天的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辽宁、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和山东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就有遗址1.5万多公里。(作文素材 )其次是甘肃的长城。

由于时代久远,早期各个时代的长城大多残毁不全,现在保存比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长城。所以一般人谈的长城,主要指的是明长城。所称长城的长度,也指的是明长城的长度,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达鸭绿江畔。

长城关隘 嘉峪关、山海关、居庸关、玉门关、井陉关、娘子关 、雁门关、偏头关、平型关、古北口、喜峰口、榆林塞、黄崖关、 瓦桥关、虎山长城、鸦鹘关、牛庄城、分水关、宁远城、阳关、平定堡城、清阳关、新安关、镇远关、锦州城、马水口、 倒马关、九门口、老龙头、董家口、刘家口、马兰关、新开口、插箭岭关、金山岭、独石口、张家口、马市口、羊房堡关、水口关、紫荆关、宣化城、三屯营、三道关、大毛山关、义院口、界岭口、重峪口、徐流口、冷口关、白洋峪关、青山关、 铁门关、潘家口、龙井关、洪山口、上关、 常峪口、狼窝沟口、新河口、白石口关、浮图峪关、乌龙沟关、飞狐口、寡妇楼、 司马台、慕田峪关、沿河城、将军关、白马关、鹿皮关、河防口、莲花池关、黄花城关、撞道口关、九孔楼、四海冶口、居延塞故城、鸡鹿塞、高阙塞、大同城、杀虎口、威鲁堡口、金锁关、黄泽关、黄榆关、北楼口、宁武关、利民堡口 、得胜口、镇宏堡口、平远堡、新平堡口、保平堡口、桦门堡、瓦窑口堡、镇宁堡口、镇口堡、守口堡口、镇边堡、镇川堡 、宏赐堡口、镇羌堡口、拒墙堡口、拒门堡口、助马堡口、破鲁堡口、保安堡口、宁鲁堡口、破虎堡口、残虎堡口、马堡口、云石堡口、少家堡口、大河堡口、败虎堡口、迎恩堡口、阻虎堡口、将军会堡、丫角山、老营堡、红门口、老牛湾堡、阳方口、白草关口、广武城、北楼口、狼牙口、龙泉关、固关、鹤度岭口、马岭关、支锅岭口、峻极关、吴旗秦长城、魏长城南起点、定边城、高家堡、镇北台、统万城、韩城魏长城、黄甫川堡等。

长城的建筑构造和建筑材料

长城在中国历史的长久岁月中,很多封建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曾经对它进行过多次修筑;我国古代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它贡献了智慧,流尽了血汗,使它成为世界一大奇迹。不论是巨龙似的城垣,还是扼居咽喉的关隘,都体现了当时设防的战争思想,而且也标志着当时建筑技术的高度成就。例如,明朝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建筑业也体现了规模巨大的生产流程和比较科学的烧制砖瓦作坊。因此砖的制品产量大增,砖瓦已不再是珍贵的建筑材料,所以明长城不少地方的城墙内外檐墙都以巨砖砌筑。在当时全靠手工施工,靠人工搬运建筑材料的情况下,采用重量不大,尺寸大小一样的砖砌筑城墙,不仅施工方便,而且提高了施工效率,提高了建筑水平。其次,很多关隘的大门,多用青砖砌筑成大跨度的拱门,这些青砖有的已严重风化,但整个城门仍威严峙立,表现出当时砌筑拱门的高超技能。从关隘的城楼上的建筑装饰看,很多石雕砖刻的制作技术都极其复杂精细,反映了当时工匠匠心独运的艺术才华。

墙身是城墙的主要部分,平均高度为七点八米,有些地段高达十四米。凡是山岗陡峭的地方构筑的比较低,平坦的地方构筑得比较高;紧要的地方比较高,一般的地方比较低。墙身是防御敌人的主要部分,其总厚度较宽,基础宽度均有六点五米,墙上地坪宽度平均也有五点八米,保证两辆辎重马车并行。墙身由外檐墙和内檐墙构成,内填泥土碎石。外檐墙是指外皮墙向城外的一面。构筑时,有明显的收分,收分一般为墙高百分之二十五。墙身的收分,能够增加墙体下部的宽度,增强墙身的稳定度,加强它的防御性能,而且使外墙雄伟壮观。内檐墙是指外皮墙城内的一面,构筑时一般没有明显的收分,构筑成垂直的墙体,关于外檐墙的厚度,一般是以“垛口”处的墙体厚度为准,这里的厚度一般为一砖半宽,根据收分的比例,越往下越厚。砖的砌筑方法以扁砌为主。

墙的结构内容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而定的,总观万里长城的构筑方法,有如下几种类型:

(1)版筑夯土墙

(2)土坯垒砌墙

(3)青砖砌墙

(4)石砌墙

(5)砖石混合砌筑

用砖砌、石砌、砖石混合砌的方法砌筑城墙,在地势坡度较小时,砌筑的砖块或条石与地势平行,而当地势坡度较大时,则用水平跌落的方法来砌筑。

长城现在的作用

以雄峙中国北方大地的万里长城为中介的南北广大地域所构成的长城带,横贯今辽宁、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和吉林、黑龙江、青海、新疆等省(市、自治区)的相当一部分地区,也包括历史时期处于今蒙古

人民共和国和朝鲜半岛的若干地区。其范围南北宽约数百公里乃至上千公里,东西长约数千公里。长城带自远古至今居住着众多的民族,各民族及其相互关系的发展,是观察和理解长城带一切事物的关键所在。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长城带的古代民族,有些消失了,一些新的民族又融合生成,它们都与当今分布在长城带的20多个民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无论已经消失的还是至今继续发展的各民族,都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做出过重要的贡献。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产物,但目前对于长城南北民族关系内在发展规律的研究尚不充分。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拓宽研究领域,揭示长城与中国民族关系发展的内在联系,对于长城学、民族学及中国民族关系史等学科研究的发展,对于促进民族团结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

经济文化结构

中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所构成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决定了整个中国大陆古代经济、文化大致分为东西两大区和南北三带的天然布局。东西两大区即北起兴安岭,经燕山、阴山、贺兰山、岷山至横断山脉一线,以东为农业经济发展地区,其西是畜牧业(间有河谷或绿洲小块农业)经济发展地区。三带即秦岭、淮河以南为水田农业经济发展带;秦岭、淮河以北至阴山、燕山以南和东北平原是旱作物农业经济发展带,阴山以北,贺兰山以西为畜牧业经济发展带。两区三带的天然布局,构成中国大陆古代农、牧两大经济、文化类型。长城带包含了整个旱作农业经济发展带和畜牧业经济发展带的大部,构成一个完整独立的经济体系。经济上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补充,两种经济相互依存,互相补充。文化上以农耕文化为主导,农、牧两种文化相互渗透和吸收,不断汇聚与辐射。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农业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发展起来,成为整个中国农业经济、文化的腹心,并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交流汇聚的中心。在整个畜牧业经济区,自兴安岭以西、阴山以北的内蒙古大草原,凭借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成为畜牧业经济、文化的腹心。长城就坐落在这两个经济、文化腹心的自然交汇处,它是一定的经济发展基础的产物。长城既将两种经济、文化隔开,又将两种经济、文化联结在一起。

如今长城已失去了它的军事用途,更多的在体现我中华民族精神文明,激励着中华儿女炎黄子孙保卫我中华民族。同时也在见证我中国人民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团结一致拼搏进取,抒写奇迹抒写辉煌。

长城带的民族关系

长城带古代的经济、文化结构与古代民族的构成格局,决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地区与畜牧业经济地区的关系集中表现于长城一线,其农业经济、文化与畜牧业经济、文化的对立统一也沿长城一线展开。与此相适应的中国古代的民族的问题也集中于长城一线,表现得异常突出,无论是民族间的联合与交流——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还是民族间的斗争——军事的、政治的——都沿长城一线展开,它对于主体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主体民族与长城带各民族的关系,以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都曾起过重要作用。这是由于中国古代经济体系一分为二、农业经济与畜牧业经济的对立统一所决定的'。

长城带经济、文化的对立统一与发展

农业和畜牧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产方式,农业需要人员定居稳定生产,而畜牧业人员却在流动中放牧,两种生产方式各有其不同特点,因而农、牧两大类型的经济、文化,自古就有矛盾的一面。畜牧业生产的单一性和不稳定性,使之对农业有非常强的依赖,又常常造成两种经济、文化的失衡,出现严重的对抗。而古代牧区保留的部落亦兵亦民的集群社会组织,非常容易形成军事优势,有时进入农业区掠夺,给农业区造成极大破坏。长城的修筑与存在,便起到了把农、牧两个民族隔离开来,借以增强对畜牧业民族掠扰的抗御能力,使之不能够轻易得逞,从而有利于保护中原地区的农业经济和先进的生产方式,有益于社会生产力和封建文明的发展与积累。自秦汉至明,控制中原地区的历代统治者,多数都利用农业社会的强大组织力量,不断修筑长城,同时采取大规模向长城带沿线移民、修筑交通通道、开拓边疆新区域的举措,促进了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而通往西域的河西走廊交通孔道的打通,长城的延伸,使畜牧业经济地区一分为二,削弱了游牧民族对中原农业区的威胁,使中原农业区与新疆南部农业区联结成为统一体。随着历史的发展,这条通道进而形成为联结中亚、南亚、西亚以及欧洲、非洲的走廊和重要枢纽,成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和国内东、西部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与辐射的极其重要的输送线。所有这些,为中原经济、文化的发展与扩散提供了广泛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农、牧两大经济、文化类型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需要、相互促进的关系。农业经济既需要畜牧业为自己提供农耕、运输用的畜力和战马、牲畜、皮毛、珍贵药材等畜 力和物力,也需要不断向畜牧经济区出卖农副业及手工业产品等,使畜牧业经济地区成为农业经济地区的重要商品市场;而畜牧业经济不仅需要农业经济地区提供粮食、布疋和铁、铜、锡、金、银、陶器等各种手工业品,而且也需要出卖自己的皮毛、药材等产品,这样便促使了两种经济的贸易交换沿长城一线不断展开。自秦汉至明清,长城沿线的很多关口,在历史上成为农、牧两大经济、文化系统民族交易的场所或中心,加之特殊情况下的民族之间的抢掠,使农、牧业产品沿长城一线集散,长城一线也就成了国内最大的贸易市场和物资供求、集散基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很多关口逐渐发展成为长城沿线的重要城镇。可见,长城既保证了农业经济、文化与畜牧业经济、文化的正常发展,又为二者的交流和相互补充提供了场所和方便;又起着调解两种经济,使农、牧业经济朝着主辅相互配合的方向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长城又是农、牧经济的汇聚线。因此,长城不单纯是曾起过将两种经济、文化分割开来的作用,更重要的还曾担负着将两种经济、文化联结在一起的重任。

人类历史的奇迹

长城连续修筑时间之长,工程量之大,施工之艰巨,历史文化内涵之丰富,的确是世界其他古代工程所难以相比的。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评论长城时说:“中国最有名之工程者,万里长城也。……工程之大,古无其匹,为世界独一之奇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参观了长城后说:“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够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因此说,长城作为人类历史的奇迹,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当之无愧。

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因而在几百年前就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列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文化宝藏

万里长城从春秋战国开始,伴随着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 建社会行进。众所周知,一部悠久的古代中国文明史,封建社会是最丰富最辉焊的篇章,举凡封建社会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历史事件,在长城身上都打下了烙印。金戈 铁马、逐鹿强场、改朝换代、民族战争和等在长城身上都有所反映。长城作为一座历史的实物丰碑,将水文在中华大地。在万里长城身上所蕴藏的中华民族2000多年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的内涵十分丰富,除了城墙、关城、镇城、烽火台等本身的建筑布局、造型、雕饰、绘画等建筑艺术之外, 还有诗词歌赋、民间文学、戏曲说唱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帝王将相、戍边士卒、骚人墨客、诗词名家为长城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边塞诗词已成了古典文学中的重要流派。如李白 的“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名句,千载传诵不绝。孟姜女送寒衣的歌词至今还广泛传唱着。 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旅游观光的胜地长城以它巍巍雄姿、坚强的体魄,象征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这种精神激励我们永远前进。旅游观光不仅是游山玩水,而且还兼有强健身体、增加知识、联系友谊以及进行经贸等活动的综合功能。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旅游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旅游事 业更是作为政府重点工作之一,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文物古迹和多民族丰富多彩的 文化艺术,是有中国特色旅游的强大支柱。万里长城以其婉蜒曲折、奔腾起伏的身影点缀着中华大地的锦绣河山,使之更加雄奇壮丽。它既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遗产,又是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在旅游开放中,万里长城具有独特的优势。今天国内外游人以“不到长城非好汉”这一诗句来表达一定要亲自登上长城一览中华悠久文明、壮丽河山的心 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英国前首相希思在参观长城时说:“中国的过去与将来都同样具 有魅力。……抵达长城时,我觉得比以往从照片上、刺绣上和绘画上见到的长城,更为壮观了”。这正表明了旅游者要亲自登上长城参观游览的心意。 古塞雄关存旧迹,九州形胜壮山河,巍巍万里长城将与神州大地长存,将与世界文明永在

三、长城的简介200字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因长度逾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自秦朝开始,修筑长城一直是一项大工程。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1/20,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可以想象,没有大量的人群进行艰苦的劳动,那是根本无法完成这项伟大而艰巨的工程,里面有这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长城在中国历史的长久岁月中,许多封建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曾经对它进行过多次修筑;我国古代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它贡献了智慧,流尽了血汗,使它成为世界一大奇迹。不论是巨龙似的城垣,还是扼居咽喉的关隘,都体现了当时设防的战争思想,而且也标志着当时建筑技术的高度成就。

城位于中国的北部,它东起河北省渤海湾的山海关,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七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700公里,约13300里,在世上有“万里长城”之誉。...

编辑于 2015-11-14

东风Honda第十一代思域 耀世而来

值得一看的北京自驾游相关信息推荐

第十一代CIVIC思域 舒展的车身线条,彰显独特的运动美学,搭载180/240TURBO全新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配有第三代Honda CONNECT智导互联系统实现天赋异禀的运动操控感 抢先试驾!

civic.com.cn广告

五百字的作文范文,给孩子打印一份给孩子

根据文中提到的中国历史为您推荐

五百字的作文大全?立即下载拼多多APP,迅速了解五百字的作文大全你想知道的,这里全都有!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拼多多

lp.pinduoduo.com广告

更多专家

长城的简介200字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马上提问

最美的花火 咨询一个初等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lanqiuwangzi 咨询一个初等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garlic 咨询一个初等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188****8493 咨询一个初等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篮球大图 咨询一个初等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动物乐园 咨询一个初等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AKA 咨询一个初等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1条评论

热心网友赞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因长度逾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自秦朝开始,修筑长城一直是一项大工程。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1/20,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可以想象,没有大量的人群进行艰苦的劳动,那是根本无法完成这项伟大而艰巨的工程,里面有这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长城在中国历史的长久岁月中,许多封建

评论详情

热心网友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因长度逾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自秦朝开始,修筑长城一直是一项大工程。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1/20,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可以想象,没有大量的人群进行艰苦的劳动,那是根本无法完成这项伟大而艰巨的工程,里面有这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长城在中国历史的长久岁月中,许多封建

刚刚回复Ta删除

0条回复

还没有人评论,快来抢沙发~

回复 热心网友

|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购物-京东11.11中外名酒,头号京贴每满200减30

购物-京东11.11中外名酒,优质严选,逛京东,京贴每满200减30,超值好物,特卖狂欢!

广告2021-10-28

长城简介20字

1播放

万里长城的现状简介200字左右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两千多年来中国各时期长城的修筑基本上都有记载,但各朝各代在修筑长城和记载长城时,所使用的名称多有不同,这些不同的名称,有的在同一历史时期互相通用,有的仅在某个历史时期或某个地域用过。 扩展资料 长城的代表地段: 1、山海关 山海关被称为“天下第一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千米,是万里长城的入海处。全长26千米,主要包括:老龙头长城、南翼长城关城长城、北翼长城、角山长城、三道关长城及九门口长城等地段。 老龙头长城是长城入海的端头部分。山海关是明代创建“卫所兵制”的产物,明代的“屯田制”和改革政策又对山海关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镇北台 镇北台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陕西省榆林市,距城区约3千米,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是万里长城中最为宏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建筑,也是万里长城上最雄伟的军事要塞和观察所,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和“天下第一台”之称。据险临下,呈方形,共4层,高30余米,占地面积5056平方米。 3、嘉峪关长城 嘉峪关长城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南隅,因建于嘉峪山麓而得名,是明长城西端起点,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是明长城沿线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关,河西第一隘口,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 城关由内城、外城和城壕组成的完整防御体系,黄土夯筑而成,外包城砖,坚固雄伟。关城平面呈梯形,面积3.35万余平方米,城墙总长733米,高11.7米。 4、金山岭长城 金山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密云区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交界的燕山山脉中。西起龙峪口,东止望京楼,全线10.5千米。沿线有建筑各异的敌楼67座,烽火台2座,大小关隘5处,这里长城上敌楼密集,一般50—100米一座,墙体以巨石为基,高5—8米,并设有拦马墙、垛墙和障墙,形式多样,各具特色。

175赞·9,063浏览2020-05-31

万里长城的现状简介200字左右

长城保护修复作为整个长城总体保护规划的开局,逐步实施对长城本体的保护修复,不断加强对中华民族这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目前保存下来的主要是明代修复的。虽然新中国成立后,对山海关、八达岭、嘉峪关等诸多地方的长城进行了保护修复,但长城受自然和人为破坏仍很严重,特别是长城本体的保护修复工作更为紧迫。山海关长城是万里长城的起点,虽然整个山海关古城保存比较完整,但墙体破坏非常严重。 要保护长城要做到政府和民间一起行动,政府对长城加强管理,同时宣传保护长城的意义。民间对政府的宣传进行配合,做到自觉爱护自觉保护长城

4赞·133浏览

长城的简介200字 — 找答案,就来「问一问」

6250位专家解答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关于长城的一些事英语作文200字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is called the "Ten thousand Ii Great Wall" in Chinese. In fact, it' s more than 6 000 kilometres long. It winds its way from west to east, across deserts, over mountains, through valleys till at last it reaches the sea. It is one of the wonders of the world. The Great Wall has a history of over twenty centuries. The first part of it was built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more walls were put up to defend the borders of the different kingdoms. It was during the Qin Dynasty that the kingdom of Qin united the dif ferent parts into one empire. To keep the enemy out of his empire, Emperor Qin Shi Huang had all the walls joined up. Thus, the Great Wall came into being. The Great Wall is wide enough at the top for five horses or ten men to walk side by side. Along the wall are watchtowers, where soldiers used to keep watch. Fires were lit on the the towers as a warning when the enemy came. It was very difficult to build such a wall in the ancient days without any modern machines. All the work was done by hand. Thousands of men died and were buried under the wall they built. The Great Wall was made not only of stone and earth, but of the flesh and blood of millions of men. Today the Great Wall has become a place of interest not only to the Chinese but to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Many of them have come to know the famous Chinese saying: "He who does not reach the Great Wall is not a true man." 长城是世界的奇迹,中国的骄傲,中国人对它了解甚多,但用英语将它描述出来恐非易事。此文描述较为详细,是非常好的背景资料。 [参考译文] 中国的长城 中国的长城汉语中常叫作“万里长城”。实际上它长 6 ooo多公里。它从西到东,穿过沙漠,越过高山,跨过深谷,蜿蜒而行,最后直到海边。它是世界上的奇观之一。 长城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是在春秋时期开始修筑的。战国时期,各诸候国为了保卫自己的边境,分别修筑了更多的城墙。在秦朝时,秦国把各诸侯国统一起来,成为一个帝国。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秦始皇令人把所有的城墙连接起来。这样,长城就形成了。 长城上面很宽,足够五匹马或10个人并排而行。沿城墙有许多烽火台,过去常有士兵驻守。敌人来时,就点燃烽火,以通知其他士兵。 没有任何现代机器,要修筑这样一座长城是非常困难的。所有的工作都不得不用手来完成。成千上万的人死了,被埋在自己修建的城墙下面。长城不仅是用石头和土筑成的,而且也是用数以百万计的人的血肉筑成的。 今天,长城不仅对中国人,而且对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人们来说都是一处名胜。其中许多人都已知道这句中国名言:“不到长城非好汉”。

12赞·657浏览2017-12-16

有没有长城介绍200字

长城始建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派遣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逐匈奴后,把原来分段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并且继续修建。其后历代不断维修扩建,到公元十七世纪中叶明代未年,前后修筑了二千多年。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八达岭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一部分,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八达岭景区以八达岭长城为主,兴建了八达岭饭店和中国长城博物馆等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旅游服务设施。八达岭景区以其宏伟的景观、

四、万里长城的简介

长城(The 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这15个省区市。其中河北省境内长度2000多千米,陕西省境内长度1838千米 。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现存长城文物本体包括长城墙体、壕堑/界壕、单体建筑、关堡、相关设施等各类遗存,总计4.3万余处(座/段)。

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2020年11月26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 。

长城的历史:

长城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2万多千米。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汉、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都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从修筑长城的统治民族看,除汉族之外,许多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朝代也修长城,而且比汉族统治的朝代要多。清康熙时期,虽然停止了大规模的长城修筑,但后来也曾在个别地方修筑了长城,可以说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没有停止过修筑。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金、明几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

1、先秦。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周王朝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俨狁的袭击,曾筑连续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为了争霸,互相防守,根据各自的防守需要在边境上修筑起长城,最早建筑的是公元前7世纪的“楚方城”,其后齐、韩、魏、赵、燕、秦、中山等大小诸侯国家都相继修筑了“诸侯互防长城”,用以自卫。其中,秦、赵、燕三国和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毗邻,在修筑诸侯互防长城同时,又在北部修筑了“拒胡长城”,以后历代君主几乎都加固增修。这时长城的特点是东、南、西、北方向各不相同,长度较短、从几百千米到1000—2000千米不等。为了与后来秦始皇所修万里长城区别,史家称之为“先秦长城”。先秦长城根据防御对象,大致可分为北长城和南长城。

2、秦代。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吞并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为了维护和巩固空前统一的大帝国安全,秦始皇陆续采取了一系列国防建设和边防守备的重大战略措施,其一就是大规模修建万里长城。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取河南地,其后筑起“西起临洮(今甘肃山尼县),东止辽东(今辽宁省),蜿蜒一万余里”的长城。自秦始皇筑长城之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3、汉代。

汉初,匈奴乘华夏战乱,越过秦大将蒙恬所筑长城,和汉帝国以战国秦、赵、燕长城为界对峙。由于长城年久失修,北方守军稀少,因此,强大的匈奴不断进入长城以内掳掠。但是,就是这样一条破烂不堪的长城,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军事防御作用。程不识是驻守长城的名将,治军严厉,只要他戍边匈奴就不敢来犯。其后卫青、霍去病、公孙贺、公孙敖等出击匈奴,均以秦、赵长城为进攻退守的主要据点。

4、隋代。

为了对付来自漠北突厥的南下袭扰和掠夺,隋文帝杨坚自建国伊始,就把修筑长城、巩固边防,视为重要国防政策。隋炀帝杨广即位以后,除了继续防御北方突厥的袭扰之外,还要着力对付来自西北方面吐谷浑的侵袭,为此曾先后两次修筑长城,动用劳力之多隋代前所未有。自开皇元年至大业四年的28年中,隋朝两代统治者先后7次调发近200万劳力,于北部和西北部边境修筑长城、增建城垒,在前代北魏和周、齐修筑长城的基础上,使东迄紫河,中经朔方、灵武之境,西至榆谷以东的长城、筑垒,基本连成一线。

5、唐代。

长久以来,“唐代无长城”在学术界已成定论,但唐代确实修过长城,不过与传统意义上的“拒胡长城”不同,建筑这条长城是为了统一战争。唐朝建立的最初几年,同时并存的还有14个割据政权,其中有一支劲旅是依附突厥,并自封为皇帝的刘武周。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刘武周攻占李渊发祥之地晋阳(今太原),攻陷河东大部分地方,威逼关中。唐王朝迅速采取强硬手段,一方面派秦王李世民抵御刘武周,另一方面迅即构筑防御设施,从平城至鲁口的长城由此出笼。

6、两宋。

宋长城西起山西省岢岚县青城山,东至荷叶坪山。岢岚境内现存的38千米宋长城墙体全部由片石砌成,保存完好处高约4.2米,顶宽约1.6米,有些段落保留着30厘米左右的女墙,有的地段还有炮台遗迹。附近散落有大量宋朝瓷片,有的地段发现有炮台遗迹。中国长城专家成大林在岢岚考察长城后认定:岢岚境内的长城为北齐、隋、宋三个王朝修筑。这是中国首次发现宋代长城,填补了中国长城史研究的空白。

7、明代。

明长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区别于由秦始皇所修的万里长城。明朝在“外边”长城之外,修筑了“内边”长城和“内三关”长城。“内边”长城以北齐所筑为基础,起自内蒙古与山西交界处的偏关以西,东行经雁门关、平型诸关入河北,然后向东北,经涞源、房山、昌平诸县,直达居庸关,然后又由北向东,至怀柔的四海关、与“外边”长城相接,以紫荆关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内三关”长城在很多地方和“内边”长城并行,有些地方两城相隔仅数十里。除此以外,还修筑了大量的“重城”,雁门关一带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

8、清代。

虽然清代有过康熙的“不修边墙”令,但只是形式大于意义,实际上清代长城的规模相当大,且地域跨度之大空前,其修筑范围基本包括了淮河以北所有省份,黄河以北尤为密集。清长城与明长城及历代长城不同,是用于对内血腥镇压农民起义和民族起义的工具,对内而不对外。清长城相对粗糙且保存不多,作用单一,故而很少提及,更无法同明长城比肩。

长城著名景点介绍:

1、八达岭长城。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延庆,是明长城最具代表性的一段,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度1015米,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关隘和首都北京的重要屏障。登上这里的长城,居高临下,尽览崇山峻岭的壮丽景色。迄今为止,已有包括奥巴马、尼克松、撒切尔夫人在内的三百多位知名人士到此游览,八达岭景区以其宏伟的景观、完善的设施和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而著称于世。史称天下九塞之一,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在明长城中独具代表性。 八达岭长城博物馆以万里长城为主题,全面反映长城的历史、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中国长城博物馆位于八达岭关城外,1994年建成开放。

2、慕田峪长城。

慕田峪长城位于怀柔区境内,是新北京十六景之一。西接居庸关长城,东连古北口,开放的2250米长城段其特点是长城两边均有垛口,特别是正关台三座敌楼并矗,著名的长城景观箭扣、牛角边、鹰飞倒仰等位于慕田峪长城西端,是万里长城的精华所在。慕田峪长城山峦叠嶂,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慕田峪长城设有国内一流的登城缆车、开发了中华梦石城、施必得滑道等项目,形成了长城文化、石文化和体育健身娱乐有机结合。英国前首相梅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等多位外国首脑到慕田峪游览。1992年被评为北京旅游世界之最。2002年被评为4A级景区。

3、司马台长城。

独具“险、密、奇、巧、全”五大特点的司马台长城,位于北京市密云县东北部的古北口镇境内,距北京120公里。它东起望京楼,西至后川口,全长5.4公里,敌楼35座,整段长城构思精巧,设计奇特,结构新颖,造型各异,堪称万里长城的精华。著名长城专家罗哲文教授赞誉道:中国长城是世界之最,而司马台长城又堪称中国长城之最。司马台长城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唯一保留明代原貌的古建筑遗址。

4、古北口长城。

古北口长城是中国长城史上最完整的长城体系。由北齐长城和明长城共同组成,包括卧虎山、蟠龙山、金山岭和司马台4个城段。古北口是山海关、居庸关两关之间的长城要塞,为辽东平原和内蒙古通往中原地区的咽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在辽、金、元、明、清这五朝,大大小小争夺古北口的战役从未停止过,因此长城的作用突显得尤为重要。

5、箭扣长城。

箭扣长城位于京郊怀柔县西北八道河乡境内,距怀柔县城约30公里,山势非常富于变化,险峰断崖之上的长城也显得更加雄奇险要。箭扣长城因整段长城蜿蜒呈W 状,形如满弓扣箭而得名。箭扣长城是明代万里长城最著名的险段之一,是近年来各种长城画册中上镜率最高的一段,向来是长城摄影的热点。

6、金山岭长城。

金山岭长城位于距北京市区140公里密云县与河北滦平县交界的燕山山脉中。西起龙峪口,东止望京楼,全线10.5公里。沿线有建筑各异的敌搂67座,烽火台2座,大小关隘5处,这里长城上敌楼密集,一般50-100米一座,墙体以巨石为基,高5-8米,并设有拦马墙、垛墙和障墙,形式多样,各具特色。被誉为“万里长城,金山独秀”。

7、山海关长城。

山海关长城是万里长城的入海处。现属山海关境内的长城全长26公里,主要包括:老龙头长城、南翼长城关城长城、北翼长城、角山长城、三道关长城及九门口长城等地段。老龙头长城是长城入海的端头部分,有“中华之魂”的盛誉。

山海关城由关城、东罗城、西罗城、南翼城、北翼城、威远城和宁海城七大城堡构成,四周有长4769米、高11.6米、厚10余米的城墙,墙体高大坚实,气势宏伟。在东、西、南、北建有四个城门,城东南隅、东北隅建有角楼,城中间建有雄伟的钟鼓楼。整个卫城建筑规模宏伟,防御工程坚固。山海关是明代创建“卫所兵制”的产物,明代的“屯田制”和改革政策又对山海关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8、嘉峪关长城。

嘉峪关长城是明长城西端起点,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关,河西第一隘口,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城关由内城、外城和城壕组成的完整防御体系。现在看到的城关以内城为主,黄土夯筑而成,外包城砖,坚固雄伟。城关两端的城墙横穿戈壁,可以体会到大漠孤城的苍凉。现代肖草《长城》诗:“风吹沙漠千山远,雪舞祁连六月寒;登上墙台论楚汉,长城嘉峪见雄关”给予真实诠释。

9、大境门长城。

大境门长城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市区,长城中唯一一座以门命名的关口。长城四大关口之一。大境门长城修筑于明成化年间,坐落在高耸入云的东、西太平山间,据长城之要隘,扼边关之锁钥。大境门门墙高12米,底长13米,宽9米。西侧有明万历年间开凿的西境门(小境门)。景区有西太平山长城公园,来远堡,小境门,关帝庙,二郎庙,山神庙,等众多明清历史遗迹。为“万里长城长城第一门”。

长城的传说和故事:

1、孟姜女哭长城。

古时候,孟老汉和姜老汉互为邻居,仅一墙之隔。一年春天,孟老汉在自己院中种了一颗葫芦籽,经过浇水、施肥精心培育,葫芦秧长得肥壮、高大,从墙头爬过去,到姜老汉的院里结了个很大的葫芦,有几十斤重。等葫芦熟后,姜老汉拿刀把它切开,突然见里边躺着个又白又胖、非常可爱的女娃娃,姜老汉喜出望外,奔走相告,村里人听说后,纷纷前来观看这新鲜事,可是孟、姜两老汉却因此产生了矛盾,吵得不可开交。孟老汉非常坚定地说:“这葫芦是我亲自种下的,胖女孩该归我。”姜老汉却固执地说:“这葫芦结在我的院子里,这女娃该是我的。”吵了三天三夜,难解难分,毫无结果,后经村里人调解为:女娃娃属于两家共有的,轮流居住,共同扶养,并取了个“孟姜女”的名字。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十多年过去了,孟姜女已经长大成人。一日,孟姜女在摘葫芦时发现葫芦架后面藏了个人。孟姜女刚想叫人就被那个人捂住了嘴。后来,那个人告诉孟姜女,自己叫范喜良,是为了躲避官兵抓人修长城才躲在葫芦架后。之后,范喜良便住进了孟姜女家里。所谓日久生情,范喜良经过孟姜两家长辈的同意与孟姜女成婚。天有不测风云,成亲当天,新郎被几个衙役抓走了。范喜良被发配去充当修长城的民夫了。转眼一年过去了,范喜良杳无音信,急得孟姜女饭吃不下,觉睡不着,不知如何是好,跟两家老人商量后,决定去找丈夫,发誓找不到丈夫绝不回家。

她带上干粮和给丈夫特制的御寒衣服上路了。一路上,风吹雨淋、日晒风寒、饥寒交迫、步履艰难,经过千难万险的万里跋涉,她终于找到了修长城的地方,一打听才知道,为修长城死了许多人,丈夫范喜良早就累死了,并被埋在长城下,尸骨都找不到了。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孟姜女顿时就伤心地痛哭起来,泪如泉,声如雷,哭得惊天动地,天昏地暗,眼看着长城一点点的倒塌,哭到哪里便塌到哪里,足有八百里长。这下可急坏了工程总监,急忙去报告正来此巡查工程进展的秦始皇。秦始皇赶忙去见孟姜女寻问根由。一见之后,便被她的美貌迷住了,非要封她为“正宫娘娘”。孟姜女虽然怒火满腔,但还是压住心头仇恨,灵机一动,将计就计地非要秦始皇答应她三个条件,才能当“正宫娘娘”。一要找到丈夫范喜良的尸体;二要为其丈夫举行国葬;三要秦始皇为范喜良披麻戴孝、打幡送葬。秦始皇听罢孟姜女提的三个条件,思索片刻,为了得到美貌绝伦的孟姜女,便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孟姜女戴着孝拜了为筑城而死的范喜良坟墓后,宿愿已偿,面对滚滚的渤海,纵身一跃,投海自尽了。

2、冰道运石。

当初,修建嘉峪关长城时,需要成千上万块长2米、宽0.5米、厚0.3米的石条,工匠们在黑山将石条凿好后,人却抬不起,车拉不动,且山高路远,无法运输。大伙儿边凿石条边发愁,眼看隆冬季节就要到了,石条还没有从山里运出一块,若要耽误工期,没有工钱是小,这脑袋可就难保了。大家正在长吁短叹,这时,忽然山顶一声闷雷,从白云中飘下一幅锦绸,众工匠赶紧接住,只见上面若隐若现有几行字,大家看后恍然大悟,按其行事。等到冬季到来后,众人从山上往关城修一条路,在路面上泼水,让其结成一条冰道,然后把石条放在冰道上滑行运输,结果非常顺利地把石条运到了嘉峪关城下,不但没有延误工期,反而节省了不少时间。众工匠为了感谢上苍的护佑,在关城附近修建庙宇,供奉神位,并成为工匠出师后必须参拜的地方。

3、山羊驮砖。

嘉峪关城,城墙高9米,还要在城墙之上修建数十座大小不同的楼阁和众多的垛墙,用砖数量之大是非常惊人的,当时,施工条件很差,没有吊运设备,全靠人工搬运。而当时修关城所用的砖,都是在40里以外的地方烧制而成。砖烧好后,用牛车拉到关城之下,再用人工往上背。由于城高,唯一能上下的道路坡度大,上下很困难,尽管派了许多人往城墙上背砖,个个累得要死,但背上去的砖却仍然供不应求,工程进展受到了严重影响。一天,一个放羊的孩子来到这里放羊玩耍,看到这个情景,灵机一动,解下腰带,两头各捆上一块砖,搭在山羊身上,然后,用手拍一下羊背,身子轻巧的山羊,驮着砖一溜小跑就爬上了城墙。人们看了又惊又喜,纷纷仿效,大量的砖头很快就运上了城墙。

4、击石燕鸣。

相传,古时有一对燕子筑巢于嘉峪关柔远门内。一日清早,两燕飞出关,日暮时,雌燕先飞回来,等到雄燕飞回,关门已闭,不能入关,遂悲鸣触墙而死,为此雌燕悲痛欲绝,不时发出“啾啾”燕鸣声,一直悲鸣到死。死后其灵不散,每到有人以石击墙,就发出“啾啾”燕鸣声,向人倾诉。古时,人们把在嘉峪关内能听到燕鸣声视为吉祥之声,将军出关征战时,夫人就击墙祈祝,后来发展到将士出关前,带着眷属子女,一起到墙角击墙祈祝,以至于形成一种风俗。

5、万年灰与燕京城。

人们都说,是秦始皇最早修的万里长城。其实开始的长城并不是他修的。早在秦始皇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有个燕王,他的国土小、兵马少、力量弱,随时都有被邻国吃掉的危险。为了保住国土,燕王就征用了民夫,在他的国土边界山顶上筑起高高的城墙,以防外敌入侵。

因为那时还没有石灰,他筑的城墙,石、砖都是用泥抹的。为了抢时间,早日修好城墙,他下令冬天也不停工。天冷,和泥得用热水,因此,民夫们就把大铁锅抬到工地上,用三块石头支起来,添柴烧开水。天长日久,铁锅被烧了个大窟窿,满锅的水全漏光了;把锅下的火浇灭了。可民夫们也意外地发现,水洒在支锅的石头上,热石头遇到水就炸开了,炸出许多白面面,民夫们瞅着、想着,好生奇怪。有个人把这白面面用水和和,觉得比泥还滋润,还有粘性,就把它抹在石条和砖缝里。第二天,民夫们发现,用这白面面抹的石条和砖缝,要比用泥抹的结实的多。燕国人得到了启发,从此,就烧石灰,来抹城墙缝。

后来,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为了使中华民族不被匈奴所征服,也仿照燕王的办法兴工修起了万里长城。动工时,他下了一道旨令,让原来的燕国人包揽烧石灰的活儿。因此,那时修长城所用的石灰,全是燕国人烧的。长城修到哪儿,就在哪里山坡上烧灰,而且烧的灰质量非常好,被后人称为万年灰,意思是万年不变质。长城修完后,别的民夫各回各地。因燕国人烧灰有功,秦始皇又拔下金银,建了个城镇,专为燕国人居住,这城镇就是北京。因此,那时北京叫燕京,燕国人烧灰用过石头的山统称为燕山山脉。

五、长城的介绍资料说明文400字 长城的介绍资料说明文参考

1、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与我国的“国山”泰山、埃及金字塔齐名的建筑,还是人类的奇迹。

2、在遥远的两千多年前,是劳动人民以血肉之躯修筑了万里长城。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了最早的长城。以后历代君王几乎都加固增修长城。它因长达几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

3、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由人力完成,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难。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东至鸭绿江。从东向西行经10个省区市。现在长城的总长度为8851800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4239.662米,堑壕和天然形成长度为2594234.2265米。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达2000多年,总长度达532万米以上。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

4、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伟大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世界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