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用碱是什么东西

食用碱有区别于工业用的碱,食用碱是纯碱,它的化学成分就是碳酸钠。它能够使食物蓬松,口感好,一般在日常生活中用于发面,可以做包子,馒头等。食用碱是非常安全的,可以在食物中应用,另外蒸馒头应用食用碱,较用小苏打效果会更好,小苏打的成分是碳酸氢钠。

二、食用碱的化学名称是什么?

食用碱的化学名称是“碳酸钠”,归类为强碱弱酸盐。

食用碱为纯碱(碳酸钠)(化学式Na2CO3)与小苏打(碳酸氢钠)(化学式NaHCO3)的混合物,小苏打是由纯碱的溶液或结晶吸收二氧化碳之后的制成品。

食用碱并不是一种常用调味品,它只是一种食品疏松剂和肉类嫩化剂,能使干货原料迅速涨发,软化纤维,去除发面团的酸味,适当使用可为食品带来极佳的色、香、味、形,以增进人们的食欲。

食用碱在生活中所用到的地方:

1、做老面馒头的时候必须用食用碱,如果不用的话蒸出的馒头有酸味,而用了食用碱后酸碱中和味道就正好,还有用酵母发酵的时候,如果有时候发过劲了也会出现面发酸的情况,这时就要用食用碱去中和酸味。

用食用碱的时候要注意两点,一是用量要合适,不然放少了起不到中和酸味的效果,放多了碱味又太重,面食看起来还发黄不白,一般一斤面粉放五克食用碱就可以了,放多放少都不好;二是放了食用碱后要用力反复揉面,一定要让碱和面混合均匀,如果不均匀的话,做出的面食会有黄色斑点,而这些黄色斑点通常有苦味,很不好吃。

2、做面条的时候可以放点食用碱,放了之后面条会变得更筋道好吃,特别是做凉面的时候,用带有碱面的面条最合适。还有外面卖的挂面为了增加筋性也通常放了食用碱,可以看看配料表。

3、煮粥的时候可以放点食用碱,放了之后可以增加黏性,比如煮玉米糊,放一点点去煮,做出来好后喝起来就不会满嘴跑渣了,明显感觉更加顺滑,不过缺点是营养会有一些损失,而且要少放,放多了会有很大的碱味。

4、清洗锅具、杯子等物品的时候觉得很难处理干净,这时可以加一些食用碱,会立马变得很好清洗,洗过特别干净。

比如有一个茶锈很多杯子,已经看不到杯子原来的颜色了,但用食用碱洗锅后,杯子变得像刚买的一样,使用的时候把少许食用碱倒进杯子内,再加一些温水搅拌化开,然后浸泡几分钟,泡过后再去洗省力不少,也可以把杯子打湿后,直接倒入干燥的食用碱进行搓洗,这样也能洗得很干净,只是比较费料比较费手。

三、食用碱的成分

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化学式Na2CO3)。是指有别于工业用碱的纯碱(碳酸钠)(化学式Na2CO3)和小苏打(碳酸氢钠)(化学式NaHCO3),小苏打是由纯碱的溶液或结晶吸收二氧化碳之后的制成品,二者本质上没有区别。所以,食用碱在有些地方也被称作小苏打(粉末状)。食用碱呈固体状态,圆形,色洁白,易溶于水。 食碱并不是一种常用调味品,它只是一种食品疏松剂和肉类嫩化剂,能使干货原料迅速涨发,软化纤维,去除发面团的酸味,适当使用可为食品带来极佳的色、香、味、形,以增进人们的食欲。食碱大量应用于食品加工上如面条、面包、馒头等。

四、食用碱的成分到底是什么

食用碱就是纯碱(化学式Na2CO3)与小苏打(化学式NaHCO3)的混合物,小苏打是由纯碱的溶液或结晶吸收二氧化碳之后的制成品。

食碱属于无机物,本身没有什么营养成分,但在食品烹调中的作用却不可低估,食碱的水溶液是电解质,可使食品原料(如鱿鱼)中的蛋白质分子吸水能力增强,加快原料的涨发速度,但要注意掌握好用碱数量、方法和时间,以防食物原料发得过透、过烂甚至变质。

扩展资料:

包粽子时,糯米会用一种植物燃烧后的草木灰水浸泡,包出来的的粽子金黄,不容易坏。到了北京后,我们没有条件做这种草木灰水,就用食用碱水浸泡代替。小苏打的碱性较弱,达不到米粒金黄的要求。

不要往粥里放碱或小苏打,其实现在家里已经很少这样做了。央视曾经有过一期节目专门讨论这个问题,粥里放碱会让粥显得浓稠,对大米粥的营养影响不大,但是对于杂粮粥、豆粥中维生素B1B2等营养成分是有破坏的,所以,粗粮粥不建议熬煮时加碱或小苏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食用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