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吉思汗的陵墓存在吗?

许多人对于成吉思汗的死因充满了好奇,科学家们也是,那是不是只要找到了成吉思汗的陵墓,他的死因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呢?

所以为了寻找成吉思汗的陵墓,中外的不少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都决定出发寻找这一历史的大谜团。科学家们来到当地后,询问了不少村民,村民们说,成吉思汗是被埋在了圣山上,可是这圣山又是哪一座山呢。

后来他们又得知了一处禁区,难不成这处禁区就是所谓的圣山?但是很可惜的是,当地相关部门拒绝了他们进入禁区的请求,很快线索就断了。在思索过后,科学家们决定借助卫星影像技术,查看地底下是否有人为建造的迹象,各方专家闻讯前来,大家都希望能够赶紧攻破这一个难题。

圣山寻踪

大家驱车来到了成吉思汗出生的大草原上,成吉思汗很有可能就被埋葬在这片广阔无垠的美丽草原中。不过天色已晚,大家决定今晚就在这里安营扎寨,每一个人都期待着天明之后会有新发现。

后来他们发现原来他们想要寻找的圣山就是不儿罕合勒敦山,它是肯特山脉的一个区域,也是一个禁区,任何人都无法进入其中,不少的历史学者曾经都来过此处,但最终都是无功而返。

由于始终无法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也有学者认为,这一处就是成吉思汗下葬的地方,但就算如此,他们也很难找到一个具体的位置。

因为不儿罕合勒敦山是在是太大了,这可是一条山脉啊,足足有上万平方公里,就算是上千位专家同时寻找,也不知道要找到何年哪月,想要找到真是天方夜谭。

学者们通过卫星技术拍摄了近九万张高清图片,他们邀请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一同来寻找,并标记出来。通过标记后他们发现了一处让人疑惑的长方形物体,莫非这就是成吉思汗的墓地?

科学家们兴致冲冲地向这个长方形物体靠近,没想到这个地方离他们特别近,他们迅速赶过去。果然看到了一座古墓,但是根据考察后,这座墓并不是成吉思汗的陵墓,而是一座来自于青铜时代的古墓。

他们有些丧气,既然他们能找到时间如此久远的墓,那怎么还没有找到几百年前的成吉思汗墓呢。

休整一段时间后,科学家们又重新开始了寻找之旅,他们通过无人机发现了一处的盗洞,看来这个地方有一座陵墓,而且这个盗洞还不小,这个线索让科学家们赶紧出发寻找。

等到达了目的地后,他们发现这个盗洞竟然是前不久刚出现的,因为泥土是湿润新鲜的,不过这个墓也并不是成吉思汗墓,毕竟这么多年来一个盗墓贼都没有发现他的墓地,连那些诡计多端,经验丰富的盗墓者都无法窥探到一丝的踪迹。

二、古代帝王陵墓这么大工程怎么能把位置保密的这么好?

参考一个元朝的

元朝皇帝的安葬是极为秘密的。据史载,诸帝皆葬于所谓漠北的起辇谷。蒙古人把这块墓地称之为“大禁地”。《蒙古黄金史纲》作不峏罕哈勒敦。波斯学者拉施特《史集》多次明言成吉思汗的大禁地在不儿罕·合勒敦山,幼子抱雷,及孙蒙哥合罕,忽必烈合罕、阿里·不哥以及其他后裔也埋葬在那里。但另处又说靠近薛灵哥河之不答温都儿有成吉思汗的大禁地,除忽必烈外,唆鲁永帖尼别姬及所有其他宗王均葬于此。关于元朝的“大禁地”究在何处,异议甚多。如历史地理学家张相文认为,成吉思汗的葬地在鄂尔多斯的伊金霍洛;而著名蒙古史学家屠寄认为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客鲁伦河曲之西,土拉阿之东,肯特山之阳。蒙古大汗去逝,用棺殓之,棺“用梡木二片,凿空其中,类人形大小合为棺,置遗体其中,加髹漆毕,则以黄金为圈,三圈定”。大汗无论死于何地,也要运其梓宫于漠北。为了保守秘密,不让人知道大汗的确切葬地,在前往墓地的当天,如遇有行路之人,皆尽行杀戮。至其所葬陵地,开穴所起土成块,依次排列,棺既下,复依次掩覆之。其有剩土,则运置他所。送葬官三员,居五里外。葬毕,“则用万马蹴平,俟草青方解严,则已漫同平坡,无复考志遗迹”。若干年后,参加送葬的人一死,便再也无人知道葬地的确切位置了

现位于伊金霍洛的成吉思汗陵,是一个象征性的陵寝。蒙古人对大汗的葬地极为保密,但对祭议祀的仪式则是公开进行并承袭下来的。在墓家之外作八室神主,设立“室”,即“影堂”,蒙古俗尚白色,“祏室”由八个白色的帐包组成,所以又称“八白室”,内置画像,作为大汗陵寝的象征,供后人瞻仰祭扫。所藏的“银棺”及“遗物’等不过是象征寄托之物。葬地与祭祀之地的分离,主要是由于草原游牧民族频繁的流动和迁徒所造成的,特别是战争年代,所据之地随时可得可失,只能将葬地保密起来,才不致于受到破坏。但祭祀的仪式却不能因此而废,只好通过象征性的陵寝沿袭下来。并随部而行。

由于蒙古民族的安葬习俗和保密传统,要考察清楚元朝帝王葬地的确切地点便成为十分困难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地名、地貌的变化,语言翻译的局限,使元朝皇陵的地点成了一个历史之谜。

三、元朝的皇陵都建在哪里?

蒙古贵族包括皇帝死后都流行深葬不坟的习俗,使葬地无从寻找。

《元史) 记载成吉思汗葬于“起辇谷”,元代其他皇帝所葬地也皆在此。但该地今在何处,众说纷纭:

1、有人认为在今北京西房山;

2、有的说潜埋于归化城(今呼和浩特)西北的祁连山;

3、有的说在河套外腾格泊西北;

4、有的说在克鲁沦河之侧。

5、清末民国初年著名地理学家张相文认为在伊金霍洛:“以伊金霍洛为成吉思汗陵;陵墓三十里,四周皆沙砣,近旁为游泥河,蒙人名曰忽几尔阁沟,即起辇谷也。”

6、还有一些学者(主要是外蒙古的)认为起辇谷必在其漠北创业之地。

关于蒙元“深葬不坟”的情况,叶子奇《草木子》一书记载:元朝皇帝死后,不用棺椁.也无殉葬品。只是“用木二片,凿空其中,类人形大小合为棺,置遗体其中”,挖一深坑埋人,不起坟堆。“葬毕,以万马柔之使平。杀骆驼子在其上,以干骑守之,来岁草既生,则移帐散去,弥望平衍,人莫知也。欲祭时,则以所杀骆驼之母为导,视其踯躅悲鸣之处,则知葬所矣。”这些说明,蒙古帝王葬后都有灭迹、不留坟茔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