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水不能燃烧?
原因如下:要想发生燃烧必须有三样东西同时“在场”。首先是可燃物本身,比如纸、木头、衣服;其次是助燃剂(氧气是最常见的助燃剂);最后是点火源(如明火、雷击、电火花等)。同时,要引起燃烧的发生不仅需要凑齐这三样东西,还要使它们达到一定的量。
水(H20)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水不可以燃烧的根本原因是它不属于可燃物。氢气燃烧指的是氢单质燃烧,而氢原子是不可以燃烧的。同理,氧气作为单质可以助燃,而氧原子是不能助燃的。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比如氧气,既可以说是由两个氧原子组成的氧分子,也可以说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氧单质。
物质的可燃性指可以和氧气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在此反应中体现的是可燃物的还原性,而水中的氢元素已经被破坏,不再具有还原性,也就不能再作为能源来燃烧了。
在中学的化学课上早就学到,氢气在氧气助燃下变成水,也就是说水已经是氢燃烧后的物质了,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已经不能再被燃烧。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我们燃烧一张纸,纸烧过后变成灰烬,灰烬不能再次被燃烧。
扩散燃烧
可燃气体和空气分子互相扩散、混合,其混合浓度在爆炸范围以外,遇火源即能着火燃烧。
蒸发燃烧
可燃性液体,如汽油、酒精等,蒸发产生了蒸气被点燃起火,它放出热量进一步加热液体表面,从而促使液体持续蒸发,使燃烧继续下去。萘、硫磺等在常温下虽为固体,但在受热后会升华产生蒸气或熔融后产生蒸气,同样是蒸发燃烧。
分解燃烧
是指在燃烧过程中可燃物首先遇热分解,分解产物和氧反应产生燃烧,如木材、煤等固体可燃物的燃烧。
表面燃烧
燃烧在空气和固体表面接触部位进行。例如,木材燃烧,最后分解不出可燃气体,只剩下固体炭,燃烧在空气和固体炭表面接触部分进行,它能产生红热的表面,不产生火焰。
二、水为什么不能燃烧 水不能燃烧的原因
1、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其反应过程极其复杂,游离基的链锁反应是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发生的物理现象。燃烧的三要素是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想要发生燃烧,三要素缺一不可。
2、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水不可以燃烧的根本原因是它不属于可燃物。它通常是燃烧后的产物。要让水分子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学键断裂,重新再变回氢气和氧气,需要极其多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