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恐龙为什么叫恐龙?

恐龙的英文名称"Dinosaur"源自希腊语"deinos"(意思是"可怕的")和"sauros"(意思是"蜥蜴")

1842年,欧文Owen总结了当时英国已记述过的9个大型的中生代爬行动物,创建了恐龙(Dinosaur)这一术语(英文的原词是“Dinosaurier”,这里“Dino”来自希腊文“deinos”,意思是“可怕的”,“Saurier”来自希腊文“sauro”,意思是“爬虫”)。他主要是想概括当时已被发现的一些个体较大、像蜥蜴那样的古代爬行动物,欧文这一举动为后来研究恐龙打开了一条通道。由于我国一向有“龙”的传说,“龙”又泛指蛇、蜥蜴等爬行动物,所以在翻译时把欧文创建的拉丁文dinosauria译成“恐龙”。实际上,这里的“龙”泛指远古的爬行动物,与传说中的“龙”毫无关系。

二、恐龙名字的由来

1841年,英国科学家理查德·欧文在研究几块样子像蜥蜴骨头化石时,认为它们是某种史前动物留下来的,并命名为恐龙,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虽然恐龙化石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数千万年,但直到19世纪,人们才知道地球上曾经有这么奇特的动物存在过。第一个发现恐龙化石的是一位名叫吉迪昂·曼特尔的英国医师,而创立“恐龙”的这一名词的是英国古生物学家查德欧文。

扩展资料:

恐龙的体型特征

恐龙整体而言的体型很大。以恐龙作为标准来看,蜥脚下目是其中的巨无霸。在漫长的恐龙时代,即使是体型最小的蜥脚类恐龙也要比它们栖息地内的其他动物要大,而最大的蜥脚类则比任何出现在地表的动物都要大出几个等级。

大部分的恐龙要比大型蜥脚类恐龙还小得多。现有的证据表明,恐龙的平均大小在三叠纪、早侏罗纪、晚侏罗纪和白垩纪都不断变化。大部分兽脚类恐龙的体重在100到1000公斤之间,而全新世的掠食性肉食动物则多半在10到100公斤之间。

恐龙的体重估计值,大多介于1到10公吨之间。伦敦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一个研究指出恐龙的体重平均值约在100公斤左右,而新生代的哺乳类体重平均值多在2到5公斤之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恐龙

三、“恐龙”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最初人们对这些恐龙的化石并没一个统一的称呼,叫起来也相当的不方便,直到1842年,英国古生物学家查里德·欧文爵士用拉丁文给它们专门起了一个名字——“dinosaur”。英文的dinosaur来自希腊文deinos(意思是恐怖),Saurosc(意思是蜥蜴或爬行动物)。从此,这一大类彼此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但是却表现得形形色色的爬行动物就有一个统一的名称——“恐怖的蜥蜴”。用我们汉语的概括下来,就是“恐龙”。

以当时欧文爵士的概念来讲,“恐怖的蜥蜴”或“恐怖的爬行动物”是指大的灭绝的爬行动物(实则不是)。实际上,那个时候发现的恐龙化石并不算多。而自从1989年南极洲也发现了恐龙后,全世界七大洲就都有了恐龙的遗迹。迄今为止世界上被发现的恐龙至少有650至700多种(生物学上的物种)。后来,中国、日本等一项有龙的传说的国家把它译为恐龙,认为龙是鳞虫之长,如蛇等就素有小龙的别称。

说起恐龙,就不得不提起一个故事,那就是普洛特-加龙省的故事。哈士尔特德,一位里丁大学的研究人员,根据一部历史小说《米尔根先生的妻子》中发现的线索,经过很长时间的研究,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宣布他终于发现了如下的研究结果:1677年,一个叫普洛特-加龙省的英国人编写了一本关于牛津郡的自然历史书。在这本书里,普洛特-加龙省描述了一件发现于卡罗维拉教区的一个采石场中的巨大的腿骨化石,并为这块化石画了一张插图,指出这个大腿骨既不是牛的,也不是马或大象的,而是属于一种比它们还大的人类尚未发现的巨形动物的。

虽然在当时普洛特-加龙省并不知道这块化石是恐龙的,更没有把它与爬行动物联系起来,但是他用文字记载和用插图描绘的这块标本已经被后来的古生物学家鉴定是一种叫做巨齿龙(现名斑龙)的恐龙的大腿骨,而这块化石的发现又比曼特尔夫妇发现第一种被命名的恐龙---禽龙早了将近145年。所以,哈士尔特德研究员认为,普洛特-加龙省应该是有记录以来第一个发现并记录恐龙化石的人。

四、恐龙为什么叫恐龙

恐龙(Dinosaur)一词来自希腊语,意谓『恐怖的蜥蜴』(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学者以希 腊文的dino(恐怖的)和saur(蜥蜴)命名)。 因此,由它的名字看来使人们深信恐龙是一种巨大又恐怖的动物。当初发现恐龙的化石时 ,是一种巨大的恐龙化石,所以取了「恐龙」这个名词;后来又陆续地发现小巧且温驯的 类别,但就没有再改名称,仍取之为「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