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省内经济老大,为何泉州这座光明之城没有修建地铁?
中国游客到底有多能“折腾”?或许这从这几年的旅游业盛况就能看出。这些年,因为国内经济的发展,很多国人都纷纷走出了国门,去到国外欣赏外国的风景。而随着国人游客的参与度越来越高,为了适应庞大的中国游客群体,不少的国家积极开通了快速通道和免签,这就能够看出中国游客的能量。不过事实上不止中国游客在走出门,国外游客也在走进中国旅游,并且老外前来中国旅游的历史比中国游客走出去更早,就比如在700年前,中国就有一座“光明之城”已经在国外有着极高的知名度。
早在1271年,在南宋的咸淳七年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做“雅各”的意大利商人,经过辗转后,最终来到了一个中国城市,它就是刺桐城,因为工作的原因他待在这里许久,毕竟在手记录了当时泉州港的惊人繁华,也描绘了他在这里的见闻和经历,最终这本传记经过多人辗转,最终落到了英国学者大卫·塞尔本因的手中,最终经过编译,一本《光明之城》在1997年的时候在英国出版,在国外引起热议。这一个“光明之城”,演变到如今也就是我们如今的泉州。
福建泉州,是东南沿海的地级市,北承福州,南接厦门,东望台湾岛,是中国有名的一个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虽然地处于东南,这个古代中原的边疆,但它的经济开发,早在周秦时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后来因为经济和政治中心的南移,泉州在宋元时期成为了世界第一大港,也是联合国唯一指定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就是在那时候,泉州成为了“光明之城”。不过其实泉州不仅仅古代辉煌,在今朝同样发达。如今的泉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9946.66亿元(2019)年,已经是连续21年在福建保持全省第一。而如果谈到“万亿俱乐部”,去年的主角是佛山的话,今年则就是泉州,它成为了最接近万亿的中国城市,并在今年的困难中,多数人也都认为泉州能够达到这个目标。
不过虽然是省内的经济龙头,但泉州这一座光明之城却过并不像是一个经济老大。事实上,福建的城市经济并没有那么绝对的碾压,不如同成都等地,省内的福州和厦门经济发展也都十分迅速,并且这两个城市如今都已经建设地铁了,但泉州如今都没有修建地铁,甚至连轻轨都没有,这也是中国24个9000亿以上城市中,唯一没有轨道交通的了,这就让很多人疑惑,为何泉州直到如今都不修地铁呢?
事实上,询问了不少的泉州人,他们对于修建地铁,乃至是其他轨道交通都是比较热心的,看着隔壁的福州和厦门地铁如火如荼,让当地的上班族都十分羡慕。那么为何泉州不修建地铁呢?其实问题也很简单,就是得不到批准,据了解,泉州是想修建地铁的,但泉州有些硬性指标是没有达到的,最重要的就是人口,地铁城市需要300万以上的常住人口的,泉州只有158.3万人,如果泉州不兼并其他的县市设区的话,离这个标准是很远的。
其次的话,泉州并非是一个中心城区十分发达的城市,事实上,泉州的富裕体现在县级市富,晋江,南安,石狮和惠安等地都是中国百强县,所以如果泉州建设地铁,那么它就需要贯通这几个地方,因此相比于地铁这种大工程,泉州更适合建设轻轨,有消息指出,泉州也有这样的规划,我们也希望这里能够早点建设吧,毕竟城际交通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真的很高。不知道你觉得为何泉州不能建设地铁呢?欢迎留下你的看法。
泉州为什么没有地铁?
中心城区人口太少,达不到申请地铁的新门槛。
地铁是在城市中修建的快速、大运量、用电力牵引的轨道交通。列车在全封闭的线路上运行,位于中心城区的线路基本设在地下隧道内,中心城区以外的线路一般设在高架桥或地面上,英语为metro(underground railway、subway)。
地铁是涵盖了城市地区各种地下与地上的路权专有、高密度、高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Metro),中国台湾地铁称之为“捷运”(Rapid transit)。
除了地下铁以外,也包括高架铁路(Elevated railway)或路面上铺设的铁路。因此,地铁是路权专有的、无平交,这也是地铁区别于轻轨交通系统的根本性的标志。世界上最早的(也是第一条)地铁是英国伦敦的大都会地铁,始建于1863年。
1890年,第一条4.8公里的电气地铁开始运转。1900年伦敦开始建造更多的管式地铁,并对开挖回填式线路进行电气化改造。在第一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地铁车站发挥了防空掩蔽所的作用。其他许多城市都效法伦敦的榜样。苏格兰城市格拉斯哥则于1896年年底开通地铁。
1896年,当时奥匈帝国的布达佩斯开通了欧洲大陆的第一条地铁,共有5公里,11站,现今仍在使用。由于采用钢梁平板顶,因而位置较浅,节省了大量资金。
泉州市会建地铁吗?
个人觉得泉州的现状不改变,很难会剑地铁的!
目前福建有在运营地铁的是福州和厦门这两座城市。
福州目前有2条地铁在运营、多条地铁在建设中, 厦门 也有多条地铁在运营,目前一号线二号线三号线都在运营,多条地铁也在建设当中,唯独泉州为何没有地铁? 漳州 都有地铁在建设了!
泉州常住人口比福州多,但泉州至今没有一条地铁泉州的很多朋友肯定是很盼望地铁的,泉州的经济和人口都符合这个要求。
主要原因是城市修建地铁有经济、人口等指标和要求,其中要求城区人口300万人以上。
但泉州是座“弱中心、强县域”的城市,城区人口并不集中,人口不集中这个你主要的问题所在,主要分布在各个县市区,也因此不符合建地铁的条件。
所以要解决当前问题才有可能跨出那一步!
这种状况能有办法改变现状吗,不然地铁何时能提上日程呢?
可以肯定的是,泉州不会建地铁了!泉州规划中的地铁已经夭折。但是聪明的泉州政府在地铁项目夭折后,重新规划了泉州有轨电车,并获得了省政府的支持。
2018年5月份,福建省政府出台政策,重点支持泉州有轨电车一期工程建设。而目前,该项目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了部分征地拆迁工作,并且进行了相关项目的招标。
泉州为什么会成为二线城市
近日,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院《2022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公布,泉州成功跻身二线城市。很多小伙伴还以为泉州是三线城市,其实不是。那么泉州为什么能跃居二线城市呢?让我们看一看。
图片来源:第一财经研究报告
从已进入二线城市的30个城市来看,省内的厦门和福州也被列为二线城市,分别排名第6和第7,泉州排名第13。那么,作为一个普通的地级市,泉州成为二线城市的信心在哪里?
再看这次评比的标准,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发展情况是通过主要商业资源集中度、城市枢纽、城市人群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未来可塑性五个一级维度进行评价的。
第一财务分析
就商业资源集聚程度而言,泉州优势明显。商业是人口的核心资源。目前泉州常住人口在900万左右,是福建最大的城市。以民营经济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民间消费力强劲,在庞大的人口规模下,支撑着泉州巨大的消费力和市场。
另外,商业是泉州这个沿海城市的传统优势和基因。泉州是宋元时期最大的港口,也是举世闻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这种商业脉络延续至今。崇商至今仍是泉州的民间传统,用全民经商来形容也不为过。在这种传统下,重商主义和重商主义使泉州拥有丰富的商业资源。
泉州也是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去年7月,“泉州:中国宋元时期的世界海上贸易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从城市枢纽来看,泉州位于省内福州、厦门两大中心的中间。目前,厦门、漳州、泉州组成的都市圈是全省最大的经济区和最大的人口区。泉州是这个地区经济总量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
泉州作为一个创业型城市,城市人口无疑是高度活跃的。900万人口,120多万市场主体,也就是说,每8个人中就有1个人在创业。这种创业热情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是非常可贵的。从生活方式的多样性来看,近年来泉州城市的包容性也有所提高。泉州也是全省外来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在900万常住人口中,有200万是外来人口,其中许多企业家和老板来自泉州以外的地区。
从未来的可塑性来看,在厦漳泉一体化、城市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产业基础好、民间活力满满的泉州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前景看好。
但相比很多二线城市,泉州目前的短板也很明显——GDP含金量不足,是一万亿GDP城市中唯一没有地铁和轻轨的城市。中心城市发展薄弱,各城市配套不足,发展极其分散,没有形成合力。然而泉州却在苦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