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人的年龄是怎么分的?

中国最新年龄段的划分应该是这样的:

0~2岁为婴儿

3~6岁为儿童

7~12岁为少儿

13~17岁为少年

18~35岁为青年

36~50岁为壮年

51~75岁为中年

76岁~100岁为老年

101~120岁为暮年

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医疗水平的提高而人的寿命会更长

二、中国年龄划分标准新规定

2022最新年龄划分标准如下:

1、18岁以下称之为未成年。

2、18~44岁称之为青年人。

3、40~59称之为中年人。

4、60~74岁称之为年轻老人。

5、75~89岁称之为老年人。 

6、90~99岁称之为长寿老人。

7、100岁以上称之为百岁老人。

不同年龄段的特点

1、未成年时期的身体相对强壮,生长快速,这个时期的身高体重,按身体比例来计算是人生之中增长第二快的。

2、青年壮年时期18~44岁,身体强壮,生长速度有所下降,18岁开始身高生长速度下降,有些人开始停止身高生长,体重因人而异。

3、中老年时期58-68岁,身体呈现衰退的迹象,思维亦有减弱的趋向。

4、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其不同的心理特征、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其不同的容颜体态,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其不同的生活状态,融合了不同心理特征。

三、年龄段划分标准

中国的年龄分段(按周岁):

1、童年

0岁—6岁。(1)婴儿期0-3周月;(2)小儿期4周月—2.5岁;(3)幼儿期2.5岁后—6岁。

2、少年

7岁—17岁。(1)启蒙期7岁—10岁;(2)逆反期11岁—14岁;(3)成长期15岁—17岁。

3、青年

18岁—40岁。(1)青春期18—28岁;(2)成熟期29—40岁。

4、中年

41—65岁。(1)壮实期41—48岁;(2)稳健期49—55岁;(3)调整期56-65岁。

5、老年

66岁以后。(1)初老期67—72岁;(2)中老期73—84岁;(3)年老期85岁以后。

在新的标准之中,八十岁以上的人群称为高龄老人,六十六岁到八十岁以上的人群算是老年人,而五十一岁到六十五岁的人群算是中年人,三十六岁到五十岁人群称为壮年人,青年人则是十八到三十五岁,十八岁以下则是未成年人。

相信很多人看了上面的标准,都会有些惊讶,没有想到六十五岁的人竟然还是中年人,其实这样的标准也是无可厚非的。毕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人均寿命都得到了大幅度的延长,很多人即便是到了六十岁,依旧看着很年轻。

不过,到了一定的年纪,我们就能够感觉到身体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有时候身体会发出信号提醒我们身体开始加速衰老了。

四、2021年中国标准年龄段划分?

一般来说:0(初生)-6岁为婴幼儿;7-12岁为少儿;13-17岁为青少年;18-45岁为青年;46-69岁为中年;>69岁为老年。

这五个年龄段的划分,将人类的衰老期推迟了10年,这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和抗衰老意志将产生积极影响。

1994年以前国际对人口问题通过划分标准是三个年龄段:零至14岁为少儿;15岁至64岁为劳动力人口;64岁(中国60岁)以上为老年人。

传统划分

在中国按年龄划分为四个年龄组,即青年组(29岁以下),中青年组(30一39岁),中年组(40-49岁)和中老年组(50岁以上)。

胎儿、婴儿0-0.6,幼儿0.6-2、儿童3-6、少年7-14、青年15-35、中年36-60、老年61-,这是一般情况下的划分。

一般来说,古人这样划分时间:童年是12岁以下,12岁以上称为少年总角时代。20岁弱冠,就是青年了,也有人认为18以后为青年。30而立,就进入了中年,40不惑,称为壮年。50而知天命,当然算老年了。还有60花甲,70古稀。80,90岁耄耋之年100岁颐之年。

根据发展心理学划分:

乳儿期0-1岁,婴儿期1-2岁,幼儿期2-3岁,学龄前期3—6、7岁,学龄初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30岁,中年期30—50岁,老年50岁以后。

国际上通常按0~14岁,15~64岁,65岁以上对人口总体做不等距分组,分别称为少年人口,壮年人口,老年人口,以人口总数为基数计算少年人口系数,壮年人口系数和老年人口系数,还以壮年人口数为基础计算抚养系数,即抚养系数=(少年人口+老年人口)/壮年人口,国际上还把15~24岁年龄段的人口称为青年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