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江如何形成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自古以来,“大江东去”已成了人们的共识。但是,探究起来,长江一直是这样的吗?经过地质学、地貌学和古地理学等方法的研究,在长江的发育史上,它向东流的历史还不及向西流的1%呢!
在距今约2.5亿年前的二叠纪晚期,浩瀚的海水从中国大地的大部分区域退去,如今的大陆初显端倪。那时,相当于现在的喜马拉雅山—地中海的辽阔地域间是一个分隔南北两半球的汪洋大海,地质学家称之为“古地中海”或“特提斯海”,珠穆朗玛峰一带是一个相当深的海沟。临近古地中海的四川和云南东部的大陆则是一个规模颇大的盆地,其地势自东向西缓缓下降,因而古巴蜀湖(古四川盆地)附近的水系汇入古巴蜀湖后,再由东向西流经今天的滇池而进入古地中海。这就是古长江最早形成的一段流域,它的发源地在今天的重庆一带,而下游则在今天的昆明一带。遥想当年的古长江,它的源头并不远,流水也不长,却是“大江西去”。
现代长江的中、下游流域,当时被地质学家称之为“古鄂皖苏盆地”。这个盆地内虽有水系发育,但尚未形成江河,与四川、云南的古长江没有任何联系。
到了距今约5000万年前的古近纪,中国大陆上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加速从南方漂移来的印度次大陆迎头撞上了欧亚大陆板块,对接点就在今天西藏地区的雅鲁藏布江一带,这使得海底被挤压,发生褶皱。青藏高原开始上升,但还不足以成山。
随着印度板块的不断北移,向亚洲板块俯冲,到了距今2000万年前的新近纪,整个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隆升,中国大陆上西高东低的格局终于形成。由于古长江下游(云贵高原)被抬起,古长江的出口被阻断,迫使它另寻出路,折向南注入南海。而此时的古鄂皖苏盆地内的古长江水系已经形成,江流浩荡,奔入东海。长江分为两部分:三峡以上的江水流向南,注入南海;三峡以下的江水流向东,注入东海。三峡地区则成为“两江”之间的分水岭,这也是古长江的源头所在地。
天长日久,岁月流逝,随着流水的侵蚀,长江两岸的峡谷进一步拓宽、加深,并逐步使江水源头向西推进,打通了三峡,使古四川盆地和古鄂皖苏盆地沟通。从此,两条古长江合二为一,浩浩荡荡冲出夔门,开始了它那“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浩荡行程。
三峡大坝
由此可知,长江最古老的历史始于2.5亿年前,而它真正向东流去的时间只是近200万年的事情。而当它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北麓格拉丹东雪山的冰川中发源,汇集了沿途七百多条支流,形成莽莽巨流,以气吞山岳、不可阻挡之势,劈开崇山峻岭,曲折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流程6300千米,于黄海和东海交界处的上海吴淞口入海,这还是100万年以来的事。
二、长江怎么形成原因
长江的形成:
今长江的形成发在距今1.4亿年前的侏罗纪时的燕山运动,在长江游形成了唐古拉山脉,青藏高原缓缓抬高,形成许多高山深谷、洼地和裂谷。
长江中下游大别山和川鄂间巫山等山脉隆起,四川盆地凹陷,古地中海进一步向西部退缩。距今1亿年前的白垩纪时。四川盆地缓慢上升。夷平作用不断发展,云梦、洞庭盆地继续下沉。
今3000-4000万年前的始新世、发生强烈的喜马拉雅山运动、青藏高原隆起,古地中海消失,长江流域普遍间歇上升。其上升程度,东部和缓,西部急剧。金沙江两岸高山突起,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显著抬升,同时形成了一些断陷盆地。
河流的强烈下切作用,出现了许多深邃险峻的峡谷,原来自北往南流的水系相互归并顺折向东流。长江中下游上升幅度较小,形成中、低山和丘陵,低凹地带下沉为平原(如两湖平原、南襄平原、都阳平原、苏皖平原等)。
到了距今300万年前时,喜马拉雅山强烈隆起,长江流域西部进一步抬高。从湖北伸向四盆地的古长江溯源浸蚀作用加快,切穿巫山,使东西古长江贯通一起。
三、长江是怎么形成的
长江的形成:
长江的形成发在距今1.4亿年前的侏罗纪时的燕山运动。在长江游形成了唐古拉山脉,青藏高原缓缓抬高,形成许多高山深谷、洼地和裂谷。长江中下游大别山和川鄂间巫山等山脉隆起,四川盆地凹陷,古地中海进一步向西部退缩。距今1亿年前的白垩纪时。四川盆地缓慢上升。云梦、洞庭盆地继续下沉。
相关资料: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6397km,比黄河(5464km)长900余公里,在世界大河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居世界第三位。
在世界大河水流量排行中,长江也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亚马逊河和刚果河。但尼罗河流域跨非洲9国,亚马逊河流域跨南美洲7国,刚果河流域跨非洲7国,长江则为中国所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