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体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人体在物质代谢中,伴随着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的过程称为能量代谢

人体的能量是从那里来的呢。从能量的角度来考虑,人体不能直接利用太阳提供的光能和热能,也不能利用外部供应的电能和机械能,人体唯一的能量来源,是靠摄入体内的营养物质中蕴藏的化学能。

机体摄取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物、脂肪、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其中碳水化物、脂肪和蛋白质既是构成机体不可缺少的原料,也是机体需要热能的提供者。

1.碳水化物。碳水化物是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在一般情况下,机体需要热能的70%大左右由碳水化物来供应。碳水化物在体内氧化和在体外燃烧放出的热能一样多。当1克碳水化物完全氧化时,能放出4.7千卡热能。

碳水化物的主要来源是淀粉食物,在消化道内变成单糖(主要是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成为血糖。血糖可直接被组织细胞氧化利用,一时用不完的血糖,可变成糖原被机体贮存起来。

在肌肉中合成的糖原叫肌糖原,肌糖原可直接供应肌肉活动的热能需要;而在肝脏中合成的糖原叫肝糖原,这是机体贮存糖的主要形式。

肝糖原是在血糖浓度降低时,可再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循环,以维持血糖浓度。有些组织细胞本身贮糖很少,必须依靠从血液中摄取葡萄糖,来满足代谢需要,尤其是脑组织,它需要的热能几乎全靠分解葡萄糖来供应。因此,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供应脑细胞的热能不足,易出现眩晕。

2.脂肪。人体内的脂肪主要是靠食物供应获得。食物中的脂肪,在肠道内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后被吸收到体内,合成自身脂肪。此外,也有一部分脂肪是由体内的糖和蛋白质转化而来。人体内的脂肪,一部分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成分,称为组织脂肪;另一部分贮存于皮下、内脏周围及肠系膜等处,称为贮存脂肪,也称为中性脂肪或甘油三酯。组织脂肪不能用来氧化供应能量,即使在人体饥饿时,也不会减少;而贮存脂肪在需要时可迅速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经血液循环送到各器官组织以供氧化利用。

当体内能量供应充足,且机体的活动量减少时,则机体贮存脂肪量增多,身体发胖,体重增加;相反,如果体内的能源物质供应不足或活动量过大,均可由体内的贮存脂肪分解来供应能量,致使体内贮存减少,体重减轻。

脂肪分解释放的能量较多,1克脂肪完全氧化,能放出9.1千卡热能,是糖的2倍,但耗氧量也比较大。正常情况下,身体能源的40%左右由脂肪供应,如果在短期饥饿的情况下,由碳水化物供能不足时,脂肪将成为能量的主要来源。

3.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体内细胞的主要成分,很少用来氧化供应热能。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长期不能进食,或消耗量过大时,体内的糖及脂肪大量被消耗之后,热能的供应将要依靠组织蛋白分解。这样的病人,消瘦、无力的症状同时存在,严重地影响了机体组织、细胞的生长发育。

1克蛋白质在体内氧化可产生热能为5.6千卡,比在体外燃烧时产生的热能少,其原因是蛋白质在体内并未完全氧化,有一部分含氮物质如尿素、尿酸、肌酐等,随尿液排出体外。

4.能量分布。各种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产生的能量,约有50%转化成热能以维持体温,其他部分大都作为“自由能”,以三磷酸腺(ATP)的形式贮存于体内,用来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如肌肉收缩,腺体分泌,生物电的产生等等。当机体需要时,这些以贮存形式存在的能量,即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供人体完成各种动作需要。因此,只要计算出每日的产热量,就可以知道人体能量代谢的基本情况。

正常人体内每日需要的热能,没有一个固定的数值,其原因是,能量代谢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劳动或运动时肌肉收缩,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明显,劳动强度越大,需要的热能就越多,反之则越少。

能量代谢还受精神活动、进食、环境温度的影响。平静思考问题时,热能消耗较少,当精神处于紧张状态时,如烦恼、恐惧或强烈的情绪激动时,热能消耗可明显增加。

环境温度对能量代谢也有明显的影响作用。人在20~30℃的环境中,能量代谢最稳定,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代谢开始增加,10℃以下明显增加。其原因是由于寒冷的刺激,反射性地引起寒战及肌肉紧张度增加所致。当环境温度在30~45℃之间时,代谢率又开始升高,其原因是由于体内酶的活性最高,加速了体内的化学反应速度之故。

食物对能量代谢具有特殊效应,俗话说“肚中无食不耐寒”是有道理的。的确,人们在进食之后的一段时间,虽然处于安静状态,但产生的热能比进食前有所增加,饭后2~3小时,其代谢率升高达到最大值。吃不同的食物,其热能增加的幅度也不一样,如蛋白质最高,混合食物次之,碳水化物、脂肪又次之。因此,当在寒冷的环境中工作时,多吃些含蛋白质高的食物,对身体御寒会有一定帮助。

基础代谢可反映人体内,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状况。所谓基础状态,是指人体在清醒、静卧,室内温度在18~25℃之间,且在进食后12~14小时。此时人体内的能量代谢,主要用来维持基本生命活动,如呼吸、消化、血液循环及神经传导等需要,其代谢率也比较稳定,它也是临床诊断某些疾病的常用指标。如甲状腺机能亢进时,基础代谢率明显升高;相反,如其机能低下时,基础代谢率降低。当然,基础代谢率与年龄、性别的关系也极为密切。

二、什么和什么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人体的能量来源是什么?从何而来?

有人说是来自于食物中的葡萄糖,我个人认为这绝对的扯淡,一点儿都不靠谱。如果是葡萄糖,那其他动物,比如肉食动物,草食动物,微生物。。。甚至植物,他们这些也都是依靠葡萄糖来维持能量的平衡吗?说这话的人简直不动大脑!

我学了十几年的中医,中医任何一本书籍里面也基本不谈这个基础问题,但是我们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的诊断手段中,可以有一丝窥探,得到一些启示。

首先,中医的问诊除了病人的症状以外,还必须要问病人的二便,小便赤黄一定有炎症,没啥更多的提示,而大便就比较细致了,比如大便的通顺,时间,气味腥臭与否,颜色深浅,形状等等。有些人不解,其实我们从生物解刨学看这个问题就更加迷惑了。大家都知道,大便在大肠内形成,大肠的生理解剖非常让人匪夷所思(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大肠解刨图),食物残渣从盲肠出来之后依次顺着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到直肠排出体外,几乎除了心脏和肺脏以外,所有内脏都与其相邻,如果用我们现在的逻辑去思考,食物经过小肠的乳化和吸收,其他残渣基本没有利用价值了,但为什么还要走这1.5米的距离才排出体外呢?其实很简单,剩余的残渣通过阑尾(菌馕)的菌群激活,然后在大肠的管道系统中,吸收其他脏器提供的内脏温度(恒定在32-36摄氏度),一点点发酵,对,没错,我这里指出的是就是发酵,就像蒸馒头一样,发酵后的残渣一点一点变成像沼气池里的发酵物质一样,产生沼气液和沼气,这就是大肠的基本功能之一。

其次,我们一定都看到过这样一个很搞笑的视频:一个外国男孩坐在沙发上,双腿高高抬起,把菊花对准对面50公分远的点燃的蜡烛,然后他放了一个超级响屁,结果。。。对,屁瞬间被远处的蜡烛点燃了。用用你们的大脑,好好想想,为什么屁可以被点燃?没错,屁就是可燃气体,而屁的产生就是在大肠内。有人会说,那为什么我们产生的大便不能被点燃?如果你想到这一步,恭喜你,你已经开悟一半了!大便只是我们吸收能量后的产物,所以不被点燃也是正常的。

那么,我们再来看能量是如何被收集的?前几年,特别火的一个探索求生节目主角贝尔,他曾在一期海岛求生的节目中这样说过:当人在离开海岸,乘着自己制作的木筏在大海上漂流,如果储备淡水被消耗完,那么直接喝海水是非常致命的,不过可以通过另外一种形式获取身体不要的水,就是准备一根管子,一端插进肛门,另一端准备容器灌进海水,通过直肠吸收水分,这听起来不可思议,但确实有人因为海难后来不得不通着这个方法存活了下来。。。没错,直肠具有高效的吸收功能,沼气液也就是被直肠直接吸收的。

如果你怀疑直肠的功能,我们再来看看直肠的一些神奇的地方吧。首先,人体的最高温度,不在头顶,也不在心脏,而是在直肠肛门附近。所以,如果你去医院检查身体,医生用体温计给你测量体温,千万不要装傻,随便把体温计含在嘴里,因为你不知道,有没有其他患者测量的时候是插在肛门上的。。。医院确实有的时候是插在那里测量的。。。还有,我们都知道如果皮肤出血,不及时消毒处理的话,伤口很容易感染,导致破伤风等严重疾病,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是痔疮导致的出血,尤其是内痔出血,会不会导致破伤风呢?当然不会,因为人体直肠内的细胞是干细胞,修复能力和修复速度甚至比我们口腔内的上颚干细胞还快,一般十五分钟就可以修复如初了。那么我们可以如此推断,直肠的温度和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首要标准!

练过气功,我指的不是打太极,我指的是练过混元桩的人都知道,元气不是一味的气沉丹田,而是提肛收腹,没有提肛收腹,你站在那里么有任何用处,而我们分析什么是提肛收腹?跟简单,就是收缩臀部肌肉,夹紧,收缩直肠,这个时候才能练出气来,就很简单。。。

我们常说的“精气神”,大多数都认为是一个词,其实不然,这是一个逻辑关系的三个字,三个词,所谓“精”就是我们说的沼气液,从直肠来;而“气”是大肠的“精”炼化后进入身体,而由肾脏化为气,充布全身经络;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由督脉上行至泥丸(大脑)而出神。也就是说这三个字是练功的必然三个阶段以及三个阶段的必然产物。古人的话不是晦涩难懂,而是我们后人不动脑子去体悟。

这里,我只作了人体能量来源的一部分解释,还有更多的深层含义,就要靠大家自己悟了。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能量来源一般都指的是可燃烧的物质,煤炭、石油,天然气,一定有的人会说是电。。。我能呵呵一笑,别闹。电的产生是工业革命之后的产物,而且需要煤炭、水能、风能等转化,所以不是一级能源。我们人体中也有电,生物电也是原始大肠能转化而来的。葡萄糖一般由小肠吸收,它是人体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还有脂肪、矿物元素、水、纤维素、脂肪等,因此,人体的能量来源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有时晒一场日光浴,亲人的一个拥抱,友人的一句夸奖之词,自己的一个信念都包含大量的能量,这些就不一一概述了。

三、人体的能量由什么提供?精神能量呢?

能量即生命源泉 人就像一台复杂的机械设备 能量就是驱使设备运行的动力本身人身体的诞生乃至消亡, 就是一个能量凝集,和转移的过程。人的的生命体就是由含有能量的物质组成。人体内的能量是移动的,如人排汗,运动,排泄,以及体内进行的消化,新陈代谢运动这些活动以能量的流动,和能量转换两种方式早晨人体能量走失。人相当于一个变化的容器,容器内部承载能量多和少由人的体质年龄等因素决定,在常规生活中有容器所承载的容量必须维持在一个大致相等范围内。 人体的正常运行就靠这些能量来驱使。能量走失了就要补充能量,人通过进食再经过消化系统进行能量转换,获取热能,以及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又被人体运动消耗。人体运动产生的能量,传递到外界之中。人获得能量的方式,还有热传递,比如冬天冷到一定程度,人冻僵了。往温泉里一放,通过热传递获取热能。当人体获得能量,人体系统再次恢复运转。能量就是人生命的主宰。没有能量的存在,就不会有人的存在另外需要说明一个问题,人体每天所填充的能量,和走失的能量进行对比,如果前者远大于后者,就可能造成肥胖,能量过多累积撑大容器。如果前者小于后者 轻则身体变瘦,重则虚弱无力。人补充能量也是门科学 尽量做到补充量等于或者略大于走失量。需要干体力活前,尽量多补充能量,以免消耗过多,造成短时间的能量供给不足,人就累趴下了,虚弱无力。

能量补充不足 会影响人的精神状态 缺乏战斗力 不自信能量补充过多 会造成肥胖 消化系统疾病 智力减退 还有兴奋剂 兴奋剂不是补充能量 而是在激发能量 使能量走失更快 只有适当的 有计划的科学的进行补充 人体所需要的能量才对人身体真正有利。人们才能完成物质文明,乃至精神文明生活。

四、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哪些

人体能量是指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

粮谷类和薯类食物碳水化合物较多,是膳食能力最经济的来源;油料作物富含脂肪;动物性食物一般比植物性食物含有更多的脂肪和蛋白质,但大豆和硬果类例外,它们含丰富的油脂和蛋白质;蔬菜和水果一般含量较少。

如果人体每日摄入的能量不足,机体会运用自身储备的能量甚至消耗自身的组织以满足生命活动的能量需要。但如果人长期处于饥饿状态,在一定时期内机体会出现基础代谢降低、体力活动减少和体重下降以减少能量的消耗,长此以往下去会引起儿童生长发育停滞,使成人消瘦和工作能力下降。

五、什么是人体的能量来源?(人体能量来源于什么)

1.糖类、脂肪、蛋白质主要是人体的能量来源。

2.人体每日活动需要的能量有70%左右来自糖类,脂肪主要作用是提供和储存热能,为人体提供的能量约有20%。

3.蛋白质在消耗完糖及脂肪后开始分解,为人体提供能量占约10%。

六、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人体能量来源三大营养素:

一个是蛋白质,一个是碳水化合物,一个是脂肪。

蛋白质供能占人体的10%至15%,碳水化合物占55%-65%,脂肪20%-30%,但人体还是以碳水化合物供能为主,也就是主食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而不以提供蛋白质和脂肪的肉类及油脂为主。

基本概念

能量代谢的研究可以说开始于16世纪,直到19世纪末前后,各国科学家陆续发现代谢率与人体表面积成正比,食物特殊动力作用,证实能量守恒定律也适用于人体,编制出食物热值表以及能量转换系数。人类的自身研究才开始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通常每克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在人体内平均可产生代谢能力分别为4kcal、9kcal、4kcal。同时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在5-7天内的热能摄入量等于消耗量。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人体能量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蛋白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碳水化合物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