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浙江宁波确诊病例毒株为德尔塔变异株,患者有哪些异常?

作为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病毒最主要的变异毒株—德尔塔病毒,其因传播速度快、传播力强、致病力高等特点,在各个国家同样引起了不小的恐慌。那么感染德尔塔病毒后,患者会有哪些异常的变现呢?

首先,在感染初期,德尔塔病毒的临床表现是相对不明显的。患者感染初期,会出现肌肉酸痛、乏力、咳嗽等类似感冒症状,所以许多患者在感染初期,也会把它当成普通的感冒来进行治疗。其次,随着病情的进展,在发病中期,患者可能会出现嗅觉、味觉障碍,轻微肠道不适等症状,这时候才展现出一些与感冒不同的症状,才能引起患者的注意,所以相对来说德尔塔病毒的伪装工作还是做的非常到位的。

那么对于德尔塔病毒,我们可以采取哪些防范措施呢?第一,非必要不出境,尤其是不去德尔塔病毒的发源地及周边的重点疫情区域,这样可以减少自己接触到病毒的几率;第二,进行疫苗注射,据有关数据显示,注射疫苗的人群对于病毒的抵抗力明显高于未接种疫苗的人群;第三,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勤洗手、注意通风、戴口罩,必要时可佩戴一次性防护手套,少去人群密集处,这样养成良好的卫生和防疫习惯,不给病毒可乘之机。第四,一旦发现自己出现相关症状或是成为密切接触者,一定要迅速上报给有关防疫部门,居家采取一定侧隔离措施,配合防疫部门的隔离采样需求,这样不仅能使自己得到较快的治疗,也能阻断新冠病毒的进一步传播。

所以,面对全球疫情形势的严峻,我们要做到既不恐慌,也不掉以轻心,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疫情的变化。

二、专家称「德尔塔毒株可能卷土重来」,普通人怎么加强防护?

说实话我都见怪不怪了,经历了德尔塔、奥密克戎以及变异特性的“德尔塔克”变体,我的内心变得无比坚强,估计现在好多人都和我一样的心态吧。

好吧,我承认我在自嘲,最近专家称:德尔塔可能要卷土重来,普通人应该怎么防护,下面我就来说说,我每天都是这么严格的要求自己这么防护的。

首先老生常态还是先了解一下【德尔塔毒株】

德尔塔(Delta)是新冠病毒变异毒株,最早于2020年10月在印度被发现,这一变异毒株被世卫组织命名为B.1.617,并在5月31日用希腊字母δ(德尔塔)命名。

感染德尔塔毒株后早期症状不明显,和既往毒株导致的临床症状并没有显著的差别,都还是过去为大家所熟悉的一些感染症状,比如发烧、干咳、乏力等等。有一部分感染者早期没有临床症状,也就是无症状感染者,不过这部分人群也有可能随着病程的发展,随后才会出现临床症状。

德尔塔毒株有以下特点:

第一,传播能力强,传播速度快,较早期毒株提高了约1倍,一人感染可能会传染给5至8人;

第二,体内病毒载量高,可能达原始毒株上千倍,感染者所需治疗时间更长,核酸转阴更久;

第三,可能导致免疫逃逸,更加适应人体,易于入侵细胞,疫苗保护效力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第四,发病症状不典型,早期症状仅表现为乏力、肌肉酸痛等轻微症状,一些身体素质较好的人员甚至根本察觉不到,有些人会出现头痛、流涕、喉咙痛等类似感冒症状,部分患者伴有眼睛红、结膜炎、红疹、皮疹、腹泻、腹痛、嗅觉和味觉失灵。

了解了这种毒株的特点之后,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去防范。那么,普通人应该如何防范不死小强【德尔塔毒株】呢?

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这一点非常重要,口罩戴得好不好,严实不严实,科学不科学,直接影响防护效果。现在有很多人到了夏天就会变得松懈下来,认为病毒在这个季节降低传染,这种思想是不对的,病毒在快速的变异,不排除会适应温度的可能。所以,口罩不用说,戴着就是了。

勤洗手。外出或下班回来、饭前便后、接触公共设施或物品、抱孩子、喂孩子、接触动物或处理粪便等等,都要及时正确洗手,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洗手时要用洗手液或香皂,将手心手背、十指等都洗到,搓洗双手时间不少于20秒。

一米线。“一米”是医学上公认的致病传染区域,也是规避传染源的安全距离。在公共场所,自觉与前后左右保持一米社交距离,不要扎堆拥挤,避免近距离接触造成病毒感染风险。

少聚集。非必要不外出,少聚餐聚会,少走亲访友,少参加喜宴丧事。人多地方要少去,拥挤场所要尽量回避。

打疫苗。积极接种新冠疫苗,不仅能有效保护个人健康,也有助于早日构建群体免疫屏障。中国疫苗对德尔塔变异病毒依然有效,接种疫苗仍是遏制疫情的有效方式。

常通风。反正已经夏天了,开窗通风,不仅能够保持室内空气流动,还可以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病毒和细菌的浓度,减少疾病传播风险。每天早中晚均应各开窗通风1次,每次通风15分钟以上。

少旅游

有的人喜欢旅游,但是这个时候真的不建议啊,旅游过程中不确定携带病毒者,会给自己造成被传染的风险。反正最近这几年我是哪里也不去了,狗命要紧。

不隐瞒。自己或亲朋好友去过中高风险地区,要主动、如实向社区报告,及时采取隔离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如有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等症状,要及时到发热门诊早诊早治。

疫情仍未远去,防控不能松懈,所以大家还是要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