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723动车事故最后到底是什么结果啊?
2011年12月28日上午,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了对“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处理决定。
国家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副部长陆东福、总工程师何华武、原副总工程师兼运输局原局长张曙光、运输局原副局长兼客运专线技术部主任(现任科技司司长、党总支书记)季学胜、运输局原副局长兼基础部主任徐啸明(现任广州铁路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科技司原司长耿志修(现任国家铁道部安全总监兼副总工程师),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通号集团)副总经理、党委常委缪伟忠,通号设计院董事长、党委副书记张海丰,上海铁路局原局长龙京、原党委书记李嘉等54名事故责任人员受到严肃处理。
通号集团公司总经理、通号股份公司董事长马骋,鉴于已因病去世,不再追究责任。
对于相关责任人员是否涉嫌犯罪问题,司法机关正在依法独立开展调查。
会议同意事故调查组给予国家铁道部、通信信号集团公司、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上海铁路局等单位54名责任人员党纪政纪处分的处理意见。其中,国家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原副总工程师兼运输局局长张曙光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另案一并处理。
通信信号集团公司总经理、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骋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鉴于已因病去世,不再追究责任。
国家铁道部副部长陆东福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给予记过处分;给予国家铁道部总工程师何华武记过处分;给予国家铁道部运输局原副局长兼客运专线技术部主任、现任科技司司长、党总支书记季学胜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给予国家铁道部运输局原副局长兼基础部主任、现任广州铁路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啸明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给予国家铁道部科技司原司长、现任安全总监兼副总工程师耿志修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通信信号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常委缪伟忠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给予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董事长、党委副书记张海丰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给予上海铁路局原局长、党委副书记龙京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给予上海铁路局原党委书记李嘉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对其他责任人员,根据其应承担的责任给予相应党纪政纪处分。
扩展资料:
事故发生的原因是:
通信信号集团公司所属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中管理混乱,通信信号集团公司作为甬温线通信信号集成总承包商履行职责不力,致使为甬温线温州南站提供的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
国家铁道部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等方面违规操作、把关不严,致使其上道使用。雷击导致列控中心设备和轨道电路发生故障,错误地控制信号显示,使行车处于不安全状态。上海铁路局相关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在事故抢险救援过程中,国家铁道部和上海铁路局存在处置不当、信息发布不及时、对社会关切回应不准确等问题,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国务院对温州动车追尾事故作出处理决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
二、723动车追尾,为什么要把火车头埋了?
因为当时在现场抢险的情况,环境非常复杂,下面是一个泥潭,施展开来很不方便,所以把那个车头埋在下面盖上土,主要是便于抢险。
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这是“7·23”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发生26小时之后,官方新闻发布会在温州举行,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的话。
三、高铁事故原因
723”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原因初明――雷击,信号设备严重缺陷,值班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可谓是天灾加人祸。有投资者将此事故视作一起“黑天鹅事件”,它不仅令资本市场相关公司的股价突遭打击,而且有可能就此改变中国铁路系统管控现状,高铁“大跃进”势头也将因此降温,一如日本核泄漏事件导致全球核反思。
“黑天鹅事件”的震撼之处就在于,没有人能准确预见到,但影响力却超常大。“911”事件可谓典型的“黑天鹅事件”,其不仅催生、壮大了反恐产业链,甚至改变了诸多国家和人们的生活与价值观,使得恐怖主义动向成为影响股市、债市乃至大宗商品市场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我们相信,随着民智的开化及社会的进步,甬温线这起至少说是铁路系统的“黑天鹅事件”,还会逐步发酵,从而改变相关产业发展的步伐,冲击纷繁复杂的利益链条。
在如此变局之下,高铁相关产业的上市公司将如何应对?产业的景气度与公司的估值模式该不该重新审视?事实上,本报通过采访及分析发现,已经有上市公司对此未雨绸缪,开拓铁路系统之外的盈利增长点。
动车追尾,举国悲恸。原因初明,争议犹存。尤其是对于高铁建设速度及相关板块估值问题,投资者的观点差异甚大。
7月28日,新近上任的上海铁路局局长安路生称,根据初步掌握的情况分析,“723”动车事故是由于温州南站信号设备在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遭雷击发生故障后,导致本应显示为红灯的区间信号机错误显示为绿灯。同时,调度人员没有及时发现。具体的调查结果还需联合调查组公布。安路生说,存在设计缺陷的信号设备由北京一家研究设计院设计,2009年9月28日投入使用。
事故原因已经初步查明,但对高铁建设重新进行思考和定位将继续延伸。高铁真的安全吗?是否因为追求建设速度而忽略了那些十分微小却会致命的细节?未来是否会因此而放缓建设?而从资本市场角度来看,产业的景气度与公司的估值模式该不该重新审视?这个给人带来惊喜却又遭受突然打击的行业还具有多大投资价值?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王梦恕看来,目前我国铁路面临的现状是综合管理水平跟不上铁路发展的需要。轨道运输人才十分短缺,而且铁路职工待遇相对较低,铁路部门难以留住高素质人才;此外,现行的铁道部、铁路局、站段的三级管理体制易造成管理过度集中,导致管理难到位。
申银万国行业分析师李晓光认为,此次事故影响重大,铁道部工作重心或将转移,预计铁道部将开展全路范围的安全生产大检查,而投资者期待的铁道部改革、大规模招投标、新线路的规划等工作进展可能推迟。
深圳太和资产管理公司投资总监王亮(微博)则很悲观。他认为,高铁相关行业的投资增速将会大大下降,甚至负增长。高铁将会降速,持续改造和停产,修改规划等,对行业将会是毁灭性打击,股价将会长期下跌。“对高度依赖高铁建设的细分行业的上市公司,即使他们的估值水平跌倒10倍以下市盈率,也不具备投资价值。此次事故对公司的实际经营影响是实质性的,此前的高铁降速本身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那便是安全第一,加上现在温州的动车事故,高铁建设将会更加谨慎,对相关信号、配件等上市公司的产品需求将会对应减缓、减少。”
不过,也有不少业内人士继续看好未来高铁行业发展。深圳海润达资本总裁仇天镝表示,铁路运输方式历史事故率较低,铁路运输整体安全可靠性不会因为个别事故而发生任何改变。温州动车事故只是个案,目前高铁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不能一味地全盘否认。
他称,从目前已知的各种信息看,包括28日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本次动车追尾事故可能并没有涉及高铁的核心技术问题,因此不必过多担忧。短期来看,市场反应较大,出于对未来高铁建设进度的质疑,资本市场也出现了一定负面反应,但不影响长远价值。
对于未来行业的发展,他乐观地表示:“高铁长远发展的方向不会变,管理层下调高速铁路建设规划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板块估值继续大幅下调,将为投资者提供绝佳的低点买入机会。”他认为高铁设备板块长期仍具有确定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相对日本、德国等其他国家,我国高铁建设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猛,短短几年内,无论是通车里程还是运行速度都实现飞跃式发展。基于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情,高铁建设十分必要,作为未来铁路发展的大方向不会改变。
但他同时指出,另一方面,短时间内的井喷式增长也带来诸多问题,比如安全问题、技术人员稀缺等。而且,铁道部过去的多位高管被查事件表明,高铁投入资本巨大,在招标、征地等多个环节牵扯诸多利益,其中所暴露出的腐败问题值得引起高度重视,这不仅是民心所向,更直接关乎建设质量。未来适当放缓建设,重视服务和配套,长远来看,将更加益于高铁行业的健康发展。
概言之,高铁发展需要亡羊补牢,而非因噎废食。
四、723事故车头里坐着谁?
723事故车头里坐着的是普通乘客。
2011年7月23日20时30分05秒,甬温线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由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车与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发生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中断行车32小时35分。
赔偿标准
各大保险公司亦已派出调查人员到温州当地各大医院走访排查,设点提供保险理赔咨询。
2011年7月26日,首个赔偿协议达成,29岁的遇难者林焱获赔50万。原本以为动车事故赔偿金会因人而异,而负责善后工作的负责人称,事故赔偿金每人总计50万并附加先签协议可获奖励费。
“7·23”事故遇难人员赔偿救助金主要包括死亡赔偿金、丧葬费及精神抚慰费和一次性救助金(含被抚养人生活费等),合计赔偿救助金额91.5万元。
五、723动车事故的原因是什么?
1、723动车事故发生的原因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所属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中管理混乱,通信信号集团公司作为甬温线通信信号集成总承包商履行职责不力,致使为甬温线温州南站提供的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
2、国家铁道部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等方面违规操作、把关不严,致使其上道使用。雷击导致列控中心设备和轨道电路发生故障,错误地控制信号显示,使行车处于不安全状态。上海铁路局相关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3、在事故抢险救援过程中,国家铁道部和上海铁路局存在处置不当、信息发布不及时、对社会关切回应不准确等问题,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扩展资料
2011年7月23日20时30分05秒,甬温线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由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车与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发生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此次事故已确认共有六节车厢脱轨,即D301次列车第1至4位,D3115次列车第15、16位。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中断行车32小时35分,直接经济损失19371.65万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