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派是什么思想?

托派,托洛茨基主义理论流派,主要集中在欧美、拉丁美洲一带 托洛茨基主义是马克思主义革命传统的延续,源于俄国十月革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列昂·托洛茨基。

托洛茨基称自己为布尔什维克-列宁主义者,是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倡导者,托洛茨基主义,是以主张工人阶级先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反对斯大林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

对待敌人像春天般温暖,对待个人主义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工作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同志像寒冬一样冷酷无情。

送托派诸君一言:功成不必在我,如果连这一点觉悟都没有,也无怪组织动员能力连散居在都市区的原住民都不如。

什么是托洛茨基主义?

托洛茨基主义源于托洛茨基反对斯大林主义对于列宁主义的修改,以主张工人阶级先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反对斯大林主义、布哈林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在反对斯大林主义方面,强调废除官僚专制;在反对社会民主主义方面,倡导战斗性的工人革命。

托洛茨基主义常被不了解的人误以为是共产思想里面的无政府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系谱上,托洛茨基主义属于左翼。它不同于斯大林派对列宁主义的维护与发展。

本质上,长期坚持独立的工人运动与阶级斗争理念,坚持工人阶级民主与无产阶级专政这两个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支持苏联的民主权利,倡导工人民主和政治自由,反对与帝国主义势力进行损害国际工人阶级利益的政治交易,反对秘密外交,主张世界革命。

扩展资料

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 ,主张在那些仍未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国家(也就是仍未推翻地主所有制和实现民主自由的地方) ,把俄国革命视为世界革命的一部份。布尔什维克党的斯大林派,于1924年接纳“一国建成社会主义” 的理论。

使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从属于专注苏联一国建设的目标,合理化跟帝国主义国家长期和平共处的妥协做法。斯大林派为了巩固他们本身的特权地位,以及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绝对垄断权,对托洛茨基主义者展开镇压和逼迫屈服。

在马克思主义的系谱上,托洛茨基主义属于左派。托洛茨基主义者支持苏联的民主权利,倡导工人民主,反对跟帝国主义势力进行损害国际工人阶级利益的政治交易,反对秘密外交,主张世界革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托洛茨基主义

什么是托派

“托派”曾经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一个很有“敌意”的概念。受当时大背景的影响,“中国托派”也是在凄风苦雨中挣扎生存的。1952年12月22日大陆的“托派分子”一夜之间销声匿迹,直到1979年后随着郑超麟这一名字在媒体上的出现,“中国托派”才又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拓展资料:

“中国托派”分子走上托洛茨基主义的道路,可以分为这样几种:

第一种是托洛茨基主义的坚定追随者。这些人绝大部分是从莫斯科被遣送回国的,以及看了托洛茨基的著作后受影响者。其中著名者如彭述之、王文元、尹宽、郑超麟等则至死不渝,终生信仰托洛茨基主义。

第二种是投机者,如梁干乔、刘仁静等。梁干乔参与了“我们的话派”的创建工作,由于他是托派留学生中唯一受到托洛茨基接见的人,因此处处以“领袖”自居,由于托派统一后的中央没有给予他“领袖”的地位,就投靠到戴笠手下,做起了军统特务。

第三种是受“老头子”陈独秀的影响,不满当时中共中央“左”倾错误的指导,懵懵懂懂地参加了托派组织。比如中共一些基层支部的负责人,由于受到当时“左”倾错误的某种不公正对待,又不满于自己的处境,于是就带着投机心理参加了托派队伍。但是由于这种不健康的心态,因此当托派组织和“老头子”(指陈独秀)没有给自己适当的职务的时候,就叛变了。马玉夫是这类人的代表。

第四种是陈独秀本人。用今天流行的话语来讲,陈独秀走上托派之路是“被托派”。因为陈独秀的理论主张与托洛茨基主义没有相同之处,两者是相悖的。陈持“二次革命论”,托氏主张“一次革命”,二者南辕北辙。陈独秀之所以投入托氏主义:

一是因为在陈独秀受到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的不公正处理后,托洛茨基则表扬肯定他在大革命时期的做法,并认为他不是机会主义者。托氏的话无疑令被人落井下石的陈独秀十分感动,在感情上就倒向了托派。

二是当时“左”倾中央在解决陈独秀问题时粗暴无礼的态度,使陈独秀十分气愤。1929年11月15日在共产国际的授意下,陈独秀被开除党籍。一方面是令人感激的称赞肯定,另一方面是令人愤怒的排挤打击,这样一来,在彭述之、尹宽等老部下的怂恿下,陈独秀也走上了托洛茨基主义的道路。

托派主要思想是什么?

托派主要思想是以托洛斯基为首,与前苏联时代政见与列宁等主政的布尔什维克革命一派相左。托派的基本思想是两大原则,公有制、工人阶级的革命主体性,三大主张,不断革命论、一国不能建成社会主义、苏联是畸形的工人国家。

思想核心为不断革命论其中包括:

1、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马克思早已提出过)。

2、社会主义革命的不断性(斗争中不断改造社会关系,无独创性)。

3、社会主义革命的国际性和国际革命的不断性(真正的核心内容,实质是世界革命)。世界上最著名的托派组织是第四国际。

什么叫托派?

“托派”即“托洛茨基主义”派,意思就是“一个把过去的意见分歧和新的争论搅在一起的花招,即托洛茨基主义”。

“托派”曾经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一个很有“敌意”的概念。受当时大背景的影响,“中国托派”也是在凄风苦雨中挣扎生存的。

1952年12月22日大陆的“托派分子”一夜之间销声匿迹,直到1979年后随着郑超麟这一名字在媒体上的出现,“中国托派”才又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扩展资料:

“中国托派”分子走上托洛茨基主义的道路,可以分为这样几种:

第一种是托洛茨基主义的坚定追随者。这些人绝大部分是从莫斯科被遣送回国的,以及看了托洛茨基的著作后受影响者。其中著名者如彭述之、王文元、尹宽、郑超麟等则至死不渝,终生信仰托洛茨基主义。

第二种是投机者,如梁干乔、刘仁静等。刘仁静参与了“我们的话派”的创建工作,由于他是托派留学生中唯一受到托洛茨基接见的人,因此处处以“领袖”自居,由于托派统一后的中央没有给予他“领袖”的地位,就投靠到戴笠手下,做起了军统特务。

第三种是受“老头子”陈独秀的影响,不满当时中共中央“左”倾错误的指导,懵懵懂懂地参加了托派组织。比如中共一些基层支部的负责人,由于受到当时“左”倾错误的某种不公正对待,又不满于自己的处境,于是就带着投机心理参加了托派队伍。

托派是什么意思?

[编辑本段]托派概述

托洛茨基主义是马克思主义革命传统的延续,源于俄国十月革命的主要领导人列昂·托洛茨基(Leon Trotsky)。托洛茨基称自己为布尔什维克-列宁主义者,是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倡导者。托洛茨基主义,是以主张工人阶级先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反对斯大林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在反对斯大林主义上,托洛茨基主义者强调废除斯大林主义的官僚统治;在反对社会民主主义上,托洛茨基者倡导战斗性的工人革命。

20世纪的托洛茨基主义理论,有着三个独特的成分,将之区别于其它马克思主义思想流派:

不断革命:主张半殖民半封建国家必须投入社会主义革命,以反对主张首先进行资本主义革命的“阶段论”。

政治革命:主张通过政治革命,恢复苏联的工人民主。

过渡纲领:在工人斗争中倡议“过渡诉求” ,以获得广泛支持的可能,来跟资本主义对抗,甚至是在非革命的时候。过渡纲领是作为革命的“最高纲领” ,与资本主义下较小改革的“最低纲领” 之间的“桥梁” 。

James P. Cannon在《美国托洛茨基主义史》写道:“托洛茨基主义并不是新的运动、教条,而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恢复和再生,这种恢复和再生在俄国革命和早期的共产国际得到了详细的解释和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