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北宋时期山川河流地图 写东西用 宋徽宗时期的 谢谢了

今人著作,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北宋部份是以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年)为基准绘制的,可供查阅北宋时期传世文献,涉及地理的,只有《太平寰宇记》和《元丰九域志》。前者成书於宋太宗时,后者成书於宋神宗时。就你的问题,《元丰九域志》有参考价值。虽然成书於神宗时,但其时至徽宗不过二、三十年,政区方面变化不大,仅调整了路的数量:神宗时分全国为23路,徽宗时调为24路;宋金联合灭辽后因收回燕云十六州,又增加了燕山路(1125年)。至於山川河流方面,神、哲、徽、钦期间变化就更小了。 北宋政区图(出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求北宋和南宋地图(要高清晰的)

北宋地图:北宋(960—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

南宋地图:南宋(1127-1279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北宋覆亡后,赵构定都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 [1-3]  与北宋统称为宋朝,共传五世九帝,享国一百五十二年。

扩展资料:

北宋疆域东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为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为界。宋神宗时通过熙河开边收复河湟,宋徽宗时期于青海北部置陇右都护府,并重金赎回幽云七州。

宋朝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采用分化事权方式,宰相职位由多人担任,还实行官衔与实际职务分离的官吏任用制度,这些对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的作用,也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有人认为北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代,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经济文化繁荣。

咸平三年(1000年)GDP为265.5亿美元,占据世界比重的22.7%,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北宋时期,因推广占城稻,人口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3710万迅速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万。

北宋时期对外关系在唐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在东亚同朝鲜和日本关系交流密切,在东南亚同越南和印尼也加强了联系,同时还影响到了西亚和非洲。

公元1141年,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南宋放弃淮河以北地区,双方以淮河-大散关为界。南宋中后期政府腐败,奸臣辈出,漠北草原的蒙古人开始崛起。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漠北草原建立大蒙古国,1211年开始大举南侵进攻金朝。1218年灭西辽,1227年灭西夏,1234年灭金。

1235年蒙古入侵南宋,南宋军民拼死抵抗,直到公元1276年临安府被攻占,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战败,陆秀夫背着宋末帝赵昺跳海而亡,南宋覆灭。

南宋在政治、军事等诸多领域都沿袭北宋。

在中央地方权力、官僚机构、司法、军权等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系列措施,军事上在招收溃兵和勤王之军等基础上,开始军事重建之路,最终形成几支较强大的军事力量,于是有了岳家军、韩家军的出现。

南宋虽偏安于秦岭淮河以南,却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繁荣,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王朝。南宋灭亡的直接原因是漠北游牧民族对宋朝先进生产关系的毁灭性打击,使一直处于上升阶段的中华封建文明,从此趋向衰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北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南宋

北宋时,与辽、金 三者的地理分布情况???

北宋,960-1127  建都 洛阳

南宋  1127-1279  建都 临安,今杭州

金1115-1234  建都 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区)

辽907-1125   建都临 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罗城

宋代的详细中国地图

【北宋地图】

北宋的统治区域:

东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

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为界。

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为界。

宋神宗时通过熙河开边收复熙、河、洮、岷、叠、宕六州。

【南宋地图】

南宋的统治区域:

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为界。

北界因金人入侵而不断南移,最终移至淮河为界。

西部以大散关(今陕西宝鸡市西南)及秦岭以南为界。

扩展资料

宋朝

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分为北宋与南宋,合称两宋,国祚共319年。因国君姓赵,同时方便区别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宋,故称“赵宋”。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兵变,夺后周帝位而改元自立。

建国之初,赵匡胤为了防止他人效仿自已兵变夺取皇权,通过杯酒释兵权将兵权归于中央,并置转运使将地方财富集中至中央。同时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力殊绝者送都下,老弱者始留州,地方兵力亦收归中央,采取崇文抑武的国策,采取调将指挥制。

然而,这一举措却导致北宋自初立之后就武备积弱,频频不敌北方外患,对契丹、西夏用兵屡遭挫败。

北宋末年(公元1126年—1127年)发生靖康之难。徽、钦二帝皆被金人掳去,宋室南迁临安(今浙江杭州),绍兴和议后与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史称“南宋”。

公元1276年,南宋都城临安陷落,南宋大部分领土落入元军手中。

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灭,宋末帝赵昺随大臣陆秀夫跳海殉国,南宋正式灭亡。

参考资料:

历史追学网-北宋地图

历史追学网-南宋地图

这是什么时期的宋朝地图?

个人认为是1044-1125年的版图。

因为1044年宋正式承认西夏的领土。这张地图中已经有西夏了。(和百度百科的地图很像,可以看出西北少了一块。但是西北的边境画得有点粗糙,也可能是我看错了。)

至于楼上说的1004年的澶渊之盟,在这以前的后晋就已经把幽云十六州割给契丹(辽)了。当然,在澶渊之盟之前,北宋多次进攻辽,试图收复幽云十六州,但是都失败了。

1125年,北宋和金结盟进攻辽,夺回了幽云十六州,同年灭亡了辽国。当然,1126年金又进攻北宋,但是被打退。1127年再度南下,灭亡北宋。所以1125年以后的地图就不是这个了。

宋仁宗时期北宋地图,要清晰的,各个州和路有标注的

宋仁宗时期北宋地图:

扩展资料:

赵祯(1010年5月12日-1063年4月30日),初名赵受益。宋朝第四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宋真宗赵恒第六子,母为李宸妃。

早年历封庆国公、寿春郡王、升王,官中书令。  天禧二年(1018年),被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

乾兴元年(1022年),赵祯即位,时年十三岁。他在位初期,由章献明肃皇后刘氏垂帘听政,至明道二年(1033年)始亲政。在位中期爆发第一次“宋夏战争”,经三年交战后,双方签订“庆历和议”。期间,辽朝趁机重兵压境,迫宋增输岁币,史称“重熙增币”。针对北宋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赵祯于庆历三年(1043年)任用范仲淹等开展“庆历新政”,但因反对势力庞大,改革旋即中止。

参考资料:赵祯-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