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滥觞什么意思

解释:江河发源的地方水很浅,只能浮起酒杯后指事物的开始或起源。觞(shāng):古指酒杯。

出处: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 江水 自此已上至微弱,所谓发源滥觞者也。”

译文:江水从这里开始到微弱,是因为发源地的那一端水很浅的原因。

示例:郭沫若《今昔集·论古代文学》:“中国文化大抵滥觞于殷代。”

扩展资料

滥觞的近义词

一、开始 [ kāi shǐ ]

1、从头起;从某一点起:新的一年开始了。今天从第五课开始。

2、动手做;着手进行:开始一项新的工作。提纲已经定了,明天就可以开始写。

3、开始的阶段:一种新的工作,开始总会遇到一些困难。

二、先河 [ xiān hé ]

古代帝王祭祀时,先祭黄河,后祭海,以河为海的本源。先祭河是表示重视根本。后来称倡导在先的事物为先河。

二、滥觞是褒义还是贬义?

滥觞是褒义词。

【拼音】[ làn shāng ]

【解释】(书)(名)江河发源的地方,水少只能浮起酒杯,借指事情的起源。

【近义词】开始、先河、发轫、来源、发端、起源

滥觞的近义词

1、开始

【拼音】[ kāi shǐ ]

【解释】(动)从头起;从某一点起:新的一年~了。[近]开头。②(动)着手进行:~学习英语|现在~报告。[反]结束。③(名)开始的阶段:~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

【近义词】滥觞、起始、入手、劈头、最先、先导、开头、伊始、出手、初叶、动手、起初、开端、初步、发轫、发端、下手、先河、起首、初始、起先、起头、着手、起点、首先、早先、开首、初阶、启动、起源

【反义词】终场、停止、结束、罢休、终局、终结、结果、尽头、终了、结尾、结局、告终、收关、终止、截止

2、发轫

【拼音】[ fā rèn ]

【解释】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之作。新文学运动~于五四运动。

【近义词】起头、开端、初步、开始、滥觞、发端、先河、开首、开头、着手、动手

【反义词】终结

三、滥觞什么意思 滥觞出自哪

1、滥觞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làn shāng,本谓江河发源之处水极浅小,仅能浮起酒杯, 后比喻事物的起源和发端。 出自《孔子家语·三恕》:夫江始出于岷山,其源可以滥觞。

2、荀子曰:昔者江出于岷山,其始也,其源可以滥觞;及其至江之津也,不放舟,不避风,则不可涉也。《孔子家语·三恕》中也有类似的话:夫江始出于岷山,其源可以滥觞。滥觞一词,出现于此。水源所出,其始甚小,只能浮起酒杯,因此后来就把滥觞比喻为事之开始。滥觞,不但古代文献中较为多见,现代书籍、报刊中也较为多见。

四、“滥觞”是什么意思啊

解释:江河发源的地方水很浅,只能浮起酒杯。后指事物的开始或起源。觞(shāng):古指酒杯。

出处: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 江水 自此已上至微弱,所谓发源滥觞者也。”

译文:江水从这里开始到微弱,是因为发源地的那一端水很浅的原因。

示例:《光明日报》2006年1月27日:文物研究在中国是一门古老的学问,滥觞于古代金石学;但文物学在中国又是一门起步较晚的年轻学科,20世纪80年代才逐渐建立。

扩展资料

滥觞的近义词

一、发轫 [ fā rèn ]

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发轫之作。新文学运动发轫于五四运动。

二、来源 [ lái yuán ]

1、事物所从来的地方;事物的根源:经济来源。

2、(事物)起源;发生(后面跟“于”):神话的内容也是来源于生活的。

五、滥觞是什么意思

滥觞这个词汇在书籍中经常会遇到,这个词汇原指江河发源处水很小,仅可浮起酒杯,现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

很多人喜欢阅读书籍,在书中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词汇。如滥觞这个词汇,很多人不太理解他的意思,下面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

详细内容

01

滥觞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làn shāng,本谓江河发源之处水极浅小,仅能浮起酒杯, 后比喻事物的起源和发端。 出自《孔子家语·三恕》:"夫江始出于岷山,其源可以滥觞。"

02

滥觞

荀子曰:"昔者江出于岷山,其始也,其源可以滥觞;及其至江之津也,不放舟,不避风,则不可涉也。"《孔子家语·三恕》中也有类似的话:"夫江始出于岷山,其源可以滥觞。""滥觞"一词,出现于此。水源所出,其始甚小,只能浮起酒杯,因此后来就把"滥觞"比喻为事之开始。"滥觞",不但古代文献中较为多见,现代书籍、报刊中也较为多见。

03

滥觞

1.指江河发源处水很小,仅可浮起酒杯。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江水自此已上至微弱,所谓发源滥觞者也。"

2.指小水。

南朝宋谢灵运《三月三日侍宴西池》诗:"滥觞逶迤,周流兰殿。"

3.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

《初学记》卷十六引唐虞世南《琵琶赋》:"强秦创其滥觞,盛汉尽其深致。"

4.波及;影响。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沧浪诗评》:"盛唐人诗,亦有一二滥觞晚唐者。"

5.犹泛滥;过分。

明叶子奇《草木子·杂制》:"借使所入之沟虽通,所出之沟既塞,则水死而不动,惟有涨满浸淫,而有滥觞之患矣!"

六、滥觞是褒义还是贬义?

回答:既不是褒义,也不是贬义,中性词。

滥觞,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làn shāng,本渭江河发源之处水极浅小,仅能浮起酒杯,后比喻事物的起源和发端。出自《孔子家语·三恕》:“夫江始出于岷山,其源可以滥觞。”

延伸:

滥觞

1、指江河发源处水很小,仅可浮起酒杯。例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江水自此已上至微弱,所谓发源滥觞者也。”

2、指小水。例如:南朝谢灵运《三月三日侍宴西池》诗:“滥觞逶迤,周流兰殿。”

3、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这是最常见的一种。例如:郭沫若在《今昔集·论古代文学》中指出:“中国文化大抵滥觞于殷代。”

4、波及,影响。这是“滥觞”的动词用法。例如:宋代魏庆之在《诗人玉屑·沧浪诗评》中评价盛唐诗时这样写道:“盛唐人诗,亦有一二滥觞晚唐者。”

5、泛滥;过分。例如:《明史·史可法传》:“今恩外加恩未已,武臣腰玉,名器滥觞,自后宜慎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滥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