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黑盒测试方法有哪些?

目录

一分钟了解黑盒测试10.7万 49"

黑盒测试

黑盒测试法一般指本词条

科普中国 |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

审阅专家孙锐

黑盒测试,它是通过测试来检测每个功能是否都能正常使用。在测试中,把程序看作一个不能打开的黑盒子,在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的情况下,在程序接口进行测试,它只检查程序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适当地接收输入数据而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黑盒测试着眼于程序外部结构,不考虑内部逻辑结构,主要针对软件界面和软件功能进行测试。[1]

黑盒测试是以用户的角度,从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的对应关系出发进行测试的。很明显,如果外部特性本身设计有问题或规格说明的规定有误,用黑盒测试方法是发现不了的。[1]

中文名

黑盒测试

外文名

Black Box Testing

别名

功能测试

测试角度

用户

应用领域

计算机

快速

导航

作用 主要内容 测试方法 流程 优缺点

简介

黑盒测试又叫功能测试、数据驱动测试或基于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功能测试。该类测试注重于测试软件的功能性需求。[2]

采用这种测试方法,测试工程师把测试对象看作一个黑盒子,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和内部特性,只依据程序的《需求规格说明书》,检查程序的功能是否符合它的功能说明。测试工程师无需了解程序代码的内部构造,完全模拟软件产品的最终用户使用该软件,检查软件产品是否达到了用户的需求。黑盒测试方法能更好、更真实地从用户角度来考察被测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实现情况。在软件测试的各个阶段,如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及验收测试等阶段中,黑盒测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系统测试和确认测试中,其作用是其他测试方法无法取代的。[2]

作用

黑盒测试方法着重测试软件的功能需求,是在程序接口上进行的测试,主要是为了发现以下错误。[1]

(1)是否有功能错误,是否有功能遗漏。[1]

(2)是否能够正确地接收输入数据并产生正确的输出结果。[1]

(3)是否有数据结构错误或外部信息访问错误。[1]

(4)是否有程序初始化和终止方面的错误。[1]

主要内容

(1)接受性测试。

黑盒测试是从软件的接口接受测试输出结果,具有接受性测试的特点。[3]

(2)α/β测试。

测试是项目组内的成员对被测软件进行的测试,α/β测试是由项目组外的人员参加的测试。α/β测试也适合于黑盒测试。也就是说,当测试发现错误后在开发人员修改的同时,项目经理也会对产品计划做出相应的调整,产品特征不断地被修改。[3]

(3)菜单/帮助测试。

在软件测试过程中,开发人员将修复测试人员发现的错误,而且对软件的有些功能进行修改,同时项目经理也将根据情况调整软件的特性,因而在软件开发和测试的过程中,所有的功能都可以进行调整。因此,在软件产品开发的最后阶段,文档里发现的问题往往最多。[3]

(4)发行测试。

在正式发行前,产品要经过非常仔细的测试。除了专门的测试人员外,还需要几千个甚至几十万其他用户与合作者通过使用来对产品进行测试。然后将错误信息反馈到技术部门到了发行测试时,如果出现非改不可的错误,就必须推迟软件的发行,在推迟时间内需要重新对软件产品进行全面的测试,将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3]

(5)回归测试。

在此阶段,首先要检查以前找到的错误是否已经更正了。回归测试可使已更正的错误不再重现,并且不会产生新的错误。[3]

(6)RTM测试。

RTM测试是指在产品发行阶段所进行的测试。在这一测试阶段,每一个错误都需要经过高端人员同意才能更正。因为这时候修改软件非常容易产生其他的错误,所以只有那种非修复不可的错误才将允许进行修改。如果在发行阶段软件还有许多严重错误的话,就不能按时发布。[3]

测试方法

从理论上讲,黑盒测试只有采用穷举输入测试,把所有可能的输入都作为测试情况考虑,才能查出程序中所有的错误。实际上测试情况有无穷多个,人们不仅要测试所有合法的输入,而且还要对那些不合法但可能的输入进行测试。这样看来,完全测试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测试,通过制定测试案例指导测试的实施,保证软件测试有组织、按步骤,以及有计划地进行。黑盒测试行为必须能够加以量化,才能真正保证软件质量,而测试用例就是将测试行为具体量化的方法之一。具体的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包括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因果图法、判定表驱动法、正交试验设计法、功能图法、场景法等。[2]

等价类划分的办法是把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分(子集),然后从每个部分中选取少数代表性数据作为测试用例。每一类的代表性数据在测试中的作用等价于这一类中的其他值。该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常用的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2]

黑盒测试,它是通过测试来检测每个功能是否都能正常使用。在测试中,把程序看作一个不能打开的黑盒子,在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的情况下,在程序接口进行测试,它只检查程序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适当地接收输入数据而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黑盒测试着眼于程序外部结构,不考虑内部逻辑结构,主要针对软件界面和软件功能进行测试。[1]

黑盒测试是以用户的角度,从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的对应关系出发进行测试的。很明显,如果外部特性本身设计有问题或规格说明的规定有误,用黑盒测试方法是发现不了的

二、黑盒测试的方法有哪些?定义分别是什么?

黑盒测试主要是检测软件的每一个功能是否能正常使用,在测试过程中,将程序看成不能打开的黑盒子,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特性的基础上,通过程序接口进行测试,检查程序功能是否按照设计需求以及说明书的规定,能够正常打开使用,黑盒测试要在软件的接口处进行。

1、等价类划分法:

等价类划分是把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划分成若干子集,然后从每一个子集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该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常用的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2、举例说明:

比如说测试“输入三个整数 a、b、c分别作为三边的边长构成三角形”

3、边界值分析法:

边界条件就是软件操作界限所在的边缘条件

4、错误推测法:

列举出程序中所有可能有的错误和容易发生错误的特殊情况

5、因果图法:

分析程序规范的描述中哪些是原因,哪些是结果。原因常常是输入条件或是输入条件的等价类。结果是输出条件。

6、判断表驱动法:

任何一个条件组合的特定取值及其相应要执行的操作。在判定表中贯穿条件项和动作项的一列就是一条规则。

7、流程图法:

用流程图形象地表示程序的功能说明

8、举例:

产品质量流程控制

9、猜错法:

错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凭经验进行的,是凭人们对过去所作的测试工作结果的分析,对所揭示的缺陷的规律性作直觉的推测来发现缺陷的

10、随机测试法:

随机测试就是没有书面测试用例、记录期望结果、检查列表、脚本或指令的测试

三、黑盒测试方法有哪些 黑盒测试有什么方法

1、黑盒测试又称为功能测试,是相对于白盒测试来说的,黑盒测试不关注软件内部实现逻辑,只测试最终的功能 。

2、黑盒测试方法有:动态测试、故障转移和恢复测试、配置测试、容量测试、UI测试、数据和数据库完整性测试、易用性测试、功能测试、性能测试、自动化测试、健壮性测试、稳定性测试、场景测试、逻辑测试、随机测试。

四、黑盒测试有哪些方法

黑盒测试不要求测试人员懂得编程的知识,只是按照程序的功能一项一项的测试,并将有问题的功能点找出来就可以了。所以黑盒测试又叫傻瓜测试。

黑盒测试法:一般用来确认软件功能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目的是检测软件的各个功能是否能得以实现,把被测试的程序当作一个黑盒,不考虑其内部结构,在知道该程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或程序功能的情况下,依靠软件规格说明书来确定测试用例和推断测试结果的正确性.

黑盒测试也称为功能测试,它着眼于程序的外部特征,而不考虑程序的内部逻辑结构。测试者把被测程序看成一个黑盒,不用关心程序的内部结构。黑盒测试是在程序接口处进行测试,它只检查程序功能是否能按照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适当地接收输入数据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并且保持外部信息(如数据库或文件)的完整性。

黑盒测试主要采用的技术有:等价分类法、边沿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和因果图等技术。

五、黑盒测试方法有哪些

黑盒测试被称为 功能测试或数据测试,在测试时,将被测软件视为一个不能打开的盒子,在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的情况下来进行测试,采用·黑盒测试的主要目的是在已有软件产品所应具有的功能等基础上进行下列操作:

1、检查程序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正常使用,测试每个功能是否有遗漏,测试性能特性是否满足要求。

2、测试人机交互是否错误,检测数据结构或外部数据库访问是否错误,程序是否能适当的输入数据而产生正确的输出结果,保持外部信息(如数据库或文件)的完整性。、

3、检测程序初始化和终止方面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