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秦的虎符总共发现了几个?

截止至2019年7月,发现的秦国虎符共三件,分别是:秦新虎符、秦杜虎符、秦阳陵虎符

秦新虎符,1975年一农民在西安市西南郊沈家桥村东北500米处平整土地时发现,该地是秦国杜县所在,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新虎符,现为法国巴黎陈氏所收藏。阳陵虎符,山东省临城出土,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虎符是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

扩展资料

它清晰的展现了秦国虎符的功用,由此可以大致看出秦国的兵制:军队统一,军权高度集中,军队的指挥和管理体制严密,兵役制度也较为完善,这些都表明秦王朝时期的中国封建社会军事制度的已经基本成型。

杜虎符的虎作直立行走状,昂首,尾端蜷曲,背面有卯槽,颈上有小孔。身上有错金铭文9行文字。但是,如果遇到紧急情况,看到烽火台燃起烽烟,将军不等到君王的右符来到,也可以自作主张出兵救驾。

杜虎符铭文是所有出土虎符中铭文最长的一件,且保存完好,特别是错金字,精致优美。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虎符

二、真有秦王虎符吗?

西安市的陕西博物馆藏有一枚从西安西郊发现的虎符,据考是公元前475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文物,称为秦代错金"杜"字锏虎符,高4厘米、作猛虎疾奔状,象征军威和进军神速。虎符的身上刻有嵌金铭文40字,记述调兵对象和范围,制作却极为精巧。

三、中国的古代秦朝虎符的来由

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采用铜制的虎形作为作为中央发给地方官或驻军首领的调兵凭证,称为虎符。虎符的背面刻有铭文,分为两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并且从来都是专符专用,一地一符,绝不可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调兵谴将时需要两半勘合验真,才能生效。虎符,亦称兵符,因作成伏虎状,故名,它是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动军队所用的凭证。虎符能分成左右两半,用兵时,左一半交给带兵的将帅,右一半由国君保存。要调动军队时,国君将右一半交给差遣的将领拿去和带兵将帅手中的左一半扣合,互相符合完整表示命令验证可信,方有权调动军队。

战国时秦相吕不韦掌握着大批军队,对秦王(嬴)政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嬴政亲政后,于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38年)用虎符收编了吕不韦的军队,使得吕不韦空有相国之名而无实权。

四、什么是秦王虎符

秦王虎符是秦朝调用兵马用个的兵符,皇上有一块,军机大臣有一块,在调用兵马时,皇上把自己的一块给军机大臣,两块合在一起才可以调动千军万马

五、什么是秦王虎符 秦王虎符介绍

1、虎符为中国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铜制、虎形、分左右两半,有子母口可以相合。右符留存中央,左符在将领之手。王若派人前往调动军队,就需带上右符,持符验合,军将才能听命而动,军队不执行执皇帝金符节者行兵令,除皇帝亲临现场调兵。它盛行于战国、秦、汉时期。

2、但历史上也有很多没有虎符而成功发兵的情况,尤其是西汉前期的藩国最为猖獗,刘邦灭诸异姓王后制定的藩国须有汉朝虎符才能发兵的制度对藩王们的兵权限制作用甚小。例如西汉吕太后死后齐王刘襄的起兵叛乱 ,汉文帝时济北王刘兴居的起兵叛乱,以及汉景帝时吴楚七国之乱,养兵练兵者皆为藩王,故藩王们都能轻松发兵。传世的有秦新郭虎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