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西旅游满意度最新排名出炉,柳州名列榜一!

1月10日,广西2019年第四季度游客满意度调查结果出炉。在全区14个设区市游客满意度指数和排名中,柳州名列第一。

据了解,广西游客满意度调查工作由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调查。 广西游客满意度调查设定了问卷满意度、舆情满意度和投诉满意度调查等几个环节的调查。其中,2019年第四季度柳州市的问卷满意度为78.29分,投诉满意度为89.04分,均在全区排名第一;舆情满意度为92.31,也位居前列。

此外,在2019年第四季度“双创(指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和创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单位游客满意度指数及排名中,柳州市城中区以综合满意度85.56位列第一。

从柳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了解到,2019年柳州成功举办壮族三月三相约游柳州、全国侗族大歌?芦笙踩堂邀请赛、穿越柳州?2019世界城市定向挑战赛等主题文化旅游活动,提升了城市知名度。

2019年,柳州市扎实推进旅游厕所建设,完成新改建旅游厕所97座,超额完成37座,完成率161%;全年柳州机场总起降累计13834架次,增幅10.48%,旅客吞吐量累计157万余人次,增幅16.62%。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二、如何更加全面地对旅游舆情进行监测分析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旅游热不断高涨,特别是每逢节假日,各大景区人满为患,于是各种旅游负面舆情频频爆出,引发一场场旅游舆情危机。旅游业因其行业性质一直以来都是网络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由于涉及人员面大、人员数量多且过分集中,因此一旦发生负面突发事件就极易引发大面积快发传播发酵,形成网络舆情热点,甚至成为引人注目的公共事件,而旅游部门稍不注意也极易被推倒舆情风口浪尖。因此,拥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舆情监测方案,以帮助旅游部门快速准确监测网上各类旅游负面舆情,全面了解社会公众关切的旅游相关问题,从而及时采集准确的应对措施,以预防、减少和消除突发旅游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成为旅游部门一项重要工作之一。

旅游舆情监测具体方向

面对日益恶劣的旅游舆情环境,作为旅游管理和执法的旅游部门,其舆情监测需求主要表现在及时发现网上传播的涉及旅游的各种负面信息,旅游相关的媒体报道,旅游政策的宣传信息,公众对旅游状况的看法和评论,旅游部门工作人员个人言行报道等内容,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类:

旅游舆情监测五个方向

一是旅游资源发展类,即对景区旅游产品、地方文化和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质疑与争论。这类问题往往是景区发展角度进行深层次讨论的。西湖景区关停高档会所、贵州国家森林公园变高尔夫球场、莫高窟售票处关闭等事件属于此类。

二是旅游资源利益分配类,即对景区收入利益分配问题的舆论讨论,政府是否入股、是否与民争利、是否与开发商合谋抢占属于老百姓的旅游资源,成为网络舆论关心的另一个话题。峨眉山暂停接客被指实因村民堵路维权、少林寺追讨5000万门票款等事件即属此类。宗教事务局被撤出旅游联席会议引网民猜测是否预示着寺庙门票将取消。

另外,值得引起重视的是,网络上开始出现“公共资源沦为收费工具”、“高门票将中低收入者拒之门外”,“旅游正成为社会分层的新标尺”等文章,虽然现阶段监测到的文章量不大,但说明门票价格过高的影响正在逐步深化,逐步向社会层次、社会公平等更大的方向靠拢。

三是旅游市场调节类,景区各项措施的实行对游客数量、景区所在地政府、商户和居民的收入是如何产生影响,备受网络舆论关注。

四是职能管理类,即景区新政(如门票涨价)的出台,发挥的职能是否正确,决策过程是否科学,舆情处置是否有效得当等相关问题。舆情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的不作为易引发网民质疑。如“扎死蝴蝶装扮仙子”事件。

五是服务类,景区服务是否合理规范有特色,景区设施是否安全有保障,导游态度是否违背游客意愿等易引发舆论较高关注,尤其是负面舆情造成的影响更大。如2014年1月初的两起云南景区导游辱骂游客事件。

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系统内置了基于各大搜索引擎的全网监测模块还内置几乎所有全国的主流网站与地方性网站,用户还可轻松添加自己需要的特别目标网站(无需配置正则表达式),这样就保证了发现信息的全面性。由于采集技术的领先性,用户不但可以监测各种正文信息,还可配置系统采集获取某些主题的最新回复内容,并获取其详细信息,如查看数,回复数,回复人,回复时间等。系统可定时监测,也可7*24全天候监测,不放过每一条网络舆情信息,第一时间发现网络舆情。 对于某些敏感信息,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系统还可通过短信和邮件及时通知用户,这样用户随时都可远程掌握重要舆情的动态,随时进行相关网络舆情监控。

三、旅游舆情监测中心主要做什么?

旅游舆情监测中主要是对自身旅游景区的舆情信息进行实时监测,从而对舆情进行处置应对的。

四、景区为什么要做舆情监测呢?

一方面由于游客的不文明出游行为,另一方面由于景区自身的原因,如因人而异的票价、虚假宣传、强制消费、游乐设备安全不到位、景区安全工作不完善等,然后引发游客不满,导致各类与景点景区相关的舆情层出不穷。

在这种背景下,倘若任由舆情发酵,就极易使事件升级,造成的危害和负面影响极大。因此,为了能够做好舆情风险的防控,就亟需加强对游客舆论的管理,开展景区舆情监测工作。

景区舆情监测管理方案

一、做好游客舆论的事先预警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信息的制造者与传播者,因此,一旦游客通过网络发表不满言论后,传播速度极快,稍有不慎,涉事的景点景区就很有可能被卷入舆论漩涡。这个时候,如若能在言论发表的第一时间就及时发现,然后加以引导干预,就能有效阻止危机的发生。通过利用专业的景区舆情监控系统,如识微商情,对全网舆论展开实时监测,当前和过去游客发表了怎样的言论,有哪些负面景点景区舆情滋生,可自动识别第一时间告警通知。

二、提前制定舆情应对预案

俗话说“有备无患”,景点景区的舆情管控工作亦是如此。

1.网络舆情滋生后,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的信息,以稳定公众情绪,掌握主动权。

2.通过加强组织协调,尽可能地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正确引导舆论。

3.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做好网上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4.搭建权威、畅通的信息发布渠道,让正面信息先声夺人,为网民提供权威声音,营造有利舆论。

5.通过借助景区舆情监控系统实时跟进最新舆情动态,了解舆情的发展趋势,防止其他衍生舆情的发生。

三、全面深入分析舆情

舆情的形成与发酵必然是有规律可循的,各大景点景区的舆情事件也不例外。为此,还可以借助像识微商情这样的景区舆情监控系统,对景区舆情动态进行实时跟踪,全面深入分析其动态变化、影响范围、舆情趋势走向、情感倾向、传播路径、传播源头等,为舆情管控工作助力。

五、香格里拉被爆负面视频,旅游市场舆情如何监控

文旅舆情监控处理办法:

一、文旅舆情监控

从近年来的重大文化旅游舆情事件数据来看,景物、文物被毁;票价;踩踏;无视禁止;逃票;游客暴增;垃圾遍地;景区设施安全;游客服务人员冲突等是文化旅游舆情事件发生后,提及频率比较高的一批关键词,因此,这些词可以作为文化旅游舆情监控关键词设置参考。除此之外,景区景点名称、景区+地域、突发事件名称等也是常见的文化旅游舆情监控关键词。然后借助像识微商情这样的大数据舆情监测平台,展开实时全网监测和分析。

二、文旅舆情处理

1.建立常态化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通过组织舆情管理工作队伍,借助大数据舆情监测平台对与己相关的网络舆情实行实时全网监控和引导,尤其是重点加强对大众关注的重点平台的实时监控,如微博、微信、抖音、主流门户网站,以及时了解舆论动态,监测舆情发展趋势,及时处置。

2.建立舆情快速报告机制。当舆情工作人员收到大数据舆情监测平台的舆情告警通知后,及时的将不良文化旅游舆情上报,并提出处置意见,经批准后,根据事件进展情况适时采取应对措施。

3.建立网络舆情研判机制。要借助大数据舆情监测平台对文化旅游舆情进行跟踪分析,把握舆论发展走向,分析判断突发及重大舆情的程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4.建立快速查核机制。即对已发生的舆情事件开展调查,如果查证属实,事态严重的,可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倘若与事实不符或者出入较大,应及时澄清。而对于那些恶意造谣、扰乱正常工作的,可以采取法律维权。

5、建立信息发布机制。换言之,即搭建权威、畅通的信息发布渠道,如官微、官博、官网、官方视频号等。一旦发生舆情突发事件,迅速拟定新闻发布内容和方案,然后按照统一的口径,选择合适的时机发布,并组织媒体进行报道,抢占舆论的主导权,让正面信息先声夺人,为舆情的解决创造有利条件。

6.建立舆论引导、疏导机制。也就是说,抢占网络“沙发”,主导舆论发展。具体可以通过网上及时跟帖、发帖,运用口语化的方式和网络语言引导网上热点;邀请相关领导、新闻记者撰写评论文章,进行专家解答等方式来赢取网民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