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夏朝首都在哪里 夏朝都城是现在的哪里

夏朝一共有17个国都,分别是:崇(今河南洛阳嵩县)、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告成镇)、阳翟(今河南许昌禹州)、斟鄩(今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商丘(今河南商丘睢阳区)、纶城(今河南商丘虞城县利民镇东南35里)、平阳(山西安邑或晋阳)、鉏(今河南滑县)

穷石(今河南洛阳南)、夏邑(今河南商丘夏邑县)、帝丘(今河南濮阳南)、原(今河南济源西北2公里庙街原城)、老丘(今河南开封祥符区国都里村)、西河(今河南安阳东南)。

1、夏都斟鄩

禹初建国时,定都阳城。有学者推断,位置就在今天河南登封县的告成镇。太康迁都斟鄩,即今河南偃师二里头村附近。夏朝主要活动中心在洛阳一带,定都时间最长的地方是斟鄩。

几千年过去了,斟鄩故城早已埋入地下,成为人们难以寻觅的历史遗迹。1959年春,徐旭生先生在豫西一带寻找夏墟时,在偃师县城西南9公里处的二里头村南,洛河故道之阳,发现了二里头遗址,引起了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的重视。

同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发掘队发掘了二里头遗址,发现了继河南龙山文化之后的文化堆积,最初考古学定名为“二里头文化”,把它作为夏文化的代表。经过四十余年的考古发掘和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多学科交叉研究,认定二里头遗址就是夏朝的国都——斟鄩。

2、禹都阳城

大禹因治水有功接替舜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即位后建立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告成镇),这里后来发掘出王城岗考古遗址。

3、启都阳翟

启是大禹之子,即位后以阳翟为都城,并在南面的钧台大会诸侯。阳翟即今许昌禹州。也有人推测临近禹州的郑州新密新砦考古遗址是夏启之都。

4、大康流亡地:阳夏

太康外出打猎,都城被有穹氏首领后羿所占领,太康逃至阳夏并死在那里,阳夏即今周口太康县。

5、仲康小朝廷:斟鄩

后羿夺取政权后从鉏(安阳滑县)迁于穷石(焦作孟州),太康之弟仲康在斟鄩建立了一个小政权称夏王,得到部分诸侯和方伯的暗中支持。

6、相迁于帝丘

仲康死后,其子相继位,势力有所发展,引起后羿和其属下寒浞的警觉,在后羿武力逼迫下相被迫迁往帝丘,并在那里得到斟鄩氏、斟灌氏部落的支持协助,力量进一步发展。帝丘在今濮阳市濮阳县五星乡,这里传说是上古颛顼帝所居,后来成为春秋时期卫国的都城。

7、少康逃难与复国之路:有仍、有虞、纶、斟鄩

后羿被下属寒浞杀害篡权,寒浞派其子浇灭斟鄩氏、斟灌氏,攻打帝丘杀死相。相之妻后缗逃至娘家有仍氏(山东济宁)并在那里生下遗腹子少康。

少康长大后为躲避浇的追杀又逃至有虞氏部(今河南商丘虞城),在那里任疱正主管膳食供应,并且娶部落首领二女为妻,得封地纶(虞城东)。

少康以此为根据地建立武装,发展壮大并最终杀回有穹国,杀寒浞及其子,返都斟鄩复国中兴。

8、杼迁原、老丘

少康之子杼也是一位有作为的夏王。王朝统治范围进一步扩大,杼将都城迁往黄河以北的原(济源),之后为了征伐东夷部落,又从原迁往老丘(开封祥符区陈留镇)。

9、胤甲迁西河

杼之后的芬、芒、泄、不降、扃国都一直未变。扃之子胤甲即位后,将王都迁往西河。西河具体位置不可考,大约在山西西南部。胤甲死后,其子孔甲继位,是败国之君,其间夏朝政事荒芜,逐渐失去人心。接下来的皋和发在位时间都不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夏朝

二、中国历史上的后羿真的把夏朝灭了吗?

在中国民间,"后羿射日"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相传后羿是一个上古英雄,善于射箭,曾在天下大旱时用弓箭射下天上九只"金乌"。这个神话故事最早见于《山海经》,战国时屈原的诗作《天问》里也有出现。

但是一直到了西汉时代,《淮南子》才明确地把这个故事写了出来。

传说古时的太阳是一种鸟,叫做"三足金乌",它们都住在东方大海的"扶桑树"上。这棵扶桑树上住着十只金乌,每天都会有一只金乌飞过天空,照亮世界。但是在尧帝时代,十只金乌一起飞上天,地上的万物被它们烤得苦不堪言。于是尧帝让后羿用箭射下其中九个来,拯救了世界。

无论是《山海经》还是《淮南子》都清楚记载后羿是"尧"时期的英雄,那是三皇五帝的上古时代,华夏还没有统一的国家,只有不同的部落各自为战。后羿作为神话英雄,他的老婆嫦娥也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传说她吃了不死药,从地上一直飞到了月亮上,从此生活在广寒宫。

于是,"嫦娥奔月","后羿射日"这两个故事互相联系,被后人津津乐道。

但是《淮南子》和《山海经》都是记载民间传说神话的书,其中的历史真实性无法考证。而在历史文献《左传》和《史记》里,夏朝居然也有一位"后羿",而且他还当过夏朝的君主。这个后羿和射日的后羿是同一个人吗?他又在历史上做过什么呢?

一、"后羿"其实不止一个

尧帝的年代和夏朝相隔甚远,那是一个没有文字记载,只有口头传说的蛮荒时代。射日的后羿在当时是尧帝的勇士,唐人的《括地志》记录,他后来因为射日之功,被尧帝分封在商丘。

而夏朝的后羿属于东夷人,是"有穷氏"的君主,以善于射箭而名闻天下。

本来神话中射日的人被称为"羿",跟夏朝的"后羿"并不是同一个人,但是在唐代,"后羿"这个词已经和"羿"不分,后人就将两人看作一个人了。

先看看神话里的"羿"。

羿的一生非常传奇,他五岁时被父母抛弃,一个人在深山里长大,跟猿猴虎豹为友。长大之后的羿善于射箭,天下闻名,被尧帝招募为勇士。羿射下九个金乌成为英雄后,他去找西王母求了不死药,但他的妻子嫦娥却偷吃仙药,结果飞到了月亮上,羿之后忧郁而死。

神话里的羿很有传奇色彩,而历史上真实的后羿,他的一生则要惊心动魄得多。

二、阴险的篡位者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者是"大禹"。按照三皇五帝时的传统,大禹死后,王位应该是能者居之,择贤而立。但大禹的儿子"启"霸占了王位,从此以后"王"成了家族内的世袭职位。启的行为引起部落首领的异议,"有扈氏"部落起兵反抗启,但是被启打败,整个部族都被屠杀。

剩下的部族和方国迫于武力,都承认了启的地位,经常向启朝贡。

但夏朝的国君管辖到的地方非常有限,古中国大部分地方都是各种部落在统治。这些地方的民族被称作"某某氏",后羿就是"有穷氏"的领袖。"有穷"属于东夷,在夏朝时期生活在山东半岛西部,这里的人历来就擅长射箭。

在夏朝第一个王"启"死后,他的五个儿子争夺王位,太康最后获得了胜利,成为夏王。但是太康这个人胸无大志,年纪轻轻却只顾享乐,无心治国。辅佐他的大臣们刚开始还尽心竭力,最后发现太康并不像他父亲启那样强势,于是也渐渐生了反叛之心。

有一年在太康游山玩水时,有穷国的首领后羿发动叛乱,入侵了夏朝首都。太康带兵回到洛水旁,看到对岸全是有穷国的军队,于是他不敢回到国都,只能在外流浪。史书称此事为"太康失国"。

三、夏朝的都城,灭亡时间?

都城

阳城、阳翟、安邑、斟鄩、斟灌(帝丘)、商丘、 纶城等

夏朝(约前2070~前1600 )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一般认为夏朝共传14代,17后 (夏统治者在位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 ,为商朝所灭。后人常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

四、夏朝的首都在哪里?

夏朝为中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朝代,夏朝的都城曾一度设在邓地。据《路史·国名记四》记载:“邓,仲康子国,楚之北境,史云阻之以邓林者,今之南阳。故杜佑以为禹都。”这是唐代杜佑著述的《通典》中称邓为“禹都”,是为其一;其二,从现存于西安碑林的我国最早的石刻地图之一——《华夷图》上看,以及北宋地理总志《太平环宇记》的记载,也可以认定夏朝的都城在邓。

邓地怎么会成为夏朝的都城了呢?原来,大禹接替父亲鲧治理洪水的职务后,“劳身焦思,三过其家门而不入。”终于琢磨出因势疏导之法,代替其父亲修堤堵水之方,将大地上的洪水引入东海,消除了水灾。因为他治水有功,帝舜就把天子之位传给了他。可是到了大禹年老时,没有将天子之位禅让给德高贤能的人,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当天子。启继位之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夏朝。启也自然成为夏朝的第一代朝廷君主。但他不象大禹那样“薄衣食,卑宫室”,而是整天吃喝玩乐,荒淫无度,把一个原来民众安居乐业的夏朝,搞得怨声载道,危机四伏,历史上称为“夏启荒政”。启又传位给长子太康,这个浪荡公子太康即位后,比启有过之而无不及,昏庸淫乐从不过问朝政,终于惹起公愤,被有穷氏部落的君长后羿为首的一帮人,驱逐出夏朝都城,跑到洛水一带过着流亡生活。历史上称其为“太康失国。”太康死后由他的弟弟仲康即位,但他只是徒有虚名,实际上他和几个弟兄一起,流浪于洛水一带。到了仲康死后,其儿子相继继承王位时,后羿和寒浞正为争夺夏朝的王位,长期征战杀戮不休。帝相只得携带妻子逃奔到岳父有仍氏部族,直到生下儿子少康,长大成人即位之后才中兴了夏朝。自太康失国至少康中兴近百年间,王权旁落于异族部落长之手。仲康流亡在外期间,寒浞打败后羿占领京都,篡夺了夏朝王权。流亡的仲康帝与兄弟们及同姓贵族合议,都一致认定邓地是禾稼茂盛、便于储积实力、光复夏朝基业再好不过的重地,于是他便将另一个有志气又能干的儿子封于 邓,并确定邓为夏朝都城。直到少康中兴了夏朝,还都帝丘时,邓地始终为夏朝京都。仲康的后裔子孙们,在邓地沃土 经营800多年,含辛茹苦地繁衍生息于此,并在夏朝中兴后,作为同姓属国而屹立于诸候国之林。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曾称道邓国,是夏王朝遗民居住之地。夏人为政,崇尚忠厚朴实。至今,邓州还保留有夏朝先民们的传统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