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归元寺500罗汉
南院的主体建筑是罗汉堂。说到罗汉堂,民间有这样的谚语:“上有宝光(成都),下有西园(苏州),北有碧云(北京),中有归元(武汉)”。意思是说,这四座寺院的五百罗汉堂最具有代表性,是佛教五百罗汉塑像艺术的精华。
关于五百罗汉的来历,在佛教中有多种说法:一是如《十诵律》中载,释迎在世时,常有五百弟子随侍听法传道。一是在释迦涅盘后,参加第一次结集或第四次结集的五百比丘。在《舍利弗问经》中又说,弗沙秘多罗王毁灭佛法后,有五百罗汉重兴圣教。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中则记载:摩揭陀国有一千名佛僧,其中五百名是修成了正果的罗汉僧,另五百是凡夫僧,国王名叫无忧王,对他们都很敬仰。由于五百罗汉僧平时不露真相,无忧王不知道他们是罗汉增,只当一般佛僧看待。有位叫摩诃提婆的凡夫僧发表违背教规的言论,造成佛僧思想混乱,无忧王决定处死这一千名佛僧。这时,五百罗汉各显通,腾云驾雾而去,在迦湿弥罗国的一个山谷里隐居起来。无忧王知情后专程来道歉,并在国都按五百罗汉模样塑造了五百尊像。从此,五百罗汉像就流传下来,并传到中国。尽管说法不同,但罗汉被认为是“断尽烦恼,堪受世间供养之圣者”。
中国汉地佛教尊崇五百罗汉是从五代时开始的。当时,吴越王钱氏在天台山方广寺造五百铜罗汉。显德元年(954年),道潜禅师得吴越钱忠懿王的允许,在杭州净慈寺创建了五百罗汉堂。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造罗汉像五百一十六身(十六罗汉与五百罗汉),奉安于天台山寿昌寺,从此各地大寺院多建五百罗汉堂。关于五百罗汉的名号,五代时(复斋碑录》有关于天台山石桥寺五百罗汉的名号,今已不存。另有南宋绍光四年(1134年)工部郎高道素所录江阴军(乾明院五百罗汉尊号碑》,将五百罗汉一一起名造姓。佛教研究者认为,碑中所举五百罗汉的名号毫无典据,是宋人附会之谈而已。但此后,凡寺院建五百罗汉堂,皆援用其名。
归元寺的罗汉堂是一座新奇的艺术宝库。门前的门联是:“普天供应大阿罗汉;都离方广来往归元”。楹联是:“从白光开创以来,祖德惠灵长,迄今三百余年,重新广厦供罗汉;历同治中兴而后,人心沉弱,愿将二十八品,普济群生讲法华”。门联和橡联都是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曹生谦题写的。
罗汉堂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咸丰二年(1852年),毁于兵燹,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重建,1902年完成,至今有二百年历史。罗汉堂布局成“田”字型建筑格局,“田”字四个口为四个小天井,给庞大深邃的殿堂提供了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罗汉依“田”字排列,殿堂里尽管安放了五百多尊塑像,却没有拥挤之感。这种建筑格局既巧妙又合理。
归元寺五百罗汉是湖北黄陂县王氏父子用九年时间塑成的。黄陂至今是湖北的雕塑之乡,有悠久的泥塑历史传统,技艺朔熟,艺人辈出。据《归元丛林罗汉碑记》,归元寺的五百罗汉,是以南岳衡山祝圣寺的五百罗汉石刻拓本为依据,进行加工提炼,创造而成的。工艺上采用“脱胎漆塑”,又称“金身托沙塑像”。先用泥胎塑成模型,然后用葛布生漆逐层沾贴套塑,称为漆布空塑,最后饰以金粉。它的特点是抗潮湿,防虫蛀,经久不变。两百年间罗汉堂几次受水灾侵袭,罗汉满堂漂,但水退后罗汉仍完好无损,可见雕塑工艺之高超。
走进罗汉堂,无不被它们的生动形象所感染。只见有的盘腿端坐,有的卧石看天,有的研读佛经,有的驱邪除恶。表情上,有的勇武,有的温良,有的天真憨厚,有的饱经沧桑,个个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如第463尊罗汉是飒陀怒尊者,四周有6个童子,为罗汉挖耳、掩嘴、遮眼等,称“六贼戏弥勒”。六贼即眼、耳、鼻、舌、身、意。它告诫佛门弟子,不要为凡情所染。塑像中把孩子的天真烂漫,娇稚顽皮和罗汉的慈祥憨厚的神态刻化得淋漓尽致,让人们从心底发出赞叹的笑声。
“数罗汉”是人们游罗汉堂的趣事。传说人们任意从一尊罗汉开始,顺序往下数完自己的现有的年龄,这最后一尊罗汉的身份、表情和动作,便可昭示数者的命运。这一活动为人们参观罗汉堂增添了不少乐趣。
罗汉堂外侧地藏殿内,供奉着地藏像,殿内的木刻神龛更为佳品,其间斗拱飞檐,鱼角搬爪,双凤朝阳,飞龙滚柱,浮雕垂栏,花草人物,均极为精巧玲成,为国内少有的艺术珍品。
二、武汉的归元寺有多少罗汉
有罗汉堂,里面有500罗汉,门口有4大金刚,一尊弥勒佛,和两个护法。
如果说是整间归元寺,大概有罗汉和菩萨塑像在700左右,最近最出名就是巨型的双面观音像。
三、归元寺第六百二十二尊罗汉是什么?
。。。你去归元寺数罗汉了?? ~~服... 不过归元寺应该只有500个。。。怎么来的六百二十二个 ?你的意思是数到500以后再从头开始数?那就是第122个:“天王尊者”。这是网上搜到天王尊者的信息:天王尊者即天王菩萨,具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等五种神通。 据《放光般若经》载,佛陀在罗阅只耆崛山中说法,尊者道行广大,已得他心通,可以毫无阻碍地知道他人之心念,所以能随着众生各自的意向而加以度脱。尊者在宣扬佛法时,和蔼可亲,态度谦逊,不说粗话。其说教如幻如梦,如响如亮,如影如化,如水如泡,如镜如像,如热如炎,如水中月,使众生不知不觉中而得开悟,获得解脱。 如果是数到500后按顺序往回数,那就是第378个:“善修行尊者”。然后上面写的签词是: 一世朋友三生缘 相隔万里心相印
花开不过百日红 锦衣着体半日新 意思就是:做朋友就是缘分,今生的朋友是上三世修来的缘分。。就算有的朋友不能见面了,相隔“万里”,心灵也是相通的。 后面扯到花列,就是说有些东西像花开一样短暂,扯到“锦衣”就是说就算是很华丽的衣服,穿在身上也是半天的新,过段时间就旧了。这里只是特指,就是想要告诉你很多东西都是转瞬即逝的。我们应该重视的是珍惜眼前的人和事物。 不过我还是很困惑,你知道吗,归元寺只有500个罗汉,哪来的第622个。。???我很小的时候去的归元寺,不过那个时候太小了,印象很模糊。大概就是在500个罗汉里面,随便选一个开始数。数的数字就是你现在的年龄,比如说我18了现在,我就随便挑一个,然后随便选左边还是右边,然后开始数,数到18,就到了,然后我今世就是那个罗汉投胎来的。。(这个说法很囧,我就是我) 所以说你这个问题反而让我产生了疑问。 第六百二十二?总共只有500个,而且估计没有哪个人会活到622岁吧。。。
四、归元寺十八罗汉
归元寺的罗汉堂是一座新奇的艺术宝库。门前的门联是:“普天供应大阿罗汉;都离方广来往归元”。楹联是:“从白光开创以来,祖德惠灵长,迄今三百余年,重新广厦供罗汉;历同治中兴而后,人心沉弱,愿将二十八品,普济群生讲法华”。门联和橡联都是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曹生谦题写的。
罗汉堂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咸丰二年(1852年),毁于兵燹,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重建,1902年完成,至今有一百年多年历史。罗汉堂布局成“田”字型建筑格局,“田”字四个口为四个小天井,给庞大深邃的殿堂提供了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罗汉依“田”字排列,殿堂里尽管安放了五百多尊塑像,却没有拥挤之感。这种建筑格局既巧妙又合理。
归元寺五百罗汉是湖北黄陂县王氏父子用九年时间塑成的。黄陂至今是湖北的雕塑之乡,有悠久的泥塑历史传统,技艺朔熟,艺人辈出。据《归元丛林罗汉碑记》,归元寺的五百罗汉,是以南岳衡山祝圣寺的五百罗汉石刻拓本为依据,进行加工提炼,创造而成的。工艺上采用“脱胎塑”,又称“金身托沙塑像”。先用泥胎塑成模型,然后用葛布生漆逐层沾贴套塑,称为漆布空塑,最后饰以金粉。它的特点是抗潮湿,防虫蛀,经久不变。两百年间罗汉堂几次受水灾侵袭,罗汉满堂漂,但水退后罗汉仍完好无损,可见雕塑工艺之高超。
五、归元寺第二百六十七尊罗汉
267尊罗汉,又称“如意轮尊者”,即如意轮菩萨。以其手分别持如意宝珠和宝轮,故名如意轮,密号为持宝金刚。其形相一般为六臂像,至于手持宝物及印相,则依经轨的不同而有多种差异。
据《如意轮瑜珈念诵法》载,尊者具六臂,全身金色。头上结宝顶髻,戴庄严冠,以示庄严,冠有化阿弥陀佛,住天说法相。右边第一手作思惟相,表示愍念众生;第二手持如意宝珠,表示能满足众生的愿望;第三手持念珠,表示渡一切众生苦。左边第一手按明山,意为成就众生信心无动摇;第二手持莲花。以莲花喩洁净,表示能净各种不合佛法之事;第三手持宝轮,表示能弘扬佛法,顺转无上法轮,使佛法永住世间,故又名如意轮。六臂表示能游于六道,以大悲心解除六道众生各种苦恼。这是普通常见的形象。另外还有手作说法印,或持钩杖等多种。
——你既然点到如意尊者,即代表与他有缘,可以持诵他的名号,观想他的形象,会有特别的感应,我们也称之为“本命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