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拟什么意思

拟的意思是:起草,设计;打算;模仿

一、字源解说

形声字,从手,疑声。本义为揣度,猜测,后又有类比,效仿,打算,起草等意。其中,拟人为一种文学作品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二、组词

拟聘、模拟、拟定、拟议、拟稿等。

扩展资料:

一、拟聘 [ nǐ pìn ]

主要用于下级对上级之礼貌用语。

二、模拟 [ mó nǐ ]

也作摹拟。模仿现成的样子。

三、拟定 [ nǐ dìng ]

1、起草制定。

2、揣测断定。

四、拟议 [ nǐ yì ]

1、事先的考虑。

2、草拟。

五、拟稿 [ nǐ gǎo ]

起草稿子(多指公文)。

二、公文中呈文与拟文的区别

拟文是拟定的文书,呈文是下级机关呈送上级机关的文书。

呈文——呈文、禀文,是下级机关呈送上级机关的文书,属于上行文书。

就是现在的请示或报告。

请示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发文机关、日期五部分组成。请示的正文,主要由请示的原因、内容、要求三部分组成,请示时应将理由陈述充分,提出的解决方案应具体,切实可行。请示的注意事项除其特点中所述之外,还应注意请示与报告的区别,切忌用报告代请示行文;请求的内容若涉及其它部门或地区时,在正常情况下应事先进行协商,必要时还可联合行文,如有关方面意见不一致,应如实在请示中反映出来;另外请求拨款的应附预算表;请求批准规章制度的,应附规章制度的内容;请示处理问题的,本单位应先明确表态;正式印发请示送上级机关时,应在文头注明签发人姓名。

报告基本格式

标题,包括事由和公文名称。 上款,收文机关或主管领导人。 正文,结构与一般公文相同。从内容方面看,报情况的,应有情况、说明、结论三部分,其中情况不能省略;报意见的,应有依据、说明、设想三部分,其中意见设想不能省去。从形式上看,复杂一点的要分开头、主体、结尾。开头使用多的是导语式、提问式给个总概念或引起注意。主体可分部分家二级标题或分条加序码。 结尾,可展望、预测,亦可省略,但结语不能省。 打报告要注意做到: 情况确凿,观点鲜明,想法明确,口吻得体,不要夹带请示事项。 注意结语: 呈转报告的要写上“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参照执行。”最后写明发文机关,日期。

三、撰写、纂写与拟写的区别

撰写:撰写,汉语词语,本义是写作,是原创性地写作,不借其它资料,只凭自己的阅历进行原创性地写作。

纂写:搜集材料编书,通过大量的收集其它材料,书籍,文案和文章等等,然后将其深度理解和整理后,进行写作。

拟写:是模仿别人已经存在的文章或者作品,进行模仿地写作。

拓展内容:

公文撰写的要求:

(一)条理要清楚。公文内容要有主有次,有纲有目,层次分明,中心突出,一目了然。

(二)文字要精炼,篇幅要简短。

(三)遣词用句要准确。公文要讲究提法、分寸,措词用语要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做到文如其事,恰如其分。(四)论理要合符逻辑。公文的观点要明确,概念要准确,切忌模棱两可,含糊其词,产生岐义,耽误工作。(五)造句要合符文法,通俗易懂,并注意修辞。不要随便生造一些难解其意的缩略语,对涉及一些平时用简称的单位应使用全称。

(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四、拟是什么意思

基本信息

词目:拟定 拼音:nǐ dìng 词义: 1、起草拟定;拟定远景规划 2、揣测判定。

编辑本段详细释义

基本解释 1. [work out]∶草定 拟定计划 拟定试题 2. [conjecture]∶凭揣测而推断 拟定罪名 详细解释 1. 一定。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这妮子拟定都和那酸丁演撒,我明日自上门去,见俺姑娘,只做不知。” 2. 决定。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一折:“我又不会 临邛县 驾车,他又不会 升仙桥 题柱,早学那 卓文君 拟定嫁 相如 。”《红楼梦》第五十回:“ 薛姨妈 心中因也遂意,只是已许过 梅 家,因 贾母 尚未说明,自己也不好拟定。” 3. 起草制定。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臬司得了意旨,便赶忙回衙门去说明原委。他却早已拟定一个摺稿了。”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六章:“成就与否,须视他所拟定的计划,在实行时,是否有失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