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爱斯基摩人的腌海雀,到底有多么硬核?
腌海雀(Kiviak)是一种起源自格陵兰一带因纽特人的传统饮食,是将生海雀塞进生海豹腹腔内发酵的肉类食品
因含有丰富维他命,是居住格陵兰酷寒环境里重要的补充来源。
爱斯基摩人
爱斯基摩人是北美洲北部(包括美国阿拉斯加北部、加拿大和格陵兰)的因纽特人以及阿拉斯加西部和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北部的尤皮克人的总称,阿留申人与前两种族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两者使用很相似的语言,均属于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除爱斯基摩人外,其余的美洲土著居民则属于印第安人。这些美洲土著居民常统称为美洲原住民。
海雀
它们的外表类似企鹅目,但这是趋同进化的结果,其实更接近于鸥类。和企鹅一样,海雀会游泳并潜水。但是,除已灭绝的大海雀之外,所有的海雀都会飞。
制作
作法是将捕获到的海豹腔内器官挖空,之后把抓来的海雀不去掉羽毛或嘴喙直接塞进海豹肚子里。在此过程中会尽可能填满,一般情况下一头海豹约可塞入百只左右海雀。
塞完海雀后,把海豹肚子缝住并涂抹润脂加以密封,再放在地面上用石头压住减少空气流通。等待发酵的时间约需数个月甚至一年以上。
食用
食用方式是将海雀从海豹肚内取出后,将全身羽毛拔掉。除直接撕裂生肉来品尝外,也可用嘴在海雀排泄处吸食其体内发酵过的内脏浆液、或是头部的脑浆。另外内脏也可作为当地烤肉时的调味酱。
其它
英国BBC频道节目《人类星球》也曾在2011年期间介绍此料理。而日本动漫作品《农大菌物语》也有一些篇幅引用了腌海雀。
在2013年8月曾有数人于格陵兰Siorapaluk一带以绒鸭之类的鸟类、来取代海雀为材料制作了此食品,但因发酵过程不完全而引发肉毒杆菌中毒死亡
二、腌海雀没有寄生虫吗?
有细菌,但三年以后,剩余的数量不是很高。
因为大量的胺类物质和盐分的存在也抑制细菌繁殖,可供消化的物质也不多,几年之后,细菌都是在苟延残喘。虽然有内毒素,也因为时间太久,分解了。基本就是一堆动物细胞和细菌的汤。如果时间不够长,细菌没饿死,还是会中毒的。
在寒冷的季节大部分都在两周内死亡,或者变成休眠孢子,如果没有霉菌进入,或者天气寒冷是不会有霉菌繁殖的,剩下的毒性就不是很大了。因为霉菌更顽强。
制作方法
1、捕获侏儒海燕大概一百只,海豹一只。
2、把侏儒海燕杀死后,放在阴凉处一天;把近百只侏儒海燕一起塞到海豹的胃里。
3、把海豹肚子缝合,排出空气,缝合口涂上晒干的海豹油脂,以防止长蛆,埋到永久冻土层。
4、等待海豹的胃酸让那些海鸟发酵,在阿拉斯加要花上2~3年,越暖和的地方制作时间越短,因为发酵与温度的关系。
5、把海豹挖出来,掏出海燕食用。
三、腌海雀作为爱斯基摩人“臭出圈”的美食,你能接受吗?
腌海雀作为爱斯基摩人“臭出圈”的美食,对于我个人来说是无法接受的。中国人的肠胃已经养成了食用热食的习惯,腌制海雀是将没有拔毛的海雀直接塞到海豹肚子中发酵,生食的话很可能会造成腹泻,对于身体有害的食物,我是无法接种的。而且我们中华民族的美食多样性,舌头已经尝遍了全国各地的美食,腌制海雀确实是难以提取兴趣。腌海雀经过发酵后味道发臭冲人,我是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食用腌海雀的。
生活在格陵兰地区的爱斯基摩人一直都在保留着食用一种味道发臭食物的习惯,由于古时候的物质匮乏,当地人在夏季捕捉到海雀以后,塞进海豹的腹中发酵。为了保证腌制海雀特殊的口感,海雀不经过任何处理,连同羽毛和肠肚都会塞进海豹腹中。经过漫长的夏季,海雀在海豹的腹中已经充分发酵,打开时臭味熏天,就连几公里外的人都可以闻得到。爱斯基迷人会将连同羽毛的海雀整个取出来,制作成酱料抹在食物上面食用。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这种食用方式往往是令人难以接受。中国人没有吃生肉的习惯,更何况腌制海雀经过长时间的发酵,表面已经残留了细菌,生食的话可能会引起肠胃方面的疾病,个人来说是接受不了如此发酵的食物。想想我们中华的美食,哪怕是臭豆腐恐怕也无法与腌海雀相较。更何况中国的臭豆腐都经过高温油炸,只保留了豆腐的鲜美感,这也是发酵发臭的腌海雀无法比拟的。建议大家不要轻易尝试腌海雀这种食物,中华的美食众多,已经可以满足中国人的肠胃和身体发育需求了。
那么,你知道爱斯基摩人还有哪些食物令人难以接受吗?
四、因纽特人的腌海雀,臭到令人呕吐,为什么却被当地人奉为美食?
文|科学虫洞
在寒冷的北极地区,环境十分恶劣,但是因纽特人却在这里世代生活,迄今为止至少有4000多年 历史 。
他们居住的是球形的冰雪屋,日常吃的食物也跟我们大不一样,最为独特的要数当地的特产 美食 “腌海雀” 。
这道 美食 在因纽特人心中有特殊的意义,但是在外地人眼里却不那么容易接受,因为它实在是太臭了。如果去到这里 旅游 ,游客看到这道“美味”多半想要立刻逃走。
那么,腌海雀到底有多臭呢?要知道,世界上以“臭”闻名的食物可不少,像臭豆腐、螺蛳粉、榴莲等,大家都是边嫌弃边爱不释手。
鲱鱼罐头更是重量级,曾被称为“世界上最臭的食物”。它是瑞典的特产,制作方法是将鲱鱼放在浓盐水中煮过之后,装入罐头自然发酵。
鲱鱼罐头粘稠多汁,散发着恶臭,没吃过的人只要闻一闻,都会下意识捂住鼻子。甚至, 瑞典政府还明确规定,不得在住宅区开启鲱鱼罐头。
出于猎奇心理,不少人挑战吃鲱鱼罐头,观众隔着屏幕好像都能闻到臭味。
但其实,鲱鱼罐头还不是最臭的, 在腌海雀面前,它只能甘拜下风,举手认输。
日本的一档节目曾对鲱鱼罐头等食物进行测量,发现鲱鱼罐头的臭味值是8100阿拉巴斯特(臭味计量单位),而根据估计, 腌海雀的臭味值高达9500阿拉巴斯特 。
当然,不管是鲱鱼罐头还是腌海雀,在很多人眼里其实是一样的:都是 “生化武器” ,臭到令人呕吐。但是在因纽特人心中,腌海雀却是珍贵的 美食 ,这还得从他们的生活环境说起。
因纽特人以前被称为 爱斯基摩人 ,他们大多居住在北极圈内的格陵兰岛、美国的阿拉斯加等地,所处环境非常恶劣。
北极地区,可想而知气候不会太温暖。因纽特人生活的地方,一年到头气温高过0 的时候很少,冬天十分漫长寒冷,极昼和极夜的时间也很长。
在 最冷的月份,平均气温只有-29 到-34 , 2月份最低气温低到-53 。由于气候严寒、周围被冰雪覆盖,他们居住的是球形的防风雪屋,是用密实的雪块制作成的。
这里的植物生长期都很短,只有20-90天,没有树木也无法种植农作物,只有苔藓和一些匍匐生长的植物。
因纽特人周围的动物,都是能适应严寒环境的,比如驯鹿、海豹、信天翁等等。其中,海豹、驯鹿、鱼类等,就是他们的主要食物。
可是,如果极度缺乏蔬果,那么会出现维生素缺乏症。即使是在上世纪,远航探险船队也在受到坏血病等病痛的威胁,原因正是缺乏维生素C。
可生活在极地数千年的因纽特人,却没有患上坏血病,他们明明没有柑橘等新鲜蔬果,是怎么做到的?
研究表明,因纽特人的传统食谱中,鲸脂等食物可以为他们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C。他们喜欢吃冻肉和鱼,而且经常生吃,维生素C就不那么容易丧失。
为了补充营养元素,因纽特人吃起了 驯鹿肝脏、海豹大脑,还发明了“腌海雀” ,制作方式十分直接粗暴。
腌海雀官方名字叫 基维亚克(Kiviak) ,是因纽特人的特色食品,最主要的原料有两个,一个是 侏儒海雀 ,一个是 海豹 。
这两种材料对于寻常人来说难以获得,但它们都生活在因纽特人周围。侏儒海雀的配色有点像企鹅,每年夏天,它们都会飞到北极育雏。
在繁殖的季节,它们会成百万只飞到岩石上产卵。毫不夸张地说,因纽特人拿起捕鸟网随便一套,都能套住几只。
海豹则是用来装海雀的容器,一只海豹的重量相当可观,如果是成年个体,需要几个因纽特人合作才能成功捕捉。
杀死海豹之后需要掏出肝脏吃掉,一是为腌海雀腾出空间,二是填饱自己的肚子。
海雀也不用去毛,杀死后置于阴凉处一天,然后一只一只完整地塞进海豹肚子里, 一只海豹能装进100只左右的海雀。
装好之后,把海豹的肚子缝合起来,记得要排空它肚子里的空气。同时,缝合口要涂上晒干的海豹油脂,以免长蛆。
之后就可以将填满海雀的海豹埋起来了,埋到永久冻土层下。随着时间流逝,海豹的胃酸会让海雀发酵,温度越高等待的时间越短。 如果是在阿拉斯加,那么需要等待2-3年。
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简单的烹饪和享用方式,吃腌海雀的方法,跟它的制作流程一样直接而粗犷。
把腌海雀从海豹肚子里取出来,吃多少就拿多少。
第一种吃法,是最原生态、最传统的吃法: 拔掉海雀的尾巴,嘴巴对准它的尾部吮吸 ,就可以吃到发酵成糊状物的内脏,口感和味道十分酸爽。
如果你觉得这样太难以接受,也可以尝试更文雅一些的吃法:把腌海雀肚子里的糊状物涂抹到烤肉上吃。
————————————
本文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五、爱斯基摩人的腌海雀,比鲱鱼罐头还臭,为何被当地人奉为美食?
人类在长期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学会了制作各种食物的方法。一种比较常见的保存食物的方法是腌制食物,蔬菜或者肉类经过腌制后,味道会发生变化。像一些肉类腌制后,还能提高鲜味,吃起来别有风味。腌制食物的一大缺点就是容易发臭。
如果是烘干的食材,那么还不至于产生浓厚的臭味。而一些带水分腌制的肉类,发酵后就会产生强烈的臭味。一种有名的带水分腌制肉类就是鲱鱼罐头,这种东西让很多人都感觉很恶心,闻到那味就想吐。
肉类直接发酵,蛋白质会腐烂,产生各种强烈臭味的化学物质。但与之伴随的是,微生物发酵会产生提鲜的物质,所以闻起来臭,吃起来却有一股鲜味。一些人对于这类臭的发酵食物情有独钟,和鲱鱼罐头已经让人不敢靠近相比,爱斯基摩人的 美食 腌海雀,臭味直接秒杀鲱鱼罐头。
很多人闻到味就呕吐了,更不用说吃上一口。它的臭味堪比腐烂的尸体,由于是密封发酵的产物,所以臭味比直接在空气中腐烂的尸体更浓。然而这样一种让人恶心的东西,却是爱斯基摩人独特的 美食 。
即使到了如今,爱斯基摩人不再因为缺乏食物而困扰,他们还是保留了吃腌海雀这一传统。这种食物是怎么来的呢?
这就得说到爱斯基摩人的生存环境。他们生活在物质匮乏的北极圈,那里常年冰封,植被十分稀少。没有植物,爱斯基摩人只能依靠捕食海洋生物为生。他们在长期适应北极的环境中,发展出了很多独特的传统。
比如群居生活以提高生存概率,几个家庭生活在一起,男性一起狩猎,女性则利用捕获的动物的毛皮制作衣服。爱斯基摩人能够捕获的食物很有限,北极圈内的生物种类不多,这就进一步限制了他们的食物来源。
虽然北极圈气温很低,但少有动物出没。但夏季温度回升,地上也会长出一些苔原生物,一些植食性动物会过去觅食。爱斯基摩人能趁那段时间捕获一些陆地动物。到了冬季,狩猎更加困难。
为了应对冬季食物短缺,爱斯基摩人会在能捕获更多动物的时候,尽可能多捕获一些。将肉类进行腌制加工,存储到冬季食用,腌海雀就是其中之一。格陵兰地区夏季有很多侏儒海雀出没,爱斯基摩人用网捕捉这些侏儒海雀,捕捉难度不大。
他们一次就能捕捉很多侏儒海雀,多余的侏儒海雀将被制成腌海雀。具体做法是,将海豹的内部掏空,然后往里面塞满侏儒海雀。塞满后再挤掉多余的空气,海雀没有经过脱毛处理,也没有去除内脏,爱斯基摩人腌海雀主要就是食用海雀的内脏发酵产物。
装完后他们会将海豹缝合起来,用油脂在缝合处涂抹密封。经过几个月发酵就能制成腌海雀,到了冬天,他们会将腌制好的海雀取出来。至于吃法,因为爱斯基摩人很少用火烹饪烤制食物,所以自然是直接食用。
爱斯基摩人会直接吸食腌海雀的内脏浆液,还会拔去毛发,食用腌海雀的肉。直接食用可以获得维生素,吃腌海雀是他们获得维生素的重要途径。
可能是长期食用腌海雀的缘故,爱斯基摩人对这种食物有了味觉记忆。即使食物已不再是问题,他们还是保留了吃腌海雀的传统。一般人忍受不了那种臭味,爱斯基摩人经常食用,对那种臭味已经习以为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