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朝的抬旗是什么意思?哪些人有资格抬旗?
所谓抬旗,就是将某旗佐领下某家人或其整个家族,抬升入地位较高的旗分中;或者由包衣佐领,改为没有奴仆性质的旗分佐领。抬旗这种特殊制度之所以能存在,主要原因就在于八旗系统内部存在等级差异。
清朝的八旗系统分为上三旗、下五旗,上三旗是镶黄、正黄和正白旗,下五旗是正红、正蓝、镶红、镶蓝和镶白旗。其中:
1、上三旗乃天子所领之旗,下五旗由宗师王公领属。
2、八旗的每一旗色内部,还分为满洲、蒙古和汉军。
3、上三旗内还有若干包衣佐领,统一由内务府管理,又称内三旗。这种层层划分使得八旗成员存在身份的等级差距。因此,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清朝皇帝会采用抬旗的形式,提升某些人在八旗系统内的地位。
例如,由包衣佐领、管领下人抬入满洲旗。熟悉清朝历史的人都知道,包衣佐领管领的身份较低,很多成员都要承担皇室的服役工作,具有一定奴仆性质。
因此,将其抬为满洲旗分佐领,实际上是提升了八旗包衣的身份。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功勋卓著的旗人官员,或者一些得皇帝看重的官员,其家族由下五旗抬为上三旗,由此摆脱了与原属王公的身份约束关系。
最后,我举一个抬旗的案例作为说明。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五日,深得乾隆皇帝宠爱的孝仪纯皇后魏氏(时为皇贵妃)离世前四日,乾隆将她的家族抬为满洲旗,并编为世管佐领。这道抬旗的谕旨内容如下:
abkai wehiyehe i dehici aniya aniya biyai orin sunja de. hese wasimbuhangge. hūwang guifei i dancan be kubuhe suwayan i manju gūsade tukiyebu adarame niru banjibure icihiyafi tukiyebure babe booi ambasa harangga gūsai ambasai emgi acafi. kooli be baicafi toktobume gisurefi wesimbu sehe.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五日
奉旨:著将皇贵妃娘家抬入镶黄满州旗,如何办理编牛录后抬旗之处,命内务府大臣会同该旗大臣等查例后定议具奏。钦此。魏氏原本为正黄旗下的包衣管领(辛者库)出身,最终被自己的丈夫改善了整个家族的阶层。
二、抬旗的意思是什么?
抬旗,是清朝政府改变皇亲、贵族和功臣的旗籍,以提高其地位的一种制度。
抬旗有两种,一种是将汉军八旗抬入满洲八旗。另一种是将满洲八旗里的下五旗抬为上三旗。抬旗入镶黄旗满洲的5家均为外戚(皇后和妃子的娘家),地位之尊不容置疑。抬旗入正黄旗满洲的5家,有3家为外戚,2家以军功,均为皇亲国戚。
相关资料
汉军的抬旗中,年羹尧、李侍尧分别从镶白旗汉军和正蓝旗汉军抬入镶黄旗汉军,田文镜则从正蓝旗汉军抬入正黄旗汉军。抬旗之时,田文镜的地位和军功远不及年、李二人,故只能入正黄旗。
抬旗的一般对象主要是三种人:有大功的人,皇后和妃嫔的家族。从康熙之后,不管是皇后(死后被追封的也包含在内),贵妃等,他们的娘家只要是在下五旗的,又或者不是旗人的,全部抬旗,进到上三旗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