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谁了解姑臧这座城市?

姑臧

魏晋南北朝时期河西走廊的政治、军事重镇。先后为前凉、后凉都城,南凉、北凉也曾一度都于此地。故址在今甘肃武威市。原名盖臧,为匈奴所筑,后音讹为姑臧。城呈龙形,故又名“卧龙城”。西汉建姑臧县,隶武威郡。东汉时为武威郡治所。由于汉、羌、匈奴多种民族杂居,又地处中西交通要道,使它很快成为河西富邑。三国曹魏时置凉州,以姑臧为治所,这是姑臧为凉州州治之始。西晋永宁元年(301),张轨为凉州刺史,设州治于姑臧。西晋亡,即为前凉都城,于原城之外增筑四城,人文荟萃,经济繁盛。东晋太元元年(376),前秦攻灭前凉,置凉州刺史镇姑臧,豪右七千余户被徙往关中。十年,吕光据此地称凉州刺史,次年建后凉,立国都于姑臧。晋义熙二年(406),曾被后秦主姚兴任命为凉州刺史的南凉王秃发□檀进驻姑臧,四年将南凉都城由乐都迁此。不久,北凉王沮渠蒙逊以步骑三万攻克姑臧,又于八年将北凉国都由张掖迁此,并在城南天梯山大造佛像。宋元嘉十六年(439)北凉降于北魏,魏收姑臧城内户口二十余万,改姑臧县为林中县,仍为武威郡治。此后,姑臧城便以武威城名称世。

西晋末年,中原战乱,中土人士避难西入凉州,姑臧成为保留汉族文化的重要据点,同时又是佛学东传的要地。后凉时,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在此地讲经,大兴佛教。北凉时,沮渠蒙逊尊西域僧人昙无谶为国师,在此译出《大般涅□经》等十几部经典。

二、姑臧是现在的哪里

姑臧,是甘肃省辖地级市,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复确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重要节点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西走廊中心城市

三、故藏县是哪个省的?

甘肃省的。隋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李轨自称大凉王,建立割据政权,建都姑臧。

8、唐武德元年(618年)十一月,李轨自称大凉皇帝。武德二年(619年)五月,李轨在长安伏诛。

9、唐景云年间(710年—711年),凉州都督贺拔延嗣在姑臧置河西节度使,统领凉、甘、肃、瓜、沙、伊、西七军州。

10、北宋至道二年(996年)七月,殿直丁惟清知西凉府,旧领姑臧、神鸟、番禾、昌松、嘉麟5县。有户25693,人口128193,其中汉民只有300户。

11、北宋明道元年(1032年),党项羌李元昊攻占凉州。李元昊在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建立西夏政权,改西凉州为西凉府,又称凉州,也称武威。此时姑藏为西夏陪都,武威(姑藏)也因此奠定了在中国历史研究中的地位,有一块世界仅有的西夏碑,汉字和西夏文对照。

12、公 元1226年秋,蒙古国成吉思汗攻取西凉府。至元九年(1272年)十一月,诸王只必帖木儿在西凉府城(今凉州城)北三十里筑新城,元世祖赐名“永昌府”。据《元史·世祖本纪》记载,至元十年(1273年),在永昌府置永昌路,降西凉府为西凉州(县级政权)3隶之。永昌路领西凉州、庄浪县(今永登)。

13、明洪武九年(1376年)在旧姑臧县置凉州卫,是县级军政合一的政权机构。其政区和今凉州区相等。

14、清雍正二年(1724年)置凉州府,改凉州卫为武威县,是凉州府治所。凉州府管辖武威、永昌、镇番(1928年改为民勤县)、古浪、平番(今永登)5县。

15、民国十一年(1922年),废除凉州府,置甘凉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甘凉道。

清雍正二年(1724年)置凉州府,改凉州卫为武威县,是凉州府治所。凉州府管辖武威、永昌、镇番(1928年改为民勤县)、古浪、平番(今永登)5县。

民国十一年(1922年),废除凉州府,置甘凉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甘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