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恐龙全部的名字和图片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熟悉的大恐龙……

小奥给你盘点下

“侏罗纪世界”里出现过的恐龙

NO1 霸王龙

Tyrannosaurus rex

食性:肉食类

攻击性:高

名字含义:“残暴的蜥蜴王”

长度:40英尺

体重:9吨

年龄:白垩纪晚期

霸王龙,又名暴龙,属暴龙科中的一种,是史上最庞大的肉食性动物和最著名的恐龙之一

它的咬合力居陆地生物和食肉恐龙第一(咬合力可达20吨),同时也是陆地史上已知的最强食肉动物,是当之无愧的陆地霸主。

当年《侏罗纪公园》最大的噩梦,就是它。

NO2 伶盗龙

Velociraptor

食性:肉食类

攻击性:非常高

名字含义:“敏捷的盗贼”

长度:15英尺

体重:300磅

年龄:白垩纪

伶盗龙又叫迅猛龙、速龙、快盗龙,嘴部有26到28颗牙齿,牙齿间隔宽,牙齿后侧有明显锯齿边缘,是活跃的捕食动物,可以捕食行动迅速的猎物。

它们的脑壳长耳宽,脑重/体重比在恐龙中相当大,说明这是一种非常聪明的恐龙。

迅猛龙同样是该系列前三部的主角。

厨房中的这一幕可以说是《侏罗纪公园》中最令人窒息的场景。

两个孩子遭到了迅猛龙的袭击,他们躲到厨房里,与聪明的迅猛龙上演了一出“躲猫猫”的生死游戏。

迅猛龙灵敏的感官、超高的智商以及出色的团队协作能力,当年也是挥之不去的梦魇。

NO3 三角龙

Triceratops

食性:草食类

攻击性:低

长度:30英尺

体重:10吨

年龄:白垩纪晚期

三角龙是最晚出现的恐龙之一,经常被作为晚白垩纪的代表化石。它们有非常大的头盾,以及三根角状物,令人联想起现代犀牛。

三角龙也是侏罗纪系列中最著名的恐龙之一。它与霸王龙居住在同一陆地上,且根据新近发现的化石表明,霸王龙与三角龙确实会发生打斗。

在《侏罗纪1》里,主角们发现并救治了一头生病的三角龙。

NO4 剑龙

Stegosaurus

食性:草食类

攻击性:低

长度:30英尺

体重:5吨

年龄:侏罗纪晚期,1.5亿年前

剑龙是侏罗纪中数量众多的著名恐龙。它们的背上有17块板状的骨头,尾巴的尖端还有着长刺,这些刺有4英尺长。这些装甲可以用来防御一些兽脚类掠食者,例如异特龙与角鼻龙。

在剑龙如大象般的身躯上,只有一个小得可怜的脑袋,大脑只有核桃大小,脑容量还不如狗。

但也有科学家提出另一个想法——剑龙的尾部拥有一个“第二大脑”,用来控制身体的后半部。

二、恐龙分类及图片名称

恐龙真正分类包含了霸王龙(暴龙)、上龙、梁龙、翼龙、三角龙、棘龙、雷龙、鲨齿龙、剑龙等。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其中比较常见的几种。

1、霸王龙,又名暴龙,属暴龙科中的一种,名字的意思是残暴的蜥蜴王。是史上最庞大的肉食性动物之一和最著名的食肉恐龙,它是恐龙中生存年代最晚的种类之一,咬合力居陆地生物和食肉恐龙第一(咬合力可达20吨),同时也是体型最为粗壮的食肉恐龙。

2、迅猛龙是最广为人知的恐龙之一。这是由于他们在迈克·克莱顿的小说《《侏罗纪公园》》(侏罗纪公园)和同名电影中的出色表现,但小说和电影版本中对迅猛龙的描述是错误的。

对古生物学家来说,迅猛龙是一种重要的恐龙。已经发现了10多种迅猛龙化石,是脊椎动物科中数量最多的。

3、上龙是一种已灭绝海生爬行动物,属于上龙科,生存于侏罗纪晚期。上龙是一种大型掠食性动物,以鱼类、以及其他海生爬行动物为食。上龙在正式命名前被称为“妖怪”,在大约2亿-1. 45亿年前的侏罗纪,它们是海洋中的高级掠食者。

4、梁龙是梁龙科下的一属恐龙,鼻孔位于眼睛之上,它们的脖子无法抬高,推测是用来扩大原地进食面积的。梁龙生活于侏罗纪末的北美洲西部,时代可追溯至1亿5000万至1亿4700万年前,是最容易确认的恐龙之一,有着巨大的体型,长颈及尾巴,及强壮的四肢,很多年前它都被认为是最长的恐龙。

5、翼龙生存于晚三迭纪到白垩纪末,约2亿28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是第一种飞行的脊椎动物,翼龙类的体型有非常大的差距,从小如鸟类的森林翼龙,到地球上曾出现的最大型飞行生物,例如风神翼龙与哈特兹哥翼龙。

6、三角龙是一种草食性恐龙,化石发现于北美洲的晚白垩纪晚马斯特里赫特阶地层,约68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和暴龙生活在一个时期,同一个地方,根据新近发现的化石表明,霸王龙和三角龙确实会发生打斗。

三角龙是最晚出现的恐龙之一,经常被作为晚白垩纪的代表化石,是最著名的恐龙之一,也是在通俗文化中非常受欢迎的恐龙。

三、1000种恐龙的名字

早白垩世---Early Cretaceous-------

剑龙(Stegosaurus)肯龙(Kentrusaurs)异特龙(Allosaurus)

马门溪龙(Mamenchisaurus)西风龙(Zephyrosaurus)棱齿龙(Hypsilophodon)

禽龙(Iguanodon)穆塔布拉龙(Muttaburrasaurus)无畏龙(Ouranosaurus)

马鬃龙(Equijubus)高吻龙(Altirhinus)南阳龙(Nanyangosaurus)

沉龙(Lurdusaurus)康纳龙(Kangnasaurus)荒漠龙(Valdosaurus)

福井龙(Fukuisaurus)锦州龙(Jinzhousaurus)腱龙(Tenontosaurus)

原巴克龙(Probactrosaurus)  雷利诺龙(Leaellynasaura)阿特拉斯科普柯龙(Atlascopcosaurus)

丝路龙(Siluosaurus)快达龙(Qantassaurus)闪电兽龙(Fulgurotherium)

热河龙(Jeholosaurus)孔椎龙(Thecospondylus)宣化龙(Xuanhuasaurus)

狭盘龙(Stenopelix)林龙(Hylaeosaurus)棘甲龙(Acanthopholis)

加斯顿龙(Gastonia)顶盾龙(Stegopelta)轮状龙(Tyreophorus)

雕齿甲龙(Glyptodontopelta)装甲龙(Hoplitosaurus)多刺甲龙类群(Polacanthids)

多刺甲龙(Polacanthus)重装甲龙(Sauroplites)戈壁龙(Gobisaurus)

沙漠龙(Shamosaurus)敏迷龙(Minmi)天池龙(Tianchisaurus)

雪松甲龙(Cedarpelta)祖尼角龙(Zuniceratops)古角龙(Archaeoceratops)

朝阳龙(Chaoyangsaurus)辽宁角龙(Liaoceratops)红山龙(Hongshanosaurus)

鹦鹉嘴龙(Psittacosaurus)中国鹦鹉嘴龙(P.sinen.)梅莱营鹦鹉嘴龙(P.meileyingensis.)

乌尔禾龙(Wuerhosaurus)胜山龙(Katsuyamakensaurus)查干诺尔龙(Nurosaurus)

约巴龙(Jobaria)极龙(Ultrasaurus)亚洲龙(Asiatosaurus)

奥古斯丁龙(Agustinia)蒙古龙(Mongolosaurus)尼日尔龙(Nigersaurus)

伊斯的利亚龙(Histriasaurus)雷尤守龙(Rayososaurus)雷巴齐斯龙(Rebbachisaurus)

利迈河龙(Limaysaurus)阿马加龙(Amargasaurus)亚马逊龙(Amazonsaurus)

釜庆龙(Pukyongosaurus)江山龙(Jiangshanosaurus)软骨龙(Chondrosteosaurus)

阿拉果龙(Aragosaurus)畸形龙(Pelorosaurus)澳洲南方龙(Austrosaurus)

四、恐龙的种类与图片

1、霸王龙

霸王龙即雷克斯龙,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特里赫特阶(MAA)距今约6850万年到6500万年的白垩纪最末期,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非鸟类的恐龙种类之一。化石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国与加拿大,是最晚灭绝的恐龙之一。

霸王龙属暴龙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体长约11.5-14.7米。平均臀部高度约4米。最高臀高可达到5.2米左右,头高最高近6米。

平均体重约9吨,(生态平均约7.6吨),最重14.85吨,头部长度最大约1.55米。咬合力一般9万牛顿—12万牛顿,嘴巴末端最大可达20万牛顿左右,同时也是体型最为粗壮的食肉恐龙。

2、伶盗龙

伶盗龙又译迅猛龙、速龙、快盗龙,属名在拉丁文意为“敏捷的盗贼”,是蜥臀目兽脚亚目驰龙科恐龙的一属,大约生活于8,300万至7,000万年前的晚白垩纪坎潘阶。

伶盗龙的模式种为蒙古伶盗龙,化石发现于蒙古国及中国内蒙古等地。第二个种为奥氏伶盗龙,是在2008年被命名,化石是一个发现于中国内蒙古的头骨。过去曾经有其他的种,但现多已不被承认。

3、棘龙

棘龙意思为「有棘的蜥蜴」,是一类大型兽脚类肉食龙,其中的亚种埃及棘龙是21世纪已知最大的食肉恐龙,体长12到20米,臀高270至400厘米,体重4到26吨,生存于白垩纪的北非,约为114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

分布区域包括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突尼斯,可能还有西撒哈拉、尼日尔和肯尼亚。截止21世纪发现的棘龙属有两个种,其中最著名的种是发现于埃及的埃及棘龙,而第二个种摩洛哥棘龙(S. marocannus)发现于摩洛哥。

4、角鼻龙

在侏罗纪晚期,有一种很凶残的的食肉恐龙——角鼻龙,从外形上看,它与其他的食肉恐龙没有太大区别,都是大头,粗腰,长尾,双脚行走,前肢短小,上下颌强健,嘴里布满尖利而弯曲的牙齿。

但它的鼻子上方生有一只短角,两眼前方也有类似短角的突起,这可能就是它被称为角鼻龙的原因。另外,头部还生有小锯齿状棘突。

5、三角龙

鸟臀目角龙下目角龙科的草食性恐龙的一属,化石发现于北美洲的晚白垩纪晚马斯特里赫特阶地层,约68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

三角龙是最晚出现的恐龙之一,经常被作为晚白垩纪的代表化石。目前已有两个有效种:褶皱三角龙、究竟三角龙,但还有其他属被命名。三角龙也是最著名的恐龙之一,也是在通俗文化中非常受欢迎的恐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霸王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伶盗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角鼻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角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棘龙

五、所有恐龙图片名字大全

补充:((没有图,纯属耳闻) :文雅龙,阿基里斯龙,埃及龙,风神龙,兰氏灵龙,阿拉莫龙,奥氏鹰龙,阿尔哥龙,阿利奥拉龙,沟牙龙,阿瓦拉慈龙,艾沃克龙,砂龙,安吐龙,阿穆尔龙,阿美达龙,准角龙,安第斯龙,崇高龙,似鹅龙,阿拉哥龙,盐海龙,阿劳干盗龙,原鸟形龙,银龙,阿肯色龙,无鼻角龙二叠纪:(初龙不算龙)棘齿龙,灵鳄,蛇齿龙,(上龙类,迷龙类,鳄类)……三叠纪 :始盗龙(最早的恐龙),芙蓉龙,纯信龙,十字龙,加斯马吐龙(古鳄),南十字龙,埃雷拉龙,腔骨龙,原角鼻龙,金塔龙,原美颌龙,板龙(三叠纪最大的原始蜥脚类,长约5~7米),美颌龙(最小的恐龙,只有0.2米),跳龙,竖尾龙,槽齿龙,跃步龙(三叠纪最迷你的肉食恐龙),黑丘龙(生活在三叠纪末期至侏罗纪早期),黑瑞龙(三叠纪最凶猛的肉食恐龙),黑瑞拉龙,肩角龙,幻龙,沙尼鱼龙(目前最大的鱼龙,长约14~18米(萨斯特鱼龙可能更长)),泰曼鱼龙,卵皮龙(一种海龟型的水生动物),达尔文翼龙,蓓天翼龙(可能是最早的翼龙),真双齿翼龙(原始蜥臀目,鸟臀目)…… 侏罗纪 :合踝龙(三叠纪末期至侏罗纪早期),安琪龙(被称为“最美丽的恐龙”),扭椎龙,优椎龙(大型肉食恐龙,长约7米),盘足龙,叉龙,小盾龙(身上有像犰狳一样的盾甲,因此得名),沱江龙,双脊龙(分布广,中国云南、美国,加拿大都发现了化石),树龙(也叫树栖龙),单脊龙,大椎龙,青岛龙,巨椎龙,里奥哈龙,异齿龙(有三种不同的牙齿,因此得名),晓龙,橡树龙,莱索托龙,华阳 龙,胄甲龙(可能是最早的甲龙),斑龙,异龙,异特龙(侏罗纪最大,最凶猛的肉食恐龙,身长9~11米),剑龙(最著名的恐龙之一),永川龙(中国己发现的最大肉食恐龙),巨棘龙(剑龙类,不是肉食恐龙),角鼻龙(鼻上有一个角,因此得名,梁龙,腕龙,地震龙(侏罗纪最大的恐龙,可长35~40米),虚骨龙,超龙,窃鸟龙,圆顶龙,钉状龙,勒梭维龙,梭背龙

,嗜鸟龙,马门溪龙(脖子最长的龙),建设气龙(在中国,被一个石油考察队发现,因此得名。只有一个属),巨齿龙(最早有名字的恐龙),蜀龙(尾巴上有尾锤的长颈恐龙),翼龙

(翼龙类的通用名),鱼龙(通用名),翼嘴翼龙(鸟臀类,蜥臀类等30多种类)…… 白垩纪 :暴龙(也叫霸王龙),始暴龙,特暴龙,萨斯克霸王龙(最大的暴龙),澳大利亚霸王龙(要迁徙的暴龙),恶暴龙(头上有和异特龙一样的v型角),警暴龙,凶恶龙(属暴龙类),恶龙,冠龙(暴龙的近亲,发现于中国),恐手龙(肉食的镰刀龙类),恐爪龙(十分凶猛,脚上有弯钩,镰刀龙(恐龙中前肢最长),合尾龙,慢龙(也属镰刀龙类),懒爪龙,单爪龙,始祖暴龙,西母霸龙,栾川暴龙,奔龙,奔山龙,角龙,三角龙(最著名的恐龙),尖角龙,原角龙,开角龙(也叫隙龙),牛角龙,小角龙,戟龙(角最多的龙),中国角龙,祖尼角龙,北极龙(并非生活在北极,而生活在阿根廷和南极),尤他龙(也叫萨尔塔龙),巴洛龙(有许多个心脏),雷龙(原叫迷惑龙),似鲸龙,鲸龙,荒漠龙(跑得最快的龙之一),鹫龙(长有羽毛),内乌肯盗龙(我们了解最少的驰龙),南方盗龙,犹他盗龙(最大的驰龙,长约7米),爪龙,栾川盗龙,天宇龙(长有羽毛),天宇盗龙(长有羽毛),斑比盗龙,驰龙,似驰龙,古角龙,巨龙(分布广,中国,蒙古,非洲,北美洲都有分布)鸽龙,西爪龙(最小的龙),阿马加龙(也叫阿玛加龙),泰南吐龙(来自中国的巨龙类),剑角龙,龙王龙,冥王龙,肿头龙,伶盗龙(长有羽毛),伤齿龙(最聪明的龙),中华盗龙,中华丽羽龙,棘龙(最大的肉食恐龙,长达15~18米,可能食鱼),似鳄龙(食鱼),激龙(仅发现一头骨化石)似鸡龙,阿拉善龙(唯二来自中国的镰刀龙类),纤角龙(不是小角龙),冰河龙,北票龙(最早发现有羽毛的龙),中华龙鸟(可能有毒),中华鸟龙(唯一确定颜色的恐龙),鹦鹉嘴龙(长着鹦鹉嘴般的嘴,因此得名),火山齿龙(发现于火山附近,因此得名),阿普吐龙,蝴蝶龙(不是翼龙,是巨龙),葡萄园龙(发现于葡萄园,因此得名),副栉龙(头冠可以发声),栉龙(同前),真板头龙(一种晚期甲龙),扇冠大天鹅龙,甲龙,包头龙,鸭嘴龙(牙齿最多的龙),埃及龙,鲨齿龙(第三大的肉食恐龙),弯龙(布氏弯龙,全型弯龙,侏儒弯龙等6种弯龙的联合名),狂君颅龙,玛君龙,禽龙(第二早发现的化石,第一是斑龙,比禽龙早100年,不过当时还没有发现恐龙。直到发现禽龙,所以,禽龙被默认为最早发现的龙),雪松山龙,埃德蒙顿龙,埃德蒙顿甲龙,阿尔伯塔龙,食肉牛龙(前肢短小),林龙(也叫森林龙,海拉尔龙),山东龙,小盗龙(长有四个翅膀的龙),寐龙(发现它时显寐(睡觉)状,因此得名),乌尔禾龙(有方骨板的晚期剑龙),穆塔布拉龙(鼻子上有个“红灯笼”),满洲龙(中国第一个被发现的龙),锦江龙,窃蛋龙(被误为偷蛋,但不能改名),葬火龙,,神眼龙,皮拉坎龙,迈亚龙,大鸭龙,帕克斯龙,热河龙,拟鸟龙,古拟鸟龙,鸸鹋龙,似鸸鹋龙,似鸟龙(跑得最快的龙),准噶尔翼龙,海王龙,沧龙,菊石(鹦鹉螺的远古近亲,长约1米)大眼鱼龙(眼睛最大的鱼龙),泥泳龙,薄片龙,滑齿龙,飞龙,无齿翼龙,风神翼龙(最大的翼龙)(鸟臀类,蜥臀类等120多种)……看完给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