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贵州的省会是哪个城市 贵州的省会介绍

1、贵州省会:贵阳市

2、贵阳,简称“筑”,别称林城、筑城,贵州省辖地级市、省会,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重要的区域创新中心、中国重要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截至2020年,全市下辖6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8034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11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贵阳市常住人口为5987018人。

二、贵州的省会是哪个城市

贵州的省会是贵阳市。

贵州,简称“黔”或“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地处中国西南内陆地区腹地。是中国西南地区交通枢纽,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

贵州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总面积17.62万平方千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三、贵州的省会是哪里

贵州省的省会是贵阳市,贵州,简称“黔”或“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贵阳,地处中国西南内陆地区腹地,是中国西南地区交通枢纽,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

贵州

贵州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贵州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

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

四、贵州省会是哪个城市?

贵州的省会是贵阳市。

贵阳,贵州省省会,因为城市森林覆盖率高,2016年森林覆盖率为46.5%,整座城市有森林公园11个。被称为“林城”,是贵州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中心,与成都、重庆、昆明并列为西南地区四大中心城市。

贵阳属于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年平均气温15.3℃,年平均相对湿度77%,又有避暑之都的美誉。

主要景点

1、红枫湖

红枫湖风景名胜区水域总面积为57.2平方公里,蓄水量达6亿立方米,为贵州高原人造湖之最,位于清镇市郊,距贵阳33公里,坐车也就不到一小时。湖域水面东西达2公里,南北长达25公里。湖域四周遍布红枫树。

2、青岩古镇

青岩古镇位于贵阳的南郊,距市区约29公里,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是贵州最著名的文化古镇之一。古镇方圆3平方公里,镇容布局沿袭明、清格局,建有九寺、八庙、五阁、三洞、二祠、一宫、一院,共30多座庙宇祠堂。

3、文昌阁

文昌阁位于贵阳城区东隅,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文昌阁座东向西,高20米,色调以青灰为主,具有显著的明代建筑风格。其结构为三层三檐九角不等角攒尖顶。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贵阳

五、贵州省省会是那座城市?

贵州的省会是贵阳。位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东部,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是贵州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中心和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工业基地及商贸旅游服务中心,被誉为“高原明珠”。 贵阳因位于境内贵山之南而得名,延用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古代贵阳盛产竹子,以制作乐器“筑”而闻名,故简称 " 筑 " ,也称 " 金筑 ", 别名 " 林城 " 、 " 筑城 " ,素有 " 避暑之都 " 之美称。古称 : 倮 (战国中晚期至西汉成帝汉平年间(前28年))、 晋乐县 (东晋313年)、 矩州 (唐)、 贵州 (宋)、 贵州行省 (明)、 贵阳府 (隆庆三年(1569年))、 黑羊箐、金筑司等。后因 贵阳处于贵山之南(今关刀岩),古代山南为阳,故赐名 贵阳。 贵阳也是一座千百年来具有独特人文气息的城市。有人说,一个时代是一片树林,城市则是这树林中的大树。当这片树林在时代风云中哗哗作响时,贵阳,这棵云贵高原上的大树,也正努力地吮吸着时代的养分,在岁月中枝展叶发。因贵阳森林覆盖率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最高,又得名“林城”和“避暑之都”。独特的夜郎文化孕育了贵阳这座依山傍水,四季如春,旖旎无限的魅力之地,作为高原腹部的中心城市,贵阳沿承不息的夜郎文化,继往开来,在这 [1] 优秀的文化基础上,林城贵阳将以一种全新、独美的面貌倾说这千百年来云贵大地上的事事点滴。贵阳市位于贵州省中部,云贵高原东侧,川黔、贵昆、黔贵三铁路交点,大西南川、滇、黔、藏四省中距出海口最近的省会。因地处山地丘陵之间,享有“山国之都”的美誉。又地方述志记有:“郡为贵山之南(山南水北为阳)因得名……”因此即美名贵阳。

六、贵州的省会是?

1、贵阳 是中国贵州省的省会。

2、位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东部,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是贵州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中心和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工业基地及商贸旅游服务中心,被誉为“高原明珠”。贵阳因位于境内贵山之南而得名,延用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3、古代贵阳盛产竹子,以制作乐器“筑”而闻名,故简称"筑",也称"金筑", 别名"林城"、"筑城",素有"避暑之都"之美称。古称: 倮(战国中晚期至西汉成帝汉平年间(前28年))、晋乐县(东晋313年)、矩州(唐)、贵州(宋)、贵州行省(明)、贵阳府(隆庆三年(1569年))、黑羊箐、金筑司等 贵阳市图册(20张)。后因贵阳处于贵山之南(今关刀岩),古代山南为阳,故赐名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