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汉市江岸区初中排名一览表2021(前二十名)
; 武汉市江岸区目前一共有两所公办重点高校,分别是武汉市七一华源中学及武汉二中华雅中学,这两所初中分别在武汉市的中山大道和汉口胜利街,那么武汉市江岸区还有哪些排名比较靠前的中学呢,前二十名分别是哪些学校。
武汉市江岸区初中排名一览表2021
1、武汉市七一华源中学
学校地址:江岸区中山大道1443号
学校类型:公办市重点、市级示范校
入学途径:推优生、派位生、特长生、共建生、提招、统招
招生电话:027-82722649、027-82712984
2、武汉二中华雅中学
学校地址:汉口胜利街310号
学校类型:公办市重点、市级示范校
入学途径:推优生、派位生、特长生、共建生、提招、统招
招生电话:027-82711207
3、武汉市汉南区育才中学
学校地址:江岸区江大路51号
学校类型:公办
入学途径:统招
招生电话:027-84754491
4、武汉市汉铁中学
学校地址:汉江岸区口二七路410号
学校类型:民办
入学途径:特长生、统招
招生电话:027-51135199
5、武汉市京汉学校
学校地址:解放大道1549号
学校类型:公办
入学途径:统招
招生电话:027-82934976
6、武汉市台北路学校
学校地址:台北路146号
学校类型:民办、公立
入学途径:统招
招生电话:027-85776782
7、武汉市林祥谦学校
学校地址:武汉市江岸区二七徐州新村7号
学校类型:民办、公立
入学途径:统招
招生电话:027-51140197
8、武汉市第四十一中学
学校地址:武汉市江岸区塘新村特1
学校类型:公办
入学途径:统招
招生电话:027-82734551
9、武汉市培英中学
学校地址:蔡家田阳电里44号
学校类型:公办
入学途径:统招
招生电话:027-82628662
10、武汉市堪家矶中学
学校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谌家矶大道40号
学校类型:公办
入学途径:统招
招生电话:027-82335830
11、武汉市八十一中学
学校地址:江岸区操场街二村20号
学校类型:民办
入学途径:统招
招生电话:027-82909489
12、武汉市江岸区育才学校
学校地址:武汉市江岸区澳门路134号
学校类型:公办
入学途径:统招
招生电话:027-82622501
13、武汉市警予中学
学校地址:武汉市江岸区铭新街79号
学校类型:公办
入学途径:统招
招生电话:027-82833555
14、武汉市七一中学
学校地址:武汉市江岸区中山大道1443号
学校类型:公办
入学途径:统招
招生电话:027-82732362
15、武汉市江岸区明智中学
学校地址:武汉市后湖乡黑泥湖村特1号
学校类型:民办
入学途径:统招
招生电话:027-62709548
16、武汉市堤角中学
学校地址:武汉市堤角小区
学校类型:民办
入学途径:统招
招生电话:027-82319485
17、武汉市实验中学
学校地址:江岸区三阳路19号
学校类型:民办
入学途径:统招
招生电话:027-82837504
18、武汉市青少年宫文武中学
学校地址:武汉市汉口解放大道1435号
学校类型:民办
入学途径:统招
招生电话:027-85731561
19、武汉市第三十一中学
学校地址:武汉市江岸区金门路34号
学校类型:公办
入学途径:统招
招生电话:027-82411030
20、武汉市江岸区新胜学校
学校地址:江岸区二七街韦桑路11号
学校类型:民办
入学途径:统招
招生电话:027-62770228
二、武汉七一中学和七一华源是什么关系
武汉七一中学和七一华源的关系如下:
①七一中学是公办学校主要招收对口学生,七一华源是民办学校主要招收优录的学生。
②七一华源是民办,60%生源优路,40%生源摇号,费用高;七一中学是公办,主要是对口。两所是不同的学校。
扩展资料
一、武汉市七一中学基本介绍
武汉市七一中学是武汉市名校,位于汉口中山大道1443号,创办于1971年,其前身为三元里小学,1981年改为单设初中。
学校严格把握办学方向,制定出七一中学改革与发展的五年规划;拟制出"主体教育"是学校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人翁精神,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面向全体学生,突出特长,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办学风格。
全校教职员工团结一致,科学拼搏,在"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训鼓励下,提出了"向管理要质量,向队伍素质要质量,向科研要质量,向课堂教学要质量"的响亮口号。
学校以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教风、优美的育人环境和稳定提高的教学质量赢得了家长的信赖、社会的肯定、上级的表彰。除连年中考成绩名列市区前列外,学生各科竞赛也捷报频传,体育、艺术类教育成果显著,成为江岸区乃至武汉市的一所名校。
参考资料来源:武汉市七一中学 。
三、武汉私立初中学校排名及费用
2022武汉私立中学排名
1、武汉崇文外国语学校
2、武昌实验寄宿学校
3、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光谷分校
4、武汉清大万博实验学校
5、武汉崇文外国语学校
6、武汉光谷为明实验学校
7、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美联实验学校
8、武汉睿升学校
9、武汉为明学校
10、武汉碧桂园学校
11、武汉第三寄宿中学
12、武汉市洪山区成丰实验学校
13、武汉市洪山区杨春湖实验学校
14、武汉二中广雅中学
15、武汉六中上智中学
16、武汉七一华源中学
17、武汉市外国语学校美加分校
18、武汉一初慧泉中学
19、武汉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
20、武汉市江夏区大方学校
21、武汉三牛中美中学
22、武汉十一崇仁初级中学
23、武汉市硚口区武外英中学校
24、武钢实验学校
25、湖北华一寄宿学校
26、武汉武珞路实验初级中学
27、武汉枫叶学校
28、武汉市中法新城外国语学校
四、武汉七一华源新校址在哪
武汉七一华源新校址位于汉口中山大道1443号。
武汉七一华源中学创办于1971年,其前身为三元里小学,初为完中,1981年改为单设初中。当时,学校占地面积一共只有11亩,一座四层教学楼和一座三层民房式教学楼非常破旧。全校仅20个教学班,学生1000余人,教职工70多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现在校园面积扩展至15480平方米,新建教学楼、综合楼面积11775平方米,运动场7191平方米,草坪花坛4536平方米,拥有了现代化的校园网络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微机房、语音室、多功能学术报告厅、电子阅览室、实验室、气象站、天文台、室内游泳馆、室内体育馆等一流的教育教学设施。目前,学校发展为60个班的规模,在校学生3375人,教职工186人,其中,高级教师89人,省骨干教师5人,市区专家7人,市区学科带头人21人。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1年至1984年。重点抓常规管理制度的建设,全面打基础,奋斗目标是摘掉落后学校的帽子。84年市教育局在我校召开“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现场会,从此摘掉了落后学校的帽子。
第二阶段,1984年至1987年。侧重教育教学尤其是教材教法改革,目标是进入武汉市先进学校的行列。1986年学校被评为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987年被市政府命名为先进学校,从而实现了既定目标。
第三阶段,1988年至1991年。实行学校整体改革,以实施“四制改革”为主线,引入竞争激励机制,目标是向武汉市第一流学校迈进,1991年被省教委命名为“湖北省教改实验初中”。
第四阶段,1992年至2000年。重点实施创新工程,更新教学设备,改革教学手段,进一步完善竞争机制,全面提高干部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994年被市政府命名为“普通中小学办学水平先进学校”; 1996年被评为省、市电化教育先进学校;1997年被评为“省电化教育试点学校”;1999年被确定为“市电化教育示范学校”。
第五阶段,2001年起,实施校园整体规划建设,确立“以人为本,主体发展,依法治教,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追求“高质量、第一流、有特色、现代化、示范性”的办学目标。实行严格科学的内部管理;实施主体教育和旨在打造名师、名校、名校长的“三名工程”;不断深化以构建主体教育教学模式为主的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启动“新课标,新课改”,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市区前列。学校通过了市级督导评估,成为“武汉市普通中小学办学水平示范学校”。
办学体制改革,为学校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注入了生机与活力。1998年底,学校被武汉市教委批准为首批改制校之一,依托并入的原沈阳路小学创办了“公办民助”性质的“武汉市七一分校”,改制八年后,学校在硬件建设,各项改革尤其是促进江岸义务教育均衡性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作出突出贡献。2006年以来,根据教育部、省、市关于规范改制校精神,学校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实施条例,创办并规范了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武汉七一华源中学”,将办学体制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
多年来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以管理抓质量,以管理树品牌,以管理谋发展。实行严格科学的管理是我校多年来形成的办学特色。从学校的宏观发展规划,到推行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及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管理工作必须先行而且渗透到每个环节之中。我校的管理特色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突出依法、依规治校;形成科学系统的目标、组织、过程、民主、制度等管理模式;实行制度无情管理和情感教育驱动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在动态中实施管理,适时拟定重点,选准突破口,不断完善教育教学、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力争形成文化层面的管理,使学校管理,制度等他律内容,变为师生自律的内容,努力提升管理层次。
目前,学校正以良好的校风、教风、班风、学风、完备优美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的教育教学质量,而响誉三镇。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市绿色学校”、“市文明单位”、“市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市创新素质实践行先进单位”、“省综合办学实力50强学校(武汉市初中第一名)”、“省教科研50强学校”, 正努力争创省级文明单位、省级示范学校。学校连年中考成绩稳居市区前列,学科竞赛独领风骚,在全国数理化竞赛中,连续蝉联全省第一,2001年以来,学生共获国家奖1930项,省级奖967项,市级奖4817项。教师的优质课、课件、教学设计、论文等获国家级奖69项,省级奖75项,市级奖210项,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教研论文42篇。“九五”以来,学校结题市级以上科研课题九个,其中,一个达国家级水平,两个获得省级成果奖,一个获得市科技发明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