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什么之间

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小行星带(Asteroid belt)是太阳系内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由已经被编号的120,437颗小行星统计得到,98.5%的小行星都在此处被发现。由于这是小行星最密集的区域,估计为数多达50万颗,这个区域因此被称为主带,通常称为小行星带。距离太阳约2.17-3.64天文单位的空间区域内,聚集了大约50万颗以上的小行星,形成了小行星带。这么多小行星能够被凝聚在小行星带中,除了太阳的万有引力以外,木星的万有引力起着更大的作用。

小行星带处于哪两个行星之间

火星和木星。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它形成的原因实际上是由于太阳的引力和木星的引力对小天体的共同作用,从小行星带被发现之后,天文学家们就曾经认为小行星带可能是有一颗行星被撞碎之后形成的。

小行星总质量很小

小行星带的小天体数量虽然很多,范围也相当大,但是它们的总质量其实是相当小的,计算发现它们加起来也只相当于地球质量的千分之一,因此形成小行星带的原始星体也不会是行星,而顶多是像谷神星这样的矮行星天体罢了。

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什么和什么之间

中学时期学过地理的同学们都会听说过“小行星带”,老师们为了方便我们记忆,形象地说火星怕把木星烧着了,所以需要一些东西阻隔,这便是小行星带。这样一来,我们便很快的记住了小行星带分布在火星和木星之间! 其实严格的说,并不是太阳系中所有的小行星都处于火星和木星之前,只是人类可以观察到的小行星有98%以上都处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轨道上!

小行星带的存在是太阳系初期演化所遗留下的证据,太阳系中的绝大部分小行星是原始太阳星云的星子,这些星云在太阳形成初期就存在了,星云中的星子会相互碰撞,合并成大行星,或者又碰撞成碎片和残骸抛洒出去。在早期太阳周围到处都充斥着星子,但是这些星子现在却大部分停留在了火星和木星之间,这是因为木星巨大的质量产生了引力扰动,这些星子不仅受到太阳的引力,同时也受到木星的引力,最后导致在木星附近的星子没有合并成为大行星!

或许我们要感谢木星,要不是木星用引力牵制了这些小行星,那么它们肯定有一部分会撞向地球,如果地球的生命环境因此而改变,那么现在也没有我们人类,你也不会拿手机看这条新闻!

引起人们恐慌的是,目前这些小行星大体是安分的,但依旧有脱离轨道撞击地球的可能。地球上至少百分之99.8%的流星都来自于小行星带! 在小行星带中,直径大约20公里的小行星平均1000万年会发生一次碰撞,1000万年对于人类来说很漫长,但放眼宇宙世界,这可是很频繁的碰撞!

这些小行星威胁人类的生存是绝对的,关键在于预防。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便是来源于小行星带的一颗大约直径为10公里的行星撞击而导致的!

太阳系的主带小行星在哪两颗行星之间

在火星和木星之间。

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由近及远的排序为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而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目前一般认为小行星带由原始太阳星云中的一群星子(比行星微小的行星前身)形成,它的宽度达1.5个天文单位,近2亿3000万公里,其实从这个宽度上看,它就不可能存在于水星到金星、金星到地球以及地球到火星之间,因为小行星带的宽度远超过了这些星球之间的距离,而火星到木星之间的宽度则达5亿多公里,足够放下小行星带了。根据太阳系行星分布规律来看,在小行星带的位置也是应该有一颗行星的,那么小行星带为什么没有凝聚成一颗行星呢。天文学家们认为小行星带本来是可以形成一颗行星的,或者说甚至已经形成过矮行星之类的天体,然而因为它们有一个势力强大的邻居为木星,导致它们难以聚集成一颗行星,因为木星的引力作用阻碍了这些星子形成行星。在小行星带的外围,木星引力场带动了相当数量的小行星,这些小行星虽然没有环绕木星运行,但是它们很明显地在木星的引力场下随波逐流,难以形成较大的星体。从上面的讲解中,我们大概能明白小行星带为什么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了,其实主要就是两个原因,一是火星和木星之间的距离足够宽敞,容得下宽达2亿多公里的小行星带,再就是这里本来就应该有一颗行星,所以太阳系形成之初,这里的物质比较丰富,而其之所以没有形成小行星,木星的引力影响是一大因素。所以小行星带只能在火星和木星之间,位于其他星体之间还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