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轼诗词名句赏析
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豪放派词人代表苏轼的诗词名句不计其数。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些苏轼的经典诗词名句: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出处】宋·苏轼《赠刘景文》
【鉴赏】“最是橙黄橘绿时”是指秋天。这两句诗的语译是:你可要记住,一年当中最美好可爱的景色,正是那橙子已黄、橘子尚绿的时候。“一年好景君须记”常用来嘱咐他人要特别记住某一段意义不寻常的日子,或是景色最美好的时光。
【原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出处】宋·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鉴赏】胸中保有一股浩然之气,迎着千里的雄风,心怀是多么的豪放、快意。后人常引用“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来形容志在千里的豪情壮志,很有一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雄伟气势。登高望远,迎风屹立,最容易引发人的豪情壮志,此时此刻大呼“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确实可以把人心的豪情,畅快地表达出来。
【原诗】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出处】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鉴赏】人生就像梦幻一般,所谓英雄豪杰,所谓事业功名,在时间巨流的无情冲击下,必将“灰飞烟灭”。想起来还是拿起浊酒,尽情地喝上几杯,并且以此祭江上的明月。樽,是指酒杯。酹,是指酒祭。作者感叹年华易逝,人事无常,功名富贵本是一场空幻,内心不由感到沉痛而悲伤。最后豁然通达,就以此二句作结:“何必在乎人生如梦呢?还是喝酒吧!”此时作者心情已转为开朗、旷达,因此这两句词中便显露出一种意兴潇洒的豪情。
【原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崩云”或作“穿空”,“裂岸”或作“拍岸”,“樯橹”或作“强虏”。)
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
【出处】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鉴赏】人生在世,总是到处流浪漂泊,这像什么呢?就恰似那飞来飞去的鸿雁一样,偶然在雪地上停留片刻,也许会留下一些指爪的痕迹,但等到鸿雁飞去以后,又有谁会记得它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呢?恰似,或作应似。常年在外流浪的人,最喜欢吟“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这两句诗了。
【原诗】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人生看得几清明
【出处】宋·苏轼《东栏梨花》
【鉴赏】作者看见梨花雪白可爱,触景伤情,不禁感叹人生在世,又能够看到几次如此雪白、可爱的梨花呢?后人常用“人生看得几清明”这句诗,来感叹人生短促、美景易逝,一辈子又能看到几次美好的风光呢?
【原诗】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人生识字忧患始
【出处】宋·苏轼《石苍舒醉墨堂》
【鉴赏】人一旦识字,就是一生忧患的开始。苏轼的这种看法与西洋哲学家叔本华的知识痛苦观类似。“人生识字忧患始”这句诗是苏轼的名句,常被用来感叹对人生了解愈多,烦恼、愁苦也就愈多。所以他接着说:“姓名粗记可以休”意思是:人只要粗略记得姓名就可以了,当然这是苏轼一时激愤的话而已。
【原诗】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何用草书夸神速?开卷惝怳令人愁!我尝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年瘳?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近者作堂名醉墨,如饮美酒销百忧。乃知柳子语不妄,病嗜土炭如珍羞。君于此艺亦云至,堆墙败笔如山丘。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胡为议论独见假,只字片纸皆藏收。不减钟张君自足,下方罗赵我亦优。不须临池更苦学,完取绢素充衾裯。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出处】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鉴赏】人生在世,会遭遇到各种悲、欢、离、合,就好象天上的月亮也有阴、晴、圆、缺一样,这些事是自古以来就不曾圆满周全的。这首词流露出作者洞察人生活的洒脱情怀,也是作者对人生感到无奈的一种自我解嘲。这三句词通常用来感叹人生的无奈,与世事无常。人生在世,总难免会碰到不如意,或令人遗憾的际遇,既然知道没有绝对圆满的人生存在,又何必太过执著呢?
【原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出处】宋·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鉴赏】人可以像秋鸿般有信息,年年重回旧地;而那些早已过去的往事,却犹如春梦一般,未曾留下一丝痕迹。“事如春梦了无痕”通常用来感叹往事的飘渺,难以寻觅,留下的只是无尽的眷恋与萦怀,若用来代表失去的恋情,则在追忆、怀念中,还蕴蓄着一份苦痛遇见迷惘。
【原诗】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出处】苏轼《洗儿》
【鉴赏】苏轼一生聪明能干,才能卓越。由于他自持聪明过人,不肯逢迎权贵;他又擅长写作诗文,时常得罪显要,以至于一生困顿失意。这首“洗儿诗”,是苏轼藉对儿子的期盼,抒发自己满腔的激愤。表面是在嘲弄自己聪明一世,失意一生,实际却是在讽刺那些公卿大臣,全都是“愚且鲁”的无能之辈。
【原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人间有味是清欢
【出处】苏轼《浣溪沙》(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鉴赏】这首词是苏轼于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与泗州友人刘倩叔游南山的'作品。作者描写春日游玩山水,当他在山野中尝到可口的新嫩春菜时,不禁称赞说:人世间的食物,吃起来最有味的,便是那春日山野间的春菜了。后人常用“人间有味是清欢”来形容乡野生活的朴实,可爱,与山菜野味的清新、甜美。原诗中的“春盘”指的就是春菜。
【原诗】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出处】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鉴赏】大江的流水终日不停地向东奔流,那汹涌澎湃的浪潮,淘洗尽了千古以来无数的风流人物。大江东去,代表时间巨流的无情流逝,带走了千古的大好岁月,也带走了千古的英雄人物。大江:长江。风流人物:杰出人物。原词中的羽扇纶巾:指周瑜温文尔雅,儒将风度。故国神游:神游古代的战场。苏轼借此词感叹英雄人物的盛衰无常,气势雄浑,意境悲凉,千古称颂不朽。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卷头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就是由这里演变而来。苏轼在原词中把古战场描写得有声有色,塑造了雄姿英发的周瑜形象,可是结尾却很悲凉。这是苏轼感怀自己年近半百,功业未成的反映。
【原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崩云”或作“穿空”,“裂岸”或作“拍岸”,“樯橹”或作“强虏”。)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出处】宋·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鉴赏】驾着小船从此离去,就到江海中度过未来的岁月吧!人在失意或是对眼前生活感到厌烦时,总会盼望脱离旧环境,到一个新地方去享受一下自由逍遥的人生,这两句是描写作者对于一种逍遥岁月的向往,与“优游闲岁月,潇洒度时光”的意味有几分相似。
【原诗】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小诗有味似连珠
【出处】宋·苏轼《生日王郎以诗见庆次其韵并寄茶二十一片》
【鉴赏】这句诗上承:“高论无穷如锯屑”。意思是说:长篇大论,高妙无穷,就像锯木时的木屑,连绵不绝;短诗小篇,隽永有味,有如连串的宝珠,晶莹剔透。“高论无穷如锯屑”常用来赞美一个人立论精深高妙;“小诗有味似连珠”常用来赞美小诗的清新可爱。古时有种文体,叫做:连珠体,汉章帝时,命班固、贾逵、傅毅三人作文,文体要简洁清丽,不直接点明主旨,而以隐喻方式,使读者有所体会。因此行文连串如珠,清新而动人,便称为连珠。
【原诗】折杨新曲万人趋,独和先生于蒍于。但信椟藏终自售,岂知碗脱本无樵。朅从冰叟来游宦,肯伴臞仙亦号儒。棠棣并为天下士,芙蓉曾到海边郛。不嫌雾谷霾松柏,终恐虹梁荷栋桴。高论无穷如锯屑,小诗有味似连珠。感君生日遥称寿,祝我馀年老不枯。未辨报君青玉案,建溪新饼截云腴。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出处】宋·苏轼《有美堂暴雨》
【鉴赏】远方黑暗的天空吹来的狂风,把海水吹得竖立了起来;浙东的暴雨,也在狂风的吹袭下,越过江水向这边飞来。这两句诗是描写海上的狂风暴雨;换个角度看,也可当做是描写山川景致的壮丽。从这首诗中,不难发现作者奔腾豪放的气概。作者以“黑风”、“飞雨”等词句,把整首诗烘托得更加生动、突出,那狂风雨骤的海上奇观,仿佛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原诗】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少年辛苦真食蓼,老景清闲如啖蔗。
【出处】宋·苏轼《定惠院寓居月夜出次韵》
【鉴赏】蓼:读作了,是一种野草,味道苦辣。少年时代,历尽苦难折磨,那种辛苦的滋味,就像是在吃蓼草一样,又苦又辣;老年以后,生活平静逍遥,那种清闲的感觉,就像是在吃甘蔗一样,有甜又香。这两句诗形容人生不同阶段的各种境遇。少年时代,奋勇冲破无数难关,吃了不少苦头;老来渐入坦途,一切称心如意。唯有在少年时代历经磨练,才会有老年以后的清闲舒适。现今常用“少年辛苦真食蓼,老景清闲如啖蔗”这两句诗,来勉励人要及时努力,有了辛勤耕耘,到后来才会有美好的收获。
【原诗】去年花落在徐州,对月酣歌美清夜。今年黄州见花发,小院闭门风露下。万事如花不可期,余年似酒哪禁泻。忆昔还乡溯巴峡,落帆樊口高桅亚。长江滚滚空自流,白发纷纷宁少借。竟无五亩继沮溺,空有千篇凌鲍谢。至今归计负云山,未免孤衾眠客舍。少年辛苦真食蓼,老景清闲如啖蔗。饥寒未至且安居,忧患已空犹梦怕。穿花踏月饮村酒,免使醉归官长骂。
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出处】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恩二僧》
【鉴赏】溪水清澈,水底的石头就会清楚地显露出来,在水中游玩的鱼儿清晰可数,深林里寂静无人,只听鸟儿相互间轻快地招呼着。清幽无人的宁静世界中,自然流露出一种动人的画意与诗情,那股清逸、脱俗的韵味,真令人回味无穷。
【原诗】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兹游淡薄欢有余,到家恍如梦蘧蘧。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出处】宋·苏轼《食荔枝》
【鉴赏】苏轼爱吃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这是他吟咏荔枝的名句,说他每天大吃荔枝三百颗,那种鲜美、可口的味道,使他很想长久做个岭南人。荔枝属亚热带以南的植物,中国仅产于岭南一带;台湾南部也产荔枝,但在大陆北部则非常少见。后人引用“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这两句诗,来表示荔枝鲜美好吃;也可说明岭南盛产荔枝。
【原诗】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桥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出处】宋·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鉴赏】我这流浪天涯、身心疲倦的旅客啊!一心怀念故园,痴迷地望着山中那条通往家乡的归路,几乎把心眼都给望穿了。异乡羁旅、天涯漂泊的流浪客,痴痴地望着山中归路,思念故园亲友,情愿望断心眼。只是事与愿违,不禁感叹有家归不得,不知何时才能踏上归途。苏轼是宋代的大诗文家,他的作品多半情意真挚,感人至深,这或许与他坦率、旷达的性格有关。
【原诗】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出处】宋·苏轼《江城子·别徐州》
【鉴赏】天涯沦落,内心有无限的愁思悲绪;难得与故人相逢,却有要匆匆分手。异乡游子,他乡遇故友,本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可是聚少离多,相逢太匆匆。漂泊天涯的游子,怀抱着满腔的离情别绪,心情十分哀凄,今日一别,何时相见?依依离愁,情何以堪?
【原诗】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馀几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出处】宋·苏轼《题西林壁》
【鉴赏】原诗中的横看:正面看。岭:不很高的山,形状长而平。峰:山的顶端,形状尖而高。缘:因为,由于。西林:西林寺,在今江西省庐山上。原诗的意思是:正面望去高岭横空,侧面一看却成了峻拔的奇峰。从远近、高低不同的角度来看,更是千姿百态。雄伟的庐山啊!为什么认不清你的真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深山之中。这首诗描写了庐山的秀丽多姿和作者自己从观望山景中所得到的启发,意在说明观察事物如果不是处在错综复杂的事物之外,就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最能描写出“当局者迷”的情境;“不识庐山真面目”常用来比喻无法认清一个人真正的底细与才干。“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现今用来说明人们要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观察问题。
【原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出处】宋·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鉴赏】古往今来,多少悲欢离合的无常世事,就像一场梦幻;可是又有谁曾经从这梦幻中觉醒过呢?只有那旧欢伴着新怨,不停地在流转罢了。感叹明知人生如梦,却没有觉醒的时候。人生有太多的无奈与矛盾,但人类却往往跳脱不出这层束缚,怎不令人扼腕叹息呢?
【原诗】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出处】宋·苏轼《南歌子·雨暗初疑夜》
【鉴赏】只有多情的流水,伴着我悠闲的行走。“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这句词,意境高妙,十分动人。就整首词读来,别有一股惆怅迷惘的意味。
【原诗】雨暗初疑夜,风回便报晴。淡云斜照着山明,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卯酒醒还困,仙村梦不成。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二、苏轼著名诗词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 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浣溪纱山下兰芽短浸溪/满庭芳蜗角虚名/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临江仙送钱穆父/临江仙送王缄/望江南超然台作/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晴/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沁园春孤馆灯青/定风波 常羡人间琢玉郎/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江城子
密州出猎①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②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③亲射虎,看孙郎。④酒酣胸胆尚开张。⑤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⑥会挽雕弓如满月,⑦西北望,射天狼。⑧
【注释】
①密州:今山东诸城。 ②黄:黄犬。苍:苍鹰。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 ③汉羽林军戴锦蒙帽,穿貂鼠裘。这里与下句“千骑”均指苏轼的随从。 ④报:告、语。倾城:指全城观猎的士兵。 ⑤孙权曾亲自射虎于凌亭,这里借以自指。 ⑥节:符节。汉时冯唐曾奉文帝之命持节复用魏尚为云中太守。这里以冯唐自比,有不服老与赴边的两屋意思。 ⑦会:当。如满月:把弓拉足,表示有力。 ⑧古时以天狼星主侵掠,这里以天狼喻西夏。
【品评1】
出猎对于苏轼这样的文人来说,或许是偶然的一时豪兴,但他平素报国立功的信念却因这次小试身手而得到鼓舞,以至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场弯弓杀敌了。苏轼任密州知州刚四十岁。他是四年前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愿请求外任,自杭州来至这北方边郡的。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地方政绩外,一直要求大用于世。当时西北边事紧张。熙宁三年(1070),西夏大举进攻环、庆二州。四年,陷抚宁诸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是指宋与西夏的战事。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不但场面热烈,音节嘹亮,而且情豪志壮,顾盼自雄,精神百倍。同苏轼其他豪放词相比,它是一首豪而能
壮的壮词。把词中历来软媚无骨的儿女情换成有胆有识、孔武刚建的英雄气了。苏轼对此也颇为自负,他在密州写给好友鲜于侁的信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是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就是指的这首词。
【品评2】
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了这首出猎词。作者在词中抒发了为国效力疆场、抗击侵略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为报全城士民盛意,词人也要象当年孙权射虎一样,一显身手。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
以上主要写在“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更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酒酣胸胆尚开张”,东坡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
过片一句,言词人酒酣之后,胸胆更豪,兴致益浓。此句以对内心世界的直抒,总结了上片对外观景象的描述。接下来,作者倾诉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年事虽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能象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赫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
那时,他将挽弓如满月,狠狠抗击西夏和辽的侵扰。
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
?pwd=28t2 提取码: 28t2
三、苏轼经典诗词名句鉴赏
苏轼的词相比他的诗有更大的艺术创造性。他突破了以前离愁别绪、男女恋情的老套,将悼古、怀旧、记游、说理等诗材皆纳入词的表达范围,给词以更深广的意境,一改晚唐五代词家的婉约之风,开创了词的`豪放一派。接下来我为你带来苏轼的诗词名句鉴赏,希望对你有帮助。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国北宋文豪,“三苏”家族成员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
1.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宋苏轼
2.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物有深意,故遣幽人在空谷 ——宋苏轼
3.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宋苏轼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
5.笔秃千管,墨磨万锭 ——宋苏轼
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宋苏轼
7.江山如画,一时多豪杰 ——宋苏轼
8.一点浩然气 千里快哉风
9.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10.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1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
13.末不可以强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 ——宋苏轼
14.一篇向人写肝肺,四海知我霜鬓须 ——宋苏轼
15.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宋苏轼
16.似花还似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爱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宋苏轼
1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宋苏轼
18.至言不繁 ——宋苏轼
19.退一步安乐法,说三个好喜欢缘 ——宋苏轼
20.笔所未到气已吞 ——宋苏轼
2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
22.志量恢弘纳百川,邀游四海结英贤 ——宋苏轼
2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 ——宋苏轼
24.夕阳无语燕归愁 ——宋苏轼
25.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药中 ——宋苏轼
26.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宋苏轼
27.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宋苏轼
28.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宋苏轼
29.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苏轼
30.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宋苏轼
31.一片西风作楚声,卧闻落叶打窗鸣 ——宋苏轼
32.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苏轼
33.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宋苏轼
34.一片西风作楚声,卧闻落叶打窗鸣 ——宋苏轼
35.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物有深意,故遣幽人在空谷 ——宋苏轼
36.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宋苏轼
37.君子不重则不威 ——宋苏轼
38.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宋苏轼
39.有酒膛肉多弟兄,急难何见一人 ——宋苏轼
40.浮云时事改,孤月此心明 ——宋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