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修正主义?
在中国,修正主义特指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学术性的名词,我就不解释了,您可以自己百度。我就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一下,何谓修正主义。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要先举个例子帮助大家理解后面的内容。
假如我们现在在“A地”,我们要去“B地”,然后我们选了“一条路L”,从“A地”走向“B地”。对于这样的一个过程,我们有一个问题: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认识“A地”?而选择去“B地”,就是我们采用“某种认识方法”,认识了“A地”之后的结果。
比如说,“我们生了一个孩子”,我们采用“人伦道德”的认识方法对此进行认识,我们认识到“自己做了孩子的父母,所以我们现在有了一些目标,把孩子养大并教育孩子成才”,然后“我们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资金,在孩子的面前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塑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等等”。
把上面的这个例子分解一下:
A地(认识对象):“我们生了一个孩子”。
认识方法:人伦道德。
B地(认识结果):“自己做了孩子的父母,所以我们现在有了一些目标,把孩子养大并教育孩子成才”
一条路L(实践方法):“我们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资金,在孩子的面前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塑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等等”。
但显然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用“人伦道德”的认识方法来认识“我们生了一个孩子”这件事,所以并非每个人做了父母以后都会有“自己做了孩子的父母,所以我们现在有了一些目标,把孩子养大并教育孩子成才”的目标,自然就更没有“我们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资金,在孩子的面前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塑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等等”的实践行为。不负责任的父母也是大有人在。
这就是说,“认识方法”发生了改变,对同样的“客观事物”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结果”。
我们再回到马克思主义上来,同样的方法去解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对象: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方法: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结果:资本主义社会将持续性爆发经济危机,生产力越发达,经济危机的周期越短,最终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必然过度到社会主义,然后生产力持续性解放,人类走向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方法: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夺取资产阶级政权,建立社会主义政权,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对社会生产的调整,使得社会进行有序生产,从而彻底消除经济危机,实现持续性的良性发展,最终步入到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
我们再来看修正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扭曲:
在哲学上背弃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鼓吹唯心论和形而上学,这是修正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扭曲。这是修正主义在认识方法上对马克思主义的扭曲,是第一个扭曲。
如果认识方法改变了,认识结果就会改变。于是就有了修正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结果的扭曲——在政治经济学上修改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竭力掩盖资本主义的矛盾,否认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否认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为共产主义这一最终目的而奋斗的任务。
既然认识结果,实践的目标都发生了改变,自然实践路线就会被推翻。于是就有了修正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路线的扭曲——在政治上宣扬阶级合作和资本主义“和平进入”社会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中共是不是修正主义,关于这个问题的结果,说到这里应该很清楚了,显然,中共不是修正主义。
一是中共从来没有否认唯物辩证法,这一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方法,或者说基本原理。
二是中共从来没有否认资本主义的劣性,没有否认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三是中共从来没有否认阶级斗争、阶级矛盾,并且一向承认阶级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但目前不是主要矛盾。所谓社会的基本矛盾就是贯穿社会发展全过程的矛盾,而主要矛盾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时期占据支配性地位的矛盾。
实现目标的道路是崎岖的,若是以为从A走到B这个终点,就是一路平坦,不需变通,那实在只能说,有这种想法的朋友实在太天真或者痴愚了。改革开放,既不是要一门心思走计划经济,也不是一门心思搞市场经济,而是根据客观实际需要,不断做出改变,这本身就是唯物辩证法对不断变化的客观社会或者说新的社会发展史,进行再认识的结果。事实上,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并没有阐述如何从社会主义过度到共产主义,他也只是提出了一个社会发展的趋势,至于如何实现这个过程,还需要后人自行探索。
二、什么是修正主义
“修正”一词的涵义,来源于拉丁文reisio——“修改、重新审查”的意思。修正主义一词,是在共产主义运动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歪曲、篡改、否定的一类资产阶级思潮和政治势力,是国际工人运动中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机会主义思潮。首先必须声明:修正主义是一个用来指责别人思想的词汇,任何人都不会承认自己是修正主义,就像中国说苏联是修正主义、阿尔巴尼亚说中国是修正主义一样。产生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其社会基础是资本主义“和平”发展时期逐步形成起来的工人贵族阶层以及补充到工人阶级队伍中的小资产阶级。
在恩格斯逝世后,德国社会民主党人伯恩施坦公然提出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修正”,亦称伯恩施坦主义。 伯恩施坦之后,主要代表是考茨基。修正主义用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哲学上背弃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鼓吹唯心论和形而上学;在政治经济学上修改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竭力掩盖资本主义的矛盾,否认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在政治上宣扬阶级合作和资本主义“和平长入”社会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诱骗工人群众为谋取暂时利益而牺牲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否认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为共产主义这一最终目的而奋斗的任务。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时代的到来,曾在欧洲各国泛滥一时,成为一种国际现象。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高举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旗帜,领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同修正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斯大林逝世后,以赫鲁晓夫为首的修正主义集团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赫鲁晓夫在一九五六年二月主持召开了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会上,赫鲁晓夫抛出“三和”(和平过渡、和平共处、和平竞赛)路线,歪曲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的思想,并在所谓“反对个人迷信”的幌子下大反斯大林,竭力丑化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推行一整套修正主义路线。一九五八年底,赫鲁晓夫又使用阴谋诡计夺取了苏联部长议会主席的职位。一九五九年他通过苏共“二十一大”进一步推行修正主义,清洗老布尔什维克,最终在一九六四年被迫下台。 另一位修正主义头子勃列日涅夫取代了其职位,因为勃列日涅夫提出了“有限主权论”和“社会主义大家庭论”等有利于苏联扩张领土权力的理论,歪曲“国际主义”精神,所以,又叫当时的苏联是“社会帝国主义”国家。 戈尔巴乔夫是苏联修正主义的集大成者,他在位期间,用激烈语气攻击侮辱斯大林,进而否定列宁,否定十月革命,否定无产阶级专政。 苏联经过三十多年的修正主义统治之后,最终落得资本主义复辟的下场。
自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对“双胞胎”正式登上人类社会历史舞台——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在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尖锐的斗争运动中,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也基本同时形成和发展起来。由于马克思主义革命的彻底性,论述革命理论中的完整性、严密性和科学性,在无产阶级中获得了崇高的声誉,成为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行动指南。而修正主义一改以往的方法,也“崇拜”起马克思主义来,对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核心原理部分进行了“必要修正”,使之成为麻痹无产阶级斗志、调和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实质上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工具,从而成为与马克思主义争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领导权的重要势力,大受剥削主义特别是资产阶级推崇和欢迎的东西,成为引导无产阶级中自身进行异化的一股强大力量和逆流,最终把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引入了岐途。
修正主义的开山鼻祖:伯恩施坦
修正主义形成体系并成为集大成者,是开山鼻祖伯恩施坦(1850—1932),因伯恩施坦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后不久的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曾首先提出对马克思的学说进行“修正”,从而公开地、全面地篡改马克思主义,故又称伯恩施坦主义。伯恩施坦1850年1月6日生于柏林一个火车司机之家,青年时期受反普鲁士君主专制运动的影响,具有了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思想,由于受到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并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党后开始信仰社会主义。早期的伯恩施坦思想受马克思主义尤其是恩格斯的重大影响,在担任《社会民主党人报》主编期间倾向于马克思主义。早期的伯恩施坦在革命活动中明显地表现出机会主义倾向,曾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严厉批评。因有力地批评了拉萨尔主义甚至得到了“正统派马克思主义者”的称号,并被恩格斯生前指定为遗嘱执行人之一。恩格斯逝世后,伯恩施坦又热情地赞扬拉萨尔主义并将拉萨尔誉为自己的“导师”,发展成为了长期担任德国国会议员、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的右派、修正主义的主要首领和标志性人物。
修正主义最重要的第一继任者、创新发展者考茨基(1854—1938),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中修正主义的领袖、理论家。考茨基1854年10月16日生于布拉格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874年进维也纳大学哲学系学习,1875年参加奥地利社会民主党,1877年转入德国社会民主党,1881年在伦敦结识马克思和恩格斯,1883—1917年任德国社会民主党中央理论刊物《新时代》主编,并以此身份参加党的领导机构的活动,多次代表德国社会民主党参加第二国际的大会,成为第二国际的领导人之一。
三、修正主义是什么?
修正主义(Revisionism) “修正”一词的涵义,来源于拉丁文reisio——“修改、重新审查”的意思和德文Revision——“修订、校正”的意思。 修正主义一词,是在共产主义运动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歪曲、篡改、否定的一类资产阶级思潮和政治势力,是国际工人运动中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机会主义思潮。产生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其社会基础是资本主义“和平”发展时期逐步形成起来的工人贵族阶层以及补充到工人阶级队伍中的小资产阶级。由于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胜利,逼使它的敌人披上马克思主义的外衣来反对马克思主义。 在恩格斯逝世后,德国社会民主党人伯恩施坦公然提出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修正”,故名。亦称伯恩施坦主义。伯恩施坦之后,主要代表是考茨基。修正主义用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哲学上背弃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鼓吹唯心论和形而上学;在政治经济学上修改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竭力掩盖资本主义的矛盾,否认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在政治上宣扬阶级合作和资本主义“和平长入”社会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诱骗工人群众为谋取暂时利益而牺牲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否认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为共产主义这一最终目的而奋斗的任务。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时代的到来,曾在欧洲各国泛滥一时,成为一种国际现象。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高举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旗帜,领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同修正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斯大林逝世后,以赫鲁晓夫为首的修正主义集团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赫鲁晓夫在一九五六年二月主持召开了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会上,赫鲁晓夫抛出“三和”(和平过渡、和平共处、和平竞赛)路线,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歪曲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的思想,并在所谓“反对个人迷信”的幌子下大反斯大林,竭力丑化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推行一整套修正主义路线。一九五八年底,赫鲁晓夫又使用阴谋诡计夺取了苏联部长议会主席的职位。一九五九年他通过苏共“二十一大”进一步推行修正主义,清洗老布尔什维克。最终在一九六四年被迫下台,另一位修正主义头子勃列日涅夫取代了其职位。苏联经过三十多年的修正主义统治之后,最终落得资本主义复辟的下场。 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毛泽东同志高举反修防修的伟大旗帜,同党内外一切修正主义者做了最坚决的斗争,试图进行一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来抵制修正主义和资本主义,但是由于以毛泽东同志为党中央的领导对局势的错误估计,以及被“四人帮”、林彪等反革命分子的利用,导致“文革”的十年悲剧。但无论如何,“文革”这种形式是一种全新的马克思主义的尝试,为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在,修正主义正在以各种面貌出现并混入到党内,甚至窃居高职。所以,我们必须对于意识形态领域一切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进行坚决的批判。 现在,修正主义正在以各种面貌出现并混入到党内,甚至窃居高职。所以,我们必须对一切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进行彻底的批判。如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说的:“修正主义,或者右倾机会主义,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潮,它比教条主义有更大的危险性。修正主义者,右倾机会主义者,口头上也挂着马克思主义,他们也在那里攻击“教条主义”。但是他们所攻击的正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的东西。他们反对或者歪曲唯物论和辩证法,反对或者企图削弱人民民主专政和共产党的领导,反对或者企图削弱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以后,社会上还有一部分人梦想恢复资本主义制度,他们要从各个方面向工人阶级进行斗争,包括思想方面的斗争。而在这个斗争中,修正主义者就是他们最好的助手。”
四、修正主义国家名词解释?
修正主义是在共产主义运动之中歪曲、篡改、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一类资产阶级思潮和政治势力,是国际工人运动中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机会主义思潮。“修正“一词来源于拉丁文reisio,意思是“修改、重新审查”。修正主义产生于十九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