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门旅游,你遇到过哪些旅游陷阱?

陷阱一:伪特产、伪小吃

伪特产、伪小吃是消费者最容易遇到的旅游陷阱之一。网上曾流传一个《不推荐指南》:北京人不推荐南锣鼓巷,上海人不推荐城隍庙,厦门人不推荐鼓浪屿……在这些城市的小吃街上,总有一些打着“正宗”“特产”“老字号”的门店,却卖着鱿鱼、烤翅等食物,让游客误以为是本地特产或小吃。

经验丰富的游客会发现,最正宗的小吃往往隐藏在本地人居住的居民区附近。游客可在出行前多多关注城市本地的美食攻略,找找地道的当地美食,避免一味跟风。此外,景点周边卖特产的商圈中,鲜花饼、牛肉干等都是常驻产品,银饰、玉器、珍珠、贝壳等物品,在全国各地都很多见,不建议在旅游区购买。

陷阱二:山寨景区

山寨景区也是人们经常会遇到的旅游陷阱——如果旅游前不做攻略,游客尤其容易上当。

山寨景区往往没有任何观赏价值,通过夸大宣传,配合黑导游、黑车司机拉客。比如,西安就曾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秦陵地宫、世界八大奇迹馆、鸿门宴遗址。这些景区呈现的诸如蜡像做的秦始皇棺樽、“双眼皮、红嘴唇”秦始皇陵兵马俑、四羊方尊、法老胡夫棺椁等历史文物让人哭笑不得。

陷阱三:花招百出的强买强卖

强买强卖在各个目的地都衍生出不同的版本。前些年,低价旅游团横行,常常会出现“不买就甩客”的现象,近两年随着各项治理的展开,不合理低价团现象有所好转,但并未完全杜绝。

二、警惕国内旅游中的十大陷阱

国庆长假即将来临,许多人都预定了自己心仪的 旅游 目的地。在此提醒大家,一些 旅游 景区的消费往往大大高于正常消费水平,特别有些是针对游客的陷阱,让大家闹心。现在,专门为大家分析 旅游 中常见的十大陷阱,以免避免遭遇不愉快的经历。

1、山寨景区

山寨景区往往没有任何观赏价值,通过夸大宣传、虚假宣传,配合黑导游、黑车司机拉客。这些景区呈现的诸如蜡像做的棺樽、兵俑、方尊,国外知名雕像的仿品等 历史 文物,让人哭笑不得。 比如“世界第X奇迹”、“山寨长城”、“山寨狮身人面像”、“XX遗址”等等。

2、伪特产、伪小吃

伪特产、伪小吃是 旅游 中最容易遇到的消费陷阱之一。很多 旅游 景区本地人基本都不去消费的,比如北京人不推荐南锣鼓巷,上海人不推荐城隍庙,厦门人不推荐鼓浪屿……在这些景区的商业街上,总有一些打着“正宗”“特产”“老字号”的门店,却卖着鱿鱼、烤翅等食物,让游客误以为是本地特产或小吃。景区周边卖特产的商圈中,茶叶、瓷器、土特产等都是常驻商品,在全国各地都很常见,不建议在 旅游 区购买。想给亲朋好友带货的话,情愿打的到当地的购物中心。

3、假古董、假珠

到了景区,一定要当心,有些地方,只能动眼,不能动手。特别是在古董、珠宝的市场里,要格外的当心,你只要用手一拿,一些所谓的首饰、玉器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摔下来,几元、几十元的商品就会向你讹上几百上千元。

4、骑马照相

有些景区,提供骑马服务或者是骑某个动物照相,一定要问清楚价格。骑马容易下马难,有些景区说好1小时50元,一不小心超过了5分钟就算2小时,或者带你出去溜达一圈,没有2、3个小时回不来。有些景区说的骑动物拍照5元,结果是一张照片5元,手机一不小心多按几下几十元就没了。

5、认“老乡”

对于一些景区,总会有些购物区,特别是对于团队 旅游 ,这时候会有些老乡来充当导购。姑且不说这些“老乡”是否真老乡,即使是真老乡,那也是“老乡见老乡,坑你没商量”。即使是很多道行很深的游客,也栽在这一招上。

6、黄牛党、带路党

在有些景区外面,会有些带路党声称能不用购买门票绕过大门,或者低价销售假门票带你进入景区,这种行为首先是违法,其次你在景区的权益也得不到保障,甚至许多景区内的景点最后也进不去,结果是得不偿失。还有一些带路党打着免费的旗号,带你到一些小庙里烧高价香,既浪费了时间,又影响了心情。

7、“民俗体验”

在有些古寨或者民俗风情村 旅游 时,会碰到一些相亲、婚嫁的民俗体验。一定要在正规景区,并且明确知道价格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参与自己喜欢的民俗活动,千万不要相信那种免费的民俗体验。比如有的景区不到五分钟就到了送入洞房的阶段,这时:主婚人说:我们当地的习俗就是,姑娘给你带了幸运符就表示姑娘看上你了,如果同意这门亲事就入洞房,然后就会跟你要嫁妆钱!这种严格来说算是半胁迫的强抢了,在那种氛围下,不给钱就用当地习俗对你进行恐吓,说你不尊重当地习俗,也不说多少钱,反正给少了人就说你看不起人巴拉巴拉的!直到双方满意了你才能走出这个洞房。而所谓的民俗婚嫁体验就是你来演冤大头的新郎,牵牵小手就要花掉百来块的“彩礼”,还要装作很尊重当地习俗的样子!

8、景区高人

有些景区会有道士、和尚、相师、神医等“奇人异士”,通常他们都会摆摊、偶遇或卖灵丹妙药。请记住,我们要相信科学,不会有什么上天入地、未卜先知,也不会有什么灵丹妙药、神鬼山精,他们的招式或者说辞都是有迹可寻的,听听看看 娱乐 一下就好了,别太沉迷。

9、天价菜单

很多著名景点都有这样的陷阱,比如有名的青岛大虾,以及三亚活鱼。还有的是阴阳菜单,点菜与结算分别是不同的菜单。要避免这种陷阱,最好在点菜时拍下所用的菜单,留一份保底。还有的是注意菜单上的小字,比如有的单价后面是 “XX元/例”、“XX元/位” 等等,一不当心就会着道,最后还没有地方说理。

10、拉客住宿

关于我们的住宿问题,如果是跟团游的话,一般不用太担心,因为都是安排好的。如果是自由行的话,最好是选择一些连锁快捷酒店,因为现在网站上都可以预订房间,一定要提前预定好房间,防止到时候订不到房间。对于一些当地人拉客的旅馆,打着低价、很近的幌子。这种的小旅馆,大多在普通的胡同社区,一般人是不知道这个地方,这种旅馆的住宿条件很差,最主要是看上去不卫生,还不一定安全。有些还会打着提供“特殊服务”的幌子,然后一不小心就是落入陷阱。

如果在旅途中真正遇到了陷阱怎么办呢?

首先要留下发票或消费凭证,拨打12315投诉。如果遭遇暴力强制消费,则应以人身安全为先,脱身后第一时间去工商、公安等部门投诉,报警备案。保留证据很重要,照片、录像录音也是证据的一部分。其次可以通过媒体曝光、充分利用网络社交媒体。当遭遇陷阱,提供证据给主流媒体曝光,也是方法之一。

总之,出门在外一定要擦亮双眼,千万别被眼前的一些蝇头小利益所诱惑,不要偷懒图一时省力,从而落进这些陷阱。

对于 旅游 中的这些巨 “坑” ,大家还有哪些遭遇呢?希望大家多多讨论,也为将要 旅游 的朋友出谋划策,避免再遭遇到相同的陷阱。

三、旅游常见的购物陷阱有哪些

1、假冒伪劣特产商品:以次充好或以假乱真的商品在旅游中无处不在,这也算得上是商家和小贩最惯用的骗术。小编曾在桂林阳朔西街买过一块野生蜂蜜,60元一斤,卖家自称刚从山上摘下来的,等买回家用刀剖开一看,竟然外面抹了一层蜂蜜,里边完全是化学合成的……

2、强制租借非需物品:严格来讲,这类套路并不能算是骗局,但要求游客购买或租借一些没用的物品,对游客来讲也是一种损失。例如香格里拉的普达措,进景区时导游一直要求游客买氧气瓶,说山里海拔高极易缺氧,不少游客信以为真买了好几罐,其实普达措海拔也就三千多米,结果几乎都没用上,如果有老人孕妇小孩或身体较差的倒建议购买。

3、老板跟谁都是老乡:你们是哈尔滨来的游客吧,咱是老乡呀。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咱这是缘分呀。”这还不算完,明明进店就被让进老板房间的游客根本没来得及买玉,老板却勒令售货员给游客们退货,您们买的全能退,自家店要吗您说话,我就收本钱,这是咱老乡的一份情意呀。”老板的这通忽悠真让大伙信以为真了,全拿老板当了亲人”。把那套12生肖的珍藏玉石给这位大娘拿来,标价1000元,您就给100块,赔了赚了您别管,赶紧收起来,咱这是亲情加感情。”

4、免税店夸大商品功效:据了解,很多免税店虽然手续齐全,但他们在销售过程中夸大了产品的功效,有诱导和欺骗消费者的嫌疑。而中国游客在受骗后,想要通过法律途径维权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5、卖你吉利”比货贵:春节外出旅游买个花瓶图个平安和吉利本是件好事,可到海南旅游的孙先生一家却遭遇了精明商家的连环套”。

更多关于旅游常见的购物陷阱有哪些,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四、常见的旅游陷阱有哪些?

陷阱一:伪特产、伪小吃。伪特产、伪小吃是消费者最容易遇到的旅游陷阱之一。网上曾流传一个《不推荐指南》:北京人不推荐南锣鼓巷,上海人不推荐城隍庙,厦门人不推荐鼓浪屿……在这些城市的小吃街上,总有一些打着“正宗”“特产”“老字号”的门店,却卖着鱿鱼、烤翅等食物,让游客误以为是本地特产或小吃。景点周边卖特产的商圈中,鲜花饼、牛肉干等都是常驻产品,银饰、玉器、珍珠、贝壳等物品,在全国各地都很多见,不建议在旅游区购买。

陷阱二:山寨景区。山寨景区往往没有任何观赏价值,通过夸大宣传,配合黑导游、黑车司机拉客。比如,西安就曾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秦陵地宫、世界八大奇迹馆、鸿门宴遗址。这些景区呈现的诸如蜡像做的秦始皇棺樽、“双眼皮、红嘴唇”秦始皇陵兵马俑、四羊方尊、法老胡夫棺椁等历史文物让人哭笑不得。

陷阱三:花招百出的强买强卖。强买强卖在各个目的地都衍生出不同的版本。马蜂窝建议,游客遇上兜售类似小商品,或以各种方式“免费”赠送光盘、小礼物的人,都不要和他们对视,也不要触碰他们都商品,这样就能避免上当。

陷阱四:“算卦”、“解签”、“捐功德”。一些著名的宗教场所附近常常有不少假信徒摆摊“算卦”“解签”,如果这些场所附近有人免费赠送香火和小物件,游客不要随便接受,接受之后很可能被索要钱财。

陷阱五:拍照收费陷阱。在旅行中,“拍照”也可能遇到消费陷阱。出门在外遇到这类情况,要摆手拒绝,不要随意搭讪。

陷阱六:赌博游戏。避免上当的法门,是远离类似的赌博游戏,不要贪图地摊上的小便宜。

陷阱七:假警察查护照。建议游客在遇到警察时,可以先行要求对方出示有关执照或证件,必要时可以向路人甚至当地使领馆求助。

陷阱八:“有毒”的行李。这类陷阱极大程度威胁着出境游客的人身安全,游客需格外留意。一旦毒品被查出,携带行李的游客就会被捕,成为毒贩的替罪羊。在很多国家,贩毒、运毒都会面临极为严重的刑罚。因此,在机场遇到任何陌生人请求帮忙带行李,不要轻易应允,提高警惕,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五、旅游购物的陷阱有哪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选择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旅游行业在近几年大热。

人们如果不熟悉当地的话一般会选择跟团旅游,但是现在许多旅游团打着自由团的名号,却在到了之后强制购物等,不仅损害了游客的自由选择权,还毁了旅游的心情。

那么当导游强制购物时,游客应该怎么保护自己的权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三十五条

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

旅行社组织、接待旅游者,不得指定具体购物场所,不得安排另行付费旅游项目。但是,经双方协商一致或者旅游者要求,且不影响其他旅游者行程安排的除外。

发生违反前两款规定情形的,旅游者有权在旅游行程结束后三十日内,要求旅行社为其办理退货并先行垫付退货货款,或者退还另行付费旅游项目的费用。

通常做法如下:

(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再次向大家普及,在旅游过程中遭遇强制消费,我们在旅游行程结束后,要求旅行社为我们办理退货并先行垫付退货货款。

在导游进行强制消费时,游客自行取证,购买物品后(此时犯罪已经既遂),可联系出游人一起报警(影响人数众多,对认定社会影响恶劣有帮助),要求警察对导游的强迫交易行为进行立案侦查,最终人民法院将对此类导游予以刑事处罚。

当然导游强制消费与旅行团脱不了关系,所以我们在选择旅行团,与旅行团签合同时要注意这几个方面:

第一看“三证”,旅行社营业许可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避免“黑旅社

第二看“三时”,出行时间、返回时间、路途时间,有些旅行社会在“几日游”上做手脚,比如第一天晚上出发,第二天早晨回来,出行乘坐便宜的交通工具,真正旅行的时间仅剩一点点。

第三看“三个数字”,餐饮标准是几人一桌、几桌几菜、几荤几素及菜品金额要约定清楚;而是酒店的星级要看清楚、几人间。三是费用的数额和包括的事项都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