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汉所有公主的名字和封号

一、公主列表(封号/本名/生卒年):

1、

2、

3、

二、公主

1、鲁元公主

鲁元公主(?-前187年)名刘乐。汉高祖刘邦和皇后吕雉独女儿,西汉公主 。嫁赵王张敖为妻后,险因匈奴冒顿来犯时刘敬的建议被指和亲,后因吕后不愿而娶家人子代之。

生子张偃,吕后封其为鲁元王,故鲁元公主又称鲁元太后;与张敖有个女儿张嫣,吕后为巩固势力,借“亲上加亲”之名将其嫁给鲁元公主弟弟汉惠帝刘盈。《史记正义》中提到鲁元公主墓在咸阳西北二十五里。

2、馆陶公主

馆陶公主刘嫖(piāo),汉朝第一位长公主,地位如同诸侯王,汉文帝有史料记载的两个女儿之一,窦皇后的唯一的亲生女儿长公主,汉景帝唯一的同母姐姐,同时也是汉武帝的姑母、丈母娘兼妹妹的婆母。

刘嫖生于前189年,封邑在馆陶县(今河北馆陶),所以称馆陶长公主,于汉文帝三年(前177年)嫁给世袭列侯堂邑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陈午为妻,又称其堂邑长公主。

汉景帝登基时封刘嫖为馆陶长公主,文、景朝唯一的长公主;汉武帝时,尊称大长公主、窦太主,是武帝朝唯一的大长公主,地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陈午和馆陶有记载的子女有三个,长子陈须(又称陈季须),幼子陈蟜娶汉武帝妹妹隆虑公主,幼女儿是汉武帝第一任皇后陈阿娇,有一个孙子娶汉武帝女儿夷安公主。

3、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名讳及生卒不详,汉景帝刘启与皇后王娡的长女,汉武帝刘彻同胞长姐。本封阳信公主,因嫁于开国功臣曹参曾孙平阳侯曹寿(曹时),故又称平阳公主。

曹寿去世后,平阳公主改嫁汝阴侯夏侯颇。夏侯颇死后,又改嫁大司马、大将军、长平烈侯卫青。死后陪葬于茂陵。

4、敬武公主

敬武公主(?―公元3年),亦称敬武长公主,汉宣帝刘询之女,生母不详,西汉公主。

敬武公主初嫁张安世曾孙富平侯张临为妻,生子张放。张临死后,敬武公主又改嫁赵充国之孙临平侯赵钦。敬武公主与赵钦没有生下儿子,便教赵钦的美人假称有孕,把别人的儿子冒充自己的儿子。

赵钦死后,敬武公主再度改嫁高阳侯薛宣。等到薛宣免职回乡,敬武公主留居京师。后来薛宣去世,敬武公主上书汉哀帝希望把薛宣运回葬在延陵,汉哀帝同意。

薛宣之子薛况私自从敦煌回长安,恰逢遇上大赦,便留在长安与敬武公主私通。汉哀帝的母亲丁氏家族、祖母傅氏家族显贵,敬武公主依附奉事他们,而远离太皇太后王政君的王氏家族。

元始三年(公元3年),王莽自尊为安汉公,敬武公主出言指责王莽。而薛况与吕宽相好,及吕宽事发觉时,王莽一起处治薛况,揭发出他的罪行,派使者以太皇太后诏令赐敬武公主毒药。使者逼迫守着敬武公主,只好饮药而死。

5、夷安公主

汉武帝刘彻之女,母不详,名不详,食邑为夷安。嫁给姑母隆虑公主之子昭平君。

汉武帝在为夷安公主选夫时没有按照列侯尚主的惯例选择列侯,而是选择了比列侯低级的君。昭平君是汉武帝姐姐隆虑公主的老来子,但品性不佳,从隆虑公主为儿子提前赎死罪、昭平君杀死母亲的傅母便可得知。

虽然隆虑公主为儿子娶帝女、赎死罪,但昭平君仍因“醉杀主傅”终被武帝定罪处死,夷安公主在史书中也再无记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朝公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鲁元公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阳公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敬武公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夷安公主

二、汉昭帝是由姐姐抚养长大的,为何最终汉昭帝却将其处死呢?

汉昭帝刘弗陵,是汉武帝刘彻的小儿子,太始三年(前94年)武帝六十二岁时,纳赵婕妤所生;而鄂邑长公主(盖长公主),是武帝的女儿,生母不详,仅仅知道她比弟弟刘弗陵大很多,几乎到了“祖母”一般的年龄代差。

征和二年(前91年),由于佞臣江充的蛊惑和陷害,谎称太子以巫术诅咒皇帝,有谋反之心,使得武帝不辩真伪,迁怒于太子。

太子刘据不堪忍受诬陷,愤而起兵诛杀江充,并与武帝所派来的军队对抗坐战。之后太子方面不敌溃败,太子全家除了一个幼儿(即日后的汉宣帝)以外,全部遇难。这就是“巫蛊之祸”。

在巫蛊之祸中,武帝的两个女儿: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受牵连被杀。另三个女儿:卫长公主、石邑公主、隆虑公主,也先后去世。所以,武帝晚年,在世的女儿,就只有鄂邑公主一人了。

晚年的武帝在经历了对外军事失败、对内父子失和,国家因为自己好大喜功而消耗巨大、民力疲敝,面临崩溃的情况下,痛定思痛,下“罢戍轮台罪己诏”,停止一系列对外战争,废除国内强征政策,恢复汉初薄徭轻赋之策,息兵养民、与民休息,所以“有亡秦之过、而无亡秦之祸”武帝的及时转变,使得岌岌可危的汉室社稷得以稳定,善始善终,总算不负其“汉武大帝”的英名。

完成了国政大事的武帝,也进入了人生的晚年,对于与太子刘据的父子失和,最终兵戎相见、失去爱子的悲惨结局,武帝内心是十分后悔和懊恼的,这也是他自己不慎和过于武断所造成的。

太子死后,武帝的其他儿子里:

次子齐怀王刘闳已经去世;

第三子燕王刘丹野心勃勃,无辜之祸后居然主动上书,提出进长安宿卫宫室,其实就是要当太子,所以武帝十分厌恶他,杀了他的使者,削去燕王三县封地,断了刘旦念想;

第四子广陵王刘胥为人骄奢、不尊法度、喜好游乐,汉室江山也不可以交给如此嬉戏之人;

第五子昌邑王刘髆,是武帝宠姬李夫人所生,举止倒也合乎礼仪,性情比较温和,本来希望很大。但是其舅父李广利在背后图谋立外甥为太子,被武帝发觉,进而厌恶,之后又急于求成,出兵攻击匈奴,想以战功洗脱罪过,不料又大败于匈奴,之后投降匈奴。此事使得武帝大怒,诛灭李广利全家(也是刘髆外家),并以因此疏远刘髆。刘髆郁郁寡欢,忧思成疾,于后元元年(前88年)去世。

为了避免父子争权悲剧重演,及维护汉家江山的稳定,武帝经过长久考虑后,决定越过已经成年的几个儿子,把汉室江山交给当时只有六岁的小儿子刘弗陵,并安排奉车都尉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匈奴人金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四人共同作为辅政大臣,共同辅佐少主。

而决定立刘弗陵为储君后,武帝还赐死了他得生母赵婕妤,以免自己死后,主少母壮,外戚借此擅权,从而威胁汉家社稷的局面出现。

后元二年(前87年)二月,汉武帝刘彻去世,弥留时正式册立刘弗陵为太子,以继承大汉江山。然后安排四辅臣辅佐太子,在太子未成年前代为主持国家政事。

刘弗陵年幼,不谙世事,所以对于他的抚养问题,武帝去世前特别嘱咐,以当时在世的唯一女儿:鄂邑公主来代替父母之责,抚育幼弟,使其平安成长。

于是,在武帝去世后,太子刘弗陵登基继位,成为新的大汉皇帝(即汉昭帝)。昭帝一即位,辅政的霍光等便以皇帝的名义,册封鄂邑公主为“鄂邑长公主”,以其为皇帝唯一姐姐身份,搬到皇宫居住,抚养年幼的昭帝。

-----武帝崩。戊辰,太子即皇帝位,谒高庙。帝姊鄂邑公主益汤沐邑,为长公主,共养省中。----《汉书--昭帝纪》

鄂邑公主对于抚养幼弟,确实是尽心尽力,竭尽所能地照顾这个比自己小近四十岁的小弟弟,使得年幼的昭帝可以平安、快乐的成长,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

昭帝因此也特别依赖长姐,尊重并敬爱她,对于姐姐十分亲近,多次加封长公主封邑,其他赏赐也络绎不绝。

鄂邑公主原先嫁盖侯王信(武帝生母王太后的同父兄长)的孙子、第三代盖侯王受,所以也被称为“盖长公主”。昭帝继位的时候,王受已经去世了,鄂邑公主因为孤独,所以与门下门客、一个叫丁外人的小吏有私情,并相互以伴侣自认。汉时期,社会风气比较开放,这也不是什么大事。

而昭帝尊敬长姐,对于她的私事也并不反对,甚至与辅政大将军霍光商议后,诏命丁外人侍奉长公主,以欢娱其心。

三、西汉历史上“供养”刘弗陵的姐姐是鄂邑长公主,又称盖长公主吗?为什么?

是的。鄂邑长公主(?-前80),汉武帝女,母亲不详。因嫁盖侯为妻,又称盖主或鄂盖主。汉昭帝即位,年幼,因她为帝姊,常供养帝于宫中,多次被益封爵邑。 长公主内行不修,有私夫名丁外人,与上官桀相友善,骄纵不法,桀及其子安,曾数以为丁外人求封益禄,大将军霍光不许。她遂于桀、安及桑弘羊等合谋诛除霍光,事发觉,被迫自杀。

四、鄂邑长公主抚养汉昭帝长大,最后为何被处死了呢?

鄂邑长公主虽然抚养汉昭帝长大,但是后来她和其他大臣密谋要除掉霍光,事情败露后自杀。

一、鄂邑长公主对霍光怀恨在心。

当时鄂邑长公主为汉昭帝挑选女子,当时正好上官安有个女儿,也就是霍光的外孙女,上官安为了自己能飞黄腾达所以准备将自己年仅六岁的女儿嫁入皇宫,当上光安将这件告诉霍光要求霍光将自己的女儿送进宫去,但是霍光看在自己的外孙女年纪尚小,所以就没有答应。后来这个上官安还不死心,就又找了鄂邑长公主的私幸外夫丁外人,这个丁外人想到如果可以让上官氏封后,将来自己在朝中也有依靠,所以就答应了上光安,之后年仅六岁的上官氏就被送入宫被册立为皇后。

上官氏当上皇后以后,上官安也被任命当了大官,他也很感激鄂邑长公主,所以打算为长公主的外夫丁外人请求封侯,但是这个提议被霍光否决了。丁外人没有被封侯,上官安又请求封丁外人为光禄大夫,这个提议也被霍光拒绝了。看到自己的老相好要谋一官半职老是被霍光拒绝,鄂邑长公主心里对霍光就非常怨恨。

二、 设局伏击霍光事情败露,鄂邑长公主自杀。

上官桀的党羽经常在昭帝面前说霍光的坏话,但是昭帝是很明白霍光的为人的,他年纪虽小但是不轻易受人挑拨,所以对那些挑拨的人昭帝对他们也是严厉斥责,后来上官桀这些人也学聪明了,他们不在昭帝面前说霍光的坏话,而是准备将霍光处死。

所以他们就和鄂邑长公主密谋,让鄂邑长公主摆酒席宴请霍光,并准备在宴席旁埋伏士兵击杀霍光,之后再废除昭帝,然后改立燕王为天子。后来这件事情败露了,上官桀等人全部被当场诛杀,鄂邑长公主也自杀身亡。

五、鄂邑长公主明明抚养汉昭帝长大,为何最后却被处死?

因为鄂邑长公主后来陷入了一场私人恩怨中,所以被汉昭帝迁怒于她,最终被处死。都说百善孝为先,从古至今都是最讲究孝道的,养育之恩大于天,因此对于有养育之恩的人都是百般感恩。但是在历史上,鄂邑长公主虽然抚养对汉昭帝有养育之恩,不过却因为一场私人恩怨,最后却被汉昭帝处死了。

汉武帝去世的时候,汉昭帝还非常年幼只有六岁。当时的汉武帝因为害怕汉昭帝的母亲会接机掌握朝政,所以在自己去世前赐死了汉昭帝的母亲。就这样只有六岁的汉昭帝就没了人照顾,不过汉武帝自然也想过这个问题,因此后来就将汉昭帝托付给了鄂邑长公主,让她抚养汉昭帝长大成人。

鄂邑长公主虽然说是抚养汉昭帝,但是也是将汉昭帝视为己出,因此两人的感情也很深。不过一切都在为汉昭帝选择妻子时,两人之间出现了间隙。因为汉昭帝是一国之君,所以他的妻子自然也是尊贵异常,不少女子都趋之若鹜。为了能够让家族更加强大,上官桀就让自己的孙女进了宫做了汉昭帝的婕妤。不过上官桀能够这么顺利也是因为讨好了鄂邑长公主,但是两人之间的交易却让霍光感到不满。

霍家当时也是非常强大的存在,所以如果霍光反对这样对上官桀以及鄂邑长公主都会有不好的影响。因此两个人商议要除掉霍光,谁知竟然被人透露给霍光。之后霍光更是将计就计诬陷鄂邑长公主和上官桀谋反,之后被汉昭帝给抓了起来。鄂邑长公主知道此时的情势已经无路可走,因此最后选择了自刎结束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