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一共有多少个朝代顺序

中国朝代顺序表: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晋(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南朝(刘宋、萧齐、萧梁、南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十国【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杨吴、南唐、吴越、闽、马楚、南汉、南平、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

二、中国朝代顺序完整表

中国朝代顺序完整表如下:

一、夏朝:约公元前2029年-约公元前1559年,共计:471年。

二、商朝:约公元前1559年-约公元前1046年,共计:438年。

三、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共计:867年。

四、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首称皇帝,共计:16年。

五、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共计:5年。

六、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汉高祖刘邦,共计:210年。

七、新朝:公元8年腊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兴帝王莽,共计:16年。

八、玄汉:公元23-25年,汉更始帝刘玄,共计:3年。

九、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共计:196年。

十、三国:公元220-280年,魏、蜀、吴三足鼎立,共计:61年。

十一、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共计:156年。

十二、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计:170年。

十三、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共计:38年。

十四、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渊,共计:290年。

十五、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计:54年。

十六、十国:公元891-979年,共计:89年。

十七、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计:320年。

十八、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共计:98年。

十九、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计:277年。

二十、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共计:268年。

三、中国古代历史朝代顺序有哪些?

历史朝代顺序依次为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

1、夏朝:约公元前2029年至约公元前1559年,共计471年。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相传禹治水有功,舜便让位给禹。由于禹是夏后氏部落的领袖,故由他建立的国家称为“夏”。

2、商朝:约公元前1559年至约公元前1046年,共计438年  。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后,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因为他们的始祖住在商,故定国名为“商”,后迁都殷,故也称“殷”。

3、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共计867年。 公元前10世纪,周武王姬发灭商,建都镐京,因武王的先祖太王曾在岐山之南的周原居住,是周室的发祥地,故国号定名为“周”。

4、秦朝: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共计16年。  秦的祖先大费因佐助禹治水有功,舜便赐其姓嬴氏。大费的后人非子又因养马有功,周孝王封其秦邑,到了襄公时开始立国,遂取名曰“秦”。

5、汉朝: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共计407年。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兵攻入咸阳,灭掉了秦朝,被项羽封为汉王,占有巴蜀、汉中之地。后来刘邦在垓下打败项羽,逼其自刎,遂于公元前202年称帝,国号为“汉”。

6、晋朝:公元265年至公元420年,分为西晋、东晋,共计156年。 公元265年,独揽曹魏大权的司马炎,逼魏元帝曹奂让位,自己当了皇帝,建都于洛阳,国名称“晋”。

7、隋朝:公元581年至公元618年,共计38年 。公元581年,身为丞相又执掌兵权的杨坚,废掉北周静帝宇文阑,取而代之,定都长安,因他曾为隋王,故名为“隋”。

8、唐朝:公元618年至公元907年,共计290年 。 隋末战乱四起,“军阀”混争。李世民的祖父李虎,因功曾被封为唐国公。李虎之子李渊,继承父爵,在群雄逐鹿中扫平中原,遂立国,以“唐”为国

9、宋朝:公元960至1279年,分为北宋、南宋,共计320年。唐末社会动乱,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局面。公元960年,殿前都检点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取代后周而称帝,因其曾做过宋州节度使,故国号为“宋”。

10、元朝:公元1271年至1368年,共计98年。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了蒙族,建立了蒙古国。传至忽必烈,他取《易经》中的“大战乾元”四字之意,于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

11、明朝:公元1368至1644年,共计277年  。元末民不聊生,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为大明。

12、清朝:公元1644至1912年,共计268年。公元1616年,女真族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立“金国”,史称后金。其子皇太极即位改年号为天聪,改女真族为满族,改国号金为“大清”。

国号是如何分类的:

1、以族名为国名,以族名为国名在中国上比较常见。夏、商、周三代都是以族为名的。再比如契丹,也是以族名为国号。

2、以地名为国名,在周朝时的诸侯国最常见。比如陈、蔡等即是地名又是国号。

3、以姓为国号,战国初期的赵、魏、韩三国就是典型的以姓为国号。

4、以原封号为国号,开国皇帝在未当皇帝前,有过封号后来就以封号为国号。比如:曹丕在当皇帝前被汉朝皇帝封为魏王。当皇帝后就以魏为国号。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比如刘邦当过汉王,杨坚当过隋国公,司马炎当过晋公等。其实封号也是地名,指被封的地方。

5、从文化角度确定的国名。这种情况在封建社会的晚期比较常见。国号都寄托了某种愿望。比如:元朝,就是取自《周易》中的一句话“大哉乾元”。元为首,为刚。而明则是和朱姓有联系。清又是五行属水,水克火,明属火。是从五德文化角度上确定的。

6、继承历史上同姓或同族人的国名。比如:清朝在前期叫金,就是继承女真族完颜部建立的金。再比如,宋朝前期在山西北部的北汉,皇帝姓刘,就继承汉朝的国号。这些无非是显示皇族的历史悠久和血统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