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时的“相识于微时”是什么意思
形容两个人认识的时候,彼此还是卑贱而未显达的时候
微时:wēi shí
意思:
1、卑贱而未显达的时候。
引证:清·戴名世 《赠叶苍岩序》:“两人微时,日相聚茅屋中。”
翻译:两个未出名时,经常在茅屋中相聚。
2、指日月亏损薄蚀的时候。
引证:春秋·左丘明《国语·越语下》三国·吴·韦昭注:微,谓亏损薄蚀时。
翻译:微,指日月亏损薄蚀的时候。
相关成语
微时故剑
读音:wēi shí gù jiàn
意思:贫贱的时候,没有发迹的时候。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外戚传上·孝宣许皇后传》:“是时公卿议更立皇后,亦未有言,上乃诏求微时故剑,大臣知指,白立许婕妤为皇后。”
翻译:这个时候大臣说要更换皇后,皇上没有说话,对群臣下了一道旨意说要找自己贫贱时用过的宝剑,大臣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于是立了许平君为皇后。
二、识于微时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在不出名(或不发达)时相识。
读音:shí yú wēi shí
出自:清戴名世《赠叶苍岩序》:“两人微时,日相聚茅屋中。”
意思是两个人认识的时候,每天都在茅屋中聚会。
扩展资料
识于微时,没有名利纠缠,没有得失考量,心思中便只充盈着互帮互助,目光里便只余下了平和温暖,世间事多是如此,只有心中存了名利念头,才会有了私欲和权衡,才会打破平静与从容,识于微时之人,不是不渴求成功与理想,却总能在微时相互支撑共同前行,或许,这便是人性中固有的善与美吧。
也有许多人,相识于微时,离别于成年,究其原因,必是有一人只记得今日的浮华,遗忘了微时的美好,将真正的珍奇与虚饰的繁华本末倒置,为过往的美好设置了一处屏障,刻意拉远了彼此的距离,却殊不知,人之一生波涛起伏,有微时也就有高峰,有高峰也就有低谷,轻言放弃了微时的平等与纯真,却是再也找不回来了。
三、识于微时什么意思 识于微时的解释
1、意思是:是指两人相识在卑微不出头的时候。常用语引出下话。“识于微时”中的“微识”用来补充说明相互认识时的,双方具体的境遇。
2、读音:shí yú wēi shí。
3、出自:清戴名世《赠叶苍岩序s》:“两人微时,日相聚茅屋中。”
4、译文:两个人认识的时候,每天都在茅屋中聚会。
5、示例:然后那个时候,刘烨也才大三吧,谢娜还是一个四川妞初到北京混,没混出来个什么名堂,可以说两人是识于微时啊。
四、识于微时什么意思?
意思是:是指两人相识在卑微不出头的时候。常用语引出下话。“识于微时”中的“微识”用来补充说明相互认识时的,双方具体的境遇。
读音:shí yú wēi shí
出自:清戴名世《赠叶苍岩序s》:“两人微时,日相聚茅屋中。”
译文:两个人认识的时候,每天都在茅屋中聚会。
示例:然后那个时候,刘烨也才大三吧,谢娜还是一个四川妞初到北京混,没混出来个什么名堂,可以说两人是识于微时啊。
扩展资料
识于微时的近义词:患难与共
【解释】: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指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出自】:《礼记·儒行》:“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
【译文】:在对待朋友的问题上,听到了有益的话便要告诉他,见到了有益的事便要指给他。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指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近义词】休戚与共、息息相关、同甘共苦、相依为命、患难相扶、同舟共济、同病相怜、玉石俱焚、患难之交
【反义词】同床异梦、貌合神离、反目成仇
五、识于微时,莫逆于心,守于经年的意思是?
意思是在不出名(或不发达)时相识,在内心里面不互相嫌弃,互相守候了很多年。
识于微时
读音:shí yú wēi shí
出自:清戴名世《赠叶苍岩序》:“两人微时,日相聚茅屋中。”
译文:意思是两个人认识的时候,每天都在茅屋中聚会。
扩展资料
莫逆于心出自
先秦·庄周《庄子·大宗师》:“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译文:三人互相看了看对方,笑了。在内心里面不互相嫌弃,于是成了朋友。
庄子的散文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也是文学史上一位不朽的散文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