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云南出台六方面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发展

近日,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加快 旅游 业恢复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6方面20项具体举措,坚持战疫情、促发展两手抓两手硬,紧扣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加快促进 旅游 市场恢复、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有效的疫情防控为前提,着力提振 旅游 市场信心和活力,促进 旅游 业及有关产业快速回暖复苏,推动 旅游 业转型升级。

《通知》提出,一要强化疫情精准防控。严格科学精准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清理层层加码等不合理规定。二要大力开展“云南人游云南”活动。积极服务公务出行,鼓励开展研学活动,鼓励职工省内 旅游 ,鼓励企业开展促销活动,发放文旅消费券。三要积极吸引省外游客。鼓励各类主体“引客入滇”,积极 探索 跨省团队游通过闭环方式开发“点对点”的个性化 旅游 线路和产品,对符合条件的旅行社提供奖励,加大省际合作力度,鼓励开展大型活动,聚集性活动要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要求执行。四要促进 旅游 业加快转型升级。积极实施“云南服务”提升工程,深入实施“30天无理由退货”、文明 旅游 “彩云行动”3年计划等,加大文旅项目建设支持力度。五要高水准策划宣传推广。切实提高宣传策划水平,加大媒体宣传介绍力度。六要强化配套政策支撑。落实好国家和省级减税降费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创新保险服务产品,加大 旅游 服务质量保证金扶持力度,加大 旅游 从业人员培训力度。

二、扶持旅游业恢复发展,各地又有新政策出台

受疫情影响,以 旅游 为代表的接触型消费恢复压力依然存在。为进一步促进 旅游 消费的持续恢复,近段时间,各地陆续出台了一些释放 旅游 消费潜力、扶持 旅游 消费市场主体的政策。这些代表性 旅游 扶持政策涉及哪些内容?专家怎样看待它们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纾困 旅游 业,北京有新行动

5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发布了关于做好2022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继续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其中明确指出,允许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基金结余较多的省份对餐饮、零售、 旅游 企业阶段性实施缓缴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政策,缓缴期限不超过一年,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

5月8日,为帮助服务业领域困难企业渡过难关、恢复发展,北京市人力资源和 社会 保障局与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北京市财政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通告,对在北京参加 社会 保险的餐饮、零售、 旅游 、民航、公路铁路运输行业的企业,阶段性实施缓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以下简称“三项 社会 保险费”)政策。

据悉,北京市此次发布的缓缴政策适用于餐饮、零售、 旅游 、民航、公路铁路运输企业三项 社会 保险费的单位应缴纳部分。上述行业中以单位方式参加 社会 保险的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及其他单位,参照企业办法缓缴。对职工个人应缴纳部分,参保单位应依法履行代扣代缴义务,每月按时足额缴纳。按照规定,符合条件的参保单位可以申请缓缴2022年4月至6月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单位应缴纳部分以及2022年4月至10月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的单位应缴纳部分,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不影响参保职工 社会 保险待遇和个人权益记录。

在北京,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帮扶作用,降低在京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政务服务局、市金融监管局、北京银保监局、市财政局5部门近期制定了《北京市中小微企业首次贷款贴息及担保费用补助实施细则》,将对符合条件的、在贷款服务中心现场登记的中小微企业“首次贷款”,进行贴息或担保费用补助支持,其中,对经行业主管部门认定的餐饮、零售、 旅游 、民航、公路铁路运输等行业中小微企业,按照京政办发〔2022〕14号文件要求,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贷款服务中心现场登记、签订合同并放款的“首次贷款”业务,贴息比例为40%。

政策帮扶 旅游 业,还可以做“加法”

为进一步支持受疫情持续影响的旅行社积极应对经营困难、恢复发展,以北京市、四川省、湖南省、福建省为代表的多个省市已将暂退 旅游 服务质量保证金的比例由80%提高至100%。此外,为减轻旅行社企业保证金负担,促进 旅游 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北京市、天津市、湖南省、甘肃省、陕西省、上海市、安徽省、浙江省、海南省、山东省、陕西省等已开展使用保险交纳 旅游 服务质量保证金试点工作。

为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等金融问题,海南省出台政策,利用“海南智慧金融服务平台”暨“信易贷”平台增信撮合效能,进一步整合餐饮业、零售业、 旅游 业、运输业等服务业企业的信用信息,叠加政府各类支持政策,全力支持服务业企业获得更多信用贷款。江西省则是从不断补充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入手,做大做强“文旅贷”,降低门槛,鼓励符合条件的文旅企业通过“文旅贷”融资,对文旅中小微企业保持较低担保和再担保费率,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担保费率不超过1%。河北省从设立文旅专项信贷产品着手,鼓励银行机构开展景区经营权、门票收入权质押等融资业务,对文化 科技 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人才贷”等金融业务,开发和推广“云税贷”“善营贷”“e抵快贷”“美丽家园建设贷”“县域 旅游 景区收益权贷款”等系列信贷产品,提高文旅企业融资的便利性。

在实施 旅游 行业纾困政策的同时,各地也在因地制宜地做政策扶持“加法”。

云南省文化和 旅游 厅、财政厅等12部门联合印发《云南省关于文旅行业的纾困帮扶措施》,根据2021年累计接待游客数量、从业人员数、纳税金额等指标,对在当地依法设立且独立运营管理的 旅游 演艺企业进行综合考评,按排名位序分别给予前20位的 旅游 演艺企业纾困补助,第1至5名补助100万元,第6至10名补助50万元,第11至20名补助30万元,目前纾困补助名单已经出炉。为促进文旅餐饮消费,浙江省嘉兴市出台政策,对5A、4A、3A、2A级 旅游 景区分别给予20万元、15万元、8万元、3万元的补助,对品质旅行社给予6万元的补助,对 旅游 饭店给予最高20万元的补助。

此外,河南省文化和 旅游 厅计划投入7000万元补贴文化和 旅游 企业,重点做好线上宣传推广等工作。江西省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发放文旅消费券,引导旅客消费,同时表示将适时开展“百城百夜”文旅消费季,通过“线上 线下”“白天 黑夜”“惠民 利企”,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模式促进文旅消费。江苏省、内蒙古自治区此前透露,将安排上千万专项资金用于推动酒店、民宿等行业消费复苏和企业纾困。

复苏不仅靠政策支持,也需从业者积极转型自救

旅游 业纾困政策多样,在尚游汇文旅董事长钟晖看来,基于目前 旅游 业的发展现状,向旅行社等给予奖励补贴的“输血”政策,对扶持 旅游 企业走出当前困境的帮助显著且直接。他还指出,政府出台的一些引导性政策,对 旅游 企业恢复发展的影响较大。例如,福建省提出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住宿餐饮、文化和 旅游 等行业的各类企业,鼓励以企业为主体,面向企业职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对符合要求的企业,按规定提供职业培训补贴;河南省文化和 旅游 厅与河南开放大学等院校合作,开展线上文旅行业职工技能培训等,都在朝着鼓励 旅游 从业人员转型为复合型人才方向努力。

钟晖认为,在依靠政府政策扶持的同时, 旅游 企业及 旅游 从业人员更要积极转型,实现自救。“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 旅游 企业及 旅游 从业人员不能将自身禁锢在 旅游 行业的范畴内,要学会跨界,成为复合型企业与人才,在文旅商科金融五位一体新格局下,打造数字型、体验型的文旅目的地,做有数字型、有温度的 旅游 服务者。”

此外,钟晖指出,随着 旅游 市场需求的变化, 旅游 的业态形式和模式或许可以有所突破和创新,如在近年自驾游、定制游兴起的背景下,司机兼导游的业务模式是否可在政策等层面有所突破和发展。

编辑 李铮

校对 刘军

封图 IC photo

三、“星号”取消,旅游业复苏在路上,各地都采取了哪些促进措施?

江西庐山:错峰游览,并为消费者发放百万消费券。

吉林:提出暑假游及养老游等多项合理的旅游模式。

进入六月份以来,来自不同省份的游客到达各大风景区,热情高涨,同时带动当地旅游业的稳步复苏。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会制定促进旅游业恢复的多项方案,例如发放消费券和提高居民旅游体验等措施。

江西庐山先后发布了十项有利于旅游业恢复的措施,在保障游客安全的基础上,推动城市内部多个景区的良好发展态势。景区严格落实每天人数不超过三万人的方案,尽量确保每位旅客都能欣赏风景。此外,旅客到达庐山景区,既可以享受美景,又可以减少旅游支出。庐山风景秀丽,山川与绿树相统一,还伴随着观景台。同时,身上弥漫着细雨和迷雾,为高昂挺拔又神秘的庐山增加了氛围感。

除了江西庐山之外,长白山已成为许多游客争相到达的景区。一方面是因为长白山保留原始环境和自然状态,当地部门对长白山进行有效保护。另外一方面是因为长白山天池代表着纯净和自然,长白山天池能够使游客心情平静。进入五,六月份以后,长白山天池中的上层并已逐步融化,逐步形成水冰相融的美好画面。部分旅客在感受长白山自然景色的同时,仍然可以享受官方推出的多项旅游模式。

总的来说,我国多个城市伴随着众多旅游景点,疫情导致部分旅游景点的人流量和收入急速下降。随着健康码摘星和疫情有效控制,多个城市将有效复苏旅游业提上日程。由于城市内部景色和景点的受众人群不同,成功落实多项优惠后,旅游人数迅速提高。

四、如何加快旅游业复苏 需要怎么做

1、全面开放旅游景区、景点和公园(含室内旅游参观项目)。加快恢复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非遗保护中心(传习所)、体育场馆以及镇街综合文化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文化、旅游、体育公共服务场所的正常运营秩序。

2、有序开放服务业经营场所。按照分级分类、科学防控、应放尽放的原则,有序开放各类餐馆(含食堂、酒吧、咖啡馆、茶楼、农家乐和已备案的夜市摊点等)、游艺娱乐场所(含游乐园、影剧院、KTV、舞厅、游艺厅、音乐厅等)、生活服务类场所(含足浴店、保健按摩店、公共浴室、公共游泳馆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实体书店。

3、有效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各类经营主体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全面掌握每一名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切实加强对场所、设施、设备清洁消毒工作,督促进出人员佩戴口罩、自觉接受体温检测、出示“健康通行卡(码)”。鼓励实行预约服务、智慧引导等限流措施,科学分流疏导消费者,如需排队进入时,人员间隔须保持 1 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