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0一2030临桂规划

近日,临桂区发改局发布关于临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政策解读,规划提出,到2020年,临桂区将基本建成桂林市新的政治、经济、商务中心,全市现代工业、现代物流新基地,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核心区其中,临桂镇、四塘镇、五通镇、两江镇?等11个乡镇具有对应的空间功能区划。规划编制的背景

2007年,自治区党委作出“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战略部署,并对桂林城市发展提出“建设临桂新区,疏解老城,组团发展、重点向西,优化布局、完善功能,为产业发展拓展空间,给经济发展提供依托,建设现代化的山水宜居城市和国际旅游城市”的总体思路。2008年3月,桂林市委、市政府公布《关于加快临桂新区开发建设的决定》(市发〔2008〕13号),将临桂新区定位为桂林城市新的政务、经济、文化、商务中心和工业、物流、商贸基地,明确提出“再造一个新桂林”的具体目标。

2011年11月,桂林世界旅游城建设全面启动,按照“一点三星三区”的空间布局,将临桂新区作为核心区打造。

2013年1月18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桂林市撤销临桂县设立临桂区,市直机关陆续迁入临桂新区。关于发展目标

一是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增速保持略高于全国平均发展速度,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生态环境保持优良,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二是基本建成“三中心、两基地、一核心”。规划提出,到2020年,临桂区将基本建成桂林市新的政治、经济、商务中心,全市现代工业、现代物流新基地,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核心区。关于战略定位

 

二、桂林在哪里 桂林的简单介绍

1、桂林,简称桂,是世界著名风景游览城市、万年智慧圣地,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对外开放国际旅游城市、全国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和国际旅游综合交通枢纽,截至2019年,全市下辖6区10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2.78万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6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30余万,城镇人口247.34万人,城镇化率55%。

2、桂林地处中国华南,湘桂走廊南端,是中央军委桂林联勤保障中心驻地、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中国旅游业态风向标,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永久举办地,是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战略交汇的重要节点城市。

3、桂林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西历史上最早的文化教育中心,1201年,著名诗人王正功赋诗“桂林山水甲天下”。拥有世界自然遗产桂林山水、世界灌溉遗产灵渠,甑皮岩是桂林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万年智慧”的历史文化名片,甑皮岩发现的陶雏器填补世界陶器起源空白,是中国制陶技术重要的起源地之一。桂林是广西重要高校集聚区,拥有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桂林医学院、陆军特种作战学院等16所高校。ESI学科1%入选高校4所,入选高校位居广西第一,第四轮学科评估32个学科入选。

4、2012年1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把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作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2020年将桂林发展为世界一流国际旅游城市。2020年7月,世界漂流世锦赛将在桂林举行。

5、截至2019年底,桂林市辖秀峰、叠彩、象山、七星、雁山、临桂6个区,1个荔浦县级市,及阳朔、灵川、全州、兴安、永福、灌阳、龙胜、资源、平乐、恭城10个县(自治县)。区县下辖13个街道办事处,86个镇、48个乡其中有15个民族乡,23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654个村民委员会。

三、桂林是哪个省?

1、桂林,简称“桂”,因桂花成林而得名,世界级旅游城市和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 华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国务院定位的世界级旅游胜地,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中国面向欧亚,连接东盟的区域性文化旅游重要国际化城市[1] 、“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综合交通节点。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的永久举办地,也是直属中央军委南部联勤保障中心驻地。

2、桂林是中国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近2200年历史,是桂柳文化的发祥地和兴盛地,两千多年来一直都是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处于珠三角、西南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位于广西东北部,是中国面向全球的世界级旅游胜地。桂林山水是中国山水的代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构成了别具一格“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其境内的山水风光举世闻名,千百年来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3、2012年11月28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了《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提出,到2020年,桂林将成为世界级旅游城市和国际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