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男性旅游消费者的旅游动机有什么
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
1. 心理类型与旅游活动的影响
(1)依赖型心理类型
(2)冒险型心理类型
(3)中间型心理类型
2、文化水平与受教育程度
一个人的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程度越高,获取外部信息的能力通常就会越强,越容易诱发他们对外界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另外,知识的增多也有助于克服对外部世界的心理恐惧感。
3、年龄
年龄的不同决定了人们所处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以及身体状况的不同,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身体状况都会影响人们外出旅游动机的产生。
4、性别
很多旅游调查的结果表明,在旅游者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而且探险性旅游活动的参加者更是以男性居多。
5、支付能力
对于支付能力很低的人而言,即使他在心理类型上属于冒险型,喜欢遥远、新奇的旅游目的地,但由于支付能力的限制,他们外出旅游时,也很可能选择那些对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新意,但费用较低、距离较近的目的地。
旅游动机与人的需求
动机来源于需要。众所周知,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可把人的需要分成五个等级。
◎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 needs):食物、饮水、氧气、睡眠等;
◎安全需要(Safety needs):治安、稳定、秩序、受保护等;
◎社交需要(Social needs):也称为“爱的需要”,群体的归属感、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联系以及爱与被爱等;
◎受尊重的需要(Esteem needs):自尊心、信心、希望有地位、有威望、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以及高度评价等;
◎自我实现的需要(Self-actualization needs) :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成为有成就的人物等。
按照马斯洛理论对旅游动机进行解释:
生理需要:不能成为人们外出旅游的动因 。
安全需要:不足以解释人们外出旅游的动机 。
社交需要:和旅游动机的产生存在某种联系。
受尊重的需要:对很多人来说,满足受尊重的需要确实成为驱使其外出旅游或度假的重要驱动因素。
自我实现的需要:至于人们外出旅游是否是出于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目前尚无可靠的调研证据;该需要充其量只能对极少数潜在旅游者起到激发作用。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似乎并不足以完全解释人的旅游动机,但也可以看出,有可能促成旅游动机的多是那些较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比如,社交需要、受尊重的需要。尽管人们外出时有较低层次的生理和安全需要,但这并非人们外出旅游的目的,更无法成为驱使其外出旅游的动机。
旅游动机的类型
1. 约翰·A.托马斯——旅游的18种动机
2. 罗伯特·W.麦金托什——旅游动机的4种基本类型
二、旅游者购物动机概括有几个方面
旅游者购买某种商品是由旅游者的购买动机所决定的,了解旅游者的购买动机,是搞好旅游购物服务的前提。因为旅游者的个体背景是千差万别的,所以他们的购物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概括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纪念性动机这种心理非常传统和典型。表现为游客对异地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审美价值和纪念价值的旅游商品兴趣浓厚,并购买它们作为礼物带回家送给亲友或留作旅游纪念以加深对旅游经历的感受。我们以华东线为例,到南京的雨花台购买雨花石;到江苏宜兴购买紫砂壶等。
2、馈赠性动机人们外出旅游是购买旅游商品,除了上述留作纪念的动机之外,还有一个大家就是为了赠送他人。礼尚往来是中国传统的一种礼仪,所以旅游者也会购买旅游商品赠送给亲朋好友。比如说厦门的金门菜刀,温州人去厦门买菜刀并不是很多,但是让温州人把他作为一种礼物送给亲朋好友时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具体讲解略)
3、新奇动机 伴随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很多游客好奇心强,喜欢标新立异,追求自我价值。时尚、新颖或独特的商品最能满足他们追新猎奇和追求个性的心理。这类游客不重视商品的实用性和价格高低,而是更多地关注商品的造型、色彩、式样、外观等。他们对广告宣传和社会潮流很敏感,易受情绪的支配。
4、实用动机 这种心理的特点是注重实用、实惠。具有这种心理的游客注重商品的使用价值和质量,价格上要经济实惠。他们在购物时仔细慎重、精打细算,不易受外型、包装、商标和广告宣传的影响 以上这些常见的旅游购物心理往往是相互交织的,游客在购物中往往希望旅游商品能带给他们多方面的满足。 (2)旅游者购物行为分析1、老年旅游者的购物行为
人们一般把60岁以上的人称为老年人。他们极少发生冲动性购买行为。在旅游商
品的需求上把旅游商品的实用性作为购买商品的第一目的。他们强调经济实用,舒适安
全,质量可靠,使用方便,至于商品的款式、颜色、包装装潢等是放在第二位考虑的。 2、女性旅游者的购物行为
女性旅游者的购买行为具有较大的主动性(而男性的购买行为常常是被动的,比如
受他人之托)。另外,女性的心理特征之一就是感情丰富,心境变化快,富于联想。因
而她们的购买行为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3、知识分子旅游者的购物行为
知识分子旅游者对文化气息较浓的旅游商品更感兴趣,尤其注重旅游商品的艺术性
和具有保存价值。知识分子旅游者在购买旅游商品时的自主性较强,大多愿意自己挑选
所喜欢的商品,对于服务人员的介绍和推荐抱有一定的戒备心理,对于广告一类的宣传
也有很强的评价能力。另外,他们在购买行为中表现出较高的理智,受社会流行和时尚
等因素的影响较小。 除了对旅游者购物心理分析之外,导游还要做好产品的讲解服务工作。 1、介绍商品基本特征 (1)介绍商品的产地、质量、使用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等商品知识。 (2)讲解真实客观 以上两点是最基本的产品知识简介,也是常规的介绍方法。2、针对不同的旅游者 (1)针对不同性别旅游者 以茶叶为例,我们对女性朋友可以说茶叶可以抗衰老,美容;对男性朋友可以介绍茶叶对治咽喉炎等一些用途。(2)针对不同年龄段旅游者以茶叶为例(导游词略) (3)针对不同知识阶层旅游者 以茶叶为例(导游词略)3、以情动人 比如有一篇导游词是这样写到的:各位团友:我刚带的一个暑假团中,有一对母女。女儿刚考上大学;母亲为奖励女儿,为送别女儿,特地陪女儿到华东来旅游一趟。
一路上母亲在购物店都没买东西,母亲对我说,家里什么都有,不缺。后来我知道他们家收入很低,所以一路上都很节俭。我为这位母亲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还挤出钱来带女儿出游而感动。这就是母爱。
更让我感动的是在杭州丝绸厂,我意外地发现这位母亲买了一床蚕丝被给女儿。母亲对我说,你知道做被子的厂叫什么吗?我摇摇头说不知道。她得意地说,叫被服厂。被服被服,就是一辈子幸福的意思。所以我买了一床被子给女儿,希望她一辈子幸福。她很快要离开我们身边,去上大学,也希望她每天晚上睡到被窝中能感到蚕丝被的温暖,想到父母对她的爱。她的话让车上所有作父母的人感动,结果大家都不想错过让自己孩子一辈子幸福的机会,都在杭州丝绸厂买了一床蚕丝被。
买东西一旦有了缘由,就特别有纪念意义。
如果你知道市场上蚕丝被的价格,不用我讲,你就会在杭州丝绸厂买一床,甚至3-5床带回家.因为这里厂家的价格比市面上便宜许多.如果大家不知道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目前我们盖的被子,主要有天然纤维被和再生纤维被两类。如蚕丝被是天然纤维被中最好的,也是最贵的,市面价格在1千到2千。这里卖500到1千。其他有羊毛被,羽绒被等。再生纤维被有化学纤维七孔被、人造羊毛被、人造驼毛被等等。蚕丝被最大优点是亲肤性好。舒适柔软。不产生静电.
我原来盖的是棉被,冬天睡到半夜,棉被很冷,两人都在抢被子,就感觉被子尺寸太小,。后来买了蚕丝被,又宽大又暖和,现在再也离不开了。人真是个只能苦日子往好日子过,不能好日子往苦日子过的动物。一但盖上就离不开了.
我的小孩从小就寄读。每换一个学校就要买一床新棉被,原来他嫌棉被的体积大,不肯带回家,放在学校送同学了。后来我给他买了一床蚕丝被,他舍不得丢了。一是被子一打包只有小手提包大,携带很方便,二是被子很贵舍不得丢了。
所以我对蚕丝被印象很好,可以说是情有独钟。不知各位如何? 如果我们可以很好的掌握不同旅游者的心理,进行适当的推销,那么旅游者也会购买到自己喜欢的旅游产品。
三、如何运用旅游消费者动机特点及经典理论知识来识别和讨论这些动机
旅游是复杂而具有高度象征性的社会行为,旅游者要通过旅游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同时,动机往往随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旅游行为不可能只涉及某一动机或需要。
1、社交的、尊重的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旅游活动可以是满足人们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的一种手段。通过旅游这一象征性的社会行为,可以结交新朋友,得到团体接纳,从而满足个体的爱和归属的需要。一些旅游形式,如到国外某地去旅游,这种活动本身就成为个人取得成功与成就的象征,并获得独立感,优越感,自信心和自我舒适感,有助于满足个体尚未实现的尊重的需要。通过旅游活动,可以寻求从未看到过的事物,开拓眼界,更好地了解他所生活的世界,并从中学到知识,增长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满足审美的和学习的需要,这显然是个体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2、智力的需要。
在旅游活动中,个体的需要并不完全符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因为旅游使人摆脱日常琐事,这迫使旅游者改变了其基本的需要结构。当一个人进行旅游时,可以暂且对未实现的较低层次的需要失去迫切感。一些旅游者在旅游时,对探索未知事物的需要,同安全的、社交的、尊重的需要一样,变成了基本的和强烈的需要了。人的智力的需要分为两个基本层次:第一是求知的需要,第二是求解的需要。这两个层次的需要和生理的、心理的需要一样,受优势原则的支配。
3、 探索的需要。
解释旅游的另一种假定就是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马斯洛提出的智力需要与生理的、心理的需要截然不同。人的好奇心可以产生人们必须设法对付的心理紧张状态。有关这一心理紧张状态以及它如何在旅游情境中得以解决的探讨,有助于解释许多旅游行为。
好奇心和对学习的欲望人出世后不久就显露出这一特点。对许多人来说,好奇心的发展一直持续到成年,并不断发现新的满足方式。人对自身以及所生活的世界的探索是较高层次需要,对一些人来说,这种需要可以用登山、滑翔、跳伞、潜水、坐气球或航海来得到满足,而对大多数人来说,则是通过旅游发现新的目标,结交不同的人及了解异地文化等来实现。
4、冒险的需要。
大多数健康的人都喜欢冒险。西方一些学者把探索和冒险的需要称为尤利西斯(Ulysses)因素,受尤利西斯因素驱使的人,力求满足对自身与世界的好奇心。尤利西斯因素既是体力需要,也是智力需要。人们的旅游行为,特别是到遥远的、艰险的地方去旅游,能够激发人的竞争本能,其意义即在于此。尤利西斯型旅游者受求知需要的驱动,但这种旅游不只是智力的,它必然包含某些体力上的活动。因此,尤利西斯因素代表一种智力上与体力上对知识的探求。这种类型的旅游者有用自己的所有感官来体验世界的强烈欲望,他们并不寻找任何特殊的东西,也不关心会发现什么,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是真正的探索者。
5、一致性的需要。
一致性,即人总是寻求平衡、和谐、一致,力求没有冲突和能够预知未来的事情。按照一致性理论,在旅游的情境中个体所表现出尽量寻找可提供标准化的旅游设施和服务。他认为那些众所周知的名胜古迹、高速公路、饭店、商店能为旅游者提供一致性,会给旅游带来和谐舒适感,使自己几乎不会因为离家外出而遇到意想不到的麻烦。显然,一致性概念可以解释许多在旅游环境中出现的情况。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本质上是直接有助于缓和由不一致所引起的心理紧张。如果由于不一致的经历而受到威胁时,人们将会采取必需的行动,确保这个威胁不会发生。例如,旅游者为了避免可能的不一致,他们做好事先预订或使用旅游代理人,只在预订的饭店投宿,只做有导游陪同的旅游,只乘坐预订的飞机,甚至不去旅游。
6、复杂性的需要。
复杂性理论是指人对新奇的、意外的、变化的和未知的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因为生活极其复杂,不能完全由一致性理论来解释。而且不能忽视的事实是,一致性理论不能解释人们怎样克服令人厌烦和不偷快的经历。和其他形式的消遗和娱乐活动相比较,旅游能给人们不变的生活带来新奇和刺激,使人们解除了由于单调而引起的心理紧张。
四、旅游动机的类型有哪些
1、身体方面的动机。包括为了调节生活规律:促进健康而进行的度假休息、体育活动、海滩消遣、娱乐活动,以及其他直接与保健有关的活动。此外,还包括遵医嘱或建议做异地疗法、洗温泉浴、矿泉、做医疗检查以及类似的疗养活动。属于这方面的动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通过与身体有关的活动来消除紧张。
2、文化方面的动机。人们为了认识、了解自己生活环境和知识范围以外的事物而产生的动机:其最大的特点是希望了解异国他乡的情况,包括了解其音乐、艺术、民俗、舞蹈、绘画及宗教等。
3、人际(社会交往)
方面的动机。人们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交往,保持与社会的接触,包括希望接触他乡人民、探亲访友、逃避日常的琐事及惯常的社会环境、结交新友等。4、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这方面的动机主要与个人成就和个人发展的需要有关。属于这类动机的旅游包括事务、会议、考察研究、追求业余癖好以及求学等类型的旅游。旅游者通过旅游实现自己受人尊重、引人注意、被人赏识、获得好名声的愿望。
事实上,由于人的旅游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而人们外出旅游时:也很少是出于一个方面的动机。因此,人们的旅游往往是多种动机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是有时某一动机为主导动机,其他为辅助动机,而有时则是有的动机被意识到了,而有的动机未被意识到而已。但是,不管如何,旅游动机是人们对认识到的旅游需要的表现形式,即旅游活动。人的需要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外因总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因此,人们不同动机的形成从根本上说是个人方面的因素影响的结果。
五、旅游动机可分为几种
1、放松动机:旅游者通过离开自身的居住地到另一个地方短时期逗留,去观赏异地风光,体验异国风情,揭示异地特色,使身心得到放松、休息和恢复。
2、刺激动机:旅游者通过空间的转移,了解国内外各方面的知识,得到新的经历,亲临其境地接触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居民,欣赏变换奇妙的自然风光,体验异地文化,考察不同生活制度,以寻求新的感受、新的刺激,形成新的思想。
3、关系动机:旅游者通过外出旅游,结交朋友、建立友谊、给予爱、获得爱或逃避社会关系、解除人际烦扰或建立商务伙伴关系。
4、发展动机:旅游者在身处异地的文化氛围中,培养多种兴趣,得到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增加新的阅历,获得异地的奖赏,提高个人声望和魅力,成为旅游鉴赏家,获得他人尊敬,发展自我潜能。
以上是关于“旅游动机可分为几种”的内容介绍,其实很多朋友是非常喜欢旅游,不管旅游的动机是什么,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放松自己。
更多关于旅游动机可分为几种,进入: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