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节国内出游2.51亿人次
2022年春节国内出游2.51亿人次
2022年春节国内出游2.51亿人次,2022年的首个长假已临近尾声,春节假期的旅游市场也迎来了开门红。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日同期的73.9%。2022年春节国内出游2.51亿人次。
2022年春节国内出游2.51亿人次1
春节国内旅游数据新鲜出炉,6家上市公司全年业绩高增长。
申万旅游及景区指数大涨5.34%
2月8日,申万旅游及景区指数大涨5.34%,居于行业概念涨幅榜第三位。成份股中,九华旅游、曲江文旅、岭南控股、*ST海创等4股涨停,张家界、桂林旅游、西藏旅游等3股盘中也一度封板,收盘均涨逾6%。受益于春节假期对旅游及景区行业景气度的提振,指数已连续3日收阳,累计涨幅11.81%。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旅游及景区行业2月8日整体估值水平为65.39倍。成份股中,九华旅游、云南旅游、峨眉山A、天目湖、三特索道最新滚动市盈率低于这一数值。其中九华旅游滚动市盈率最低,为31.2倍。
春节假期国内出游2.51亿人次,周边游、冰雪游赢得高人气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2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51亿人次,同比减少2%,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日同期的73.9%;国内旅游收入2891.98亿元,同比减少3.9%,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日同期的56.3%。信达证券表示,今年春节旅游不及去年同期主要是因为节前疫情点状暴发,部分地区加强管控。
周边游、冰雪游掀起热潮。数据显示,春节假期省内游、跨省游比例分别为78.3%、21.7%,周边游领跑旅游市场;在冰雪运动热情持续高涨带动下,以冰雪项目为主的冰雪游成为假期出游的新宠。同程旅行数据显示,全国冰雪类型景区订单量较去年春节同期上涨68%。
在跨省游目的地中,海南依旧表现出色,全省酒店平均入住率同比提升15-25百分点。1月30日-2月5日期间,全省离岛免税店总销售额19.83亿元,同比增长144%,在2021年相对较高基数上仍实现高增长。
出行方面,据交通运输部预测,春节假期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发送旅客1.3亿人次,比2021年同期增长31.7%,比2019年同期下降69.2%。
2022年春节国内出游2.51亿人次2
2022年的首个长假已临近尾声,春节假期的旅游市场也迎来了开门红。2月6日,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2年春节假期7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51亿人次,同比减少2.0%,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日同期的73.9%。与此同时,各家OTA也纷纷晒出春节假期旅游市场的答卷。有部分OTA的数据显示,春节假期超八成游客选择在本地逛景区,本省景区门票占比高达82%,本地游、短途游趋势明显。同时,伴随着北京冬奥会的成功开幕,冰雪旅游消费也成为春节期间旅游市场的热门。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51亿人次
在刚刚过去的虎年春节假期,旅游市场也正逐步恢复。
2月6日,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2年春节假期7天,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91.98亿元,同比减少3.9%,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日同期的56.3%。
文旅部还表示,春节假期,探亲访友、都市休闲、乡村度假、冰雪休闲成为市场主流,自驾旅游、家庭出游、小团定制、“研学+非遗”成为假日出游的主流模式,广大游客去郊区“包个小院儿过大年”、住民宿成为假日新宠。
具体到北京市场,春节期间北京市民出游的热度依旧不减。北京市文旅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31日-2月6日,全市重点监测的147家旅游景区(地区)累计接待游客758.3万人次(不包括环球影城人数),与2021年比减少2.9%,比2020年增长3.6倍,恢复2019年同期的81.4%;营业收入5.82亿元(不包括环球影城收入),与2021年比减少5%,比2020年增长8.5倍,比2019年增长1.8倍。
此外,不少OTA也交出了春节期间的成绩单。根据携程、同程旅游、途牛、驴妈妈等OTA发布的春节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游客出游热情不减。其中,据驴妈妈旅游网发布的《2022虎年春节出游总结报告》显示,春节假期,游客出游高峰从2月2日(初二)持续到2月4日(初四)。在出游人群中,“80后、90后”依然最活跃,占比超六成;家庭客群成为主力军。
毋庸置疑,游客的旅游消费需求依旧旺盛,全国的旅游市场也在稳步复苏。
本地游、周边游趋势明显
虽然春节假期共有7天,但受疫情变化的影响,旅游市场仍以本地游、短途游为主。文旅部数据显示,2022年春节假期,省内游、跨省游比例分别为78.3%、21.7%。
根据途牛旅游网出游数据,这个春节假期,近六成游客将出游“距离”调整为本地游、周边游,即使不出远门,也要在“家门口”过出满满的新年仪式感。同时,中青年人群依旧是本地游、周边游的主力。在途牛春节出游用户订单数据中,26-45岁游客占比达75%以上。
春节期间的住宿市场在就地过年和返乡过年两种需求的交汇下,呈现出稳中有升的局面。携程发布的《2022年春节旅游总结报告》显示,截至2月5日,春节期间酒店搜索热度持续上涨,同比上涨81%。本地游趋势明显,本地酒店订单量占比约为60%。
同样,同程旅游方面的数据也显示,在酒店预订方面,今年春节的反向探亲客流叠加本地出行需求,本地的酒店预订占比高达46%。“宅酒店”成为城市人群接待反向探亲的家人,以及城市居民享受年节氛围的新选择。
除此之外,主题乐园依旧是春节期间家庭“遛娃”的好去处。去哪儿数据显示,从出票量来看,北京环球度假区、上海迪士尼乐园、上海海昌海洋乐园、广州长隆、北京欢乐谷位列前五强;云南昆明融创海世界、四川绵阳方特东方神话票量较去年春节均上涨五成以上。
精品民宿“一院难求”
本地游、周边游在成为春节期间旅游市场主流的同时,民宿则更加受到大家的青睐。
根据途家数据,春节期间,全国整租小院或别墅的民宿订单交易额同比2021年春节仍上涨五成,带着全家包小院儿感受当地的年味儿,在这个春节已经成为全国各地最火热的现象。其中,上海、北京周边的部分精品民宿小院提前一个月就预订完了,这个春节出现“一院难求”的现象。
在整租小院或别墅过年现象的带动之下,今年春节全国民宿行业与去年相比也呈现上涨趋势。途家数据还显示,从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五期间,不论是民宿交易额、间夜量还是客单价整体同比2021年春节呈现上涨趋势,预订量同比增长超两成,交易额同比增长近四成,实现量价齐升。
北京商报记者还了解到,2022年春节期间(初一到初五),旅悦集团旗下民宿品牌花筑预订火热,210家门店实现满房。与2021年相比,2022年春节期间花筑民宿出租率提升5%;ADR超过600元,对比2021年有大幅提升,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RevPAR同比提升超过50%。由此可见,由于疫情变化的影响,许多消费者的旅游消费需求也从长途旅游转移到了周边游,使得民宿更为火爆。
除此之外,携程集团打造的携程度假农庄,也在春节期间吸引了众多游客。数据显示,截至2月5日,携程度假农庄系列产品日均订单量环比上月上涨10%,携程度假农庄安徽金寨大湾店、携程度假农庄(河南济源小有洞天联营店)等热度持续上涨。
冰雪活动成为消费热选
伴随着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大众冰雪旅游也在持续升温。
丰富多样的冰雪活动成为了这个春节的消费热选。飞猪数据显示,虎年春节冰雪旅游相关商品订单量同比去年春节增长超30%。同时,“00后”春节冰雪旅游预订量同比增长超80%,远超其他年龄段。不管是去滑雪场滑雪,还是赏冰灯、冰雕,冰雪旅游正衍生出越来越多的主题玩法。
另一边,同程旅行大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全国冰雪类型景区订单量较去年春节同期上涨68%。其中,相比冰雪观光类景区,室外滑冰场、滑雪场、冰雪主题乐园等能够真正体验冰雪运动的景区和场馆更受游客关注。滑雪还成为了今年春节最火的五大景区主题之一。
从北京市场来看,冰雪运动也在不断的“深入人心”。据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消息,今年春节期间公园中的冰雪活动特别受欢迎,共接待游客15.87万人次,其中冰场7.03万人次、雪场8.84万人次。与此同时,马蜂窝大数据显示,“双奥之城”北京稳居春节假期热门城市榜首,北京地区的“冰雪”“滑雪”等冬奥相关搜索热度平均涨幅均高于215%,冬奥吉祥物“冰墩墩”的搜索热度更是高涨300%。
资深旅游专家王兴斌表示,今年春节期间旅游市场的基本特点是以本地游、近郊游为主,受疫情变化的影响,跨省游的占比相对来说会少一些。同时,在北京冬奥会的带动下,北京近郊的滑雪场以及市内的冰场也成为游客出游的首选地。
“逐渐转暖的天气更加适合人们出游,市内游、近郊游也有望成为清明假期时北京旅游市场的主流。从全国来看,在近郊游为主的情况下,远程的旅游可能会有一定的增长,所以各地也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大背景下,为清明假期的旅游做进一步准备,使今年的春季旅游市场有一个很好的开端。”王兴斌还谈道。
2022年春节国内出游2.51亿人次3
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春节期间及节后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副司长余昌国介绍,文化和旅游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做好春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假日市场各项工作。各地精心策划组织一批高质量文化文艺活动,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民俗等文化活动,为群众就近就便享受文化生活提供便利。
今年春节假期,国内旅游出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比2021年略有下降,与疫情前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按可比口径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73.9%、56.3%。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51亿人次,同比减少2.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91.98亿元,同比减少3.9%。
余昌国表示,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假日市场总体安全平稳有序。传统民俗文化有机融入春节活动,文化迎春氛围浓厚。各地张灯结彩,扮靓古村古镇,年画、春联、窗花、庙会、龙舞、狮舞等年俗元素营造浓浓“年味”,非遗体验、民俗拜年等活动深受游客欢迎。各地群众广泛参与“视频直播家乡年”和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在家门口和线上享受精彩的文化盛宴,分享浓浓家乡年味。三星堆修复文物通过春晚与全国观众见面,掀起博物馆旅游热潮,“博物馆里过大年”逐步成熟并形成品牌。
同时,“周边游+深度游”模式凸显,近程旅游品质化、个性化趋势突出。春节假日期间,省内游、跨省游比例分别为78.3%、21.7%,近程自驾游、亲子游、主题公园游、冰雪游等短途休闲活动增量明显,在本地找“年味儿”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过年选择。近程休闲活动提质升级,品质化、个性化产品更加契合春节出游需求。独栋民宿受欢迎,“包个小院儿过大年”成为时尚。
冰雪旅游热度提升,成为春节假日旅游的新亮点。在冬奥热情持续高涨的带动下,以冰雪项目为主的冰雪游在虎年春节假期较受欢迎。北京、辽宁、吉林、浙江、四川、新疆等地发布14条春节假期冰雪主题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带热周边滑雪、温泉、非遗、研学、美食、酒店等业态。
此外,数字技术丰富文化和旅游新体验,线上活动丰富多彩。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开展了云展览、云春晚、云讲座、云演艺等丰富多彩的线上文化服务活动。大年初一,“文艺中国2022新春特别节目”通过文化和旅游部新媒体账号和各大新媒体平台同步直播,奏响了激昂奋进、大气磅礴的主旋律,引发网民热烈关注,当晚直播观看量突破1000万人次,全网话题关注量超过2.5亿。京剧《龙凤呈祥》等在线演播也广受好评。各地强化智慧 旅游技术应用,方便游客一站式获取预约、限流、疫情防控等信息,利用大数据引导游客错峰出游,实现科学管控、智慧限流。
春节消费变化的启示
春节消费启示录
2009-02-02
编者按
春节是每年的第一个消费“黄金周”。今年春节期间,正值国家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政策,精明的商家也趁机借节兴市,让利促销的力度大大超过往年。而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老百姓消费热情不减,用红红火火过大年的激情点燃了牛年消费的第一把火。春节消费市场的超常表现,让世界惊讶,表明我国民间购买力仍在,关键是如何“启动”消费。专家认为,今年春节消费最大的启示意义就是要“快乐消费”,让老百姓心甘情愿、兴高采烈地掏钱。各方都要在刺激百姓的消费欲望、让消费者真正得实惠上下功夫。
春节“黄金周”点燃牛年消费第一把火
□新华社记者雷敏张晓松徐博
今年春节“黄金周”,中国老百姓的消费热情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商务部1月31日发布的监测显示,大年三十至正月初六,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0亿元,同比增长13.8%。
商家促销兴“牛”市
春节期间,各地精心组织购物节、展销会、庙会等各类促销活动,积极扩大节日消费。
北京、上海、江苏、山东等地商家纷纷采取打折、买赠、幸运抽奖等促销措施,调动消费者购物热情,拉动节日市场销售。
黑龙江省开展“送货下乡、服务农民”活动,组织“万村千乡”龙头企业和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送货下乡,促进农村市场消费。陕西省11个市区联动,举办“新春年货购物节”,仅在西安主会场就汇集了全国3000多种年货。广州市举办“迎新年欢乐购物嘉年华”活动,全市近万家工商企业参与,优惠活动达200多项,向消费者让利约4亿元。
商务部的监测显示,春节期间,河北、黑龙江、陕西重点监测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1.4%、21.3%和18%,安徽、河南、湖南、重庆、甘肃、广西等地增长15%至17%。
年货销售依旧火
春节期间,食品、烟酒、烟花爆竹等传统年货销售红火,金银珠宝、服装、家电等商品销售也呈现较快增长。
全国重点监测零售企业食品、饮料、烟酒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3%、17.5%和14.7%,放心肉、绿色蔬菜、时令水果、保健品、礼盒装酒等成为居民家庭消费和馈赠亲友的首选。
金银珠宝销售额同比增长17.2%,牛年金条、摆件、挂件、纪念币等尤其受到青睐。服装、鞋帽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4.2%和12.9%,一些商场销售额比平日增长两倍左右。家电、通信器材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7.8%和18.1%,液晶电视、厨房小家电、数码产品、电暖器等尤其旺销。
农村市场繁荣兴旺,“家电下乡”产品销量大幅增长,商务部重点监测的“万村千乡”龙头企业家电销售额同比增长25.6%。
餐饮行业“牛”劲足
今年春节,老字号餐馆、特色餐厅等大众餐饮消费场所受到老百姓追捧,800元至1200元一桌的经济实惠型年夜饭最受消费者欢迎。
北京华天集团旗下老字号节日7天销售额同比增长18.1%。其中,庆丰包子铺连锁店、烤肉店同比增长超过50%;老西安饭庄、厚德福、柳泉居豆包专卖店等老字号名店同比增长都超过20%。
大年三十,广州所有老字号酒楼的年夜饭均被订满,上海三星级以下宾馆年夜饭预订量比去年同期高出近20个百分点,杭州、苏州等地餐馆推出“半成品年夜饭”“打包年夜饭”等特色服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青岛一些餐饮企业推出“牛年吉祥宴”“全家欢乐宴”“温馨和谐宴”等主题宴席,增加了年夜饭的文化寓意。
春节期间,重庆市重点监测餐饮企业营业额同比增长34.5%,河北增长26.4%,青海增长19.6%。
休闲娱乐花样多
春节黄金周期间,除了购物、聚餐等传统消费方式外,逛庙会、读书、娱乐、运动健身等过节方式也广受群众欢迎。
今年春节,北京地坛庙会共接待游客90余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0%,仿清祭地、捏面人、抖空竹等民俗文化表演吸引众多中外游客的眼球。首都博物馆里一年一度的“博物馆里过大年”迎新春系列活动,吸引了大量市民参观。小孩儿玩的空竹、风筝、面人,大人玩的泥人、葫芦画、弓箭等老玩具,使观众在观看过程中重新回味起儿时过年的乐趣。
吉林、浙江、内蒙古等地书店人头攒动,图书销售额普遍比平时增长20%至30%。
在重庆,从初一中午开始,许多市民到各大都市旅游景区逛景点、赶庙会、过新年,仅“游禹王庙会·赏民风民俗”活动就接待游客5万人次;在广州,高峰时段各类体育运动场馆出现满员,已有17年历史的体育花会吸引约2万名群众踊跃参与;在海口,各大书店书架前站满了仔细翻阅图书的顾客,收银台前排成了长队,人们除了享受物质生活外,不忘补充精神食粮。
春节过后,如何让“快乐消费”持续?
□新华社记者王蔚张道生顾烨
尽管受到经济“寒流”的影响,春节黄金周,长三角地区旅游消费市场依然红火。杭州、南京发放的消费券、旅游券发挥了刺激消费的作用,上海启动的“百元游上海”特色旅游线路带动了市民出游的兴趣,而节日期间走亲访友也成为长三角短途游的一大亮点。由于春节在国人心目中的特殊分量,年要照过,“快乐消费”成为消费市场强有力的支撑。
专家认为,春节长三角消费超预期红火表明民间购买力仍在,关键是如何“启动”消费。如何营造消费环境、培育消费能力、刺激消费欲望,这是春节之后,政府、商家都要考虑的大课题。
长三角派发消费券、旅游券吸引客流
消费券引发的消费热潮,成为这个春节期间杭州消费市场的一大亮点。杭州庆春电影大世界的售票员说,春节期间七成来看电影的都会使用消费券,每日消费券的接收量都在300张以上。而在奥斯卡电影大世界,场次比平时双休日还多了五六场,每场只有10分钟的间隙,是以往春节少见的景象。值班经理说,这种热闹,消费券功不可没。
在杭州市文一路的翠苑电影大世界,记者碰到了拿着消费券和妈妈一道来看电影的3年级学生胡毅锋。
“我有消费券,这次是我请妈妈来看电影《喜羊羊和灰太狼》。”胡毅锋说,看完电影剩下的券他要到新华书店去买书。
杭州市政府1月19日开始向特困户、退休市民、残疾人和在校学生发放每张面值为20元的消费券,成人每人200元,学生每人100元。消费券春节前生效,有效期3个月,使用商家达到400多家,包括联华华商超市、苏宁电器、银泰百货等品牌商业网点、48个杭州旅游景点以及当地主要影剧院和体育场馆等。与此同时,持券消费还可以享受一定的让利折扣。
杭州金鱼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付瑞德说:“大年初一到大年初四,金鱼洗衣机在杭州售出50多台,是去年同期销售量的300%。购买这些产品的顾客八成用了消费券。”
消费券在刺激旅游业方面同样初显成效。春节长假前,长三角两大旅游名城杭州和南京相继出台了派发旅游券的计划,希望以此吸引更多的客流。杭州旅游券的面值为10元,每套100元,共发行40万套,发放范围包括嘉兴、湖州、绍兴等杭州都市经济圈、长三角乃至华东地区以及中远程的客源市场。
南京市旅游局向南京市民发放2000万元乡村旅游券,供市民在乡村旅游点抵价使用。市民可以在选定的乡村旅游景点使用旅游券,也可在景区的住宿、餐饮等延伸行业使用。
记者从当地旅游部门了解到,旅游券的发放,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客流,提升了人气,也起到了经济杠杆的作用,增加了旅游收入。
打折优惠让利促销见到实效
从马鞍山来南京的张诚告诉记者,今年春节来南京旅游算是来对了,因为他享受到了不少半价优惠。
从大年初一开始,华东六省一市的市民到南京游玩时,只要持有所在地区的并在有效期内的公园年卡,就可以享受南京27个市属景区门票的半价优惠政策。初步估算,这笔优惠总额不少于8000万元。
张诚从大年初一开始和妻儿一起去了中山陵、明孝陵、玄武湖、莫愁湖等6个景点,由于门票半价优惠,他省下了一笔不菲的支出,“花一份钱,游两处景”。
不光是省了门票钱,张诚在南京山西路百货大楼新买的波司登羽绒服也打了5折。整个春节期间,南京百货业促销大战此起彼伏。几个月前还是上千元的新款冬装,现在基本上半价就能买到。
上海的春节促销也是如火如荼。家电销售方面,永乐家电春节促销投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以上,春节期间全线让利30%—40%。旅游方面,上海东方绿舟从1月25日至2月9日推出的门票半价优惠活动,颇受长三角地区家庭游游客的青睐。从正月初一至初三,园区共接待游客1.5万人次,同比增长96.3%。上海市旅游局推出的20余条“百元游上海”旅游线路,覆盖全市25个景点,大部分线路的价格都在100元以下,最低的仅为45元。譬如,游客花大约100元钱,就能乘黄浦江游船、登金贸大厦、参观上海世博会展示中心。春节期间,这个“水陆空看上海一日游”每天增开班次,以满足市场需求。
走亲访友、就近休闲激活短途游
从大年初二起,长三角铁路、公路等交通部门迎来旅客出行高峰,沪、苏、浙三地市民探亲访友、周边旅游成主流。
据了解,春节期间进入杭州旅游的以长三角地区的短线游客为主。杭州宋城景区正月初一到初三散客量同比增长25%,游客主力来自绍兴、宁波、温州、台州、上海等周边地区。与此同时,浙江游客出行的目的地也以长三角地区为主。
过完大年初二,杭州市民陈涛就邀上一帮朋友,去南京游玩。“南京是古都,文化积淀丰富。既有紫金山、秦淮河之类的独特景点,又有桂花鸭、鸭血豆腐这样的名小吃,还有汤山温泉之类的休闲好去处。并且,行程不远,春节期间出行,既能放松心情,又不会旅途劳累。”陈涛说。
上海市民陈延则选择在节日期间去杭州边走亲戚边休闲。她说,长三角快速交通越来越方便,当天往返也不觉得辛苦。
上海旅游集散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五,有超过3万人选择短途出游。在各个旅游目的地中,上海及周边的古镇比较受欢迎,此外,无锡灵山、普陀山、苏州等旅游线路也格外受追捧。
危机下,如何让消费可持续?
春节长三角消费超预期红火表明,关键是如何“启动”消费。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主任楼嘉军认为,老百姓的购买力是存在的,毕竟30年改革开放积累了大量的民间财富,当下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一个很大的不同是,民富的程度大不同。今年春节消费最大的启示意义就是要“快乐消费”,让老百姓心甘情愿、兴高采烈地掏钱。各方都要在刺激百姓的消费欲望、让消费者真正得实惠上下功夫。
春节过后,商业和旅游市场将会进入一个平淡期,启动消费,关键是内容决定形式,要物有所值,商家提供的服务也要不断创新。
春节虽有一亿人就地过年,为何人们的消费热情仍不减?
就算不能回家和自己的亲人团聚一起吃年夜饭,吃好吃的东西,但是也依然要在外面照顾好自己,给自己买一些好吃的,开开心心的过新年。现在很多人们都是非常开明的,即使在外面打工或者在外面过年,也不会委屈自己。
今年因为疫情原因,很多相关部门以及企业都提倡员工能够就地过年不要回家,这样是为了员工的安全,也是为了我国疫情的不扩散而考虑的。
哪些行业在春节比较火爆?
在春节期间消费行业是非常好的,如果有一些回家过年的人,他们会选择买一些吃的喝的,拿回家中和家人一起过年,而一些就地过年的人们,他们则会也进行消费,也会买一些年货礼盒或者一些蔬菜水果之类的东西,并且在今年过年期间也是情人节,在过节当天经营首饰美妆产品,鲜花,手里等商品的销量都是非常好的。而在春节期间家电家居休闲食品换季服装等等都是非常热销的,可以看出人们的购买欲也是非常强的,我国的消费行业也在大幅度地增长,人们的消费热情不减。
为何人们消费热情很高?
在去年的时候,我国的疫情是非常严重的,大部分人都待在家中不能出门,当时好多人都不能出去进行消费,而在疫情稍微好一点的时候,我国的很多专业人士预计在疫情好转之后会出现报复式的消费,然而却没有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在疫情期间很多人们都没有工作,所以使得人们养成了从前的意识,也使得在2020年很多人的消费欲望并不是特别的好。在今年期间,我国的相关部门提倡就地过年,而许多的在外务工人员也遵从这样的规定,就地过年。但是大家依然会在网上去购买一些年货产品以及消费品寄给自己的家人来表达相思之情,并且今年的电影院也是开放的,所以很多人们都去电影院看电影了,而且今年过年期间还是情人节,网上的许多产品也都销量非常的好,所以在过年期间人们的消费热情是非常高的。
这种情况好吗?
在过年期间人们的消费热情是比较高的,我认为这种情况是非常好的,这样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并且对于各行各业来说都是比较好的,对于我国的一些企业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对于市场行业来说也比较好。
2022年春节假期国内出游2.51亿人次 冰雪游、本地游受青睐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2年春节假期国内 旅游 出游人次同比微降2%,但多个 旅游 平台数据显示,受冬奥会及寒冷天气影响,春季期间与冰雪有关的游玩需求同比大增。
冰雪游热度提升
2月6日,文化和 旅游 部发布测算数据显示,2022年春节假期7天,全国国内 旅游 出游2.51亿人次,同比减少2%,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日同期的73.9%。2022年春节假期实现国内 旅游 收入2891.98亿元,同比减少3.9%,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日同期的56.3%。
另外,随着冬奥会的举行,以及2022年春节为最冷春节,多地迎来暴雪,多平台数据显示,2022年春节期间与冰雪相关的游玩需求大增。
携程数据显示,2月4日,以“冬奥”为关键词的搜索热度增长200%,春节前三天的滑雪门票订单与去年相比增长33%。飞猪数据显示,虎年春节冰雪 旅游 相关商品订单量同比去年春节增长超30%。冰雪 旅游 消费呈现显著的本地化、小半径特征,3小时路程的“家门口”滑雪备受青睐。北京、广州、吉林、重庆、哈尔滨、成都、湖州、阿坝、白山、长春成为冰雪 旅游 热门目的地城市前十名。
其中,Z世代正成为冰雪 旅游 的新生力量。飞猪数据显示,00后春节冰雪 旅游 预订量同比增长超80%,远超其他年龄段。冰雪 旅游 呈现出“她力量”的新特征,春节冰雪 旅游 订单的预订人群中,女性占比达六成。
2月6日,同程旅行也发布《2022春节假期旅行消费数据报告》显示,今年春节期间,全国冰雪类型景区订单量较去年春节同期上涨68%。
本地游、周边游居多
另外,受疫情及寒冷天气影响,2022年春节 旅游 还呈现本地游、周边游居多的特点。
同程旅行发布的《2022长三角春节旅行报告》显示,春节期间,长三角地区的消费主要集中在省内部分城市,城市周边游人群有了显著的增长,春节期间人文相关景区订单量同比增长200%。
途牛 旅游 网出游数据也显示,春节假期,近六成游客将出游“距离”调整为本地游、周边游,即使不出远门,也要在“家门口”过出满满的新年仪式感。来自上海、南京、广州、北京、哈尔滨、合肥、武汉、苏州、成都、无锡等地的游客领跑春节假期出游客源地城市热榜。
携程研究院行业分析师方泽茜表示,今年春节近程本地游趋势明显,虎年春节超八成游客选择在本地逛景区,本省景区门票占比高达82%。从年龄来看,80后人群最多,占比近五成,90后占比约三成。
分地区来看,北京市文旅局2月6日发布消息显示,1月31日-2月6日,全市重点监测的147家 旅游 景区(地区)共累计接待游客758.3万人次(不包括环球影城人数),与2021年同比减少2.9%,比2020年增长3.6倍,恢复2019年同期的81.4%;营业收入5.82亿元(不包括环球影城收入),与2021年同比减少5%,比2020年增长8.5倍,比2019年增长1.8倍。与此同时,1月31日-2月6日,乡村游累计接待游客86.9万人次,与2021年同比增长2.2倍,比2020年增长19.7倍(增长82.7万人)。
另据上海 旅游 大数据监测,春节假期本市共接待游客1098.36万人次,实现 旅游 收入177.21亿元。其中,春节期间,上海市公园共接待游客386.78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11.46%。
春节期间人们的消费状况与往年有所不同,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
2月份,据国家统计局泸州调查队物价调查资料显示,受春节节日等因素影响,泸州市居民消费价格幅度扩大,CPI同比上涨2.1%,较一月份扩大0.4个百分点,同比涨幅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6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从调查来看,这期间居民消费主要分为一下几个部分:
1、购置年货
春节是我国一个及其重要的传统节日,因此,对于大多数居民而言,春节期间在年货上的支出占了所有支出的大部分。春节前夕,摩尔、重百、汇通等泸州的大型超市相继进入销售高峰期。消费者每次消费均在200元以上,在购买的商品中,以肉类和蔬果类居多,其次是糖果,酒水等。
2、休闲娱乐
随着人们消费与生活观念的改变,近几年,春节期间人们比起在家过年更愿意选择出门旅游,使得春节成为了旅游高峰期,其中较温暖的南方与冰雪覆盖的北方成为人们的首选。除了旅游以外,人们花在棋牌,KTV,电影上的费用也在增加,这些都是春节与亲朋好友一起消遣的不错选择。
3、饮食消费
不同于过去的过年,人们从方便、实惠、美味的角度考虑,现在更加愿意在饭馆请客,这也省去了在家做饭带来的各种麻烦,所以也就增加了春节期间在饮食方面的消费比例。由于吃团年饭大多是以家庭为单位, 因此消费均在500元以上,在某些高档酒店甚至可以达到2000元,同时,各饭店在春节期间都会在平常消费的基础上增加价格幅度,使得春节期间饮食消费在居民消费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4、送礼拜年
春节期间人们不仅会和家人度过,还会选择在这个时期走亲访友以增加亲友间的感情,这其中包括了买礼物的费用以及送红包的费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送的礼物也越来越昂贵,各种营养品,保健品成为人们的首选。同时,给亲朋好友的小孩儿包红包也成为较大的一个支出,大家在潜移默化中逐渐习惯也此种形式来表达新春的祝贺之情。
全国旅游总消费变化
2009年春节黄金周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呈火爆增长。1)从全国整体来看,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均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两成以上,为2002年以来最快增速,且增速明显上升。2)从重点旅游城市来看,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同样保持快速增长,增速几乎为历史最快增速,且增速明显上升。3)从上市公司景区来看,部分品质优良,垄断性强的核心景点接待游客、实现门票收入增长同样迅猛。
导致2009年春节黄金周旅游市场火爆的原因是多方面,主要包括:1)2008年春节黄金周的低基数是导致2009年春节黄金周旅游市场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2)旅游消费本身存在较明显的“棘轮效应”,即具有较强的消费惯性;3)
前期我国居民一些内在的旅游消费需求被严重抑制,使得当前我国居民本身积聚了较大的旅游消费动力,而各地出台的多项拉动节日旅游消费的新举措等进一步使得这种真实消费需求得到有效释放。4)天气良好也是一个重要有利条件。
一日游进一步升温,这种短途旅游方式仍为当前我国居民的主要旅游方式。而这与交通运输条件的大幅改善、经济减速、春节团圆不出远门等习俗有关,同时一些省市大力助推省内游、周边游的发展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无论是从全国整体来看,还是从重点旅游城市来看,2009年春节黄金周期间,我国人均旅游花费总体上呈现出小幅下降的趋势。而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我们认为,一方面,可能受当前经济减速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能与上述人们的旅游方式变化有关。
在金融危机氛围下,居民出境游热情不减,尤其是两岸旅游持续走热,同时四川旅游市场呈现出良好复苏之势,这已成为2009年春节黄金周的主要亮点。
自驾游、自助游、乡村游、休闲度假游、民俗节庆游等继续成为2009年春节黄金周居民出游的重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