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团去旅游要注意哪些不必要的消费?

跟团游不必要的消费是指那些?所谓不必要的消费,不只是在 旅游 当中,为什么有剁手党?跟不跟团都一样

之所以发生,私欲而已 。

以酷妹儿几次跟团游的经验,这个不必要的消费有两块:

首先,也是最大的一项,导游带领下的逛购物店。

不管是强购、劝购还是诱导消费,也不管是自己的冲动还是被忽悠,发生的购物消费,很多情况下回来就后悔了,感觉是不必要的消费。

比如酷妹儿,被“保值”或者“拥有一件传家宝”、“女人总得有一件值钱玉器”等言语所迷惑,花大价钱买过玉镯子,回家后放着招灰,就是没必要的消费的典型。

其次,在游览过程中的一些自费项目 。

因为各种原因,可能是好奇,也可能是新鲜,或者从众,多花很多冤枉钱。

至于一些吃的好的 美食 、坐索道等额外的享受,个人觉得并不算“不必要的消费”。能玩的舒适,心情愉快,也是游玩的目的之一。

之所以说有不必要的消费,还是在心理上的因素 。

什么叫必要什么叫不必要,对吧?

除了强制购物和劝购等,违背本心的消费,都应该叫不必要吧?

如何避免违背本心的不必要消费,哪首先就是不参加低价图,其次就是坚持自己的选择,不被贪心、私欲等蒙蔽。

如果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即便是自由行,也会有很多不必要的消费的。

人生即旅行,你我皆为远行客。

跟团游不要太相信导游的那张嘴。

记得2018年8月份,当时去北京恭王府游玩,我是一个人过去的,那天天气不错,艳阳高照,买了门票花了40元,也不算贵,进去之后,那天跟团游的人实在太多了,多远就能看到导游举的小红旗,后面都是黑压压的一群大部队,而且是一波一波不间断,平时我去 旅游 景区,基本上都会从进门处扫景点的微信公众号,里面会有各景点 历史 典故播报,去恭王府这个操作省了,可以跟随大部队一起,听各地导游,胡吹海侃,貌似学到了不少故事。

后来游玩了约1个小时,大家都累了,导游开始鼓吹了,今天你们来比较幸运,为了家庭幸福安康,可以带个“福”字回家,这个福字不简单,是天下第一福,是康熙皇帝御赐的,这时候大爷大妈坐不住了一听是康熙皇帝,还有保一家人平安,齐刷刷的都买了,导游笑眯眯的赶忙提醒到,你们回家要挂在墙上哦。

总之,跟团游,应擦亮眼睛,不要太相信导游的鼓吹,如果景区有些小的工艺品,价格也不贵,可以捎带些送亲朋好友,切勿相信所谓大师开光过的佛珠,玉石。欢迎大家在留言区交流看法,你有被强制消费过吗?大家可以关注我,张小兜爱 旅游 。

首先报团的时候就要问清楚,不能因为哪个团费便宜就报哪一个,这里就跟大家讲讲跟团游常见的几种吧

第一种、低价团

这种就是俗称的购物团,有的人贪便宜报这种团,往往才是最要吃亏的,你想想,你交的团费连你机票都不够,还要包你几天的吃住行!怎么可能,旅行社开门做生意是要挣钱的,那差的这些钱哪里来?羊毛还得出在羊身上,景区纪念品,司机车推(在车上卖土特产),各种老乡店、购物店,刚从这个店出来又进另一个店,在景区的时间还没在购物店多,这种团玩下来的话,可能花的钱比高品质纯玩团还多,体验效果还差,所以俗语说贪小便宜吃大亏不是没道理啊。

第二种、常规团

这种就是一般出游的选择,团费比第一种贵点,去到 旅游 地还有六七百的自费项目,一般最好玩的景点或者项目不会给你包含,就是让你自费,购物店也有,两到三个,不强迫购物,配合进店看看就行

第三种、高品质纯玩团

这种团就是一价全含,当然价格也是最高的,没自费,没购物店,去了就是舒舒服服的度假 旅游 ,吃得好住得好,玩得舒心

大概就是这么多吧,希望可以帮到您

跟团去 旅游 要注意哪些不必要的消费?

应该说跟团游其实是一种不错的 旅游 方式,跟团游的主要特点是费用不高,参团省心,用短的时间,看到了相对多的 旅游 内容。尽管有到此一游的 旅游 感觉,但是简单快捷费用相对不高也受到了一部分人的欢迎。

但是由于我国的 旅游 市场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不可避免的出现跟团 旅游 中的诸如强制购物等乱象,使跟团游有了诸多的诟病。那么如何让跟团游的人们达到自己的预期,使这个跟团 旅游 方式回归正常状态,避免不必要的消费呢?

我觉得要从根本上解决人们担心的跟团游不必要的消费问题,首先是要求人们在选择参加跟团游的旅行社时,要选择正规的在 社会 上口碑不错的有资质的旅行社,比如旅行社有相当长的经营年限或被评为当地的优秀旅行社等等,正规的旅行社组织管理相对完善,制度健全,这样的旅行社组织的跟团游发生不必要的消费的机率应该会少一些。

其次是在找到正规的旅行社以后要与旅行社签订一份详细的旅行合同,合同约定详细的旅行日程,避免约定漏洞和旅途中更改日程内容而发生额外消费情况的发生。

三是要增强对自己在跟团游过程中购物消费的管理能力,避免受到一同跟团游人们的购物影响,自己也盲目加入了跟团购物的行列,花了不该花的钱,购买了不需要的物品。管理自己购物欲望,明确自己是来参加跟团 旅游 ,尽情享受简单快捷的跟团 旅游 生活。

四是要对导游以及任何与跟团游合同约定以外任何一方推销的任何产品,予以坚决的抵制。因为你是跟团游而不是跟团购物来了。

五是对任何强制游客进入购物场所,强制消费现象要坚决予以抵制,并且保留相关信息为以后维权留下证据。

如果做到这五点,估计跟团游团期间就可以避免那些不必要的消费了。

跟团 旅游 要注意减少不必要的消费,首先,要苦练好“睁眼瞎”的本领,两耳不闻导游劝,一心只把美景赏。

跟团外出 旅游 ,要规避不必要的购物消费,首先,在旅行社报团签约 旅游 合同时,严肃明确深度游,不掺杂购物成份,以便双方约束。

在 旅游 景点商品购物街,不过份驻足盯着看柜台物品,不主动询价,不理会搭讪,能避免“引火烧身”麻烦。

还有,被地陪导游强行领进购物街,巧妙地跟着团队有真正想购物的富裕游客,主动帮忙参谋购物建议,一同出行,也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

我个人比较推崇自由行做好攻略随心自由,跟团的话时间紧迫无法深度体验 旅游 地的魅力。题主的问题我从几个方面剖析一下吧。

1.购物

尤其是出国旅行的游客经常被带去“免税店”购物,然而这些商店并不都是当地一些大商业公司开办的家电商店或药妆店。商品价格高出正规店家好几倍,引诱游客掏钱购买这些暴利商品。

2.行程

缩短实际行程。出发前需做好功课。仔细研究旅行行程安排,核实往返交通的具体时间。确认旅行社是否因拼团,团费不一而减少景点,增加购物点。

3.食宿

食宿的酒店,看有没有被简配。说的是三星,实际住宿的酒店跟三星酒店存在很大差距。花了三星的钱,住了二星的配置。

4.自费项目

警惕“低价游”,当你到达目的地之后,你会发现走到哪里都要收钱。几天下来,实际交给旅行社和导游的钱,可能早就超过了你报团的费用。旅途中避免过多的隐形自费项目,需要消费者自身提高警惕。看清 旅游 合同和行程纸,对购物点的数目和逗留时间要心中有数。

或许注意这几点能节省一点费用吧。当然为了获得更好的旅行体验感该花的钱还是不能省的。不理性的购物适可而止。

个人观点,大家有不同观点可以留言讨论!

1、购物:

如果你的团费很低,自己知道连机票都不够,那你要注意行程安排的购物店,羊毛出在羊身上——你懂的。这样的店不一定是假的,但是价格肯定会高一些。个人建议根据自己的需要适当买一点,切记不要冲动购物!行程安排之外的购物店,一定注意如果游客多的地方,这样的地方赚的一锤子买卖,不一定有质量售后之类的保障。

2、自费:

自费也是 旅游 团经常会出现的,一般低价团自费会有标准,虽然出发之前会告诉你是自愿的,可已经告诉你标准了你觉得到了目的地还会是自愿的,就算你真的不参加你认为导游会没有压力了?

但是自费还是可以商量的,自己多做攻略,挑选有价值的自费活动。价钱也可以和导游商量,但是请别忘记给人家加一些利润。

3、个人行程外的消费:

现在物流发达,在网上你可以买到任何地方的纪念品,所以不建议你花钱买小纪念品,看着没多少钱,买着买着就是一笔不小的花费。还是建议提前做点攻略,买那种有纪念意义又不会“撞衫”的礼物。

目前想到这些,后面再想到的再写哈!

首先要从根源上杜绝不必要的消费,就要选择正规的有资质的旅行社,这样才可以把不必要的消费降到最低,我举一个例子,每个城市基本都有政府 旅游 部门主管的正规的 旅游 集散中心,在那里我们可以找到一些有用的旅行方面的信息,包括一些正规的旅行社,从正规的官方的渠道报名参加的 旅游 团一般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最好不要相信一些街头上贴的虚假的小广告,包括相信一些街头揽客 旅游 的人员,这个尤其是火车站和景点附近居多一定要小心。

然后在报名旅行社之后,一般都会有一个签约履行的合同,这时候就一定要看好这个合同的内容,有没有一些隐性的消费在里面。

住宿可能是绝大部分旅行中花销比较大的一个方面,这个一般的旅行社都会解决住宿,所以这个不用大家太担心,但是一定要记住携带好随身的有效证件,避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饮食方面一般跟团游只负责一天中的一餐或者两餐,那有一些其他的餐食是需要自己来解决的,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人气比较高的,评分比较高的而且是明码标价的餐厅来进行就餐,注意,如果没有明码标价,这时候一定要和店员确认好餐品的价格,防止出现天价消费的现象。

还有在跟团游中出现自己购物情况的时候,这时我们在选择商品观看时,一定要注意轻拿轻放!尤其是选择瓷器或者玉器这一类商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避免破坏商品造成损失。

还有一个就是自己的贵重物品一定要保管好,像手机钱包之类的,尤其是要注意自己手机的电量,要时刻保持自己手机的信号通畅,存有导游的信息,避免和导游失去联系,脱离团队。

我说的这些应该基本涵盖了团队旅行中意外消费的情况,如果还有,也希望大家补充。

记得2018年8月份,当时去北京恭王府游玩,我是一个人过去的,那天天气不错,艳阳高照,买了门票花了40元,也不算贵,进去之后,那天跟团游的人实在太多了,多远就能看到导游举的小红旗,后面都是黑压压的一群大部队,而且是一波一波不间断,平时我去 旅游 景区,基本上都会从进门处扫景点的微信公众号,里面会有各景点 历史 典故播报,去恭王府这个操作省了,可以跟随大部队一起,听各地导游,胡吹海侃,貌似学到了不少故事。

后来游玩了约1个小时,大家都累了,导游开始鼓吹了,今天你们来比较幸运,为了家庭幸福安康,可以带个“福”字回家,这个福字不简单,是天下第一福,是康熙皇帝御赐的,这时候大爷大妈坐不住了一听是康熙皇帝,还有保一家人平安,齐刷刷的都买了,导游笑眯眯的赶忙提醒到,你们回家要挂在墙上哦。

所有的项目,旅行社去谈拿下的都是旅行社的价格,打包卖给你的,可能还有可能不是那么大的水分,那是因为旅行社多,大家有竞争,打包卖出去便宜一点,才有人上车,上车的人越多,越可能产生二次消费。

所以这么看来,二次消费才是旅行社的利益所在。像咱们国内现在的电商环境,基本上旅行的所有信息,网络都可以解决, 旅游 地所有的所谓伴手礼,所谓特产,所有的定制小团,都可以自己比价预定完成。

旅行社选择这种方式,就是因为他们认定有人会忍不住,有人会买,所以都不买,导游就不开心,拿不到提成,带团那点工资太少。

首先要说的是不要参加低价团,人家不是慈善机构,不会做亏本生意,如果团费还不够来去的交通费,那一定要通过购物赚回来,你不购物,那绝对有你受的,而且在不理智的情况下,购买了一些无用的、价格虚高的东西,徒添许多烦恼。

其次,正常价格团,旅行社也会安排几次购物,如果没有特别的需求,一般不建议购买,是不是假货不好说,但价格一定虚高,开店的人要挣钱,旅行社也要提成,不抬高价格,人家怎么赚钱。实际上,所谓的民族手工艺品,可能都是义乌产,义乌我去过几次,听老板们说,他们生产的特色工艺品,好多卖给了 旅游 购物店。像什么藏银,牛角梳,玉器等等都在玩概念。想买到当地正规的店铺。

第三,慎重参加自费景点,这些自费景点往往价格高,可游行强,都不去你就错过了有价值的景点,而像一些歌舞类的、民俗类的自费项目往往就是一个坑,不去也罢。

总之,大家挣钱不容易, 旅游 购物和搭配自费项目往往就是一个坑,所以去 旅游 ,就开开心心的游玩,不要当成购物游。花了钱买了不用或质次价高的东西,还搞坏了心情,不值得。

隐形(隐性)消费是什么?

正常的消费应该是让人心甘情愿地掏钱,但有些商人却在利益驱使下,在正常消费的掩盖下,设置隐性消费,让消费者花了不少冤枉钱。

隐性消费知多少

   最近,在开发区一家企业工作的小李和几个朋友与一家饭店的老板娘闹翻了,原因就是该饭店设置的隐性消费。他告诉记者,饭店服务员在放上餐具的同时放上了 一包餐巾纸和一包湿巾,他们以为是送的,也没在意。可结账时,小李却发现店里对每人多收了5元,说是每人使用餐具、纸巾的钱。“这些东西服务员放上桌时没 说要收费,结账时却要收,我们无法接受。”小李表示,“以后再也不到这家饭店吃饭了。”

采访中,记者发现,现实生活中的隐性消费还不 少,主要存在于餐饮业、婚纱摄影、美容业、旅游业以及商家的促销活动中。在餐饮业主要表现为到餐厅吃饭消毒餐具要付费、一次性湿巾并非免费使用、包间设有 最低消费标准、禁止或谢绝自带酒水、自带酒水要交开瓶费等。拍婚纱照,消费者在开始化妆时才被告知假睫毛需要自费、一些特殊的化妆品也需另外加钱等。在美 发店洗头时,店员推荐用高档洗发水,消费者结账时为此得多付数十元。跟着旅行团旅游,游客到了目的地才知许多项目需自费。而在商家的促销活动中,说是买一 送一,其实价格已包含了送礼的钱。这些隐性消费,让消费者实在防不胜防。

隐性消费从何而来

所谓隐性消费是指商家在销售商品时通过一些隐性的手段向消费者出售或变相出售消费者并不需要的商品。那么,隐性消费从何而来?

   一家超市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隐性消费其实是业内心照不宣的一种营销手段。“在平时的促销活动中,我们特别列出的促销商品可能大部分确实是比较实惠的 商品。但也有部分商品其实并不优惠,甚至还高于原来的成本价,送的商品也可能价钱已包含在原商品中。”他说。而在其他行业,隐性消费其实就是从这些促销活 动中延伸出来的。

   一家超市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隐性消费其实是业内心照不宣的一种营销手段。“在平时的促销活动中,我们特别列出的促销商品可能大部分确实是比较实惠的 商品。但也有部分商品其实并不优惠,甚至还高于原来的成本价,送的商品也可能价钱已包含在原商品中。”他说。而在其他行业,隐性消费其实就是从这些促销活 动中延伸出来的。

   一些有经验的市民为大家支招:在消费前多问一句,是避免掉入隐性消费陷阱的重要手段。不管是去饭店吃饭还是去影楼拍照,只要消费者多留一个心眼,使用任 何东西前先问一句是否要收费,或者问清楚在整个服务中有没有需要收费的项目,提前做好准备,不需要用的不用,不需要的服务不选择。另外,不要轻信各种促销 广告,不买那些看上去价格便宜自己却不需要的东西。

当然,隐性消费之所以能大行其道,一是因为商家违背良心赚钱,但也有消费者自身的原 因。消费者在选择消费时没有仔细询问,甚至在得知存在隐性消费后,虽然不情愿,但因为金额不高,又不愿意多烦,就认了,给不良商家以可乘之机。“所有的收 费项目都要提前告知、明码标价,如果消费者遇到隐性消费,应该拒绝付费或与我们联系,保护自己的权益。”市消保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旅游消费具有哪些特征

消费者市场的基本特征如下:

1.非盈利性。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某种使用价值,解决自身生活消费的需求,而不是为了盈利去转手销售。

2.非专业性。消费者往往缺乏专业的商品知识和市场知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容易受商家,厂家宣传,服务态度和商品质量的影响。

3.层次性。由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不同,所处社会阶级也不同,因此消费者的需求会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

4.广泛性。消费者市场不仅购买者人数众多而且分布地域广,从国内到国外,从城市到农村,消费者无处不在。

5.替代性。消费者市场除了少数商品不可替代外大多数商品都能找到互换使用的商品和替代品,因此消费者市场的商品具有较强的替代性。

6.流行性。消费需求不仅受到消费者的内在因素影响,也会受到时尚,环境,价值观等外在因素影响。时代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也不同。因此消费者市场的商品具有一定的流行性。

如何避免遭遇的旅游消费陷阱?

第一,价格问题。 俗话说“货比三家”。在日常的消费中,比如餐饮或日用百货是非常容易货比三家的。而旅游消费的特殊性在于它的生产与销售,生产与消费的过程具有同一性,不可提前预测,不可提前生产。那么,游客用买日用百货的经验,在预定旅行社的时候“货比三家”就很难真正行得通。旅游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进行比较的难度,那该怎样比较呢? 消费者在选择旅游产品的时候,不能单纯地比较价格,旅游产品的特殊性使得其很难精确的量化。现如今流行的网购,我们甚至可以先到实体店去看看听服务员介绍产品的品牌、型号,然后才到网上订购,哪家便宜就买哪家的,实际质量是一样的。因此在选择旅游产品的时候也决不能单纯地靠价格来判断,而要看其约定的内容,包括旅游的各个方面,食、住、行、游、购、娱,甚至具体到航班的时间,酒店的星级、位置,最重要的是要对购物和自费项目进行事先约定。 第二,选择线路。 消费者很多都有逆反心理,觉得旅行社推荐的不靠谱,这和大家的消费经验有关。比如电子产品,在中关村各个电子市场门口推荐的和专卖店推荐的就肯定不同,一般说来,专卖店有品牌形象,而且他和厂家利润的捆绑是很紧的,他们的推荐就比较靠谱。旅行社良莠不齐,有的小旅行社的推荐可能就包含着很多陷阱。对于游客来讲,就不要存有逆反心理。有质疑的心态是很好的,是一种成熟、理性的态度,不能轻信,要有清醒的头脑,但要相信品牌旅行社的推荐,是比较靠谱的,他们一般不会做一锤子买卖。 第三,合同签订。 随着旅游的兴起,国家旅游局和各地旅游部门在保护旅游者利益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比如旅游合同的范本,是政府站在中立的角度上制定出来的,既要考虑行业更要兼顾消费者的利益。如果旅行社没有合同范本,而是自己弄一个,那么陷阱就比较多。所以,游客在签合同的时候一定要看合同是不是以合同范本为基础制定的合同。甚至消费者也可以自己在网上下载一个范本去跟旅行社谈,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很要求,与旅行社做一些特殊的约定,附加一些条款。 如果合同中有旅游附加费,就要引起注意了。也可以倒过来推论——只要有附加费,基本上就可以肯定是零负团费操作。零付团费模式操作的团队,才是有附加费的。一个正常的旅游团队是不应该有的,针对各类游客的售价必然是一样的,因为旅行社把成本和收益全都是算好了,在成本基础上加上利润,没有道理再收附加费。每个游客的交通、住宿、吃饭、门票的成本都是一样的,然后再加上合理的利润,就成为旅行社的报价,也就是卖价,那么,旅行社为什么还要区别对待游客呢? 理论上讲,零付团费是可以成立的,也是商业模式的一种,只不过这种操作模式被中国旅游业给异化了。异化而且是推到一种极致之后,应用于大众旅游之后就必然。实际上,零负团费操作模式,对于中国旅游业来说是透支行为,是对消费能力的透支,把一些本来不具备旅游消费能力的人,用低价去吸引上路。因为中国人有一个习惯叫做“穷家富路”,游客出门的时候一定是带着钱,而且带的是现金,只要你现金装在兜里了,作为导游来讲,他就有本事给你掏出来,只要掏出来就挣钱了。本质上这又是赌博行为,赌博的话,算的就是一个概率,旅行社把概率研究了以后就会发现,他们收取附加费的那部分游客就是属于购物的概率非常低的人。比如,老人的消费能力比较差,也比较理性,旅行社因此要收取老人参团的附加费用,这是经验累积的结果。第二种是夫妻,一方面夫妻之间是可以制约的,你冲动了,我就不让你冲动,或者你爱去买我就管着钱,有了会计和出纳要腐败就难一点,会计兼出纳那就很容易腐败。第三种是小孩,小孩根本就没有购买力,这就是本质,所以要收附加费。 合同的另一方面是关于购物的约定。首先要给游客知情权,在自愿的前提下,对购物进行书面的约定。有些人喜欢购物,如果在旅行过程中不安排购物,他反而会投诉,这部分人有购买的欲望,也有购买的能力,只要旅行社带他去的不是假冒伪劣的商店,买的不是假冒伪劣的商品,其结果是皆大欢喜的。游客的旅行费用很低,通过他们的购物旅行社赚到了钱,商店也赚到了钱。 在签合同的时候游客也可以提要求,例如某人约了16个朋友去旅行,16个人参团可以省一个人的钱。他还可以根据旅行社的某一款产品要求为其做出修订,然后加点钱,或者补点差价,这是很正常的。 第四,中途被甩。 在国外旅行出现问题的时候,很多游客不理性,给领队施加很大压力,导致双方的沟通出现很大障碍。甩团一般是因为组团社和地接社出了利益上的冲突,进而发展成甩团。 游客为什么要选择有品牌有实力的旅行社呢?因为他们实行的是先行赔付的原则,游客的权益能都得到保障。有品牌有实力的旅行社肯定很注意自己的形象,即使他跟地接社产生矛盾,导致地接社做出甩团这种非常规的行为,此时组团社也会第一时间承担起责任来。对于组团社和地接社来讲,都应该顾全大局,不应该把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凌驾于游客的利益之上。在发生这种非常规行为的时候,领队的作用非常重大,游客应该信任领队。游客也好,旅行社也好,要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不能人为地扩大损失。 旅游者出去旅游的首要目的是寻找一种美好的体验和感受,而不是去寻找别扭。但是在旅行途中肯定会有很多的变化,这些变化有人为的,有不可抗的,遇到旅途发生变化的情况时,旅游者的心态非常重要,人不可以改变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发生这种情况时尽可能配合,寻求帮助,游客也可以自力更生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当然也不能忍气吞声,让他们胡作非为。发生甩团这种情况后不能人为的去扩大损失,扩大的损失最后是要由游客来承担的,不要认为旅行社错在先,就可以任意妄为。这个时候你把心情改变了,甚至有的时候这种遭遇在很多年后回忆起来是很独特的,但是不是说你就得原谅,在调整心情的前提下,耐心的,细致的,甚至刻薄的去收集证据,回来跟他算账。现在是手机时代,互联网时代,取证非常容易的,游客的手机可以录像可以录音可以拍照,对事故的过程都可以作为一个证据,可以微笑着把这些录下来,回来之后可能就会免费玩一趟。这么做就是让旅行社没有侥幸心理。 第五,意外保险。 建议几十块钱的保险费千万不要省,保险不能保证游客的安全,但却是以防万一的手段,对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我们都存在侥幸心理,但本着对自己和家庭负责的态度,保险费游客还是不要省。 第六,刷卡消费。 现在,中国的银联在全球都可以刷,VISA卡的使用也很普遍,出门尽量少带现金。去年在欧洲,一个旅游车被撬了,结果现金损失是一百多万,世界都为之震惊,这种教训应该吸取。 第七,自助体验。 自助游也包括自驾游,这种旅游根据游客自己的时间和消费能力,需要提前搜集要去的目的地和沿途的主要景点的信息,包括官方咨询,参考网友的意见,以及攻略等,另外需要自驾游的旅游者需要增加一些地理的常识,尤其是,同时也需要对车况进行检查。另外通过专业机构去订机票、门票可以降低出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