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来兰州,十条精品旅游线路供你选择

什川梨园游客如织

1.【金城四景】半日游

游览线路:白塔山——中山桥——黄河母亲雕像——水车博览园

线路特色:白塔山俯瞰兰州全景,漫步“天下黄河第一桥”,欣赏“黄河沿岸最美雕塑艺术品”黄河母亲雕塑,“水车林立”的水车博览园。

2.【红色情怀】半日游

游览线路:兰州战役纪念馆——兰州八路军办事处

线路特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

3.【水上兰州】深度体验游一日游

游览线路:盐场堡码头乘船——白塔山——中山铁桥——黄河母亲雕像——金城关民俗体验-兰州拉面大学堂-甘肃省博物馆

线路特色:乘坐游船欣赏黄河两岸城市风光,亲手制作并品尝正宗兰州牛肉面,参观中国十大博物馆之一“甘肃省博物馆”。

4.【文化古镇】休闲一日游(两条线路)

(1)鲁土司衙门—河口古镇一日游

游览线路:兰州—鲁土司衙门—河口古镇

线路特色:参观“中国西部小故宫”鲁土司衙门,了解土司文化,游览“金城西大门”之称的河口古镇,观看西北明清建筑。

(2)青城古镇一日游

游览线路:兰州——青城古镇

线路特色:访千年古镇、赏百亩荷塘、叹西北民间艺术。

5.【自然风光游】度假一日游

游览线路:兰州—兴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玉泉山庄

线路特色:观“陇右第一名山”,尝兰州特色 美食 。

6.【金城关五馆】民俗一日游

游览线路:黄河四十里风情线——金城关五馆——正宁路小吃街

线路特色:体验黄河四十里风情线;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列馆”,“秦腔博物馆”,“黄河桥梁博物馆”,“兰州文化体验馆”,“兰州彩陶博物馆”,感受兰州 历史 文化气息;小吃街品尝兰州特色 美食 。

7.【千年梨园】赏花一日游

游览线路:兰州—什川古梨园—什川大峡

线路特色:赏万亩古梨园、花下品火锅;探黄河大峡奇观、尝西北农家饭。

8.【黄河风光】二日游

游览线路:金城四景—什川大峡—兰州新区

线路特色:体验黄河风情西安沿途景观,探黄河大峡奇观,参观“晴望川民俗博物馆”,感受兰州本土特色文化。

9.【夜游兰州】(两条线路)

(1)夜游黄河

线路安排:盐场堡码头—甘肃会展中心夜景—水车博览园夜景—中山铁桥夜景—金城关夜景—返航

线路特色:乘坐豪华游轮,体验另一个视角下华灯璀璨的黄河风情线;穿越中山桥、龙源侧畔过、在黄河母亲的呵护中感受兰州黄河文化,在夜晚倾听河水奔腾的声音与兰州城的灵魂!

(2)夜色兰州

线路安排:黄河楼—兰州老街

游览特色: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璀璨的《大有兰州》3D光影秀,震撼的视觉冲击,带您穿越古今;夜色中的老街石桥古朴苍劲,桥上人来人往,桥下画舟相联,一切是那么和谐。

10.【水墨丹霞】秘境一日游

线路安排:水墨丹霞

游览特色:兰州水墨丹霞 旅游 景区定于2021年5月1日正式开园,景区开放时间为8:30—17:30(16:00停止售票入园),单人次票价80元。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景区自2021年5月1日开园起至2021年7月1日实施入园免费惠民政策。

“五一”消费成绩单来了!出游人数超疫前 哪些新趋势需关注?

转眼间,“五一”小长假已过,作为就地过年后首个长达5天的假期,“五一”小长假在促消费方面被寄予厚望。

从文旅部及各地商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五一”消费明显复苏。

5月5日晚,文旅部发布数据显示,5月1日至5日,全国国内 旅游 出游2.3亿人次,同比增长119.7%,按可比口径已恢复至疫前同期的103.2%。同时,“五一”假期共实现国内 旅游 收入1132.3亿元,同比增长138.1%,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7.0%。

此外,北京市商务局发布数据显示,假日期间,重点监测的百货、超市、专业专卖店、餐饮和电商等业态百家企业实现销售额45.6亿元,同比增长10.1%,较2019年增长4.2%。

“五一”全国景区交易额同比涨200% 游客更看重品质出行

不少“五一”期间出行的小伙伴已经在“抢票”以及各 旅游 景区的人流量上感受到了民众的出行热情。

消费数据也表现不错。5月5日,支付宝平台发布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全国景区交易额较2020年同期上涨200%,酒店住宿等行业增长翻倍,甚至远超2019年同期,强势反弹。

同时,“五一”期间的消费也呈现新趋势,比如支付宝数据表明,“小镇青年”成为“五一”假期拉动消费新动力,三四五线出游消费人次占比6成。并且,这一届“小镇青年”花钱更注重消费品质和文化生活享受。相较2020年同期,三四线人群对博物馆、剧本杀、线下演出、密室等搜索均有大幅增长,其中,演出搜索量上涨超22倍、博物馆搜索量上涨近18倍。

文旅部也表示,“五一”期间,游客出行更加看重休闲度假类品质出行,私密化、定制化、小型化成为主流,高星级酒店房源备受游客青睐,长沙、西安、杭州、成都等热门网红城市酒店的特色房型一房难求。

全国 旅游 监管服务平台监测数据也显示,“五一”团队游团均人数为14.67人,较2019年减少25%,小团游趋势明显。

分城市来看,“五一”期间,北京市重点监测的百货、超市、专业专卖店、餐饮和电商等业态百家企业实现销售额45.6亿元,同比增长10.1%,较2019年增长4.2%。北京市监测的西单商场、燕莎奥莱、贵友大厦和菜百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90.9%、86%、81.8%和80.5%。

南京市商务局重点监测的172家商贸企业共实现销售(营业)额18.5亿元,同比增长36.8%。

杭州市商务局据全市40793家样本企业监测统计,“五一”期间(4月30日至5月4日),累计实现销售(营业)额20.01亿元,同比增长22.7%,比2019年增长17.4%。

海口海关统计数据也显示,5月1日至3日,离岛免税购物金额为4.85亿元,购物人次达6.54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215%、140%。日均免税销售额约1.62亿元,相较2019年“五一”假期增长299%。

票房方面,猫眼电影统计显示,截至5月5日24时,“五一档”总票房合计达16.72亿元,成为“史上最强五一档”,对比来看,疫情前的2018年、2019年同期票房分别为10.06亿元和15.27亿元。

旅游 收入仍在恢复中 新技术和 旅游 业正加速融合

可以发现,北京、杭州等热点城市监测的企业“五一”期间销售额已经完全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全球疫情蔓延之下,海南离岛免税购物迎来“黄金”期,日均免税销售额也较疫情前大幅上涨;电影市场延续春节档的强劲表现,也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但备受冲击的 旅游 业目前还处于恢复期,出游人数按可比口径已恢复至疫前同期的103.2%,但 旅游 收入按可比口径仅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7%。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对贝壳 财经 记者表示,“五一”假期的 旅游 消费数据符合市场预期,出行人数已经比疫情前要高了, 旅游 收入按可比口径也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7%,而清明假期时, 旅游 收入仅恢复至疫前同期的56.7%。对比来看,备受疫情冲击的 旅游 市场已经在回暖。

付一夫进一步表示,另外,官方虽然并未公布消费数据,但从大面上来看,很多景区一票难求,酒店预订、高铁、航班的数据都非常不错。同时,“五一”期间的消费市场还出现了不少新趋势,比如以田园综合体为核心的田园游、乡村游、民俗游,以及马术、水上桨板等新 时尚 运动;基于数字基础的VR主题乐园、云 旅游 等,背后反映的是我国产业数字化进程不断提速,新技术和 旅游 业正进一步加速深度融合,越来越多的新兴 旅游 消费业态不断“破圈”,人们的消费方式、理念也在升级。与之对应的是,各地为了满足民众的 旅游 消费升级诉求,也在挖掘和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 旅游 资源、特色文旅活动,从而促进消费。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文旅场景越来越丰富,生态越来越完善,我国的文旅消费行业正在迈向一个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