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消费行为
法国《小日报》网站5月11日文章,原题:中国人的消费新行为疫情对中国人的消费习惯产生了深刻影响。我们常说改变习惯需要21天,很多习惯“报复性消费”的中国人在经历了数周居家隔离之后开始反思其购物方式。
首先,居家隔离让中国人有了整理个人物品的机会。他们开始保留必需品,摆脱多余之物,实践“断舍离”精神。疫情发生之后,中国的二手货交易行业正在蓬勃发展,今年交易额有望达到1万亿元。对一些人而言,卖掉旧东西也是改善个人财务状况的好办法。
其次,疫情让一些年轻人意识到,他们需要进行财务管理,不能仅凭自己的意愿无节制地支出。北京的美甲师刘华(音)说:“疫情期间,我意识到自己平时没有存下很多钱。”近日一项针对1000名中国消费者的调查显示,有41%的受访者计划削减开支,为未来储蓄,51%的人表示会努力工作提高收入。只有8%的人准备提高消费水平。
福特锐际 风尚高性能SUV
广告
福特锐际 风尚高性能SUV
居家隔离还让中国消费者有时间重新评估生活中各项活动的优先等级。不少人更加关注健康,回归厨房自己烹饪。经济条件较好的中国人希望多与家人共处,为此,许多夫妇想换一辆七座汽车,带着一家三代人外出旅游。现阶段,他们在等待国外疫情缓和的同时,更倾向于选择国内的知名旅游目的地。
中国人的网购习惯也在发生改变。对他们而言,食品的新鲜度变得更加重要,更加倾向于选择质量更可靠的品牌。同时,他们也将产品是否环保列入了选购标准。此外,中国消费者也更加愿意购买国产品牌,而放弃来自对华不友好国家的产品。
中国人跨境旅游消费和购物的原因是什么
对一个经济处于长期发展、人均GDP只有1000美元的国家来讲,中国成为境外购物消费“全球第一”,这一现象值得认真研究。据了解,欧美和日本人均GDP达数万美元,新加坡人均GDP达8000美金,泰国达2000美金,而在国外购物中国人却排第一。
“要警惕出境旅游过快增长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去年9月中旬发布的《中国出境旅游研究报告》警告说,中国出境旅游花费已经超过入境旅游收入,中国国际旅游业已经整体沦为花汇产业。报告中指出,2004年我国出境旅游总花费大约为400亿美元,相当于3320亿元人民币;而同期,我国国内旅游消费为4711亿元,入境旅游总收入257亿美元,旅游业对内需的总贡献为6844亿元。2004年出境旅游的过快发展对内需的“漏出"占我国旅游业总收入的48.5%,几乎相当于旅游业对内需贡献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