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悲剧叫“家门口买到同款旅游纪念品”,你怎么看?
新年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刚开工的我们谈论最多的肯定还是外出旅游的事面对各景区琳琅满目的旅游纪念品,外出的你会选择给家人或朋友选购一个吗?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关于旅游纪念品的话题。
旅游纪念品原本应该是能体现出当地的文化特色或者风土人情的物品,在人们眼中应该是富有艺术色彩和地方特色的,应该是这个地方独一无二的产物。但近年来,外出旅游的我们不难发现,各地景区出售的纪念品,几乎千篇一律,毫无新意。这些纪念品多数都是从浙江义乌等地大批量生产、加工。在一些地方的路边摊也经常能看到很多同款的商品,如今质量差、不上档次、和地摊货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对旅游纪念品的形象描述。
网上有一个搞笑的段子是说,一位刚从云南旅游回来的同事,兴致勃勃的向同事们展示带回来的有民族风格的手链,这时一位同事不说话,轻轻晃了下胳膊。这时大家猜发现她的手上也戴了一条类似的手链,问她在哪里买的,同事默默的说家门口拐角50米的一个10元小商品店。众人只看到刚旅游回来的女同事,一张生无可恋的表情在风中颤抖。可以理解这位女同事此刻的心情,精心挑选的旅游纪念品居然在本地随处可以买到,价格还比景区便宜好多,郁闷了。
据有关调查显示,今年的国庆假期各地共接待游客7.3亿,同比增加了9.17%;国内旅游收入达到近6000亿,同比增长8.94%。旅游经济增长了,但是很多顾客却反映旅游体验感却大不如前。旅游商品不仅价格高,而且质量差,没有创新力,难以满足广大游客的需求。
对于我国的很多景区来说,门票依然是这个景区的主要收入。随着景区的物价越来越高,很多人除了门票以外几乎不会选择在景点消费。国庆节前,国家发改委虽然召开会议提出国有景区“十一”前降价,但是很多景区都是明降暗涨,门票降了,里边却有很多隐形消费。很多发达国家在旅游购物方面的收入达到65%-70%之间,而对比下,我国的旅游收入才刚刚达到30%,这其中很大原因还是景区缺乏创新性,商品没有特色不吸引人。
我国在文化创意和知识产权反面的保护力度还远远不够,旅游纪念品想往更深层次的方面发展难度非常大,从理念到生产过程然后进入市场,这个时间很难把握,进度快的话大概一两周,慢的话大概要耗时2年之久。在我国有很多艺术家用心设计出来的作品,一经发布后市面上马上就会出现大量的仿品和复制品,这种对原创的不尊重导致很多人都不愿花费精力在此处了,这种事情的确令人惋惜。
旅游产品和文化深度结合,才能被游客看重和接受。近年来故宫博物馆推出的故宫系列旅游文化产品,就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从某一方面,这个文化产品可以更生动地向人们展示这个景区的特点,拉近了人们和当地文化的距离,让传统文化变得更加鲜明。希望我国的旅游行业可以多耗费精力在旅游产品的创新上,让这个旅游产品成为当地的独特名片。努力摆脱大众化和没新意的形象,减少旅游经济对门票收入的依赖性。
各位网友你们外出旅游时,都见过哪些比较有特色的旅游商品呢,快来给小编留言吧。
旅行就是拿钱买后悔,你赞同吗?
旅游 就是花钱买罪受我也经常听到。如果是一名旅行爱好者,绝对是不赞同这种说法的。 人各有异,对于花钱会后悔都是上了年纪的人感想比较集中。
就拿我父母来说,父亲和很喜欢 旅游 ,而母亲却相反喜欢呆在家,二老退休后,经常报名那种购物廉价出境游。我父亲他认为只要出远门都很开心,但是母亲每次回来就是各种吐槽。廉价旅行团每天行程安排累死累活,早晨五点准备起来,比在家还早。吃的也不好,住的也不满意,各种挑刺。对于我母亲来说就是花钱买醉受。还不如呆在家。
换成自由行我母亲感觉每天不停有花费,很多事情又要自己安排,寻路也会花费很多时间。没团队游方便。一天下来也蛮累的无论是跟团或者自由行对一个不怎么喜欢外出人来说的确习惯性旅行归来后吐槽下,但是还是会继续下一次旅程。
人生在于折腾,很多只是表达方式不同。 同样有些退休后老人带小孩子也会嫌弃很烦但是还继续带着。旅行各种吐槽后还是会去一个道理。
我自驾去拉萨一路见到很多人磕长头从成都出发,一路磕到布达拉宫,他们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这段时间是没有任何收入的,还要把自己往年的积蓄花得差不多才能到达。还有一些信徒在布达拉宫附近,或者是大昭寺门口不停的磕长头一共要磕十万个,一边数一边嗑,他们怕自己数忘了,所以要数到11万,年轻人一天可以磕到2000个年老可能就只有几百个,看第一张照片未免心酸,真的是身残志坚,这些人累了在旁边休息一下,带着水和食物,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只为心中的信仰。信仰是一种力量,也许对于那些说旅行就是拿钱买后悔的人会觉得很诧异,怎么这世上还有这种人?我只能说信仰的世界,你不懂。努力工作,努力赚钱。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赚钱和旅行。都是个人的选择,都是个人的信仰,两者并不矛盾。喜欢什么就去做,做了就不要后悔。
我觉得不是。七月中旬,我到山西游玩了一星期,虽然飞机流量延误让我在机场白等了6个小时,着实令人焦躁不安。但当你听到导游小帅哥亲切地叫“叔”,所有的不愉快顿时烟消云散了。还有,悬空寺的巧夺天工,壶口瀑布“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足以让你惊叹不已。 旅游 很累,但是很值。
不赞同,你说的是 旅游 ,不是旅行,有这种想法的人我断定他肯定是本事就不知道旅行的意义,只是随波逐流跟大流,看别人去 旅游 心里也想去,听别人说哪好她也想去,然后一直也没走出去过,最后终于下定决心走出去了也是跟团走的还遇到了那种垃圾旅行社各种坑,去的花钱景点,全是人挤的都难受,玩的环境也差钱没钱花却感觉不值得,家里需要管的事还多,等 旅游 回来了并没有觉得快乐还花了钱回到家一想白出去了还有一堆活得干,所以就会觉得花钱买罪
说这些话的人是可以理解的,他们基本上没有时间去自己喜欢的地方,有点时间还是节假日,到处都是人山人海,吃的住的玩的啥都贵,景区服务质量差,我出去旅行都是自己选好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好多地方还想去二次三次,九寨沟,黄龙,四姑娘山,蹈城亚丁,长白山,张掖,喀纳斯湖,张家界,哈尼梯田,西藏新疆准备在去一趟,酒泉金塔胡杨林,,,,,
旅行是享受,并不是拿钱买后悔。对于这句话本身,我是不赞同的。但是这句话的背后,却反映出一些 旅游 的现状,确实存在一定的道理, 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同意这句话背后的深意,接下来分享我的观点。
大家都知道,旅行是令人向往并且快乐的事情,花了钱了就是图了开心,可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旅行就是拿钱买后悔,这背后的无奈,相信很多 旅游 爱好者有深有体会。
01 每年的假期时间有限
每年的假期是比较有限的,有些人春节的时候要回家过年,能利用 旅游 的时间大多集中在了国庆节和劳动节,集中出游导致的就是景点人山人海,寸步难行,有一次我国庆节去八达岭长城,走了仅仅100米的路,花费了20分钟时间,可以想象一下有多少人。景点没怎么欣赏好,都是看人去了,整整一天下来,确实很遭罪,有人说 旅游 就是花钱买后悔,花钱买罪受,也是有道理的。
02 景区票价高,物价高
很多人在出游以前是做好 旅游 预算的,可往往实际花销要超过预算,因为 旅游 的时候才会真正发现景区的票价和隐形消费,还有景区商品的物价,要远远超乎自己的想象。而且有些地方实际看到的跟宣传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03 报团 旅游 的各种坑
本来报团 旅游 是为了出去玩,看风景的,可是却要被导游带去购物,不购物和买的少的游客,还要被导游冷眼相对,甚至有的导游还要谩骂游客。有的低价团虽然报名时的价格低,但是里面充斥着各种隐性的消费,最后花销比普通团还要多,换谁谁不后悔呢?
我想如上的三点,就是有些人认为 旅游 就是花钱买后悔的原因吧。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对这个问题如何看呢?欢迎评论区分享!
我认为旅行花钱是必须,后悔只是旅行中的一种感受而已,把旅行说成花钱买后悔,那就不要旅行。每个人对旅行都有自己的定义,走出自己小世界,感受不同的大世界,大多数美好都在旅行中获得,是向往美好生活的一种好方式。
凡对人生有追求的人,旅行是必须的。之所以在旅行中有后悔感,无非以下几种情况:一是 旅游 环境的影响,特别是跟团受宰,忽悠购物等,最好选择自由行,自已掌握;二是受景区影响,今年七月进西安大唐芙蓉园,90块门票就是逛个市民公园,一半都封修中,误时间又坏心情;三受天气影响,去年自驾二千公里到稻城亚丁,天天下雨,累个半死,再也不愿去了;四是旅行中不适的状态,遇到不如意的人事,开车疲惫,高反等等,都容易出现后悔情绪,这种情况一般第二天都能缓解;
最后是旅行结束,回归平淡生活的后悔失落情绪,至于说花钱了心疼,要怎么过苦日子,降低生活质量来弥补,这事得量力而行,出门在外要么多花钱,要么多出力。我的回程只会后悔沿途该去的地方没去,来去太匆匆。于是在回来的路上,就会考虑下一场旅行的方向。
我想之所以会有这样一个结论可能是旅行没有达到你的预期的一个期许或者旅行真正重要的是什么你与我定义有所不同! 而旅行真正重要的是什么呢?我觉着旅行真正重要的是体验。
我穷游的第一个城市是大连,大连虽然处在北方但是冬天也没有多少雪的城市,沿海城市,很发达,城市也很干净,我在大连发现一个事情,在街上随便拉一个人都会说几句日语,日本企业很多,在大连某些商家小贩的日语水平甚至都高于日游专业的学生。
我穷游的第二个城市是云南,在云南生活真的很轻松而且距离天空感觉真的很近,在云南的日子里,我可以吃完早餐后去公园和老头老太太们打一圈太极再去上班,在云南我也可以穿着旱冰鞋去上班,在云南天天吃好吃的过桥米线和汽锅鸡。而跟云南相比当我来到广州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吃不完的快餐,挤不完的公交地铁,快速的生活节奏。
要我说的话,我喜欢学习在大连,生活在云南,工作态度和生活节奏喜欢广州,这是我走过这三个城市所给我的体验和感觉。
你这句话说的太绝对了,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不会赞同你这说法的。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出门旅行就是开拓视野,看看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生活文化,感受不一样的环境和生活。从这个角度来说,旅行本质上陶冶情操,提升眼界。
不过,这个问题的提出,相信你也是经历了不愉快的旅行吧,可能是因为旅行中与报的旅行团出现了矛盾,也可能是行走中经济上出现了问题,还有可能是去的景点目的地存在着商业服务等这样那样的问题。总之,整个旅程下来,没有收到满意的效果。
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些并不是旅行的意义,不能因为一次的不愉快全盘否定旅行的价值。一次两次的问题是下次旅行的教训,比如黄金周出门旅行人多,我们尽量错开高峰出行;旅行社收费高,服务差存在隐性消费,下次旅行选择正规旅行社等等。
给你分享一下我眼中的旅行。图片是我在旅途中拍摄的,希望能使你对旅行有新的看法。
我不赞同。我很喜欢旅行,大多情况又喜欢一个人旅行。之前听身边的人抱怨过出去玩就是花钱买罪受,我觉得那肯定是没有选择好的出游方式,或者是同行者。
之前有个段子不是说旅行就是在一个地方呆腻了之后,去另一个别人呆腻了的地方呆着,然后再呆腻了,再回到自己呆腻了的地方。不能说没有道理,但也不能单看字面解读旅行的意义。
我觉得,人在一个地方待久了,难免会产生想要出去看看的想法,可能因为对生活环境以外的世界充满好奇,可能因为工作状态产生的迷失感需要给自己找个没有人认识的地方让心平静下来 ,也可能因为情绪的不稳定想换换心情找回快乐…不管是什么原因,旅行对一个人的生活状态都是好的改变。
如果一个人突然要独自旅行,也许现在过得不是很好;如果一群人相约去旅行,我想,路上的风景一定会更美。无论是哪种人,旅行的途中,一定会让自己的心得到放松。其实,旅行并不需要过于担心太多物质因素,只要自己做好合理规划,能让自己玩的开心,就算钱花的多,又怎么会后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