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联商务如何打造贵州酒店自助入住新模式?
据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旅游消费大数据联合实验室最新发布的《2018春节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显示,2018年春节旅游对泛消费行业拉动力指数达到75%以上。单是旅游大省贵州今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就共计接待了1920万人次国内外游客,海量游客给当地食、行、宿、玩等行业带来新一轮峰值挑战。
为此,银联商务携手贵州旅游协会、贵州智慧通科技有限公司,针对酒店行业在入住办理、身份验证、发票开具等环节常见的排队难题,推出可由客户自助操作完成包括身份验证、选房、办理房卡、发票开具、结帐等各项环节在内的“酒店帮”自助终端,以智能化服务为春节期间贵州酒店行业带来了一股和煦春风。
在移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作为最早开始互联网化转型的典型行业,酒店行业早已实现住房预订、预授权办理和撤销、付款等环节的线上平移,然而办理入住、身份验证、发票开具等关键流程,却始终无法跳出前台人工操作、客户排队等待的老程式。银联商务作为内业内首批推出酒店入住自助式解决方案的支付机构,让酒店行业的全流程自助化转型实现了落地。
消费升级驱使下的文旅市场发展怎么样?
仲量联行通过与银联商务的协作,对文旅消费市场进行洞察分析,研究显示2017年十大客源市场都市休闲客群出游频次为平均2.31次/年,停留时间平均约4.4天,人均日花费则达到了平均为2504元。与此同时,仲量联行通过调研访谈,发现都市休闲客群对旅游产品的期待,也呈现出体验式,品质化,情感性的特征。
都市休闲客群崛起带来的旅游消费增量,去地产化背景下文化自信的旅游表达,为文化旅游市场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仲量联行认为,文化旅游市场已然告别过去粗放型、同质化的开发阶段,逐步走向以旅游为本质、培育健康发展模式为目标的新阶段,并将迎来八大发展趋势——旅游社群化、业态国际化、IP本土化、“旅游+”产业融合、文化自信建设、数字技术应用、跨界资源整合和商业模式创新。
摘自:《新文旅时代:消费升级与去地产化趋势下的产业创新发展》
请问支持夜间经济发展政策有哪些?
进入21世纪以来,各大城市逐渐意识到夜间经济这股不可小觑的势力,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予以支持,试图将其做大做强。2019年,继上海发布《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后,北京市将夜间经济纳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到2022年,北京将有一半以上便利店实现24小时营业,深入推进“深夜食堂”,此举立马再次将“夜间经济”推上话题高潮。2019年6月,济南发布《关于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立志打造“泉城之夜”品牌,应声加入浩浩荡荡的“夜经济”发展大队,按照这个势头,预计未来还将有更多的城市出台政策,争相成为“不夜城”。
图表1:中国各市关于推进夜间经济政策
2019年5月,根据银联商务大数据旅游消费监测中心发布的《2019年“五一”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17-2019年,游客夜间旅游参与度逐年提高、消费逐步走旺。2019年“五一”,游客夜间消费金额占到全天的29.92%,夜间旅游已成为游客感知当地文化、体验当地生活方式的重要渠道。
80、90甚至00后年轻人成为消费主力军,他们热衷熬夜,同时对夜间娱乐活动有着巨大需求。据相关调研显示,2019年中国年轻女性“夜蒲族”熬夜选择的外出场所中,78%选择电影院,67%选择酒吧或KTV。除了这些典型的传统娱乐场所外,24小时便利店、不打烊书店等,也成为年轻人租房的考虑因素以及夜间活动的重要场所。
2019年,继上海发布《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后,北京市将夜间经济纳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到2022年,北京将有一半以上便利店实现24小时营业,深入推进“深夜食堂”,此举立马再次将“夜间经济”推上话题高潮。2019年6月,济南发布《关于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立志打造“泉城之夜”品牌,应声加入浩浩荡荡的“夜经济”发展大队,按照这个势头,预计未来还将有更多的城市出台政策,争相成为“不夜城”。供参考。
青年旅游消费者的特点
消费者市场的基本特征如下:
1.非盈利性。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某种使用价值,解决自身的生活消费需求,而不是为了盈利去转手销售。
2.非专业性。消费者往往缺乏专业的商品知识和市场知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容易受商家,厂家宣传,服务态度和商品质量的影响。
3.层次性。由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不同,所处社会阶级不同,因此消费者的需求会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
4.广泛性。消费者市场不仅购买者人数众多而且分布地域广,从国内到国外,从城市到农村,消费者无处不在。
5.替代性。消费者市场除了少数商品不可替代外大多数商品都能找到互换使用的商品和替代品,因此消费者市场的商品具有较强的替代性。
6.流行性。消费需求不仅受到消费者的内在因素影响。也会受到时尚、环境,价值观等外在因素影响。因此消费者市场的商品具有一定的流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