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一旅行大数据报告出炉,谁是中国城市的人气之王?
这个五一小长假可以说很多人选择了出门旅游,造成很多城市基本上都是“人从众”的现象。
订票网站也都统计出了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的订票与往年相比的差异。可以看出携程“五一”假期总订单同比增长约270%,对比2019年同期增幅也超30%。去哪儿网也表示“五一”假期机票预订较2019年增长超三成,酒店预订量较2019年增长超四成。可见今年出门旅游的人真的很多。
那么旅游的话大家都是去哪儿呢?那么我们就来看看今年十大热门旅游城市分别是哪些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西安、南京、重庆、武汉、长沙。
可以看出,我国旅游的人气之王还是我国首都北京,其他的基本就是各大省会的强省会或者网红城市了。
其中成都,很多人都应该是去看丁真的。
丁真自从大火之后为当地的旅游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推动,这大概就是网红效应吧。
所以也可以看出当初理塘选择丁真作为当地的旅游代言人是多么正确的决定,因为当今社会的发展就是需要这样创新新颖的方式,短视频的崛起也让许多地方的经济发展会随之而改变。
但是哪怕如此,排列前三名的旅游热门城市则是更加的强大,因为他们依靠自身的吸引力就能稳居前三,这是他们自身所带的魅力,是任何东西都代替不了的。
那么这个五一小长假你们有出门吗?估计还是有很多人也选择了蜗居在家,而他们的大多的应该是依靠着刷短视频和打游戏来消磨时间了吧。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句,旅游是一个体力活儿啊,不论在什么时候出门旅游都觉得十分的累。
二、“五一”假期国内出游1.6亿人次,此次消费呈现了哪些特征?
通过文化和旅游部2022年五一假期五一的数据显示,今年的五一的出游消费呈现了三大特征:一旅游景点由城市走向周边地区,乡村旅行备受青睐。二大众出行的时间变短。、大众出行的空间距离缩短。三线下消费往线上消费转移,云演艺、云展览、云蹦迪、云消费等备受喜爱。
一、旅游景点由城市走向周边。受疫情影响,人群的聚集往往带来了疫情大范围传播和被感染的风险。2022年五一出行人次1.6亿,二出行的主要客源地从城市景点往周边的乡村的转移。乡村的空间范围更大,减少了人群的聚集,人们在出行上更愿意选择相对疫情风险较低的乡村旅游。露营、徒步、野外踏青更受喜爱。
二、大众出行的时间变短、空间距离变小。由于今年以来,全国各地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各省市之间的通行往往都需要48小时或者24小时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为了不给国家添乱、不影响其它城市,害怕隔离带来的工作影响。大众旅游出行往往选择了距离居住城市更近的周边乡村,时间上也缩短了,据携程相关数据显示,本地游的订单超40%。涌现出一波“微旅游”的热潮。
三、在旅游消费上呈现出由线下转线上消费的趋势。为了减少人群的聚集,大型演艺、演唱会、大型展览都逐渐转到线上,即可让大众在五一假期间观看演艺、演唱会、展览,又不会人群聚集导致疫情传播。
其实今年开年以来,疫情一直持续,今年的五一假期旅游人次同比下降了42.9%,很多景点也无人光顾,大量门面关门闭市。和旅游业相关的住宿业、餐饮等行业备受打击。这次的五一出行的趋势也在预料之中,想一想还有很多人因为封控居家2个有余,能够在城市周边走走的人已经非常幸福了。
三、陕西女人旅游消费增幅全国第三?旅游人这两年反复失落,该振奋了
这两年 旅游 行业的艰难有目共睹,在各行各业都受影响的经济大环境下, 旅游 人显得最为艰难。
旅游 行业的特性就是淡旺季特别明显,很多人一年到头的营业时间其实也就只有8个月,而这8个月当中,如果五一、十一、暑假这几个旺季没有抓住,一年就等于白干了。
然后这两年的事实就是,好不容易盼着旺季来了,却被疫情突然冲击,退团的退团,退费的退费,不过,最近一份报告的出炉,似乎让我们看到一点 旅游 业的未来。
最近携程发布的《2022“她旅途”消费报告》显示:
2021年女性为 旅游 支付的人均花费高于男性33%,直播订单中女性下单占比为62%,花得多、买得多、省得多是当代女性的 旅游 消费三大特点。
从花费增长幅度来看,陕西省女性 旅游 消费增幅排名全国第三。
这几个数据,说明什么?
一、说明女性客户在 旅游 上,更舍得花钱,不管是在 旅游 体验这件事情上,还是 旅游 相关的购物、 娱乐 休闲等项目上,很明显,是更多的女性客户主动买单。
二、西安女人的消费力不可小视,西安女性用户 旅游 消费总额同比增长30%、已达到一线城市的65%,且人均 旅游 消费增幅位居第一,预计未来将逐渐与一线城市看齐。
也就是说,尽管这两年多外部经济环境并不是太好,但仍然不影响西安女人逛逛逛买买买的节奏。
从此也可以分析,针对女性用户的 旅游 产品和服务,如果设计地更加细分化,会更好地激发和转发女性用户的需求。
比如针对孩子寒暑假的研学产品,当妈的为了孩子的教育成长,也为了给自己放空一下,还是非常有市场的。
比如针对老年的康养休闲产品,无论是年轻人尽孝,还是老人自己享受,这样带来的消费也不能小觑。
至于女性用户自己钟意的周末度假、精品民宿,也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毕竟,一家人出游,女主人还是说了算的,至于没有消费欲望的中年男人,完全可以被忽视掉。
陕西 旅游 行业在全国的排名都进不了前三,但是陕西省女性 旅游 消费增幅排到全国第三,足以说明陕西女人的强大消费力,这样的现象我们也可以从各大景区的人群分布和 旅游 大巴上女性和男性群体的构成比例可以看出来,很多 旅游 团本来就是大妈团居多。
就这还是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可想而知,如果真等到 旅游 恢复正常的那一年,针对女性群体 旅游 消费的项目,必然还会有爆发式的增长。
所以,专业的 旅游 人们,你是怎么去做女性市场的呢?
四、上半年旅游热度报告出炉:游客量呈“两点一线”分布
7月22日,中国 旅游 研究院(文化和 旅游 部数据中心)举行第三季度学术成果发布会。中国 旅游 研究院统计调查所博士曾甜发布《2022年上半年 旅游 热度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 旅游 城市热度下降,本地游收缩明显,上半年游客量空间上呈现“两点一线”的分布特征。
中国 旅游 研究院(文化和 旅游 部数据中心)举行第三季度学术成果发布会。
曾甜介绍,上半年游客量呈“两点一线”分布特征,“一线”是长江流域沿线,包括成都、重庆、武汉、上海,“两点”是北京和广州。总游客量的分布特征由本地游客量和流入游客量共同形成。
本地游客量以上海、郑州、北京三角形区域最为集中,该区域人口密集,疫情化管控使得本地化出游居多。流入游客量以多个单点城市优势明显为特征,上半年总游客量与2021年同比减少明显。其中外地游客量基数较低,疫情期间仍选择外地出游游客对 旅游 的需求更强,受疫情影响的程度更小,因此变化幅度更小,比本地游客量减少8%。
报告显示,6月 旅游 热度回升,游客量恢复至去年同期的60%,东部地区总体恢复情况好于西部地区。上半年总游客量中本地游客占比仍高于外地游客占比,同比去年占比降低14.5%,本地游客占比超过50%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华中和华北地区。
“6月成为客流收缩与复苏的分水岭,复苏的速度由近及远降低。上半年流入游客量受第二季度影响,同比2021年明显下降。6月 旅游 热度逐渐回升,中部地区恢复率总体好于其它地区。”曾甜分析,流入游客量与2019年同期相比,恢复率为24.8%,四川、云南、内蒙古、新疆等省的恢复率超过50%,与2021年同比流入游客量增加的城市分布于东北、西南。6月 旅游 热度逐渐回升,恢复至去年同期的45.1%,中部地区恢复率高于其它地区。
与第一季度相比,第二季度流入游客量分布重心整体往西偏移,比较明显的是西安、广州等地占比上升,第二季度流入游客量环比减少23.4%。与总体变化不同的是,西藏、内蒙古部分城市有环比上升趋势。
报告还显示,上半年全国大部分城市跨市出游热度降低,6月市场市场回升,东部地区跨市回升出游热度回升快于西部地区,与2019年相比,今年上半年大部分地区流出游客量恢复至疫前的25%—50%,其中新疆西部、川西地区及长白山周边恢复率高于50%。
与第一季度相比,第二季度流出游客量分布重心西移,沿海和华北地区、东北省会城市流出游客量占比减少。第二季度少部分城市受疫情影响较小,出游量增加。
五、旅游报告怎样写
旅游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炎炎夏日,酷暑难熬,各大中小学校早已放假。在众多的学生中,他们为了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纷纷去各地、各处游览观光,以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拓宽自己的眼界。因此,笔者来到省旅局,对我省假日旅游做了详细的调查: (中科软件园 欢迎您投稿) 去年以来,新的休假制度形成的春节、 “十一”、“五一”三个假日旅游“黄金周”,极大地刺激了人民群众的旅游热情,国内旅游空前火爆,自去年国庆至今年春节、“五一”,接连出现了公众旅游消费热的几个高潮。假日旅游有力推动了我省旅游业及铁道、交通、民航和餐饮、商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刺激了消费,拉动了内需,增加了财政收入,满足了公众的旅游需求,丰富了节假日生活,对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繁荣地方经济,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受到全社会的普遍欢迎和关注。 假日旅游带动假日经济大发展,其主要表现在: (一)假日旅游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五一”期间全省共接待中外游客32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0亿元人民币,日均近3亿元,比去年国庆增长12%。全省各地的热点旅游区再度火爆,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厦门共接待海外游客5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6亿;去年刚刚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武夷山市接待游客达到10.5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5000多万元,均创历史最高记录。“五一”期间,适逢湄洲岛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七天时间上岛人数达12万人次。三明市有卖票的48个景点共接待26.8万人次,较去年比增200%,收入5350元人民币,比增215%。过去属温冷地区的连城冠豸山接待3万多人次。由于假日旅游的迅速升温,旅行社生意红火,各地宾馆饭店频频告急。 (二)假日旅游带动民航交通业的发展。“五一”期间,厦门机场进出港114343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56%;飞行航班837次,其中增加航班142次。武夷山机场起降航班达170架次。5月1日,进出福州长乐国际飞机乘飞机出游人数达4900人。从5月1日开始进出福建的各趟旅游专列整天持续高峰,日均到发客流量达4万余人,超过春运,全省增开了30多对旅游专列。福州、厦门、泉州始发的中短程旅游列车趟趟爆满,其中观光游客占80%以上。福州至武夷山的“武夷之列”专列在原有基础上又加挂四节车厢,仍超员30%。节假日期间,厦门火车站发送旅客71294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57.85%。公路客运也不逊色,如厦门特运总公司节日客运量达113065人次。据测算,交通费在旅游花费中所占比例最高可以达到70%以上,铁路、民航、公路以及水运已成为假日旅游最大的受益者。 (三)假日旅游带动零售业的发展。厦门、泉州等地大型商场销售平均增幅约42%以上,客流量比平日成倍增长,其中一半顾客是来闽旅游的外地人。1999年全国的社会零售总额比1998年增长6%,但接节假日的销售却增长了70%。这就表明,假日旅游带动旅游消费已趋明朗化,消费者正在逐渐形成假日消费的习惯。因此,假日商场的火爆可以说是假日旅游推动零售业追上国际潮流的表现。 (四)假日旅游带动餐饮的发展。“五一”到我省旅游的人数320万人次。这么多认得吃喝必然给饮食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假如按40元/人天的标准计算,这将是一笔可观的数目。无论是“五一”、“十一”,还是元旦春节,许多城市、许多景点,出现人流如潮、、疯狂热卖的火爆场面,不少洒楼、餐馆、快餐店要排队预约。而且,游人在饮食过程中,还可领略全省各地的饮食文化。 (五)假日旅游带动休闲娱乐业的发展。假日旅游的启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城镇居民的消费模式逐渐向休闲娱乐转变。休闲娱乐不仅让游客参与各种游乐设施和娱乐活动,体验其中的知识与乐趣,而且以休闲娱乐为载体,将休闲文化、体育运动等形式与游乐主题融为一体,使“娱”变得丰富多彩,满足了游客休闲、娱乐、健身的愿望。调查显示,节假日50%的人考虑外出旅游,在外出旅游的人群中,64.8%参与人休闲娱乐。为了适应这一新的需求,各地兴起了许多休闲娱乐行业,如茶馆、陶吧、酒吧、迪吧、氧吧、健身房、射击、水上运动、网球、高尔夫和跳舞机等,到了节日这些地方都是处处爆满。另外,假日旅游还带动金融业、网络电信业、农牧业和建筑制造业的发展。 虽然假日旅游火爆,但是由于旅游业涉及面广,关联性强,因此,假日旅游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通知放假时间太迟;(2)受到旅游交通的制约;(3)热点旅游区住宿床位供不应求;(4)个别宣传媒体误导消费者。
满意请采纳。
六、青年旅游消费者的特点
消费者市场的基本特征如下:
1.非盈利性。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某种使用价值,解决自身的生活消费需求,而不是为了盈利去转手销售。
2.非专业性。消费者往往缺乏专业的商品知识和市场知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容易受商家,厂家宣传,服务态度和商品质量的影响。
3.层次性。由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不同,所处社会阶级不同,因此消费者的需求会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
4.广泛性。消费者市场不仅购买者人数众多而且分布地域广,从国内到国外,从城市到农村,消费者无处不在。
5.替代性。消费者市场除了少数商品不可替代外大多数商品都能找到互换使用的商品和替代品,因此消费者市场的商品具有较强的替代性。
6.流行性。消费需求不仅受到消费者的内在因素影响。也会受到时尚、环境,价值观等外在因素影响。因此消费者市场的商品具有一定的流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