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参考报》刊发文章:文旅产业迎强劲复苏 十万亿级市场可期

从 旅游 行业全面停滞,到跨省团队 旅游 恢复;从出游热度持续上升,到 旅游 投融资项目密集签约……即将过去的2020年,文旅行业在战“疫”复苏中加速前行。一部分重点地区与重点产业迎来机遇期。同时,疫情倒逼 旅游 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布局, 旅游 行业提质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

展望未来,业内人士指出,大众 旅游 的新时代,小康 旅游 的新阶段已经来临,一个百亿 旅游 人次和十万亿元消费规模的国内 旅游 超级大市场将逐步形成。随着文旅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需求侧改革的加快牵引,文旅行业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将再度按下快进键。

冬季 旅游 黄金季已至,乌兰浩特市正在积极筹备以“红城冬韵 银色之恋”为主题的第四届冰雪 旅游 季系列活动。目前,240米长的冰雪大滑梯的主体部分已经完工,风车预计在12月20日全部完工,届时将面向游客开放。

受疫情影响,2020年 旅游 行业经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如今,“至暗时刻已经过去,消费信心稳步复苏。”中国 旅游 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中国 旅游 集团发展报告(2020)》指出。

报告显示,一季度,国内 旅游 人次和收入同比分别负增长83.4%、87.02%, 旅游 经济指数创 历史 新低。不过数月,国内 旅游 行业开始复业,上半年国内 旅游 人数和收入同比分别负增长69.7%和77.3%,下降幅度收窄。国庆期间,全国国内游客接待量和收入按可比口径,同比分别恢复到79%和69.9%。

春江水暖鸭先知。越来越多的 旅游 企业感受到这一暖意。携程集团12月2日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净利润16亿元,净利润率为29%,与去年同期归母净利润相比增长99%,业绩远超行业此前预期。这也是疫情以来携程集团首次实现盈利。

随着国内 旅游 消费复苏,一部分重点地区与重点产业迎来机遇期。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等省区 旅游 消费迅速升温,呈现巨大潜力;乡村 旅游 、城市周边度假、 体育 + 旅游 、康养、研学等热度持续上升。

疫情还催生了 旅游 市场一系列新需求和新供给。康养 旅游 、近郊 旅游 、亲子 旅游 、自驾 旅游 等 旅游 消费新业态快速扩张; 旅游 企业加速拥抱线上化和智慧化,推动行业向“互联网+ 旅游 ”加速转型。

文旅行业强劲复苏的背后,是央地一揽子支持政策密集落地。疫情以来,多个部门及时研判疫情影响、了解企业需求,推出财政、税收、社保、金融等系列纾困惠企政策,支持市场主体激发创新潜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必须做大做强 旅游 产业,培育繁荣国内 旅游 市场,充分释放内需潜力,促进国内大循环。”文化和 旅游 部部长胡和平12月13日在2020中国 旅游 集团发展论坛上表示,要加快构建现代 旅游 业体系,丰富产品供给、大力发展大众 旅游 和智慧 旅游 、促进文化和 旅游 融合发展。要大力推动 旅游 与农业、工业、教育、 体育 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催生新业态,衍生产业链,创造新价值,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

业内人士指出,文旅行业正在转型阵痛中稳步向前。展望未来,更大的市场空间即将开启。中国 旅游 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未来5年,我国将形成一个百亿 旅游 人次和十万亿元消费规模的国内 旅游 超级大市场,保持对国民经济和 社会 就业10%以上的综合贡献率。

不少企业也看到了市场的巨大潜力。中国 旅游 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万敏指出, 旅游 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近五年来对GDP贡献率均超过10%,居民出游指数达到18.8%, 旅游 消费大众化已成趋势。“十四五”时期,我国人口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将产生新的 旅游 消费需求。休闲度假作为高频次低密度的消费模式,将成为 旅游 业发展的重要发力点。

巅峰智业创始人刘锋认为,市场呈现细分化、个性化和专项化趋势,供给要更好地实现品质化、定制化以及主题化。他分析,一方面市场下沉很明显,另一方面品质升级诉求非常强烈。需要供给侧创造需求,也需要需求侧来牵引供给。

二、山西:文旅业复苏政策春风扑面来

虎年开春,文化和 旅游 行业翘首以盼的复苏之风扑面而来。

2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 旅游 部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简称《若干政策》)。《若干政策》提出服务业普惠性纾困扶持、针对性纾困扶持以及精准实施疫情防控等方面的43项具体政策措施。其中,对 旅游 业提出7条纾困措施,为文旅市场的复苏和振兴注入了信心。

山西省 社会 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山西省 旅游 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邵琦认为,与两年前出台的纾困政策相比,《若干政策》措施既延续和涵盖了过去常提到的减税降费、稳岗返还、房租减免等普惠性政策,同时聚焦实际困难,针对性提出一揽子专项帮扶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坚持减压力和增活力相结合,统筹降本和增效,兼顾当前纾困和长远发展,将为缓解 旅游 企业当前困难、增强广大从业者信心、助力行业恢复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若干政策》让广大 旅游 从业者看到了政府助企纾困的坚强决心,也为消费增长和产业创新注入了坚定信心。”山西省太平洋国旅副总经理刘锋认为,此次纾困政策覆盖的范围更广,从之前的旅行社行业扩大到了酒店业、 旅游 度假区、 旅游 景区、 旅游 演艺业等受疫情冲击较严重的多个细分领域,几乎涵盖了 旅游 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对旅行社继续保持暂退80% 旅游 服务质量保证金、税收优惠、社保基金部分优惠等政策,对缓解 旅游 企业的资金压力将起到直接支撑作用。他希望,通过政策合力,助力更多的 旅游 企业进一步缓解资金和经营压力。

众所周知, 旅游 业是遭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之一。故宫文创平遥礼物店是一家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产品的品牌店,疫情对线下经济造成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波及其线下零售业务。“《若干政策》将对事关 旅游 产业发展的零售、餐饮、交通等行业一并重点帮扶,推出一系列针对性纾困扶持政策。这样容易形成政策集成效应和协同作用,不仅有助于帮扶相关行业,还能营造出有利于游客出行的良好 旅游 环境,助力 旅游 业恢复发展。尤其是对文化创新企业给予大力支持,让我们更有信心去发展线下业务。”平遥古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春龙说。

“ 旅游 业是综合性产业,涉及吃、住、行等各个方面,与餐饮、零售、交通等行业更是息息相关。”泽州县大阳古镇副总经理张小强表示,《若干政策》不仅有助于帮扶 旅游 相关行业应对疫情影响,还有助于增强 旅游 相关要素的供给能力和吸引力。接下来,大阳古镇景区将结合景区特色,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延伸 旅游 产业链,以创新激发内生动力,促进多产业融合发展,共同推动 旅游 业高质量发展。

三、广东出台12条政策措施助文旅体业渡难关稳发展

日前,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体育局联合印发了《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文化旅游体育业平稳健康发展扩大市场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推出12条政策举措,从指导文旅体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精准帮扶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大力提振文旅体消费市场以及保障文旅体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等方面精准施策,帮助全省文旅体业在2020年渡过疫情难关,提振发展信心,扩大市场消费,实现平稳发展。

4亿资金+金融支持,帮文旅体业轻装上阵

《政策措施》提出,广东将督导各地严格按照疫情分级分区精准防控要求,分类指导景区等文旅体企事业单位有序复工复产,鼓励疫情低风险地区帮助文旅体企事业单位按有关要求积极复工复产,提早谋划“五一”等节假日促进区域文旅体消费举措。

广东今年将通过扎实有效的金融组合政策和真金白银的补助,切实帮扶文旅体业渡过难关。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统筹安排4亿元省级财政资金专项用于支持文旅企业应对疫情、缓解生产经营困难,加快恢复发展,刺激消费和振兴市场。一方面,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减税降费、金融支持、社会保障、租金减免等减负政策。落实企业从事文化旅游体育服务等生活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旅行社及相关服务企业、游览景区管理企业等2020年度亏损延长结转年限,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和预征率由3%降至1%等政策;积极搭建文旅体投融资对接平台,落实与金融机构签订的合作协议;鼓励金融机构靠前针对性开展信贷支持服务……通过加大金融社保税费支持力度,帮助文旅体业轻装上阵。

另一方面,将加大对场馆、园区租金的减免力度,如对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受疫情影响较大不能正常经营的文旅体民营承租企业免收2020年第一个月租金,第二、三个月减半收取;对疫情期间向园区内企业减免租金的重点文化产业园区运营管理机构,视情况给予适当补贴等。

精准帮扶受损行业,加大文体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全省文旅体业受疫情影响和冲击实际,此次出台的政策举措中精准帮扶住宿业、旅行社、景区、度假区、文化娱乐场所、广播电视、电影、新闻出版、演艺、文化产品批发零售等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对相关企业给予贷款贴息支持等。如,针对疫情期间全省电影业受重创的情况,提出继续安排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补助符合条件的影院,适当加大对电影企业、重点项目、拍摄基地的奖补力度。对文艺院团、演出场馆因疫情影响取消的演出活动给予停演补贴。对在疫情期间暂停销售的体育彩票专营店、兼营店从体彩资金中给予一次性资金补贴。加大对实体书店和农村图书发行网点补贴力度。同时,广东将支持重大主题宣传创作,奖补支持开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庆祝建党100周年、反映抗疫事迹等主题作品创作生产的单位等。

广东今年还将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的拉动作用,加快推进广东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三馆合一”和汕头亚青会场馆、清远省运会场馆、华南农业大学体育馆等重大文体基建项目建设等,加快推动市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全覆盖。广东还将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统筹做好文旅体项目用地用林用海安排。

复苏提振文旅体消费,推出惠民大礼包

《政策措施》提出,针对文旅体消费市场,广东将从壮大市场主体、创新消费新业态、加大惠民力度、开展文旅体系列重大活动等方面,提前谋划复苏和提振市场,拓展文旅体消费新空间。一方面,引入社会力量,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激发市场活力,政府采购、购买服务等适当向文旅体企业倾斜。另一方面,培育壮大4K/8K影视、数字出版、动漫网游、在线旅游、线上赛事等新业态新模。同时,推出惠民大礼包,拉动消费提质升级。加大力度实施国有景区门票收费减免,鼓励非国有景区实施门票收费减免;鼓励各地发行文旅体优惠卡、优惠券,推出文旅体消费季、消费月活动等。

同时,广东将开展“广东人游广东”“全域旅游在行动”两项旅游振兴重点活动,提升消费力。在疫情结束后,鼓励各地市开展“省内联游”,全力推进广东南岭国家公园创建,带动促进粤北生态修复与旅游发展。整合优质文化和旅游资源,持续打造“文旅护照”品牌活动,大力推广韶关丹霞山和江门碉楼世界遗产游、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游等精品线路。大力发展“体育+旅游”,助力脱贫攻坚,为城乡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

四、疫情下,2022年的文旅市场发展会怎样?

随着旅游市场需求的提升,各式各样的旅游小镇,旅游度假区建设如火如荼,如何建造具有特色,成功输出文化且具有记忆点的旅游景点,文化、旅游、科技三方的融合能够更好的打破文化旅游僵化。建造体现特色,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景区。

文化旅游市场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文化旅游市场的上市公司主要有西安旅游(000610),众信旅游(002707), 丽江股份(002033), 黄山旅游(600054), 九华旅游(603199)等。

本文核心数据:文化旅游元素分类,故宫文创的革新之路,景区沉浸式体验项目,西安短视频与文旅的融合案例, VR线下娱乐规模预测

1、文化元素是文旅结合的关键

文化元素可以是一个器物,可以是一个故事,也可以是一个符号,并没有特定的限制,只要具有标志性,能够使人印象深刻,具有独特的不可以取代的特点都可以作为文化元素的一种。这种元素和旅游的相结合,就赋予了旅游项目生命力。在强化旅游文化输出的同时,大大增加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文化元素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物质类,精神类和象征符号类。

2、文创产品出圈彰显文化特色

以文化创意与景区特色结合的产品为突破口,展现文化特色。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与风土人情,打造自主文化品牌与更具有本土化的产品。同时可以融入现代科技,将文化产品应用性提高,能够融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更具有延伸性和实用性。

故宫从传统文化景点变声“超级网红”离不开文创产品的革新。2013年之前,故宫还是中规中矩的传统旅游景区,旅游拍照看建筑,博物馆的旅游纪念品样式也秉承着遵循馆藏文物原貌,虽然做工精美还原度较高,但是千篇一律没有什么新意。

在2013年,故宫尝试推出了首个APP《胤祺美人图》,上线两周下载量就超过了20万。用户可以通过APP从十二幅画像中了解清朝的宫廷生活。随后故宫推出了朝珠耳机等周边热卖产品,故宫文创产品开始以新颖的姿态出现在大众面前。

到了2015年,故宫的文创产品将传统人物形象赋予了表情包化的表现形式,更贴合现在的生活环境,产品一经推出,在网络上引发了网友疯抢。。例如奏折样式的笔记本,云鹤文和纸胶带套装,故宫建筑3D便签条等使得文创商品同时兼具创意性和实用性。

至今,故宫文创在天猫,京东等平台都开设了自己的店铺,而且在官网上也专门设立了文创的板块,手机游戏,动画,笔记本,雨伞等各式周边都一一推出。

3、创新体验业态多种方式深度演绎文化

沉浸式体验的方式已经开始在许多经典被广泛的采用和推广。通过重新构建消费场景,实现多种方式的旅游体验,并且利用科技技术,提升游客的沉浸式感观。园区围绕主题来对元素主题故事进行情感设计,氛围设计,活动设计等,融合多元化的消费盈利业态,最终形成个性化的消费常在空间。

利用技术的提升来增加体验感是许多景点增加沉浸式体验首选的方式之一。通过利用VR,AR等新兴技术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感观营造,角色塑造,实景演绎,虚景再现等体验形式,增加消费者粘性。目前富士山,迪士尼,故宫,华清宫等景点已设有沉浸式体验项目。

另一种沉浸式体验为通过建筑、布景等形成庞大的主题式园区,通过大环境设身处地的让游览者融入体验沉浸享受。例如江西爆红的葛仙村度假区。

江西爆红的葛仙村度假区2019年建成开始运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已经位列江西旅游前三,主要原因是度假区着力打造沉浸式夜游新体验。景区根据文化历史背景,以葛仙山修行的故事为文化元素,加上融合道家的文化内核和要素,结合古典山水画意境打造远离尘世喧嚣的世外桃源。通过运用声光电,水雾火,全息投影,激光等技术,推出逛仙街,汉服提灯游园,沉浸式体验古代节日游园盛会生活景象等。

4、创新传播形式提升文化知名度

利用短视频,直播平台,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拓展传播边界,扩大受众传播范围。2020年疫情的影响,短视频平台流量增加快速,通过文化元素的传递带动地区旅游行业。同时也让大众都参与到文旅内容的二次创作中。西安的大唐不夜城在抖音上的点击频率,讨论热度等都曾居高不下,许多网友为了体验前去打卡摔碗酒″、“毛笔酥”、“不倒翁小姐姐”等网红景点。

数据显示,“不倒翁小姐姐”走红之后,西安大唐不夜城旅游热度同比上420.77%。同样以抖音网红而出圈的还有西安的“摔碗酒”。

5、未来数字科技时代将强化文旅体验

在数字科技时代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全国旅客对个性化体验的需求都在显著提升。据《全球数字旅客调研》显示,44%的各年龄段受访者表示增强虚拟现实技术对旅游业来说具备价值。市场分析机构Greenlight Insights发布了VR线下市场调查报告《Location-Based Virtual Reality Industry Report》显示,全球范围内,VR线下娱乐的场馆数量在2019年增加到超过13000个,到2023年增长到超24500个。

未来数字科技发展将重构多样化的旅游场景体验,从食、住、行、游、购、娱多方面丰富全场景的旅游智慧空间。以数字创意引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利用前沿数字化技术推动业态创新,增强消费者的旅游体验,才能更好地推动数字科技时代的旅游+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