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参照群体?参照群体是如何影响消费者行为的?
参照群体是指这样一个群体,该群体的看法和价值观被个人作为他或她当前行为的基础因此,参照群体是个人在某种特定情况下,作为行为向导而使用的群体。
二、参照群体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消费者心理
一、消费者行为模式
(一)消费者行为的概念
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消费者在市场营销刺激和其它刺激的作用下,根据自身的各种特征和决策过程形成购买决策并进行购买的活动过程。
1。购买行为: (1)购买前行为 (2)购买后行为
2。购买决策形成的过程:
(二)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作用
1。开发新的市场机会
2。有效的分割市场
3。改善目前的市场营销
4。促进零售
二、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
(一)文化因素 从管理心理学对文化的理解来看,文化是影响某一人群总体行为的态度、类型、价值观和准则。是在一种环境中人们的集体精神的程序编制。
1。文化:人类欲望和行为最基本的决定因素。宝洁 麦当老
2。亚文化:为成员带来更明确的认同感和集体感。
3。社会阶层:社会中按等级排列的具有相对同质性和持久性的群体。
[特点]
(1)行为接近
(2)以阶层判断地位
(3)阶层是由职业、收入、财产、教育和价值取向等多变量决定的
(4)社会阶层可以改变
[七大社会阶层]
(1)上等上层人(1%):继承大笔财富,有著名家庭背景的社会名流。珠宝、古董、住宅、度假是他们主要的消费市场;经常购物,衣着保守,不慕虚荣。人数不多,但是人们消费的主要参照对象。
(2)下等上层人(2%):在职业或生意中有超凡才能而获得很高
收入的人。对社会和公众态度积极,总为子女或自己购买象征地位
的东西。
(3)上等中层人(11%):没有高贵的家庭背景,也没有罕见的财富。主要关注的是事业。职业人士、独立的实业家和公司经理等。注重教育,期望子女具备职业或管理技能,他们经营的是思想和高尚文化,高档住宅、服装、家具、电器的最佳市场,喜欢在体面的家中招待朋友和同事。
(4)中等阶层(32%):收入中等的白领和蓝领工人。住在城里的高尚地区并期望从事体面的工作。购买大众潮流商品,重时尚,追求品牌,愿意为子女能拥有有用的经历而多花钱,期望他们能受大学教育。
(5)劳动阶层(38%):中等收入的蓝领工人或过着劳动阶层生
活的人,不论是什么收入、教育和职业。依赖支助,介绍就业机会,
听从购物建议,度假是呆在城里,而外出是到路程不到两小时的湖边
或景区,保持着性别特色的差异和陈规陋习。
(6)上等下层人(9%):生活标准刚好在贫困线以上,但没有失业,不靠福利金生活。缺乏教育,从事不需特殊技能的工作,尽管收入低,但仍能表现出自律的形象并保持着清白。
(7)下等下层人(7%):靠福利金生活,明显的贫困不堪,常常失业和从事最肮脏的工作。他们的房屋、衣着和财物都是肮脏的、粗糙的和破损的。
二)社会因素
1。参考团体
参考团体是指对个人的态度和行为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团体。它影响着个人的信念以及在消费过程中的行为和判断力。
(1)所属团体 ①主要团体 ②次要团体
(2)非所属团体 ①理想团体 ②疏离团体
[作用]
①影响个人的社会化过程
②影响个人态度和自我观念
③是一种社会规范工具
④对产品的影响 a.不同的产品和品牌 b.不同的寿命周期阶段
[管理决策]
①识别出参与团体
②接触和影响参与团体中的观念倡导者
2。家庭:是最具影响的参照团体。
(1)婚前家庭:双亲和兄弟姐妹。
(2)婚后家庭:配偶及子女。最重要的消费品购买单位。
丈夫支配型;妻子支配型;共同支配型
3。角色和地位
个人一生中从属于许多群体,在不同的群体扮演不同的角色,每种角色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他的购买行为。因为角色往往和地位相联系,而产品和品牌可能成为地位的象征。
(三)个人因素
1。年龄与人生阶段
人在一生中购买的商品和服务是不一样的;家庭的不同阶段也
影响着消费。
2。职业 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等。常规需要的职业群体。
3。经济状况
经济状况包括:用于消费的收入(收入水平、收入的稳定性和
化费的时间)、储蓄与资产、债务、借贷能力以及对消费和储蓄的
态度等。
4。生活方式 指人们在活动、兴趣和意见上表现出的生活模式。
变化式、分享式、自由式、稳定式。
5。个性 自信心、控制欲、自主意识、顺从、交际性、防守性、
适应性等。
(四)心理影响
1。知觉 选择性;组织性;刺激性;自我性。
(1)选择性注意
①与当前需要有关的刺激
②消费者企盼的刺激
③超出正常刺激规模的刺激
(2)选择性曲解
(3)选择性记忆
(4)不能以己度人
(5)共性知觉和知觉差异
2。学习
(1)消费者学习的概念
消费者学习就是市场营销人员采取某种营销措施,使消费者行为持续的产生转变的过程。“驱力、线索、反应、增强”
(2)两个作用:
①类推:将反应推到类似的刺激上。品牌忠诚性
②区辨:消费者对类似的线索并不是简单的类推,而是辨别同类刺激的差异,加以选者,并相应的调整自己的反应。
(3)意义: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人在认识上的提高,感情上的转移,素质、修养、理智水平的进步等。对于营销人员来说,学习理论的价值就在于如何将产品和强烈的驱策力联系起来,并利用刺激性线索,提供正面强化等手段来建立对产品的需要。
3。动机
(1)弗罗伊德的潜意识动机理论
人在成长和接受规范的过程中,很多欲望受到压抑,但无法消除也无法完善的控制,他们会出现在梦中,脱口而出或出现在神经质的行为中,个人不可能真正了解自己的动机。
(2)马斯罗的需要层次理论
帮助营销人员理解各种产品如何才能适应潜在消费者的计划、目标和生活。
(3)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营销人员在制定产品营销策略时,要尽力消除不满意因素,而识别某种消费行为的满意因素和动机。
4。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心理类型
(1)信誉型:崇尚品牌的名牌信誉;企业信誉;营业信誉。
(2)习惯型:经常购买并不是忠诚而是习惯。大多数低价的、经常购买的产品一般都是习惯性的,如:食盐、糖、牙膏等。价格和促销很有效。
(3)选购型:选价为主;选质为主。非常仔细认真,左顾右盼,邀同伴当顾问。
(4)随机型:没有预定的设想,随遇而购,一切以兴趣为转移。
(5)触发型:
(6)执行型:长者的嘱托、同事的委托、孩子的强求等。
4。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心理类型
(1)信誉型:崇尚品牌的名牌信誉;企业信誉;营业信誉。
(2)习惯型:经常购买并不是忠诚而是习惯。大多数低价的、经常购买的产品一般都是习惯性的,如:食盐、糖、牙膏等。价格和促销很有效。
(3)选购型:选价为主;选质为主。非常仔细认真,左顾右盼,邀同伴当顾问。
(4)随机型:没有预定的设想,随遇而购,一切以兴趣为转移。
(5)触发型:
(6)执行型:长者的嘱托、同事的委托、孩子的强求等。
5。信念与态度
信念是人们对事物所持的描述性的思想。人们通过实践和学习
获得了自己的信念和态度,而它们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
因为信念构成了产品和品牌的形象,而人们是根据自己的信念行动
的。如果存有错误的信念,并且阻碍了购买行为,企业就应进行促
销来纠正这些信念。
态度是指个人对某些事物或观念所持的正面或反面的认识上的
评价、情感上的感受和行动上的倾向。比如:“度假对职业人员是必
不可少的”、“应该到异国旅游”、“北京市中国文化遗产最丰富的地
方”等。态度可以使人们对相似的事物有相当一致的行为。态度一旦
形成很难改变。企业最好使产品迎合既有的态度,而不要企图改变
人的态度,当然如果改变态度所费的高昂的成本能得到补偿的话则
另当别论。
三、购买决策过程
(一)购买角色
1。首倡者:首先提出购买某个产品或服务的人。
2。影响者:其观点或建议对决策者有影响的人。
3。决策者:对购买决策的某个方面做出决定的人。
4。购买者:实际购买的人
5。使用者:消费和使用产品的人。
比如家用汽车的选择,可能是孩子提出买辆新车,朋友推荐新
车的类型,丈夫选择了汽车的牌子,妻子可能对汽车的规格与内装
饰有明确的要求,也许丈夫出钱,而妻子用车却比丈夫频繁。
注:没完 看下面
三、人们受参照群体影响的方式有哪几种?
1、规范性影响
规范性影响是指由于群体规范的作用而对消费者的行为产生影响。规范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群体对其所属成员行为合适性的期待,它是群体为其成员确定的行为标准。无论何时,只要有群体存在,毋需经过任何语言沟通和直接思考,规范就会迅即发挥作用。
规范性影响之所以发生和起作用,是由于奖励和惩罚的存在。为了获得赞赏和避免惩罚,个体会按群体的期待行事。广告商声称,如果使用某种商品,就能得到社会的接受和赞许,利用的就是群体对个体的规范性影响。同样,宣称不使用某种产品就得不到群体的认可,也是运用规范性影响。
2、信息性影响
指参照群体成员的行为、观念、意见被个体作为有用的信息予以参考,由此在其行为上产生影响。当消费者对所购产品缺乏了解,凭眼看手摸又难以对产品品质作出判断时,别人的使用和推荐将被视为非常有用的证据。
群体在这一方面对个体的影响,取决于被影响者与群体成员的相似性,以及施加影响的群体成员的专长性。例如,某人发现好几位朋友都在使用某种品牌的护肤品,于是她决定试用一下,因为这么多朋友使用它,意味着该品牌一定有其优点和特色。
3、价值表现上的影响
指个体自觉遵循或内化参照群体所具有的信念和价值观,从而在行为上与之保持一致。例如,某位消费者感到那些有艺术气质和素养的人,通常是留长发、蓄络腮胡、不修边幅,于是他也留起了长发,穿着打扮也不拘一格,以反映他所理解的那种艺术家的形象。
此时,该消费者就是在价值表现上受到参照群体的影响。个体之所以在毋需外在奖惩的情况下自觉依群体的规范和信念行事,主要是基于两方面力量的驱动。
一方面,个体可能利用参照群体来表现自我,来提升自我形象。另一方面,个体可能特别喜欢该参照群体,或对该群体非常忠诚,并希望与之建立和保持长期的关系,从而视群体价值观为自身的价值观。
扩展资料:
一个人需要参照群体,是因为参照群体具备两个突出的功能:
一是比较功能。它能用来作为个体行为的比较标准,衡量个体行为的尺度;
二是规范功能。它能用来给个体的行为树立榜样,作出规范的评定。
参照群体如果成为人们的需要,个体就会把自己的行为和这个参照群体的规范进行对照,发现有不符合参照群体规范的地方,就会对自己的行为加以改正。参照群体的这一社会心理现象,是美国学者H. 海曼于1942年首先发现的,以后的许多观察和实验都证明了这一社会心理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四、参照群体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利用群体的影响
考察群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有两个基本视角,一是作为现实社会关系网络的群体。在这种群体中,不仅存在着意见领袖的个人影响,由成员的多数意见所产生的群体压力也对个人的言行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二是作为个人行为的精神依托的群体,即由过去和现实的群体归属关系所产生的观念、价值、行为准则的内在化,统称为“群体规范”。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看起来似乎完全出于个人决定的行为,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受内在化的群体的影响。同样,群体归属关系和群体规范对大众传播效果也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它不仅影响着受众对媒介和内容的“选择性接触”,而且影响着他们对观点的接受,对价值或行为的认同。〔8〕在广告传播中,对其有影响的主要参照群体有家庭、朋友和正式社会群体等。
家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家庭成员彼此有着相当固定的关系,生活在一起,而且接触频繁,能经常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家庭的消费行为中,家庭成员往往承担不同的角色,包括倡议者、影响者、决策者、购买者和使用者几个角色。在不同的消费领域,角色有互换的倾向。广告要利用家庭的影响,必须找出决策者和主要影响者,并针对他们实加影响。尤其是家庭消费品和儿童消费品的广告中,更应重视家庭作为参照群体的巨大影响。
朋友也是不可忽视的参照群体。寻找和保持友谊是人类的基本驱动力之一,也是相对成熟和独立的标志。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都有一种归属需要,朋友这一群体就是归属需要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某些消费品上,如服装、化妆品、饮料等,朋友的意见将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起着决定性作用。由于朋友这一群体所造成的从众心理,更能带动群体内部成员的趋同性消费习惯。
还有一种参照群体是正式社会群体。正式群体是指有明确的目标和固定的组织形式的群体,如企业、学校等。正式群体有共同的目标和行为规范,它会对群体中的个体造成一种无形的压力,这就是规范压力。规范压力常常导致从众行为,即个体与群体保持态度和行为的一致性。这一点与朋友这种非正式群体有相似之处。广告对正式群体诉求,利用正式群体成员的规范压力而导致人际的消费扩散,也有利于加强广告效果。例如儿童食品“金喇叭”,就针对小学生这一正式群体诉求,以“好学生的奖品”为号召,并和小学生的行为规范联系起来,如“上课不迟到”、“功课先做好”等,从而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
五、旅游消费行为受到家庭影响参考群体 社会文化 社会阶
群体与旅游消费行为
一、群体的含义
在心理上意识到其他成员,并具有相互认识和同属于一群人的感受,在群体中,人们常常以一定的社会阶级的纽带相联结,以及共同的文化相联系。
二、参照群体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
参照群体,是指一个人在其思想、态度和信仰形成时能给他以影响的群体。 在旅游消费活动中,能够对人们的旅游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的参照群体主要有家庭群体、社会阶层和文化群体。
旅游消费者之所以会从众,原因有:
1.从群体性质来看,群体的凝聚力强,个体易从众;群体气氛和谐,个体山东教育学院旅游管理专业 1
六、参照群体的影响方式
人们总希望自己富有个性和与众不同,然而群体的影响又无处不在。不管是否愿意承认,每个人都有与各种群体保持一致的倾向。看一看班上的同学,你会惊奇地发现,除了男女性别及其在穿着上的差异外,大部分人衣着十分相似。事实上,如果一个同学穿着正规的衣服来上课,大家通常会问他是不是要去应聘工作,因为人们认为这是他穿着正式的原因。请注意,作为个体,我们并未将这种行为视为从众。尽管我们时常要有意识地决定是否遵从群体,通常情况下,我们是无意识地和群体保持一致的。参照群体对消费者的影响,通常表现为3种形式,即行为规范上的影响,信息方面的影响,价值表现上的影响。
(1)规范性影响
规范性影响是指由于群体规范的作用而对消费者的行为产生影响。规范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群体对其所属成员行为合适性的期待,它是群体为其成员确定的行为标准。无论何时,只要有群体存在,毋需经过任何语言沟通和直接思考,规范就会迅即发挥作用。规范性影响之所以发生和起作用,是由于奖励和惩罚的存在。为了获得赞赏和避免惩罚,个体会按群体的期待行事。广告商声称,如果使用某种商品,就能得到社会的接受和赞许,利用的就是群体对个体的规范性影响。同样,宣称不使用某种产品就得不到群体的认可,也是运用规范性影响。
(2)信息性影响
指参照群体成员的行为、观念、意见被个体作为有用的信息予以参考,由此在其行为上产生影响。当消费者对所购产品缺乏了解,凭眼看手摸又难以对产品品质作出判断时,别人的使用和推荐将被视为非常有用的证据。群体在这一方面对个体的影响,取决于被影响者与群体成员的相似性,以及施加影响的群体成员的专长性。例如,某人发现好几位朋友都在使用某种品牌的护肤品,于是她决定试用一下,因为这么多朋友使用它,意味着该品牌一定有其优点和特色。
(3)价值表现上的影响
指个体自觉遵循或内化参照群体所具有的信念和价值观,从而在行为上与之保持一致。例如,某位消费者感到那些有艺术气质和素养的人,通常是留长发、蓄络腮胡、不修边幅,于是他也留起了长发,穿着打扮也不拘一格,以反映他所理解的那种艺术家的形象。此时,该消费者就是在价值表现上受到参照群体的影响。个体之所以在毋需外在奖惩的情况下自觉依群体的规范和信念行事,主要是基于两方面力量的驱动。一方面,个体可能利用参照群体来表现自我,来提升自我形象。另一方面,个体可能特别喜欢该参照群体,或对该群体非常忠诚,并希望与之建立和保持长期的关系,从而视群体价值观为自身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