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一、增强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

收入是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从源头上解决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必须努力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特别是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抓紧制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创业渠道,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稳定较快增长,从而带动居民消费增加。

二、进一步拓展消费空间。

巩固和扩大传统消费。积极培育信息、文化、健身、培训、家庭服务等消费热点,大力发展社区服务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建立健全养老社会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

三、继续实施和完善鼓励消费的财税、金融等各项政策措施。

主要包括:(1)继续对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实施减征优惠政策。2010年购置税从减按5%的税率征收调整为减按7.5%征收。

(2)继续实施“家电下乡”政策。大幅度提高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增加品种和型号,扩大补贴范围,完善补贴标准和办法。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增选1个品种纳入补贴范围。加强对中标企业的管理和考核,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3)延长“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将“汽车下乡”政策延长实施至2010年12月31日,已纳入汽车下乡补贴渠道的摩托车下乡政策执行到2013年1月31日。

四、继续优化消费环境。

加强商贸流通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市场秩序的整顿和规范力度,努力为城乡居民创造健康安全的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正当合法权益。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保障措施,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支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

五、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档次。

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引导企业以品牌、标准、服务和效益为重点,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社会责任,努力把我国产品质量提高到新水平。以人性化服务为方向,提升服务水平。强化质量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

二、促进旅游发展的措施

加强区域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要加强旅游资源的培育与养护,在旅游资源中,有些是不可再生的,有些是可再生的。目前,在区域旅游发展中,受到威胁最大的不是不可再生旅游资源,而是那些可再生资源,如森林、草地和动物资源等。区域旅游资源能否满足区域旅游发展的需要,不仅取决于区域旅游资源的供给,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类如何利用和保护。

走生态旅游之路。生态旅游要求经营者和游客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培养环境意识和对自然的热爱,尽量减少旅游活动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干扰和侵袭。同时还要通过旅游活动的开展,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到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活动中,实现旅游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利用旅游产业政策为保障,依靠科学技术做支撑,着力构建我国区域旅游适宜的开发和经营模式。建立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体系,吸纳当地社区参与,加强游客管理,进行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教育,建立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专家规划和指导的辅助系统。

借鉴欧美国家公园管理规制,树立我国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联动机制体制典范。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整合设立一批国家公园”的目标,该目标是在充分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的,具有战略预见性和长远指导意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一条为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组织到境外的游览、度假、休闲等形式的旅游活动以及为旅游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经营活动,适用本法。

三、如何促进游客消费的增长

一是有时间。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国将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是以国务院令颁布的,具有一定的法律约束力,如今9年过去了,却有许多单位落实不好,执行这一条例需要刚性,不能由着企业“自由裁量”。

二是有钞票。旅游是“玩钱”,需要经济和财力支撑,促进旅游产业大发展,从观念上讲,首先要把旅游定位于大众消费,而不是少数人的“专利”。这需要做到三点:第一,企业要通过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使职工有钱去旅游。其二,旅游产品属大众“商品”,而不是“精品”,门票不能过高,不仅要严格控制景点涨价,少数景区奇高的门票还应适当降低。第三,旅游具有一定的公益属性及教育功能,对特殊人群,如青少年学生、教师、军人、老年人、残障人等,景点应给予门票优惠。对城市低收入群众,政府要发放一定的旅游补助金,让大多数群众都能“玩得起”。

三要服务好。近年来,通过严格治理与整顿,旅游市场秩序有了明显规范,但“黑导游”、乱收费等旅游乱象仍时有发生,尤其景区在餐饮、住宿、停车、卫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尚比较突出,旅游行业总体投诉率还比较高,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四、国家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政策和措施有哪些

国家发改委30日发布的《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发展报告》指出,消费升级步伐加快,2017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居民消费支出中用于食品烟酒的支出占整个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9.3%,进入了联合国划分的20%-30%的富足区间。

这是国家发改委首次组织编写反映中国居民消费情况的年度报告。报告全面梳理中国消费发展现状,介绍了中国在扩大居民消费方面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绩以及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国消费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成为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居民消费总体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6万亿元,增长10.2%,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8322元,增长7.1%。

“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报告指出,2017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高出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26.7个百分点。

报告指出,消费升级步伐加快,2017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3%,进入了联合国划分的20%-30%的富足区间。消费升级类商品的销售增长较快,通讯器材、体育娱乐用品和化妆品类商品分别增长11.7%、15.69%和13.5%。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做好下一步扩大居民消费工作,主要措施有五个方面。

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居民消费扩大升级。支持社会力量增加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服务供给。

二,是健全消费政策体系,推动居民消费扩大升级。持续推进“十大扩消费行动”,在信息消费、旅游消费、绿色消费等领域,进一步培育壮大新增长点。

三,是完善质量标准体系,提升产品和服务水平。深入开展“三品”专项行动,进一步扩大“三同”工程实施范围,提升产品和服务水平。

四,是加强信用、监管等市场体系建设,营造良好消费市场环境。推进信用信息共享共用,依法查处各类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五是补齐消费领域基础设施短板,提升消费者消费体验。加强商贸流通网络建设。组织实施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扩展资料:

中国恩格尔系数年历发展图

国家统计局发布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披露,我国去年恩格尔系数为29.3%。从国际经验来看,发达国家或者是富足国家的恩格尔系数一般在20%~30%,因此相关数值的公布引起了全社会热烈讨论。

对此,在3月14日召开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就记者提出的相关问题明确表示,2017年中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确实降到了30%以内,但并不是说恩格尔系数进入这个行列,就算是成为发达国家。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恩格尔系数大幅下降意味着什么